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历史三轮复习时事热点专题——中国外交的风雨彩虹
- 格式:ppt
- 大小:4.17 MB
- 文档页数:54
一、热点材料1、习近平谈中国梦(2013年03月17日):中国人共享人生出彩机会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2013年历史科中考热点周年大事记一、中国史部分1.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曹操失败的主要原因:骄傲轻敌;北方军队不习水战;孙刘策略得当2.383年,淝水之战,东晋打败前秦。
相关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前秦由氐族建立,首领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图治,曾经统一黄河流域。
3.618年,隋朝灭亡,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4.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
明太祖即位后,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分管民政、刑狱、军政(说明君权加强,相权衰落)。
还设立锦衣卫,实行八股取士。
5.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
第二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6.1853年,太平军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7.1898年,戊戌变法。
光绪帝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筹划变法。
主要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人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最能体现改革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改革失败标志:慈禧太后发动政变镇压维新派。
谭嗣同敢为变法流血牺牲。
8.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俄国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9.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
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会师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会师的意义: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
10.1933年10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付出重大伤亡,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
中考历史压轴题全揭秘之预测题专题05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一、选择题1.《筑梦中国》中说:“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了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为国家发展最早“开拓新的空间”的事件是A.重返联合国B.中美建交C.中日建交D.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中国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打破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政治孤立和封锁。
B项中美建交时间是1979年;C项中日建交时间是1972年,BC项都晚于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时间,不符合题干中的“最早”。
D项加入上海合作组织是在2001年,不符合材料时间。
故选A。
2.20世纪50年代,中印联合发表声明:“两国总理重中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
”材料中“这些原则”是指()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原则C.“一边倒”原则 D.不结盟原则【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的时候,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中印两国的认可。
B项是1955年周恩来在出席万隆会议是提出的方针;C项是建国初期我国的外交政策;D项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A项符合题意,故选A。
3.同学们在自主学习时搜集了一组我国领导人参与重大活动的照片。
为这组照片确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A.人类命运国际和平B.亚非崛起民族独立C.制度演进中国作用D.世界舞台中国角色【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认识。
分析题文图片资料,左边两幅图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成就。
下边两幅图反映的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成就。
A中“中国主导”的说法错误;B中“民族独立”的概括不全面;C中“制度演进”的概括与图片内容不符;只有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4.下图所示内容,集中体现的主题是A.世界各国空前团结B.世界贸易自由化完全实现C.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D.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答案】C【解析】据图片可知,我国北京将举办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迄今为止中国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提出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截至2015年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确定为中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印度、俄罗斯、巴西等57个;2016年4月14日至15日,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会议主要讨论了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增长框架、国际金融架构、投资和基础设施、金融部门改革、国际税收合作、反恐融资、绿色金融及气候资金等议题,并发表了联合公报。
2012年中考历史周年热点解读(一)周年纪念是历史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为了备战2012年中考,笔者特推出2012年历史周年纪念热点解读专题,供广大同行借鉴,欢迎同行点评矫正,以资交流补益。
热点一:《南京条约》签订170周年(1842—2012年)1.考点预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鸦片战争的爆发及深远影响等。
2、命题角度猜想:角度一:分析《南京条约》的具体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
角度二:中外历史结合,主要考查第一次科技革命成就及与鸦片战争的关系。
角度三:把《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比分析,认识这三大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不同影响。
角度四:通过列强的侵华战争的结果,结合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主流趋势,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落后(社会制度的落后与经济的落后)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源。
热点二清帝退位,中国结束帝制、中华民国成立100周年。
1、考点预览: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的历程及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后在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变化如剪发、服饰、称呼等。
2、命题角度猜想角度一以民国成立为切入点综合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我国近代化进程的艰难起步。
角度二结合世界史上的启蒙运动的影响,以思想解放为切入点考查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角度三中华民国成立与孙中山其他的活动结合考查,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角度四从民国以来社会习俗的变化入手,证明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政治上的近代化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热点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红军创立85周年1.考点预览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等。
2.命题角度猜想角度一联系俄国十月革命及苏俄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结合十月革命传播到中国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考查共产主义在中国由理想变为现实的艰辛历程。
角度二联系国民党政权在中国的垮台,证明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2013年中考时政“十八大”专题报告全剖析主题十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摘要一:和平、发展、合作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工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苦界和平方向发展,m.f-#-匡I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
人类呆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
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动美好世界。
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全作不要对抗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氐共同愿望。
【新提法解读】①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
十八大报告指出,在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方面,强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
【命题点全搜索】当今世界发展趋势: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把世界联为一体;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全角度命题】1.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哪些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将世界联为一个整体,让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促进了国家与地区之问的合作,为发展中国家合作发展、共同发展提供了机遇,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联系十八大报告内容谈谈你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
这一世界发展的潮流表明,世界人民热爱和平,希望经济发展,希望通过对话解决争端、消除战争,共建和谐世界,报告通过这些内容反映出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3.面对动荡的世界形势。
我们应该怎么做?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断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中国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要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维护正义,维护和平与发展;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为维护地区的稳定和世界和平作出应有贡献。
2013年历史中考热点专题资料搜集整理张劲松专题一:奥巴马连任与中美关系1、美国崛起的启示?一个国家的振兴和发展(1)要取得民族解放和独立;(2)必须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3)必须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科技;(4)必须不断改革创新。
2、中美两国可以合作的领域有哪些?维护世界和平、消灭和限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是核武器、保护世界环境、反对恐怖主义、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等方面。
3、近两年中美摩擦的表现:人权问题、台湾问题(面前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美国对台军售,干涉中国内政;美国对中国售美商品提高关税,以保护美国货,违背世界贸易组织原则等。
4、中美两国都加入了一些国际和区域性组织,试举二例说明。
世界贸易组织(WTO)、亚太经合组织(APEC)、联合国(U.N.)5、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
(中美建交的原因)这种转机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从美国讲,已经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另外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考虑到改善中美关系,对美国有利;从中国讲,可改善中国的国家地位,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6、中美建交的评价和影响。
中美建交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两国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了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发展,成为中国进一步打开外交局面的大好机遇;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形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7、你认为美国政府应如何正确处理中美关系?美国应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妥善处理中美关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干涉中国内政;着眼大局、立足长远;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进一步拓展各项领域的合作和交流;增进战略互信,确保中美两国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
8、中美关系发展的启示:根据形势适时调整对外政策;没有永远的敌人,要加强合作,互利双赢。
9、请举出近现代史中“中美两国关系风风雨雨的”事例:近代史时期,美国伙同其他列强侵略中国,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初中历史:中国外交专题专题坚持和平发展战略,发展和平外交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各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并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平等、协商、和平共处的“万隆精神”对未来的国际舞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恩来的出色表现为新中国赢得许多国家的理解和尊重,也为新中国的外交打开了新天地。
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并成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登上了国际舞台,在联合国组织内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4、在处理对外关系中,我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自己对外交问题作出判断。
5、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同时,认清国际局势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参加国际竞争与合作,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与中国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相辅相成,国力的愈加强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愈加重要;而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必然又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我国现在走的是和平发展之路,即在和平的环境中谋求发展,而和平的环境主要靠外交手段来创设,为了更好的理解现在我们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之路,还要先从近代中国的外交讲起。
一.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1 、史实①清政府:四次侵略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北洋军阀政府: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再一次损害中国的主权③国民政府:二战中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在没有中国政府参加的情况下要求中国政府承认外蒙自治,苏联租旅顺港为条件换取苏联出兵对日宣战2 、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原因①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独立②当时中国综合国力弱,弱国无外交在近代史上由于中国人民饱受侵略压迫之苦,人民渴望和平,所以当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宣布我们决不去侵略别的国家来发展自己,我们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新中国的外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2013年6月中考时事政治(国际部分)2013年6月时事政治国际部分:5月31日至6月2日,一年一度的亚洲安全会议暨香格里拉对话会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举行。
来自30个国家的防长和政要就地区安全形势以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安全议题坦承交换观点和意见。
在会议现场,尽管有交锋、有争论,但增强战略互信、构建地区和平正成为本次大会的主题。
即将到来的中美两国元首会晤,以及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也成为大会关注的焦点。
总部位于菲律宾马尼拉的亚洲开发银行6月4日公布了最新的《亚洲债券监测》报告。
报告称,在截至今年3月底的一年里,新兴东亚地区的本币债券市场规模达到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不顾中方的坚决反对,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于布鲁塞尔当地时间6月4日下午在欧盟总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提前宣布,欧盟决定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临时性反倾销税。
从6月6日至8月6日征收%的反倾销税,此后该税率将升至%。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今年环境日的主题是“思前,食后,厉行节约”。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
减少粮食浪费,就是减少对有限资源的无序消耗,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有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3亿吨食物被浪费,其中发达国家和地区浪费约3亿吨,超过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所产食物总和。
与发展中国家的食物浪费主要源于技术原因不同,发达国家食物浪费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的不当行为。
巴基斯坦新一届国民议会6月5日下午选举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领导人纳瓦兹·谢里夫为巴新一届政府总理,这是谢里夫第三次当选巴基斯坦总理,也由此成为巴历史上第一位三次就任总理的人。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苹果公司侵犯了三星公司一项与3G移动通信技术有关的专利,并对部分苹果产品发布不得在美销售的命令。
禁令涉及的产品包括采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网络服务的多款智能手机iPhone和平板电脑iPad,但iPhone5和第四代iPad等苹果最新产品不受影响。
欧盟委员会6月5日发表声明称,拉脱维亚已满足加入欧元区的条件,有望从明年1月1日起成为第十八个欧元区成员国。
2013年中考时政热点十面‚霾伏‛与美丽中国一专题复习2013年政治中考时政热点专题六:十面“霾伏”与美丽中国一、时政热点1、2013年1月份,气象台不断发布霾橙色预警信号,提示市民空气污浊,注意防护。
多地PM2.5值濒临“爆表”,北京城区曾一度逼近每立方米1000微克。
这是什么概念呢,新国标PM2.5日均浓度限值为每立方米75微克,也就是超标十倍以上。
这两天,中央气象台也接连发布大雾黄色预警,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
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监测结果显示,在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长期接触这类细小颗粒物将提高患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以及肺癌的风险。
有报道说,北京将日益以“北京咳”而闻名,而不是以北京烤鸭或京剧而闻名。
世界卫生组织称,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占16个。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
根据绿色和平组织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燃煤是污染的主要来源,约占19%,机动车排放占6%。
2、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而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
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之后,强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发展为“五位一体”,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12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发展循环经济。
会议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
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2013年政治中考时政热点专题十:文化强国战略时事材料:材料一:诺贝尔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
"通过幻想与现实、历史视角与社会视角的混合,莫言结合威廉·福克纳与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中的因素,创造了一种世界性怀旧,与此同时,也找到了旧式中国文学与语言传统的新出发点。
"瑞典文学院评委会这样评价莫言的作品。
材料二:在伦敦奥运会上感受各国文化差异:加伦敦奥运会的1万多名运动员来自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背景让各个代表团都有着不同的做派,而这种差异在中国、韩国等来自东方的体育强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代表团之间体现得最为明显。
材料3: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以书写山东高密乡村形成鲜明文学风格的中国著名作家莫言,因其作品“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结合在一起”,10月11日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一次标志中国当代文学进入世界主流社会视野的重大文化事件。
而它也为推动中国当代文学融入世界留下了许多启示和思索。
诺贝尔文学奖花落中国,莫言成为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籍作家第一人,填补了中国文学界的空白。
这是一个突破,也为如何切实提高文化软实力提供了一种明确的途径,一个前进的方向。
材料4:十八大报告中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论述是对2011年10月18日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提出文化强国建设的进一步确认,胡锦涛同志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次提到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是要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概括出了文比强国建设的精髓。
知识链接1、文化的特点: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
2、面对不同文化的正确态度:①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
②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
③善于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取其精华,弃其糟泊。
3、做好友好交往的使者:不仅要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还要宣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