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七绝二首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1
《晚春》(韩愈)评析原文:《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评析:韩愈在文学史上震铄古今、沾溉后世的是他奇崛雄豪风格的诗篇。
这种风格,在他用以写景写人的古体诗中体现得最为充分。
然而他的五七言绝句也常为人们所称道。
五七言绝句是吟咏性情,风致缠绵的诗体,本不是韩愈所长,而他却常用这种小诗来写景,将景色写得清丽优美,情韵绵绵。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昌黎的五言绝句与众唐人、与少陵以及本朝的王荆公等不同。
与其说韩愈的五绝有特点,不如说他的七绝更具有艺术个性。
七绝在韩集中有七十五首,不仅数量上仅次于他的五言古,而且多精品,这首《晚春》即是一例。
七绝《晚春》是韩愈《游城南》诗十六首之一,写郊外暮春景象。
首二句,作者不说暮春时节繁花似锦,却说树木花草如人一般有知觉,以万紫千红的花朵来争奇斗艳,表示对春光的珍惜,写得巧。
后二句一转,说杨花(柳絮)和榆荚,象“无才思”——写不出华美文章的人那样,不能以“芳菲”显示自己的存在,只会“作雪飞”。
这两句,既是对前两句的映衬,又是对暮春特定景象的贴切生动描摹,写得奇。
四句诗以奇巧的构思,将暮春景象写得活龙活现,并极富情致。
韩愈以春为题材的七绝还有多首,前人甚至觉得他对春天有某种偏爱,“韩愈以一年好处在草色有无间。
”(李日华《紫桃轩杂辍》)韩愈对春的态度是否如李日华所说,这里且不说它,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那些以春为题材的诗“捕逐出八荒”的奇思幻想却多有相同之处。
例如《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将白雪拟人,飞舞于庭树是“嫌春色晚”,并以白雪“作飞花”作结,与《晚春》的构想如出一辙。
这种构想的相似,除了一般的原因,即所谓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的细致入微地体察物情之外,更为主要的是因为韩愈的创作思想即力戒平显习熟所决定。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韩愈描绘春色的七绝,首首语精思淡,既写景又不止于写景。
情诗七言绝句情诗七言绝句(精选13首)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情诗七言绝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情诗七言绝句1《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然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
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
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千古绝唱,不仅家喻户晓,而且名扬海外,在中华诗坛上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
(名扬海内外)情诗七言绝句2《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有名的七绝,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美轮美奂,自然天成,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
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
诗中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美轮美奂)情诗七言绝句3《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的爱国诗人。
《示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如今,距陆游写出他的《示儿》虽已过去七、八百年,但诗中所表现的爱国热诚,仍然催人泪下,发人深省。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这首诗里“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哀音,对祖国统一,认同回归,仍然是一个有力的'呼唤!(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情诗七言绝句4《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
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七绝押仄韵有哪些格式?展开全文问题:七绝押仄韵有哪些格式?..........前言常见的绝句根据字数有五绝、七绝之分,根据格律有古体和近体之分,近体诗就是所谓的格律诗,要求押平声韵。
因此押仄声韵的绝句一般被认为是古绝句。
一、古绝句1、出现时期早于格律诗绝句出现的比格律诗要早,因此在齐梁时期永明体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之后的诗既有古体诗也有近体诗。
2、古绝句没有固定格式古绝句除了押韵以外,没有严格的格式要求。
但是在进入格律诗的时代,很多诗人作古体诗的时候,难免会受到格律的影响,因此会有一些使用律句的古绝句。
3、七言仄韵绝句很少见五言绝句中的古绝句和律绝句数量都非常多。
但是七言律绝句远远多于七言古绝句,特别是七言仄韵的绝句,在诗词中的数量非常非常少。
二、受到格律影响的仄韵古七绝1、《洛桥晚望》唐朝孟郊(仄韵)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平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仄仄平平仄。
这是一首押入声仄韵的古体七绝,可以看出四句都是标准的律句,但不是近体诗。
近体诗押平声韵,这首押仄韵,近体诗要求二三句黏连,这首失黏。
2、《方逢原借示方干先生诗以集句诗赠之》宋·孔平仲押遇韵(苦有去声)潜夫自有孤云侣,蟾蜍影里清吟苦。
澄心不出风骚外,援笔便成鹦鹉赋。
这一首宋朝的七绝格式和孟郊的那一首相似,前两句是全一样的,但是第三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四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这也是全用律句的古风七绝。
三、不受格律影响的仄韵古七绝1、《游麻姑山七星杉》(宋·曾巩)押马韵古杉苍苍横斗文,其干十围阴蔽野。
应到夜深山月来,林色天光迷上下。
第一句仄平平平平仄平,第二句平平仄平平仄仄,前两句都是标准的古风句式、2、《游麻姑山瀑布泉》(宋·曾巩)押入声韵:屑韵飞泉一支天上来,寒影沉沉泻龙穴。
山灵欲以怪动人,山路先冬积霜雪。
第一句是平平仄平平仄平,第三句是平平仄仄仄仄平,这两句也是古风句式。
杜牧:登乐游原概述《登乐游原》是唐朝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歌,全诗共四十二句,采用七绝的古体诗格式。
这首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也是唐诗的经典之作。
诗歌分析第一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该部分描绘了诗人的眼前景象。
黄河之水远远流去,在白云之间渺渺无边。
他看到了一座孤城,周围是陡峭万仞的山峰,给人以宏伟壮观之感。
羌笛在这里吹响,但是诗人并不以为怨杨柳,而是觉得春风也没有能够吹过玉门关。
第二部分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忆昔霓裳羽衣曲,九重城南何处望?这部分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他回忆起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情景,在那良辰美景中,玉人教他吹箫的情景在哪里呢?他还回忆起过去九重城南的情景,那里的远方有何目睹之景?第三部分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何方高楼出尘泥,几处早莺争暖树。
该部分则切入到具体的场景中。
楼船在夜雪中穿过了瓜洲渡,铁马在秋风中疾驰而过大散关。
诗人表达了他对远方高楼的向往,希望能够从喧嚣的现实中出来,享受清静。
同时他还看到早春的景象,有几只莺鸟在争夺树上的温暖。
第四部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最后,诗人又表现出他的冒险之心。
他希望能够骑上轻骑追逐,冒着大雪满山都前进。
在空闲之余,他则在碧溪上静静地垂钓,享受清静的时光。
有时他还会乘舟,在梦幻的边境中遨游。
思想内涵杜牧在此诗中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他虽然欣赏大自然的美丽,但也意识到生活的不易。
他不满足于现实的束缚,去寻找更加自由的空间,追求自己的理想。
因此,这首诗中蕴含着自由、冒险、豁达的精神,体现了一种超越自我、寻求真理的精神境界。
结语杜牧的《登乐游原》是中华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这首诗歌美丽动人,诗句清新明快,意境深远。
它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一种超然的境界和精神。
如何写律诗平仄定义:是中国诗中用字的声调。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
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旧诗赋及骈文中所用的字音,平声与仄声相互调节,使声调谐协,谓之调平仄。
*平调:分两种,基本上是平缓轻柔的声调。
**阴平-较小声**阳平-较大声而且声尾上扬*仄调:分三种**上声-高昂明亮**去声-尖细哀柔**入声-短促因此平仄又常被分为四声:分别是平、上、去、入四种声调。
中国古籍中有不少说明。
近体诗的格律在唐朝逐渐定型以后,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依然深受欢迎。
书店里关于诗词的书籍销量一直很好。
相信绝大多数人从小都接受过唐诗的启蒙。
或许,这就是中国人从骨子里蕴藏着“平平仄仄”诗韵的原因。
然而喜欢是一码事,写作又是一码事。
初学写作的朋友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恰恰就是我们所喜欢的格律给我们的束缚。
克服了这个困难掌握了格律,就可以驾御它,用它演奏你最优美的旋律。
反之,躲避它,畏惧它,它就成了束缚你的绳索。
当别人用格律诗唱和联句时,你只能是这台音乐会的看客,否则,你发出的音符很难与那台会和谐。
来吧!让我们看看格律这个东东究竟有多难,或许,在你用了小小的一点点时间和精力以后,你会说:就这————没有什么嘛!一、近体格律诗我国古代的诗歌,是没有平仄、对仗、声韵等严格的格律的。
到了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逐渐向格律化方向发展。
到了唐朝,诗的格律才完全成熟而定型。
因为这种受平仄、对仗、声韵等严格约束的诗体是新近形成的,所以唐朝人称之为“近体诗”,而把是没有平仄、对仗、声韵等严格的格律的诗体。
称之为“古体诗”,“近体诗”称之为“格律诗”,经宋、元、明、清沿用至今。
“近体诗”,前人概括为四句话:“限字限句有定数,平仄相间要协调;对仗恰当要工整,用韵韵部要统一”。
如果网友们喜欢“近体诗”的韵味,那么不妨下点功夫,弄明白这四句话。
如果不喜欢格律约束,就写现代诗好了。
1、、什么是“绝句”?通常说“绝句”,是指近体诗的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和五言绝句“五绝”。
《唐人七绝诗浅释》(摘录)《唐人七绝诗浅释》(摘录)一、(一)汉语古典诗歌汉语古典诗歌和祖国整个的古典文学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早在先秦时代,就有《诗经》、《楚辞》这样伟大的作品,屈原这样伟大的诗人出现.在其后漫长的岁月里,有陆续出现了许许多多杰出的诗人和诗篇.古典诗歌不但在数量上是惊人的,在质量上也是非常高的.汉语古典诗歌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第一,它的内容主要是抒情的.汉语诗歌,从最早的《诗经》起,就绝大多数是抒情的.叙事作品如《生民》、《公刘》、《绵》等,只占少数.汉代乐府中有一些叙事诗,如《孤儿行》、《妇病行》、《陌上桑》、《羽林郎》、《焦仲卿妻》等.除了《焦仲卿妻》一首,故事有头有尾,并且在诗中创造了一些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外,其余的都比较简短,《陌上桑》、《羽林郎》写的都只是故事中精彩的片段.《孤儿行》、《妇病行》的情节虽很动人,但人物形象不够鲜明.被我们今天认为是叙事诗的这些作品,其抒情的成分也是比较浓厚的.魏晋南北朝的民歌和诗人创作几乎绝大多数都是抒情的,只有少数著名的制作如《木兰诗》是例外.以后著名的叙事诗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也不以创造人物为主,倒是以抒发作者对人物、事物的感受为主,其数量也不多.第二,它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如上所述,古代长篇叙事诗是很少的,而一般抒情诗的形式也同样都是比较短小,即使是我们上面提到的《诗经》中间那些叙述祖先们创造国家的功绩和奋斗的历史的作品,篇幅也很有限.被大家认为少有的长诗如《焦仲卿妻》也不过三百五十三句,一千七百六十五字.后来的文人创作,以唐诗为例,如李白的《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杜甫的《北征》、韩愈的《南山》、卢仝的《月蚀》、郑嵎的《津阳门诗》、韦庄的《秦妇吟》等,都算是很长的诗了.有些民歌.如吴歌、西曲,短小到只有二十个字,甚至十三个字,仍然是一首完整的诗,他们并没有因为篇幅的限制而减低质量.第三,它具有或宽或严的格律.汉语古典诗歌是最讲究规律的,尽管规律的尺度有宽严的不同.在古代,我们有许多富有诗意的抒情散文,却没有散文诗、自由诗,可以证明格律在古典诗歌中的普遍性和必要性.在它们中间,格律严的,需要讲究声律对偶,甚至按谱填词,分别四声阴阳,如律诗、词、曲;格律宽的,也至少全篇要有韵脚,举重的字要平仄间用,如骚赋、古诗.五七言诗是古典诗歌中流行时间最久的,杰出诗人最多,作品最丰富的一个领域,而以唐代为其登峰造极时期.它一般地又可分为古诗、律诗、绝句诗三类,但无论哪一种体裁的作品,绝大多数都体现了上述的一些值得注意之点.一、(二)绝句的起源和得名诗是最精粹的语言。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wo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原文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梅[宋]卢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知识点一、我会写组词暮mù(暮色、暮年、暮气)吟yín(吟唱、吟诵、呻吟)题tí(题字、题诗、问题)侧cè(侧影、侧门、侧重)峰fēng(峰峦、山峰、顶峰)庐lú(庐山、庐舍、草庐)缘yuán(缘由、缘故、姻缘)降xiáng(降伏、归降、降龙伏虎)阁gé(阁下、阁子、阁楼)费fèi(费事、费解、费时)须xū(必须、须知、须要)逊xùn(逊色、逊位、谦逊)输shū(输血、输入、运输)二、我会认组词瑟sè(瑟瑟、瑟缩、瑟瑟发抖)骚sāo(风骚、牢骚、骚扰)三、多音字似sì(好似)shì(似的)降xiáng(投降)jiàng(降落)四、古诗大意《暮江吟》: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
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红色。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一粒粒真的珠子一样,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题西林壁》: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就成了耸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雪梅》: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
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七绝古体诗1. 《山行》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 《元日》
作者: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小儿垂钓》
作者: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 《村居》
作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 《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 《冬夜读书示子聿》(节选)
作者: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7. 《咏柳》
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8. 《望天门山》
作者: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0. 《绝句二首》(其一)(节选)
作者: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中国最经典的100首古诗词第一部分:必背五绝20首,其中包含部分古绝第1首唐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2首唐朝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第3首唐朝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第4首唐朝王维的《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第5首唐朝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第6首唐朝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第7首唐朝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第8首唐朝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第9首唐朝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第10首唐朝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第11首唐朝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第12首唐朝李峤的《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第13首唐朝李商隐的《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第14首唐朝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第15首唐朝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第16首唐朝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第17首唐朝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第18首北宋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第19首南宋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第20首清朝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第二部分:必背七绝30首第21首唐朝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七律,七绝,七言有何区别?五律,五绝,五言有何区别?我国的诗歌从形式上首先分为新体诗和旧体诗。
旧体诗也叫古典诗,一般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一首诗每句的字数相等(只有少数旧体诗每句的字数不等,称为杂言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二是必须押韵。
新体诗也叫现代诗或新诗,它通常违反以上两点体式要求,就是新体诗一般不会每句的字数相等,但也有很多新体诗是既每句长短不齐又不押韵,也有少数新诗可能会每句字数相等,也有押韵,这时就只有依据它是以现代口语作诗这一点来判定它是新诗了。
旧体诗则主要分为古诗、古体诗、近体诗等。
格律诗就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其形式要求主要有四点:平仄句式,一韵到底,对仗,每句字数相等。
当我们看到一首古人的诗,只是字数每句相等,但是不作对仗,不讲平仄句式,押韵但可能还中途换韵,就可以知道它不属于格律诗。
格律诗在句式长短上都是整齐一致,或者每句五言,或者每句七言。
格律诗在整诗的长短(行数)上则分为三种体例,律诗、绝句还有排律。
律诗是格律诗的正体,其整诗长短为八句,依前后顺序,每两句叫一联,共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按律诗的体例规定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如果是每句五言的律诗就叫五律,每句写七言的律诗就叫七律。
绝句是截取律诗的一半构成,所以绝句是每首写四句,这样绝句只有两联,分别称为首联和尾联,同样五言的绝句就叫五绝,七言的绝句就叫七绝,绝句则可以用对仗,也可以不用对仗(以不用对仗的为多),绝句如果用对仗有首联对仗的,也有尾联对仗的,也有少数两联都对仗的。
排律则是整诗超过八句四联长度的格律诗,而排律对对仗要求很高,正规的排律要求从头到尾均对仗,但在《全唐诗》中也看到有些超过四联的格律诗采用首尾两联不对仗而其他诸联均对仗的方式,这大概可以视为排律的变通形式。
依据上面这些格律诗的体例规定,如果一首古典诗不符合上述规定那就不属于格律诗。
比如著名的唐诗《春江花月夜》,它比较长,不对仗,还中途换韵,所以它不是格律诗。
古诗词鉴赏:分类赏析一、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
包括《诗经》《楚辞》《汉乐府》中的诗及“三曹”、陶渊明的诗歌等,还包括唐及唐代以后文人仿古的诗作,比如李白写的《古风五十九首》,比如诗人们借乐府旧题所写的诗歌,这些都是古体诗,也就是说,诗题中凡出现“歌”“行”“吟”“引”“弄”“操”“曲”等字样的都该属于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特点:每篇句数不限,每句字数不限,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押韵也可换韵,句与句间没有平仄对应和用词对仗的要求。
一句话,古体诗格律上比较自由,同近体诗在格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不同。
二、近体诗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
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二四句押韵,没有对仗要求。
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
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近体诗用字还要讲究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
归纳起来,近体诗的特点有四个:①句数固定;②押韵固定;③讲究平仄;④讲究对仗。
这四点也是近体诗与古体诗的主要区别。
古体诗大多出现在唐朝以前,绝句与律诗是从唐朝才开始出现的。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山中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绝句一般为四句,律诗一般为八句,分为四联每两句为一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颔联和颈联必须押韵。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i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绝句古诗词千古绝句古诗词今天给各位分享绝句古诗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千古绝句古诗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中国最美古诗词绝句中国最美古诗词绝句中国最美古诗词绝句如下: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
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山涧。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3、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4、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译文:千百年不断发生的事都有随着太湖上的水面浮浮沉沉,俱随着湖水向东流去。
5、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译文:涧口一片寂静杳无人迹,随着时间的推移,纷纷怒放,瓣瓣飘落。
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8、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
译文:我独自一人在异地他乡极目远望,看见江边红花绿树掩映着亭子,好一派美好春光。
9、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译文:长江好似已经滞流,在为我不停地悲伤。
万里远游之人,思念着早日回归。
10、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译文:春风吹青了河边的芳草,绿油油的一片,顺着河畔延伸开来。
现在还不是望乡思家的时候啊。
古诗词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古诗绝句全部古诗绝句全部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古今中外的经典古诗词和大意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题材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我在此整理了古今中外的古诗词和大意,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古今中外的古诗词和大意11、《题龙阳县青草湖》元代唐珙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译文:秋风吹起,湖面泛起水波,好像洞庭湖忽然老去,长了皱纹一样,一夜愁思,湘君也多了白发。
喝醉后不知道是天上的星辰倒映在水中,清朗的梦中,我好似卧在璀璨的星河中。
2、《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明代唐寅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孤负一作:忘了;虚负一作:误了)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译文:深闭房门隔窗只听雨打梨花的声音,就这样辜负了青春年华,虚度了青春年华。
纵然有欢畅愉悦的心情又能跟谁共享?花下也黯然神伤,月下也黯然神伤。
整日里都是眉头紧皱如黛峰耸起,脸上留下千点泪痕,万点泪痕。
从早晨到晚上一直在看着天色云霞,走路时想念你啊,坐着时也是想念你!古今中外的古诗词和大意21、《枫桥夜泊》唐代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翻译: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赏析: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
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
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2、《离思》唐代元稹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古诗绝句《枫桥夜泊》译文及赏析古诗绝句《枫桥夜泊》译文及赏析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绝句《枫桥夜泊》译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
“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
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浪淘沙七首一、浪淘沙《浪淘沙七首》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创作的一首长诗,共有七篇。
这首诗以写景抒怀的方式,描绘了浩渺的海洋和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命运无常的感慨和思考。
诗意杨慎在《浪淘沙七首》中以海洋为背景,通过描绘海浪翻滚、沙滩冲刷等景象,表达了人生如浪淘沙般短暂而无常的主题。
他通过对自然界力量的描绘,抒发了对命运和人生无常性的思考和感慨。
第一首:波平如镜波平如镜,天接海涯。
半壁江山图画里,西湖十二楼台。
这是《浪淘沙七首》中的第一首。
诗人以“波平如镜”来形容海面的宁静和平静之美。
同时他也提到天空与大海交接处的辽阔景象。
接下来他用“半壁江山图画里”来形容西湖风光如画般的美丽,再以“西湖十二楼台”来描绘西湖的壮丽景色。
第二首:浪淘沙浪淘沙,迎客送亲。
波浪拍打着沙滩,仿佛在迎接来往的客人和送别离去的亲人。
这里的“浪淘沙”一词也是整首诗的题目和主题。
第三首:铁索横江铁索横江,飞渡瀑布。
铁索是用铁链悬挂在江上,供人们飞渡瀑布之用。
这里描绘了江面上飞渡瀑布时刺激而危险的情景。
第四首:洛神赋洛神赋,隐隐桃花。
洛神是古代传说中的美女,在这里诗人以“隐隐桃花”来形容她的美貌和神秘感。
第五首:黄鹤楼黄鹤楼,群山峭峙。
黄鹤楼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它坐落在群山之间。
诗人通过描述黄鹤楼周围群山峻峭的景象,给人一种壮观的感觉。
第六首:天下第一泉天下第一泉,玄妙无穷。
这里指的是中国浙江省温州市的天下第一泉,它以喷涌而出的水量和玄妙的景象而闻名。
第七首:元宵元宵,明月高悬。
元宵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这里诗人以明亮高悬的月亮来形容元宵节夜晚的美丽景象。
二、诗歌形式与特点《浪淘沙七首》采用七绝古体诗的形式,每首四句,共有28句。
整体诗歌结构紧凑,押韵工整。
杨慎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抒发内心感受,展示了他细腻而独特的审美情趣。
三、主题与意义《浪淘沙七首》主题鲜明,突出表达了人生短暂和命运无常的思考。
通过描绘海洋和自然界力量所带来的震撼和无常性,诗人表达了对命运和人生无常性的感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