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达电子凸轮的设计的资料共37页
- 格式:ppt
- 大小:6.57 MB
- 文档页数:37
【技术资料】台达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电子凸轮基于台达运动控制型PLC电子凸轮功能高速绕线机摘要,介绍台达DVP-20PM00D运动控制器电子凸轮,CAM,功能,阐述高速绕线机工作原理、工艺要求及相关控制程序概要。
关键词,运动控制电子凸轮主轴从轴 CAM Table1 引言本文介绍的全自动无骨架系列空心电磁线圈高速绕线机,可以绕制传动线圈,扬声器线圈,天线线圈以及各种无骨架通用线圈。
设备具有性能可靠,高速高效率,自动化程度高,适合于线圈制造业的批量生产,如图1所示。
图1 空心电磁线圈一般普通绕线机采用内置脉冲功能的小型PLC,通过绕线轴编码器速度输出到PLC内置高速输入点,将绕线轴与排线轴的速比进行简单速度同步,这种方法受 PLC 运算影响,同步精度差,计算量大,CPU处理时间较长,因此会出现绕线不均匀,堆积,塌陷等问题,严重影响绕线成品的质量,举例来说,PLC对绕线轴编码器作高速计数,当到达计数值时利用中断方式控制排线轴电机反向绕制,但受CPU运算处理时间的影响会出现滞后产生误差,在低速的情冴下尚可基本达到绕制要求,但是对于高速绕制多层线圈时就会出现线圈端面不齐整,成品品质下降。
台达DVP-20PM00D是一款专用运动控制型PLC,采用高速双CPU结构形式,利用独立CPU处理运动控制算法,可以很好地实现各种运动轨迹控制、逻辑动作控制,直线/圆弧揑补控制等,在高速绕线机中利用了20PM运动控制器的电子凸轮功能很好的解决了绕线换向出现的绕制不均匀、堆积、不平整等问题,如图2所示。
图2 运动控制器DVP-20PM00D2 高速绕线机2.1 设备结构简介高速绕线机共包含九部分机构,如图3所示。
图3 高速绕线机,1,机架。
机架由角钢框架及不锈钢台面组成,并设置脚轮便于移动,当设备到位后可将支脚调低作为稳定支撑。
,2,张力机构。
安装于进线部分,作为绕线张力调节,保证线圈绕制时维持张力恒定,张力调节器具有调节旋钮可针对不同需求进行张力调节设定,调整完毕后,张力调节器自动控制绕线张力。
凸轮设计凸轮机构中,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与凸轮轮廓曲线存在着对应关系。
要进行凸轮设计,首先需根据工作要求和使用场合,选择从动件运动规律。
从动件远离凸轮回转中心的这一行程称推程,对应的凸轮转角称为运动角;从动件靠近凸轮回转中心的这一行程称回程,对应的凸轮转角称为回程运动角;对应于从动件在离凸轮回转中心最远处停止不动时间凸轮的转角称为远休止角;对应于从动件在离凸轮回转中心最近处停止不动时间凸轮的转角称为近休止角;从动件的最大行程称为升程h。
常用的从动件运动规律包括:等速运动规律:该运动规律的速度曲线不连续,从动件在运动起始和终止位置速度有突变,理论上加速度在此时变为无穷大,从动件产生无穷大的惯性力。
实际上由于材料具有弹性,加速度和惯性力都不会无穷大,但仍会使机构产生刚性冲击。
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其速度曲线连续,加速度在起始、中间、终止位置有突变,引起惯性力的突然变化,导致柔性冲击。
简谐运动规律:速度曲线连续,加速度在起始、终止位置有突变,引起柔性冲击。
摆线运动规律:速度加速度均连续变化,无冲击。
3-4-5次多项式运动规律:速度加速度均连续变化,无冲击。
此处,仅给出计算等速运动规律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公式,其他运动规律的计算方法见文献【10】。
推程:(2-1)(2-2)(2-3)回程:(2-4)(2-5)(2-6)式中表示由推程起始点算起凸轮的转角。
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不同的工作情况选择从动件不同的运动规律,为了获得更好的运动和动力特性,还可以把几种常用的运动规律组合起来使用,这种组合称运动曲线的拼接。
本文软件中提供了以上五种运动规律曲线。
2.1.1 凸轮校验2.1.1.1 压力角凸轮廓线决定从动件的运动,设计不好,将使从动件不能准确、有效地实现预期的运动规律。
凸轮检验的指标是压力角和实际廓线的曲率半径[10]。
压力角表示凸轮实际廓线上某点与从动件接触时,在不计摩擦的前提下,凸轮廓线在该点上的法线方向与从动件速度方向所夹的锐角。
第三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3-1 概述1 凸轮机构的基本组成及应用特点组成:凸轮、从动件、机架运动特征:主动件(凸轮)作匀角速回转,或作匀速直线运动,从动件能实现各种复杂的预期运动规律。
尖底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尖底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滚子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滚子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圆柱凸轮机构、移动凸轮机构、平底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端面圆柱凸轮机构、内燃机配气凸轮机构优点:(1)从动件易于实现各种复杂的预期运动规律。
(2)结构简单、紧凑。
(3)便于设计。
缺点:(1)高副机构,点或线接触,压强大、易磨损,传力小。
(2)加工制造比低副机构困难。
应用:主要用于自动机械、自动控制中(如轻纺、印刷机械)。
2 凸轮机构的分类1.按凸轮形状分:盘型、移动、圆柱2.按从动件运动副元素分:尖底、滚子、平底、球面(P197)3.按从动件运动形式分:直动、摆动4.按从动件与凸轮维持接触的形式分:力封闭、形封闭3 凸轮机构的工作循环与运动学设计参数§3-2凸轮机构基本运动参数设计一.有关名词行程-从动件最大位移h。
推程-S↑的过程。
回程-S↓的过程。
推程运动角-从动件上升h,对应凸轮转过的角度。
远休止角-从动件停留在最远位置,对应凸轮转过的角度。
回程运动角-从动件下降h,对应凸轮转过的角度。
近休止角-从动件停留在低远位置,对应凸轮转过的角度。
一个运动循环凸轮:转过2π,从动件:升→停→降→停基圆-以理论廓线最小向径r0作的圆。
尖底从动件:理论廓线即是实际廓线。
滚子从动件:以理论廓线上任意点为圆心,作一系列滚子圆,其内包络线为实际廓线。
从动件位移线图——从动件位移S与凸轮转角 (或时间t)之间的对应关系曲线。
从动件速度线图——位移对时间的一次导数加速度线图——位移对时间的二次导数 统称从动件运动线图 度量基准(在理论廓线上)1)从动件位移S :推程、回程均从最低位置度量。
2)凸轮转角δ:从行程开始对应的向径度量(以O 为圆心,O 至行程起始点为半径作弧与导路中心线相交得P 点,∠POX=δ)。
基于台达运动控制PLC电子凸轮的高速绕线机2008-12-15 10:40:00 来源:摘要:介绍台达DVP-20PM00D运动控制器电子凸轮<CAM)功能,阐述高速绕线机工作原理、工艺要求及相关控制程序概要。
关键词:运动控制电子凸轮主轴从轴 CAM Table1 引言本文介绍的全自动无骨架系列空心电磁线圈高速绕线机,可以绕制传动线圈,扬声器线圈,天线线圈以及各种无骨架通用线圈。
设备具有性能可靠,高速高效率,自动化程度高,适合于线圈制造业的批量生产,如图1所示。
图1 空心电磁线圈一般普通绕线机采用内置脉冲功能的小型PLC,通过绕线轴编码器速度输出到PLC内置高速输入点,将绕线轴与排线轴的速比进行简单速度同步,这种方法受PLC运算影响,同步精度差,计算量大,CPU处理时间较长,因此会出现绕线不均匀,堆积,塌陷等问题,严重影响绕线成品的质量,举例来说,PLC对绕线轴编码器作高速计数,当到达计数值时利用中断方式控制排线轴电机反向绕制,但受CPU运算处理时间的影响会出现滞后产生误差,在低速的情况下尚可基本达到绕制要求,但是对于高速绕制多层线圈时就会出现线圈端面不齐整,成品品质下降。
台达DVP-20PM00D是一款专用运动控制型PLC,采用高速双CPU结构形式,利用独立CPU处理运动控制算法,可以很好地实现各种运动轨迹控制、逻辑动作控制,直线/圆弧插补控制等,在高速绕线机中利用了20PM运动控制器的电子凸轮功能很好的解决了绕线换向出现的绕制不均匀、堆积、不平整等问题,如图2所示。
图2 运动控制器DVP-20PM00D2 高速绕线机2.1 设备结构简介高速绕线机共包含九部分机构,如图3所示。
图3 高速绕线机<1)机架。
机架由角钢框架及不锈钢台面组成,并设置脚轮便于移动,当设备到位后可将支脚调低作为稳定支撑。
<2)张力机构。
安装于进线部分,作为绕线张力调节,保证线圈绕制时维持张力恒定,张力调节器具有调节旋钮可针对不同需求进行张力调节设定,调整完毕后,张力调节器自动控制绕线张力。
凸轮设计资料在机电一体化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分度凸轮机构仍占重要地位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此类机构在动态响应速度、抗振性与稳定性等方面所表现出的优势。
在高档数控加工中心机床上,为实现机床的快速转位依然采用凸轮机构(ATC);同样在自动化机械中的高速间歇分度运动控制中,也仍广泛地采用凸轮式分度机械,这些均是具有说服力的例证。
由此可见包络蜗杆分度凸轮机构[1]的动态性能如何,将决定此类机构动力学系统的品质,关系着此类机构未来的发展,为此须做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从宏观上讲,包络蜗杆分度凸轮机构的动力学系统,是一个大系统,其中包括多个组成环节,如原动机械、变速机械、分度凸轮装置、工作机械。
十分明显,在这四个环节中,分度凸轮装置对大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起着决定性作用,成为大系统振动、动载、噪声的主要发源地。
因此有必要把研究的中心聚焦在这个环节上,下文所说的动力学系统,即专指分度凸轮装置这一环节。
进一步说,一个动力学系统一般包含四个要素:惯性、弹性、激励、阻尼。
落实到本论文所研究的包络蜗杆分度凸轮机构,其具体含义是:(1) 系统的惯性 主要是指凸轮轴系与分度盘轴系的转动惯性和平动惯性,它们可以用转动惯量及质量来表示。
(2) 系统的弹性 分度凸轮轮齿与分度盘轮齿在啮合状态下的弹性弯曲和弹性接触,可以综合用“啮合刚度”来表示;凸轮轴系、分度盘轴系的弹性弯曲和弹性扭转,可以分别用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来表示;此外,尚还有轴承的弹性变形等。
(3) 系统的激励 分度凸轮装置系统的激励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因分度盘的不均匀回转引起脉动的惯性力激扰,称为惯性激励;二是因各种制造、安装误差、啮合刚度随转角的变化等因素,转化为弹性力的变化,称为弹性激励。
(4) 系统的阻尼 凸轮廓面与分度盘廓面间的摩擦力、轴承的摩擦损失产生的摩擦阻尼;啮合廓面间动压油膜产生的缓冲,以及转动件搅动冷却润滑油产生的流体阻尼等。
上述四个方面成为包络蜗杆分度凸轮装置动力学系统的主要内容,并为其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