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背诵段落考查表
- 格式:doc
- 大小:13.71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背诵篇目及内容1.《草原》第1、2自然段;(2—3页)2.《白杨》第12自然段(11页)3. 回顾拓展一“日积月累”(19页)4.《古诗三首》(22页)5.《冬阳·童年·骆驼队》背诵喜欢的段落(27--28页)6. 回顾拓展二“日积月累”(45页)7.《杨氏之子》(48页)8. 回顾拓展三“日积月累”(65页)9.《再见了.亲人》部分段落(68--70页)10. 回顾拓展四“日积月累”(88页)11. 回顾拓展五“日积月累”(113页)12. 回顾拓展七“日积月累”(147页)1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3自然段(151页)14.《威尼斯的小艇》第4-6自然段(153—154页)15. 回顾拓展八“日积月累”(166页)课文背诵内容1. 《草原》第1、2自然段(2--3页)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留.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旧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整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背诵篇目及内容1. 《草原》第1、2自然段;(2—3页)2. 《白杨》第12自然段(11页)3.回顾拓展一“日积月累” (19 页)4.《古诗三首》(22 页)5. 《冬阳·童年·骆驼队》背诵喜欢的段落(27--28页)6.回顾拓展二“日积月累”( 45 页)7. 《杨氏之子》(48 页)8.回顾拓展三“日积月累” (65 页)9.《再见了 . 亲人》部分段落(68--70 页)10.回顾拓展四“日积月累” (88 页)11.回顾拓展五“日积月累”( 113 页)12.回顾拓展七“日积月累” (147 页)1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 3 自然段(151 页)14.《威尼斯的小艇》第 4-6 自然段(153—154 页)15.回顾拓展八“日积月累” (166 页)课文背诵内容1. 《草原》第1、2自然段(2--3页)这次 . 我看到了草原 .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 空气是那么新鲜 . 天空是那么明朗 .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 . 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 在天底下 . 一碧千里 . 而并不茫茫 . 四面都有小丘 . 平地是绿的 . 小丘也是绿的 .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 . 一会儿又下来 . 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 就像只用绿色渲染 . 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 到处翠色欲留 . 轻轻流入云际 . 这种境界 . 即使人惊叹 . 又叫人舒服 . 既愿旧立四望 .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 在这境界里 . 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 . 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 . 才到达目的地 .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 再走一百五十里 . 也还是草原 .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 只要方向不错 . 怎么走都可以 . 初入草原 . 听不见一点儿声音 . 也看不见什么东西 . 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 走了许久 . 远远的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 . 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 快了 . 快到了 . 忽然 . 像被一整风吹来似的 . 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 .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 . 群马疾驰 . 襟飘带拨转马头 . 欢呼着 . 飞驰着 . 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 .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 . 车声. 马蹄声 . 响成一片 .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 . 看见了几坐蒙古包 .2. 《白杨》第12自然段(11页)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 哪儿需要它 . 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 . 长出粗壮的枝干 . 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 . 它总是那么直 . 那么坚强 . 不软弱 . 也不动摇 . ”3. 日积月累一(19页)《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 .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 同到牵牛织女家 .《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 .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 春风不度玉门关 .4.《古诗词三首》(22--24 页)《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 .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 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 .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 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 . 溪上青青草 . 醉里吴音相媚好 . 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 . 中儿正织鸡笼 . 最喜小儿亡赖 . 溪头卧剥莲蓬 .5.《冬阳·童年·骆驼队》背诵喜欢的段落( 27--28 页)爸爸和他讲好价钱了 . 人在卸煤 . 骆驼在吃草 .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 . 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 . 那样长的牙 . 那样安静的态度 . 它们咀嚼的时候 . 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 . 大鼻孔里冒着热气 . 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 我看呆了 . 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 老师教给我 . 要学骆驼 . 沉得住气 . 看它从不着急 . 慢慢地走 . 总会到的 . 慢慢地嚼 . 总会吃饱的 . 骆驼队伍过来时 . 你会知道 . 打头儿的那一匹 . 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 . 走起来 . 铛、铛、铛地响 .夏天过去 . 秋天过去 . 冬天又来了 . 骆驼队又来了 . 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 . 我也不会再做了 . 可是 . 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 . 把它们写下来吧 . 就这样 . 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 . 慢慢地写 . 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 . 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 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6.日积月累二(45 页)天行健 . 君子以自强不息 . 《周易》莫等闲 . 白了少年头 . 空悲切 . 《满江红》有志不在年高 . 无志空长百岁 . 《传家宝》少年易老学难成 . 一寸光阴不可轻 . 《偶成》路曼曼其修远兮 . 吾将上下而求索 . 《离骚》不积硅步 . 无以至千里 . 不积细流 . 无以成江海 . 《荀子》7.《杨氏之子》( 48 页)梁国杨氏子九岁 . 甚聪惠 . 孔君平诣其父 . 父不在 . 乃呼儿出 . 为设果 . 果有杨梅 .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8.日积月累三(65 页)地满红花红满地天连碧水碧连天(回文联)一夜五更 . 半夜二更有半 . 三秋九月 . 中秋八月之中(数字联)翠翠红红 . 处处莺莺燕燕 . 风风雨雨 . 年年暮暮朝朝(叠字联)楼外青山 . 山外白云 . 云飞天外池边绿树 . 树边红雨 . 雨落溪边(顶针联)9.《再见了 . 亲人》背诵喜欢的段落( 68--70 页)大娘 . 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 . 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 您这么大年纪 . 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 . 永远不会 . 八年来 . 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 . 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 . 由于敌机的封锁 . 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 . 我们空着肚子 . 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 . 顶着打糕 . 冒着炮火 . 穿过硝烟 . 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 .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次阻击战 . 您再回去的途中 . 累得昏倒在路旁了 . 我们还记得 . 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 . 敌机来了 . 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 . 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 . 房子已经炸平了 . 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情人 . 您说 . 这比山还高 . 比海还深的的情谊 . 我们怎么能忘怀?再见了 . 亲人!再见了 . 亲爱的土地!列车呀 . 请慢一点儿开 . 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人 . 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 . 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10.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88页)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含辛茹苦任劳任怨艰苦卓绝百折不挠千里迢迢肝胆相照风雨无阻坚贞不屈赤胆忠心全心全意鞠躬尽瘁扶危济困赴汤蹈火冲锋陷阵11. 语文园地五日积月累(113页)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生死之交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关公赴会 -----单刀直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梁山泊的军师 ----无(吴)用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12. 语文园地七日积月累(147页)日新之谓盛德 . 《周易》苟日新 . 日日新 . 又日新 . 《礼记》君子之学必日新 . 日新者日进也 . 《二程集》惟进取也故日新 . 《少年中国说》13.《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151 页)正是这样 . 也确实不错 . 走过任何一条街 . 抬头向上看 . 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 许多窗子连接在因 . 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 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 . 应接不暇 . 每一家都是这样 . 在屋子里的时候 .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 . 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 人人为我 . 我为人人 .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4.《威尼斯的小艇》第4—6自然段(153--154页)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 行船的速度极快 . 来往船只很多 . 他操纵自如 . 毫不手忙脚乱 . 不管怎么拥挤 . 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 遇到极窄的地方 . 他总能平稳地穿过 . 而且速度非常快 . 还能作急转弯 .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 . 我们的眼睛忙极了 . 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 . 匆匆地走下小艇 . 沿河做生意 . 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 . 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 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 .夹了圣经 . 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半夜 . 戏院散场了 . 一大群人拥出来 . 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 . 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 . 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 . 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 . 水面上渐渐沉寂 . 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 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 . 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 . 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 . 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 . 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5.语文园地八日积月累(166页)1.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 . 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德国 )2.让预言的角号奏鸣 ! 哦. 西风啊 . 如果冬天来了 . 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 英国 )3.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 . 花的事业是甜美的 . 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 . ——泰戈尔 ( 印度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不要心焦 . 也不要烦恼 . 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 . 相信吧. 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 . ——(俄国)普希金。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重点背诵内容1、《草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留,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旧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整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坐蒙古包。
3、《白杨》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5《古诗词三首》《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解释: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背诵内容汇总(课文、古诗、日积月累)第1课、古诗三首(第2-3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 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弄冰[宋] 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宋] 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日积月累(第16页)游子吟[唐]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第9课古诗三首(第54-55页)从军行[唐]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 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 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第15课:自相矛盾(第84页)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fú能应也。
夫fú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日积月累(第92页)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而立:指人三十岁。
不惑:指人四十岁。
花甲:指人六十岁。
古稀:指人七十岁。
期颐:指人一百岁。
日积月累(第106页)乡村四月[宋] 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课内必背古诗+译文1. 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 范成大昼出耘yún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弄冰[宋] 杨万里稚zhì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zhēnɡ。
敲成玉磬qìn ɡ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宋] 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 ,山衔落日浸寒漪y ī。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日积月累(16页)游子吟[唐]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日积月累(38页)[唐]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9.古诗三首从军行[唐]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送元二使安西[唐] 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 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日积月累(68页)凉州词[唐]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5.自相矛盾楚人有鬻y ù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f ú能应也。
夫f ú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日积月累(92页)◎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日积月累(106页)乡村四月[宋] 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1.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huì。
孔君平诣y 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学校:班级:姓名:第八关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日积月累)第九关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宋·翁卷《乡村四月》)第十关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杨氏之子)第十一关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孟子》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朱子语类》(日积月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必背内容汇总(课文、古诗、日积月累)第1课古诗三首(第2-3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日积月累(第16页)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日积月累(第38页)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第9课古诗三首(第54-55页)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日积月累(第68页)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