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物理总复习全国卷选择题满分技巧(一)
- 格式:pdf
- 大小:36.84 KB
- 文档页数:3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全国III卷)一、选择题:1. 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核,产生了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素X:。
X 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A. 15和28B. 15和30C. 16和30D. 17和3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核反应方程遵循的规律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解析根据核反应遵循的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的电荷数为2+13=15,质量数为4+27-1=30,根据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可知X的原子序数为15,质量数为30,选项B正确。
点睛此题与2014年高考上海试题和2013年高考重庆试题类似,都是给出核反应方程,要求利用核反应同时遵循的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解答。
2. 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 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倍。
P与Q的周期之比约为A. 2:1B. 4:1C. 8:1D. 16: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卫星的运动、开普勒定律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解析设地球半径为R,根据题述,地球卫星P的轨道半径为R P=16R,地球卫星Q的轨道半径为R Q=4R,根据开普勒定律,==64,所以P与Q的周期之比为T P∶T Q=8∶1,选项C正确。
点睛此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常见错误是:把题述的卫星轨道半径误认为是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陷入误区。
3. 一电阻接到方波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方;若该电阻接到正弦交变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正。
该电阻上电压的峰值为u0,周期为T,如图所示。
则Q方: Q正等于A.B.C. 1:2D. 2: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交变电流的图线、正弦交变电流的有效值、焦耳定律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解析根据题述,正弦交变电流的电压有效值为,而方波交流电的有效值为u0,根据焦耳定律和欧姆定律,Q=I2RT=T,可知在一个周期T内产生的热量与电压有效值的二次方成正比,Q方∶Q正= u02∶()2=2∶1,选项D正确。
18年高考物理复习必备的一些答题技巧18年高考物理复习必备的一些答题技巧在高考“理综”试题中,物理计算题在物理部分中的所占的比分很大,单题的分值也很高。
物理网为大家预备了17年高考物理复习必备答题技巧:得分窍门,希望大家的力气更上一层楼。
要提高物理计算题的得分率,除了要透彻理解和把握相关的物理学问、具有较高的物理思维力气和良好的物理基础外,还必需遵守它的解题规范,形成娴熟的解题技巧。
有了良好的规范,使解题过程表述的既简洁又明确,才能提高解题的灵敏性和精确性,削减过失性失分,从而把自己的学问水平和力气水平充分反映出来,同时有利于阅卷老师把握平衡,获得客观、完满的评分。
物理规范化解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思想、方法的规范化,解题过程的规范化,物理语言和书写规范化。
对此高考对物理计算题的解答有明确的要求:“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终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需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具体地说,物理计算题的解答过程和书写表达的规范化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依据题意作出描述物理情景或过程的示意图、图象。
物理中的图形、图象是我们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有力工具,它使抽象的物理过程、物理状态形象化、具体化。
示意图(如受力图、运动过程图、状态图、电路图、光路图等)要能大致反映有关量的关系,并且要使图文对应。
与解题中所列方程有关的示意图,要画在卷面上,若只是分析题意的用图,与所列方程无直接关系,就不要画在卷面上。
有时依据题意要画函数图象,必需建好坐标系包括画上原点、箭头,标好物理量的符号、单位及坐标轴上的数据。
2、字母、符号的规范化书写。
解题中运用的物理量要设定字母来表示,并用文字交代或在图中标明其意义,题中给定的字母意义不能自行转变。
所用来表示物理量的字母要尽可能是常规通用的,通常是取自该物理量英语单词的'第一个字母,一般要与课本中的形式全都。
在同一题中一个字母只能表示一个物理量,假如在同一题中消逝多个同类物理量,可用不同的角标来加以区分。
一、选择题:1. 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均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A. 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B. 与它的位移成正比C. 与它的速度成正比D. 与它的动量成正比【答案】B2. 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A.B.C.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力随位移变化的图线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由牛顿运动定律,F-mg-F弹=ma,F弹=kx,联立解得F=mg+ma+kx,对比题给的四个图象,可能正确的是A。
#网【点睛】牛顿运动定律是高中物理主干知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贯穿高中物理。
3. 如图,三个固定的带电小球a、b和c,相互间的距离分别为ab=5 cm,bc=3 cm,ca=4 cm。
小球c所受库仑力的合力的方向平衡于a、b的连线。
设小球a、b所带电荷量的比值的绝对值为k,则()A. a、b的电荷同号,B. a、b的电荷异号,C. a、b的电荷同号,D. a、b的电荷异号,【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库仑定律、受力分析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对小球c所受库仑力分析,画出a对c的库仑力和b对c的库仑力,a对c的库仑力为排斥力,ac的电荷同号,b对c的库仑力为吸引力,bc电荷为异号,所以ab的电荷为异号。
设ac与bc的夹角为θ,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和几何关系、库仑定律可得,F ac=k’,F bc=k’,tanθ=3/4,tanθ= F bc / F ac,ab电荷量的比值k=,联立解得:k=64/27,选项D正确。
【点睛】此题将库仑定律、受力分析、平行四边形定则有机融合,难度不大。
&网4. 如图,导体轨道OPQS固定,其中PQS是半圆弧,Q为半圆弧的中心,O为圆心。
18年高考物理复习的一些答题技巧18年高考物理复习必备的一些答题技巧在高考的“综合”试题中,物理部分的物理计算题分数很大,单选题的分数也很高。
物理网为17年高考物理复习准备了必要的答题技巧:评分提示,希望每个人的能力都靠上一段楼梯。
要提高物理计算题的得分率,除了要透彻理解和掌握相关物理知识,具备较高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良好的物理基础外,还必须遵守其解题规范,形成熟练的解题技巧。
有了好的规范,解题的过程就可以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从而提高解题的敏捷性和准确性,减少疏忽大意的分数损失,从而充分体现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同时有利于阅卷老师掌握平衡,获得客观、完美的分数。
物理解题的规范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思路方法的规范化、解题过程的规范化、物理语言文字的规范化。
高考对物理计算题的答案有明确的要求:“答案要写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计算步骤。
只有X之后的答案不能打分。
对于有数值计算的问题,答案中必须清楚地写下数值和单位。
”具体来说,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过程和写作表达的规范化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题意描述物理场景或流程图、图像。
物理学中的图形和图像是我们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有力工具。
它们将抽象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可视化和具体化。
原理图(如力图、运动过程图、状态图、电路图、光路图等。
)应能大致反映相关量之间的关系,并使图文对应。
与解题中所列方程相关的示意图应画在纸面上。
如果只是用来分析题意,与所列方程式没有直接关系,就不要画在纸面上。
有时候,要根据问题的意思绘制函数图像,就必须建立坐标系,包括绘制原点和箭头,在物理量的坐标轴上标注符号、单位和数据。
2.字母和符号的标准化书写。
解题所用的物理量要用字母表示,其含义要用文字说明或用图片表示。
问题中给出的字母的意思不能自行改变。
用于表示物理量的字母应尽可能通用,一般取自物理量英文单词的‘首字母’,一般与教材中的形式一致。
在同一个问题中,一个字母只能代表一个物理量。
2018年高考物理满分秘诀----高考物理计算题满分技巧----(专门为不注意考试细节的同学整理)一、高考物理解题技巧:在高考物理各类试题的解析中常用到的方法有:整体法、隔离法、正交分解法、等效类比法、图象法、极限法等。
论述、计算题一般都包括对象、条件、过程和状态四要素。
(1)对象是物理现象的载体,这一载体可以是物体(质点)、系统,或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固体、液体、气体,或是电荷、电场、磁场、电路、通电导体,或是光线、光子和光学元件,还可以是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
(2)条件是对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对象)的一些限制,解题时应“明确”显性条件、“挖掘”隐含条件、“吃透”模糊条件。
显性条件是易被感知和理解的;隐含条件是不易被感知的,它往往隐含在概念、规律、现象、过程、状态、图形和图象之中;模糊条件常常存在于一些模糊语言之中,一般只指定一个大概的范围。
(3)过程是指研究的对象在一定条件下变化、发展的程序。
在解题时应注意过程的多元性,可将全过程分解为多个子过程或将多个子过程合并为一个全过程。
(4)状态是指研究对象各个时刻所呈现出的特征。
方法通常表现为解决问题的程序。
物理问题的求解通常有分析问题、寻求方案、评估和执行方案几个步骤,而分析问题(即审题)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
二、答题技巧的关键:(一)抓住关键词语,挖掘隐含条件在读题时不仅要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字或字母的显性条件,更要抓住另外一些叙述性的语言,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
所谓关键词语,指的是题目中提出的一些限制性语言,它们或是对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变化的描述,或是对变化过程的界定等。
高考物理计算题之所以较难,不仅是因为物理过程复杂、多变,还由于潜在条件隐蔽、难寻,往往使考生们产生条件不足之感而陷入困境,这也正考查了考生思维的深刻程度。
在审题过程中,必须把隐含条件充分挖掘出来,这常常是解题的关键。
有些隐含条件隐蔽得并不深,平时又经常见到,挖掘起来很容易,例如题目中说“光滑的平面”,就表示“摩擦可忽略不计”;题目中说“恰好不滑出木板”,就表示小物体“恰好滑到木板边缘处且具有与木板相同的速度”等等。
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答题技巧【一】高考理综选择题答题技巧 1.筛选法筛选法是根据已经掌握的概念、原理、规律,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通过寻找不合理因素(不正确的选项),将其逐一排除,从而获得正确答案的一种方法。
2.直接判断法根据所学的概念、规律等直接判断,得出正确的答案。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基本不需要推理的常识性试题,这些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识记内容的记忆和理解程度。
3.特例反驳法特例反驳法是在解选择题时,当碰到一些似是而非并且迷惑性极强的选项时,直接运用教材中有关概念往往难以辨清是非,而借助已掌握的一些特例或列举反面特例进行反驳,逐一消除干扰项,从而快速获取正确答案的一种方法。
4.计算推理法计算法是根据命题给出的数据,运用公式推导或计算其结果并与备选选项对照,作出正确的选择,这种方法多用于涉及的量较多,难度较大的题目。
5.巧用推论法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了大量的推论,这些推论在计算题中一般不可直接应用,但运用其解答选择题时优势就显而易见了,可大大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二】高考理综选择题解题技巧(1)选择题的解题技巧①分析理解题干,弄清楚选什么?②由问题联想答案问题→答案→供选答案③由题肢联想问题供选答案→答案→问题④两面夹攻问题→答案→供选答案(2)规范书写所谓规范书写就是根据上面得到的“解题的逻辑链条”用学科语言表达出来。
这就象有了图纸,下一步要按图纸施工一样。
规范书写要做到:①用学科专业术语表达:物理、化学和生物都有各自的学科语言,平时,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了学科意识,形成了各学科的科学合理的答题习惯。
因此,在考试中,不能用自编的、自造的词语来组织答案,要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和本专业的规范的表达方式。
②如果一个答案,不是一句话能表达的,要制定一个“小提纲”,确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再说什么。
并且用好标点,包括用几行。
要求层次分明。
③规范书写还要做到文笔流畅,合乎中文语法,一定要消灭病句和错别字,特别是专业名词和概念,写错别字高考绝不会给分的。
2018高考一轮复习物理应试抢分的绝招成功没有捷径,但通往成功的路却有不同走法。
在高考考场上,想要成功,扎实的知识基础是必备,查字典物理网编辑将第一时间为您整理物理应试抢分的绝招,供大家参考!1.先通览全卷刚拿到试卷,一般心情比较紧张,建议拿到卷子以后看一下,看看考卷一共几页,有多少道题,了解试卷结构,通览全卷是克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有效措施,也从根本上防止了“漏做题”。
2.答题顺序:从卷首依次开始一般地讲,全卷大致是先易后难的排列,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从卷首开始依次做题,先易后难,最后攻坚。
有的考生愿意从卷末难题开始做,他们认为自己前面的题没有问题,好坏成败就看卷末的难题做得怎么样,开始时头脑最清醒,先做最难的题成功率高、效果好,想以攻坚胜利保证全局的胜利。
这种想法看似有理,实际是错误的。
一般卷末的题比较难,除了个别水平特别高的学生,都没有做好该题的把握。
很可能花了不少时间,也没有把这个题满意地做完。
你这时的思绪多半已经被搅得很乱,又由于花了不少时间,别的题一点没有做,难免心里发慌,以慌乱之心做前面的题,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但也不是坚决地“依次”做题,一份高考试卷,虽然大致是先易后难,但试卷前部特别是中间出现难题也是常见的,执着程度适当,才能绕过难题,先做好有保证的题,才能尽量多得分。
3.答题策略:①先易后难、先熟后生。
先做简单题、熟悉的题,再做综合题、难题。
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可以增强信心,但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
②先小后大。
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气氛。
③先局部后整体。
对一个疑难问题,确实啃不动时,一个明智的解题策略是:将它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即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每进行一步就可得到这一步的分数。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全国1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均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A .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B .与它的位移成正比C .与它的速度成正比D .与它的动量成正比15.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 ,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 作用在P 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 表示P 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 和x 之间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16.如图,三个固定的带电小球a 、b 和c ,相互间的距离分别为ab =5 cm ,bc =3 cm ,ca =4 cm 。
小球c 所受库仑力的合力的方向平行于a 、b 的连线。
设小球a 、b 所带电荷量的比值的绝对值为k ,则A .a 、b 的电荷同号,169k=B.a 、b 的电荷异号,169k =A B C DC.a、b的电荷同号,6427 k=D.a、b的电荷异号,6427 k=17.如图,导体轨道OPQS固定,其中PQS是半圆弧,Q为半圆弧的中心,O为圆心。
轨道的电阻忽略不计。
OM是有一定电阻。
可绕O转动的金属杆。
M端位于PQS上,OM与轨道接触良好。
空间存在半圆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现使OQ位置以恒定的角速度逆时针转到OS位置并固定(过程Ⅰ);再使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以一定的变化率从B增加到B'(过程Ⅱ)。
在过程Ⅰ、Ⅱ中,流过OM的电荷量相等,则BB'等于A.54B.32C.74D.218.如图,abc是竖直面内的光滑固定轨道,ab水平,长度为2R:bc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的圆弧,与ab相切于b点。
一质量为m的小球。
始终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的水平外力的作用,自a点处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比较排除法通过分析、推理和计算,将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一一排除,最终留下的就是符合题意的选项。
如果选项是完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可通过举反例的方式排除;如果选项中有相互矛盾或者是相互排斥的选项,则两个选项中可能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当然,也可能两者都错,但绝不可能两者都正确。
2、代入法对于一些计算型的选择题,可以将题目选项中给出的答案直接代入进行检验,或在计算程中某阶段代入检验,常可以有效地减少数学运算量。
3、整体、隔离法研究对象为多个时,首先要想到利用整体、隔离法去求解。
常用思路是整体求外力,隔离求内力,先整体后隔离,两种方法配合使用。
4、图像图解法根据题目的内容画出图像或示意图,如物体的运动图像、光路图、气体的状态变化图像等,再利用图像分析寻找答案.图像图解法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便于了解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能够避免繁琐的计算,迅速简便地找出正确答案。
5、二级结论法“二级结论”是由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导出的推论.熟记并巧用一些“二级结论”可以使思维过程简化,节约解题时间,非常实用的二级结论有:(1)等时圆规律;(2)平抛运动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过水平位移的中点;(3)不同质量和电荷量的同性带电粒子由静止相继经过同一加速电场和偏转电场,轨迹重合;(4)直流电路中动态分析的“串反并同”结论;(5)平行通电导线,同向相吸,异向相斥;(6)带电平行板电容器与电源断开,改变极板间距离不影响极板间匀强电场的强度等。
6、假设推理法所谓假设推理法,就是假设题目中具有某一条件,推得一个结论,将这个结论与实际情况对比,进行合理性判断,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假设条件的设置与合理性判断是解题的关键,因此要选择容易突破的点来设置假设条件,根据结论是否合理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1.对于多对象问题,要正确选取研究对象,善于寻找相互联系选取研究对象和寻找相互联系是求解多体问题的两个关键。
选取研究对象需根据不同的条件,或采用隔离法,即把研究对象从其所在的系统中抽取出来进行研究;或采用整体法,即把几个研究对象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来进行研究;或将隔离法与整体法交叉使用。
选择题(一)选择题在高考中属于保分题目,只有“选择题多拿分,高考才能得高分”,在平时的训练中,针对选择题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练准确度;高考中遗憾的不是难题做不出来,而是简单题和中档题做错;平时会做的题目没做对,平时训练一定要重视选择题的正确率.二是练速度:提高选择题的答题速度,能为攻克后面的解答题赢得充足时间.解答选择题时除了掌握直接判断和定量计算常规方法外,还要学会一些非常规巧解妙招,针对题目特点“不择手段”,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一)特殊值代入法有些选择题选项的代数表达式比较复杂,需经过比较繁琐的公式推导过程,此时可在不违背题意的前提下选择一些能直接反应已知量和未知量数量关系的特殊值,代入有关算式进行推算,依据结果对选项进行判断.例1如图1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顶端,细线与斜面平行.在斜面体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小球受到细线的拉力F T和斜面的支持力F N分别为(重力加速度为g)( )图1A.F T=m(g sin θ+a cos θ),F N=m(g cos θ-a sin θ)B.F T=m(g cos θ+a sin θ),F N=m(m sin θ-a cos θ)C.F T=m(a cos θ-g sin θ),F N=m(g cos θ+a sin θ)D.F T=m(a sin θ-g cos θ),F N=m(g sin θ+a cos θ)技法运用一般的求解方法是分解力或加速度后,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其实应用特殊值代入法更简单,当加速度a=0时,小球受到细线的拉力F T不为零也不可能为负值,所以排除选项C、D;当加速度a=gtan θ时,小球将离开斜面,斜面的支持力F N=0,排除选项B,故选项A正确. 答案 A方法感悟 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将抽象、复杂的一般性问题的推导、计算转化成具体的、简单的特殊性问题来处理,以达到迅速、准确解题的目的.(二)“二级结论”法“二级结论”是由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导出的推论.熟记并巧用一些“二级结论”可以使思维过程简化,节约解题时间.非常实用的二级结论有:(1)等时圆规律;(2)平抛运动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过水平位移的中点;(3)不同质量和电荷量的同性带电粒子由静止相继经过同一加速电场和偏转电场,轨迹重合;(4)直流电路中动态分析的“串反并同”结论;(5)平行通电导线同向相吸,异向相斥;(6)带电平行板电容器与电源断开,改变极板间距离不影响极板间匀强电场的强度等.例2 (多选)(2014·山东·16)如图2所示,一端接有定值电阻的平行金属轨道固定在水平面内,通有恒定电流的长直绝缘导线垂直并紧靠轨道固定,导体棒与轨道垂直且接触良好.在向右匀速通过M 、N 两区的过程中,导体棒所受安培力分别用F M 、F N 表示.不计轨道电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图2A.F M 向右B.F N 向左C.F M 逐渐增大D.F N 逐渐减小技法运用 根据直线电流产生磁场的分布情况知,M 区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N 区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离导线越远,磁感应强度越小.当导体棒匀速通过M 、N 两区时,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故导体棒在M 、N 两区运动时,受到的安培力均向左,故选项A 错误,选项B 正确;导体棒在M 区运动时,磁感应强度B 变大,根据E =Blv ,I =E R及F =BIl 可知,F M 逐渐增大,故选项C 正确;导体棒在N 区运动时,磁感应强度B 变小,根据E =Blv ,I =E R及F =BIl 可知,F N 逐渐减小,故选项D 正确.答案 BCD方法感悟 本题也可根据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再利用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的方向,用安培力公式分析安培力大小变化,也可得出结果,但相比应用楞次定律的二级结论慢多了.(三)逆向思维法在解决某些物理问题的过程中直接入手有一定的难度,改变思考问题的顺序,从相反的方向进行思考,进而解决问题,这种解题方法称为逆向思维法.逆向思维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可逆性物理过程中(如运动的可逆性、光路的可逆性等),也可运用反证归谬法等,逆向思维法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法.例3如图3所示,将一篮球从地面上方B点斜向上抛出,刚好垂直击中篮板上A点,不计空气阻力.若抛射点B向篮板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仍使抛出的篮球垂直击中A点,则可行的是( )图3A.增大抛射速度v0,同时减小抛射角θB.减小抛射速度v0,同时减小抛射角θC.增大抛射角θ,同时减小抛出速度v0D.增大抛射角θ,同时增大抛出速度v0技法运用篮球做斜上抛运动,末速度为垂直竖直篮板沿水平方向,可以将该过程逆向处理为平抛运动.当B点向篮板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后,由于A、B点间竖直高度不变,为使篮球飞经B点,从A点飞出的水平速度应该小一点,若水平速度减小,则落到B点的速度变小,但与水平面的夹角变大.因此只有增大抛射角,同时减小抛出速度,才能使抛出的篮球仍垂直打到篮球上.答案 C方法感悟将斜抛运动通过逆向思维处理为平抛运动,从而降低解题的难度.。
选择题(一)
选择题在高考中属于保分题目,只有“选择题多拿分,高考才能得高分”,在平时的训练中,针对选择题要做到两个方面:
一是练准确度;高考中遗憾的不是难题做不出来,而是简单题和中档题做错;平时会做的题目没做对,平时训练一定要重视选择题的正确率.
二是练速度:提高选择题的答题速度,能为攻克后面的解答题赢得充足时间.
解答选择题时除了掌握直接判断和定量计算常规方法外,还要学会一些非常规巧解妙招,针对题目特点“不择手段”,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
(一)特殊值代入法
有些选择题选项的代数表达式比较复杂,需经过比较繁琐的公式推导过程,此时可在不违背题意的前提下选择一些能直接反应已知量和未知量数量关系的特殊值,代入有关算式进行推算,依据结果对选项进行判断.
例1如图1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顶端,细线与斜面平行.在斜面体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
始终静止在斜面上,小球受到细线的拉力F T和斜面的支持力F N分别为(重力加速度为g)( )
图1
A.F T=m(g sin θ+a cos θ),F N=m(g cos θ-a sin θ)
B.F T=m(g cos θ+a sin θ),F N=m(m sin θ-a cos θ)
C.F T=m(a cos θ-g sin θ),F N=m(g cos θ+a sin θ)
D.F T=m(a sin θ-g cos θ),F N=m(g sin θ+a cos θ)
技法运用一般的求解方法是分解力或加速度后,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其实应用特殊值代入法更简单,当加速度a=0时,小球受到细线的拉力F T不为零也不可能为负值,
所以排除选项C、D;当加速度a=
g
tan θ
时,小球将离开斜面,斜面的支持力F N=0,排除
选项B,故选项A正确. 答案 A
方法感悟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将抽象、复杂的一般性问题的推导、计算转化成具体的、简单的特殊性问题来处理,以达到迅速、准确解题的目的.
(二)“二级结论”法
“二级结论”是由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导出的推论.熟记并巧用一些“二级结论”可以使思
维过程简化,节约解题时间.非常实用的二级结论有:(1)等时圆规律;(2)平抛运动速度的
反向延长线过水平位移的中点;(3)不同质量和电荷量的同性带电粒子由静止相继经过同一
加速电场和偏转电场,轨迹重合;(4)直流电路中动态分析的“串反并同”结论;(5)平行通电导线同向相吸,异向相斥;(6)带电平行板电容器与电源断开,改变极板间距离不影响极
板间匀强电场的强度等.
例2(多选)(2014·山东·16)如图2所示,一端接有定值电阻的平行金属轨道固定在水
平面内,通有恒定电流的长直绝缘导线垂直并紧靠轨道固定,导体棒与轨道垂直且接触良好.在向右匀速通过M、N两区的过程中,导体棒所受安培力分别用F M、F N表示.不计轨道电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图2
A.F M向右
B.F N向左
C.F M逐渐增大
D.F N逐渐减小
技法运用根据直线电流产生磁场的分布情况知,M区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N区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离导线越远,磁感应强度越小.当导体棒匀速通过M、N两区时,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故导体棒在M、N两区运动时,受到的安培力均
向左,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导体棒在M区运动时,磁感应强度B变大,根据E=Blv,
I=E
R
及F=BIl可知,F M逐渐增大,故选项C正确;导体棒在N区运动时,磁感应强度B变
小,根据E=Blv,I=E
R
及F=BIl可知,F N逐渐减小,故选项D正确.
答案BCD
方法感悟本题也可根据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再利用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的方
向,用安培力公式分析安培力大小变化,也可得出结果,但相比应用楞次定律的二级结论慢多了.
(三)逆向思维法
在解决某些物理问题的过程中直接入手有一定的难度,改变思考问题的顺序,从相反的方向进行思考,进而解决问题,这种解题方法称为逆向思维法.逆向思维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可
逆性物理过程中(如运动的可逆性、光路的可逆性等),也可运用反证归谬法等,逆向思维法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法.
例3如图3所示,将一篮球从地面上方B点斜向上抛出,刚好垂直击中篮板上A点,不计空气阻力.若抛射点B向篮板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仍使抛出的篮球垂直击中A点,则可行的是( )
图3
A.增大抛射速度v0,同时减小抛射角θ
B.减小抛射速度v0,同时减小抛射角θ
C.增大抛射角θ,同时减小抛出速度v0
D.增大抛射角θ,同时增大抛出速度v0
技法运用篮球做斜上抛运动,末速度为垂直竖直篮板沿水平方向,可以将该过程逆向处理为平抛运动.当B点向篮板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后,由于A、B点间竖直高度不变,为使篮球飞经B点,从A点飞出的水平速度应该小一点,若水平速度减小,则落到B点的速度变小,但与水平面的夹角变大.因此只有增大抛射角,同时减小抛出速度,才能使抛出的篮球仍垂
直打到篮球上.
答案 C
方法感悟将斜抛运动通过逆向思维处理为平抛运动,从而降低解题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