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9.71 KB
- 文档页数:5
财政部、交通部关于印发《交通运输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核算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交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5.05.17•【文号】交财发[1995]445号•【施行日期】1995.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财务制度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交通运输部关于废止24件交通运输规章的决定(发布日期:2010年11月25日,实施日期:2010年11月25日)废止财政部、交通部关于印发《交通运输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核算办法》的通知(交财发(1995)445号1995年5月17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交通厅(局)、部直属港、航运输企业,双重领导港口企业:为贯彻落实全国工交企业财务工作会议提出的“企业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成本管理为中心”的精神,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企业成本费用管理,促进成本费用降低,提高经济效益,根据《运输企业财务制度》和《运输(交通)企业会计制度》,结合交通运输企业实际,我部制订了《交通运输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核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请认真贯彻执行。
《汽车运输企业单车租赁承包成本费用核算办法》部将另文下发。
附件:交通运输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核算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交通运输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成本、费用的管理,促进成本、费用降低,提高经济效益,根据《运输企业财务制度》、《运输(交通)企业会计制度》,结合交通运输企业具体情况,制订《交通运输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核算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从事水上及公路运输、装卸、堆存、港务管理业务的企业。
第三条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一)进行长期的和短期的、定期的和不定期的、综合的和专项的成本、费用预测,研究成本、费用变化规律,预测成本、费用发展趋势,确定成本、费用目标。
(二)编制切实可行的成本、费用计划,提出和制定降低成本、费用的任务和措施。
运输(交通)企业会计制度一、前言交通运输企业是一个独特的行业,其运营模式和资产负债结构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本行业的会计制度。
针对交通运输企业的特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会计制度:资产管理、负债管理、成本管理、收入管理和利润管理。
二、资产管理资产管理是企业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对交通运输企业更是如此。
具体而言,应制定如下会计政策:1. 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为成本法:包括广义固定资产和有形动产,计价要有凭证。
2. 投资性固定资产不纳入日常业务支出:包括土地、建筑物、机械设备等投资型固定资产,一般较长时间不能转换为现金,只能通过出售等方式变现。
3. 维修费用的处理:将维修费用区分为日常维修费用和重大维修费用两种。
日常维修费用计入当期费用,而重大维修费用则按照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摊销。
4. 存货处理:由于交通运输企业存储、管理、运输大量商品,因此存货的处理十分重要。
对于高价值的存货,尤其需要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系统,减少物品丢失和浪费。
三、负债管理负债管理是企业资产管理的基础。
一般来说,交通运输企业的负债非常复杂,包括短期、长期、融资负债等多种类型。
针对这种情况,应建立合理的负债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包括:1. 债务的分类:将不同类型的负债分开管理,例如:短期债务、长期债务、融资债务等。
明确各种债务的属性,有利于准确计算公司的资金状况。
2. 利率的管理:制定合理的财务成本计算方法,明确每一笔借款所带来的财务成本,及时调整投资结构和资产负债表,保持财务平衡。
3. 风险控制:为了防止公司过度债务,应尽力控制风险,并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和审核的监督和管理。
四、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交通运输企业的核心管理之一。
由于交通运输业涉及到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支,因此合理的成本管理对企业的利润保持至关重要。
具体而言,应建立如下制度:1. 成本计量: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计量体系,及时了解成本的构成和变化,提高企业决策的准确性。
运输公司账目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运输公司的财务管理,保证企业的财务安全和稳定,制定本账目管理制度。
二、会计核算对象1. 运输公司的会计核算对象包括货物运输业务、车辆运营业务、仓储业务等。
2. 每个核算对象都设立相应的会计科目和账户,以便对各项业务进行独立核算。
三、财务预算管理1. 运输公司每年制定财务预算,其中包括收入、支出、利润等指标,并经董事会审定。
2. 财务预算由财务部门统一编制,各部门按照预算执行,如有变动需经董事会审批。
3. 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由财务部门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调整预算方案。
四、会计凭证管理1. 运输公司的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复核凭证等。
2. 原始凭证由有关业务部门负责起草并交给会计部门核实,存档备查。
3. 记账凭证由财务部门根据原始凭证进行记账,并进行编号、盖章等处理。
4. 复核凭证由财务部门对已记账凭证进行复核,确保凭证无误。
五、会计账簿管理1. 运输公司设立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会计账簿,分别记录各类业务的收入、支出等情况。
2. 各会计账簿由财务部门负责管理和填写,确保账簿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每月底由财务部门对各账簿进行月结,进行账务核对和调整。
4. 每年底由财务部门对各账簿进行年结,编制年度财务报表。
六、财务报表编制1. 运输公司根据会计准则编制相关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2. 财务报表由财务部门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编制和汇总,准确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3. 财务报表应当经董事会审核并报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备案。
七、财务审计管理1. 运输公司每年进行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确保财务管理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2. 内部审计由财务部门组织进行,检查公司各项账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外部审计由专业审计机构进行,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独立审计。
4. 审计结果应当及时报告董事会和相关主管部门,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八、违规责任处理1. 运输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相关部门和员工如有违反财务管理制度或记录不实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和经济赔偿。
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及安全制度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及安全制度一、财务管理制度1. 财务组织机构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组织机构应包括三级管理:总经理室、财务部和会计室。
总经理室应担负企业的决策、计划、指导和监督职责,管理企业的全局经济工作。
财务部应在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具体负责企业财务的管理工作,包括企业的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经济预算,在总经理的授权下向各级管理人员提供建议,为业务部门提供财务服务。
会计室作为财务部下辖的业务部门,应承担企业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工作,并依法依规开展财务工作。
2. 会计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必须规范制定和认真执行。
针对交通运输企业的实际情况,应制定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确保财务工作稳定、准确、及时。
制度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基础、账务处理、账簿管理、会计报表等方面的内容。
(2)财务预算制度:规定当年预算编制、审批程序、执行管理流程等方面的内容。
(3)资金管理制度:规定资金收支的记账、认领、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4)财务监督管理制度:规定财务监督职责、管理程序、制度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3. 财务报表制度财务报表是企业反映财务状况和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基础资料,交通运输企业应制定相关的财务报表制度,具体涉及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内容。
资产负债表应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资本结构的情况;利润表应反映企业收入、成本和利润的情况;现金流量表应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入口和出口情况。
以上报表应按照相应的时间段进行编制,以便于企业及时获得准确的财务信息。
二、安全制度1. 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机构是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应当具备以下功能:(1)建立安全管理体系,从组织上和管理上,使企业安全管理具有规范化和标准化;(2)组织制定和修订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3)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事故分析,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交通运输)铁路运输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交通运输)铁路运输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关于印发《铁路运输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财会[200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铁道部:为了规范铁路运输企业的会计核算,提高铁路运输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铁路运输企业的实际情况,我部制定了《铁路运输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现予印发,于2004年1月1日起在已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各铁路运输企业执行。
铁路运输企业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本办法时,不再执行1993年颁布的《交通(铁路)运输企业会计制度》。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
附件:铁路运输企业会计核算办法铁路运输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总说明壹、为了统壹规范铁路运输企业的会计核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且结合铁路运输企业的实际情况,特制定《铁路运输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铁路运输企业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执行本办法。
本办法中的铁路运输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铁路运输服务的企业(城市轨道交通除外)。
三、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可根据铁路运输生产和运营管理的特点和国家对交通运输重要基础设施运营监管的要求,在不违背《企业会计制度》及本办法的前提下制定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核算办法。
四、由于铁路线路中的部分资产具有通过大修实现局部更新的特点,为避免成本重复列支,对线路中的钢轨(包括道岔)、轨枕和道碴不计提折旧,其后续支出予以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除上述三类资产以外的固定资产的下列后续支出分别按其性质划分为费用性和资本性支出:为消除病害对桥梁、隧道进行的局部修理支出,路基病害整治支出,机、客、货车和大型养路机械入厂修理、段做厂修、大部件大修支出,灾害复旧支出,以及各项设备的大修支出,予以费用化;各项设备的制式改变或升级支出,根据设备技术标准和行车安全需要必须发生的机车车辆加装改造支出,予以资本化;机车车辆加装改造和入厂修理或段做厂修同时进行的,属于大修性质的支出予以费用化,不属于大修性质的支出予以资本化。
运输单位账本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运输单位的财务管理,加强对账本的核算和监督,保障资金安全,提高运输单位的经济效益,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财务管理机构1. 运输单位设立财务部门,负责运输单位账本管理工作。
2. 财务部门设立会计科和审计科,分别负责账务核算和审核工作。
3. 财务部门负责编制运输单位的预算和决算工作,及时向领导汇报财务情况。
三、会计凭证管理1. 运输单位所有的收支和财务业务必须有相应的凭证。
2. 凭证必须真实、完整、准确,未经批准不得调整。
3. 凭证必须按规定时间进行归档保存,备查期限不少于五年。
四、账簿和账目管理1. 运输单位应建立健全的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现金日记账等。
2. 会计账簿必须按期进行结账,编制财务报表。
3. 运输单位应定期对账簿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做好记录。
五、资金管理1. 运输单位必须建立资金管理制度,对每一笔资金进行指定管理。
2. 资金的收款和付款必须有明确的凭证,按规定程序进行。
3. 运输单位应定期对资金进行核算,确保资金安全。
六、审计监督1. 运输单位应定期对账本进行审计,加强对账目的监督。
2. 审计科应定期向领导汇报审计情况,提出合理建议。
3. 对发现的违规问题,要及时通报单位领导,限期整改。
七、违规处理1. 对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行为,将进行严肃处理,轻者批评教育,重者追究法律责任。
2. 运输单位应建立违规行为的记录,形成警示。
八、附则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实施,对于以前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整改,确保执行到位。
以上就是运输单位账本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望运输单位能严格按照制度执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交通运输业会计核算制度引言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会计核算制度是交通运输业最基本的管理工具之一,目的是通过对交通运输企业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财务管理,实现企业稳定经营、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交通运输业会计核算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内容,并探讨它的作用和意义。
基本原则交通运输业的会计核算制度遵循与其他行业相同的会计原则。
然而,由于交通运输业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如高昂的固定资产投资、周期性经营和强烈的季节性变化等,因此需要一些特殊的处理方法。
以下是交通运输业会计核算制度的基本原则:1. 计提折旧交通运输企业的核心固定资产─车辆、机器、设备等,通常以大量的资金投入,它们容易发生磨损、老化和摊销。
因此,在会计核算中,需要计提折旧。
折旧方法一般采用年限折旧法,根据资产预计使用年限计算折旧。
同时,应该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及时更新耗损和变化情况,保证折旧计算的准确性。
2. 分季度核算交通运输业的季节性非常强,不同季节的业务量和财务状况都有明显的变化。
因此,在会计核算中,需要区分季节,进行分季度核算。
每个季度结束后,需要汇总财务数据,制作季度财务报表。
这有利于及时掌握公司的经营状况,并进行调整和规划。
3. 能够反映客运、货运、其他业务的独立分析交通运输业包括客运、货运、其他业务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特定的会计核算制度。
在整体核算过程中,需要对这些领域进行独立分析和处理。
这有助于了解各个业务领域的盈利情况、成本结构、比较优劣等信息,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4. 审核制度交通运输业存在很多风险,如车辆事故、客户欠款等。
因此,需要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加强对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核查。
对于异常情况应该及时发现、报告和纠正。
具体内容1. 资产管理资产管理是交通运输业会计核算制度的重要内容,它针对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应收账款、库存商品等方面展开。
在资产管理方面,重点包括:•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保养、处理等方面的管理;•应收账款、存货等资产的定期盘点,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核、处理;•确保资产账面和实际情况的一致性。
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制度
目录
—、总说明
二、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表
(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三、会计报表
(一)会计报表种类和格式
(二)会计报表编制说明
附录:主要会计事项分录举例
一、总说明
(一)为了贯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交通运输企业的会计核算, 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
用于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交通运输企业、包括从事
远洋、沿海、内河、公路运输企业,海河港口,仓储企业,外轮代理企业,以及城
市公共汽(电)车、出租汽车、轮渡、地铁等企业。
(三)企业应按本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
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
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会计报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本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的编号,以便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
实行会计电算化。
各企业不要随意改变或打乱重编。
在某些会计科目之间留有空号,供增设会计科目之用。
企业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时,应填制会计科目的名称,或者同时填列会计科目
的名称和编号,不应只填科目编号,不填科目名称。
(四)企业向外报送的会计报表的具体格式和编制说明,由本制度规定;企业内部
管理需要的会计报表由企业自行规定。
企业会计报表应按月或按年报送当地财税机关、开户银行、主管部门。
国有企
业的年度会计报表同时报送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月份会计报表应于月份终了后6天内报出;年度会计报表应于年度终了后35天内报出。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者从其规定。
会计报表的填列以人民币“元”为金额单位,“元”以下填至“分”。
向外报出的会计报表应依次编定页数,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
封面上应注明:企业名称、地址、开业年份、报表所属年度、月份、送出日期等,并由企业领导、总会计师(或代行总会计师职权的人员)和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盖章。
企业对外投资如占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半数以上,或者实质上拥有被投资企业
控制权的,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特殊行业的企业不宜合并的,可不予合并,但应当将其会计报表一并报送。
(五)本制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负责解释,需要变更时,由财政部修订。
(六)本制度自1993年7月1日起执行。
二、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表
附注: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上列会计科目作必要增、减或合并:
1.统一核算的专业公司或有独立核算的附属企业的企业,可以增设“拨付所属
资金”科目;附属企业可以相应增设“上级拨入资金”科目。
2.有调剂外汇业务的企业,可以增设“外汇价差”科目。
3.企业内部各部门周转使用的备用金,可以增设“备用金”科目
4.有外购商品的企业,可以增设“外购商品”科目。
5.国家拨给特种储备资金的企业,可以增设“特种储备物资”科目和“特种储科
备基金”目。
6.经常收取保证金的企业,可以增设“存入保证金”科目
7.采用实际
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企业,可以不设“材料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增设“在途材料”科目。
8•根据需要,企业可以不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而在“材料”“轮胎”“低值易耗品”等科目内分另假置“成本差异”明细科目核算。
9•低值易耗品较少的企业,可以将其并入“材料”科目核算。
10.预收、预付帐款不多的企业,可以不设“预收帐款”“预付帐款”科目,将预收、
预付帐款在“应收帐款”“应付帐款”科目核算。
11.材料在成本中所占比重很大的企业,可以将“材料”科目分为“辅助材料”“修理用备件”等科目。
12.企业如发行一年期以下的短期债券,可以增设“应付短期债券”科目。
13.对其他业务中经营规模较大、收入较多的经常性业务,企业可以参照相应行业会计制度,增设有关资产、收入、成本、费用、税金等科目,单独核算。
14.还有其他未包括在会计科目表范围内的其他资产、其他负债的企业,可根据具体情
况,增设有关会计科目进行核算。
(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三、会计报表
(一)会计报表种类和格式
(二)会计报表编制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