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54.83 KB
- 文档页数:4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大纲版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请问李白这首诗反映了什么史实?——秦朝统一六国的史实。
一、秦朝统一(1)原因:①长期兼并战争客观上加速了统一;②长期的混战,人民渴望统一,③商鞅变法秦国强大;(关键)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⑤正确的策略。
(远交近攻)(2)过程:秦王嬴政用十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韩(230)、赵(228)、魏(225)、楚(223)、燕(222)、齐(221)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3)意义:①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②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版图,加强了中原和边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二、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内容:①皇帝制度: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②中央-三公九卿制:a、内容: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左、右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三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b、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君主决策的失误;保证了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的手中。
③地方-郡县制:a、内容: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是中央政府以下的一级统治机构,郡设郡守、郡丞和郡尉;每郡下设若干县,县臵县令、县丞和县尉。
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乡有乡吏,里有里典。
b、作用: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2)意义:①奠定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
(积极)②加强了秦朝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迅速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秦朝二世而亡。
(消极,不讲)三、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相同点:①都属于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②都是为了巩固统治;③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统治。
不同点:①基础不同: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②权力大小不同:分封的诸侯爵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中央任命,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必须服从中央;③作用不同: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地方权力的大小不同。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古国——方国——帝国
【课标】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一、形成背景:
(1)政治基础:秦灭六国,统一全国;
(2)经济基础:封建小农经济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建立
(3)思想基础:法国思想
(4)民族整合
(5)社会条件: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分析中国专制制度建立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①小农经济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提供物质基础,而其脆弱性又需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保护;
②国家统一为中央集权制度奠定政治基础,而中央集权制度又有利于国家统一;
③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为中央集权确立创造条件,而中央集权制度又促进民族融合与交流;
④法家思想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提供思想条件。
二、构成
(1)皇帝制度
(2)中央官制
(3)地方官制
(4)选官制度
(5)法律制度
(6)监察和谏议制度
1.皇帝制度:
①特征: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上、“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名号制度
②地位:
③评价:是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在封建社会特定时期,皇帝制度在多民族国家的形
成与巩固、封建经济发展、抵御外族侵略等方面起进步作用;但也造成封建专制主义,对人民残暴统治(暴政)、是人治,封建社会后期阻碍社会转型等。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
①职能: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首的百官。
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②评价: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既配合又牵制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有利于皇权。
3.地方官制:郡县制(废分封,置郡县)
①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管理、巩固国家大一统局面
②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共分郡、县两级,郡下设县;郡县官吏都由皇帝(中央政府任免);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
③评价:郡县长官由皇帝(中央政府)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政权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有利于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县制为后世所常用;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缺乏一定自主权,不能有效治理,妨碍地方发展;
④历程:起源于春秋后期;战国各大国广泛实行;商鞅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
4.选官制度——军功爵制度
评价:商鞅新法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新法同时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
5.法律制度——秦律
①特点:十分细密、严苛、“轻罪重刑”
②评价:是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的工具;
秦法对于推行各种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
6.监察和谏议制度——御史大夫
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
项目分封制郡县制
相同都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地域为基础官吏产生世袭(世卿世禄制度)由皇帝任免
与中央关系诸侯国相对独立,仅是臣属关系,没有
建立中央集权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服从
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官吏权力拥有封地、人口、武装、物资;
可以对下属进行分封;
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权力
只有管理权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对过去)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对当世)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对后世)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站在整个2000多年封建王朝来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利: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封建经济发展,民族融合,有利于创造灿烂文明及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抵御外来侵略;
(2)弊:
①政治上,容易导致专制统治、决策失误和暴政,权臣乱政;官僚主义盛行,人浮于事,腐败成风;人民受到沉重的政治压迫;
②经济上妨碍商品经济发展,特别封建后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③思想上文化专制,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总:
从历史发展来看,封建社会初期积极作用占据主导地位,到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一面则占据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