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几种特殊句式简版
- 格式:ppt
- 大小:680.00 KB
- 文档页数:2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一、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就是宾语必须就是代词;二就是必须就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与否定词之后。
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2、介词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
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3、普通宾语前置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
二、宾语后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就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就是前置的。
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就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就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就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如:“余就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就是”就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就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第二、就是代词作宾语。
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就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就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就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就是、、、、、、”的格式。
高中课本文言文常有特别句式概括常有特别句式一、判断句往常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最明显的特色就是基本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常常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任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能够分为三个系列:“ 者也”系列、“乃、为”系列和无标记系列。
1.“ 者也”系列这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有的格式,由此变化,就形成一个系列。
比如: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廉颇蔺相如传记》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漂亮者也。
(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游褒禅山记》 )2.“乃、为”系列文言文判断句为了增强判断的语气,有时在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构成另一个系列。
比如: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陈涉世家》 )②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 《廉颇蔺相如传记》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 《五人墓碑记》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岳阳楼记》 )3.无标记系列文言文中,有些判断句是没有任何标记的。
如:秦,虎狼之国。
( 《屈原传记》 )二、被动句分为有形式标记的被动句和无形式标记的被动句两大类。
1.有形式标记的被动句常有表被动的词语有“于”“见”“见于”“为”“被”“为所”“为所”等。
比如:①而君幸于赵王。
( 《廉颇蔺相如传记》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廉颇蔺相如传记》 )③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 《赤壁之战》 )④身故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 )⑤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原传记》 )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2.无形式标记的被动句这种句子没有词语标记,但从上下文文意看,谓语和主语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比如:①永元中,举孝廉不可以,连辟公府不就。
( 《张衡传》 )②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 《赤壁之战》 )③王之蔽甚矣。
(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关于现代汉语的语序而言的。
文言文四大特殊句式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下面具体来看看!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则表示确实或驳斥,形成推论与被推论关系的句子,叫做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形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启衅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环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2.借助“实乃”、“就是”、“为”、“则”、“悉”、“本”等词形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就是陋室《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6)臣本布衣《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并作谓语去则表示推论,也就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2)汗牛纳屋,风流家之书《黄生借书说道》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做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用的存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道》(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改立为将军,[公]吴广为都尉《陈启衅家》3.宾语省略(l)上并使[扶苏]外将兵《陈启衅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捞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被动式关系的描述句叫做被动句。
通常存有以下几种形式: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白眉林予群从税金《活板》(2)为乡里所患《周处》(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文言文常见的特殊句式
文言文常见的特殊句式包括以下几种:
1. 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进行判断的句子,通常以“为”、“乃”、“即”、“则”、“诚”、“皆”、“必”等词来表示判断。
例如:“彼为君子,我为小人。
”
2. 省略句:省略句是在句子中省略某些成分的句子,通常是在不影响语义的情况下,省略主语、宾语、谓语等成分。
例如:“(愚)以为不可。
”
3. 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受动的句子,通常以“为”、“所”、“被”等词来表示被动。
例如:“不以(之)为五谷。
”
4. 倒装句:倒装句是将词语顺序颠倒的句子,通常是为了强调或者修辞的需要。
例如:“安在(之)?”
5. 固定句式:固定句式是一些固定的、惯用的句式,通常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而成的。
例如:“何……为?”、“……者,……也。
”
这些特殊句式在文言文中非常常见,了解和掌握它们对于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和语感有很大的帮助。
文言文特殊句式简析[相关知识梳理]古代汉语常见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四种,即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一、判断句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但在古代汉语里,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1. 主语后用者”字表示停顿,在谓语后用也”帮助判断,构成“,者,,,也” 式。
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有时省去者”,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桃花源记》)有时省去也”,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
(〈〈柳敬亭传》)有时者”、也”都不用。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2. 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即“,为(是),,'式。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6.用乃”即”贝尸皆”必”耳“'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又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被动句现在被动句常用被”来表示,文言文常用介词为”或亍”来表被动,偶尔也用见”或被”,而且它们的用法也各不相同。
1. 在动词前面加介词为”,构成为+动词”的形式。
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有时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构成为,,所,,”式。
如: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活板》)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被承前省略,变为“,为所,,'的形式。
如:否者,若属且为所虏。
(〈〈鸿门宴》)2. 用介词于”放在动词后,并引出施动者。
如: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3. 用见”表示被动,或见”与亍”配合使用,或见”与被”对举使用。
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4. 没有任何表示被动词语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这是一种意念上的被动句,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
.八年级语文一、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桃花源记》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6)臣本布衣《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
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2)为乡里所患《周处》(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3.用“于”表示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