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11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 格式:pptx
- 大小:626.57 KB
- 文档页数:1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1.什么是市场失灵?有哪几种情况会导致市场失灵?解答:在某些情况下,指市场机制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即无效率的结果,这就是市场失灵。
换句话说,市场失灵是自由的市场均衡背离帕累托最优的情况。
导致市场失灵的情况包括: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等。
2.垄断是如何造成市场失灵的?解答:第一,在垄断情况下,厂商的边际收益小于价格。
因此,当垄断厂商按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确定产量时,其价格将不是等于而是大于边际成本。
这就出现了低效率的情况。
第二,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的寻租活动是一种纯粹的浪费,这进一步加剧了垄断的低效率情况。
3.外部影响的存在是如何干扰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的?解答:第一,如果某个人采取某项行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即存在外部经济),则当这个人采取该行动的私人成本大于私人利益而小于社会利益时,他就不会采取这项行动,尽管从社会的角度看,该行动是有利的。
第二,如果某个人采取某项行动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即存在外部不经济),则当这个人采取该行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私人成本而小于社会成本时,他就会采取这项行动,尽管从社会的角度看,该行动是不利的。
第三,上述两种情况均导致了资源配置失当。
前者是生产不足,后者是生产过多。
4.如何看“科斯定理”?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适用吗?它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适用吗?解答:第一,科斯定理要求财产权明确。
但是,财产权并不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
有的资源,例如空气,在历史上就是大家均可使用的共同财产,很难将其财产权具体分派给谁;有的资源的财产权即使在原则上可以明确,但由于不公平问题、法律程序的成本问题等也变得实际上不可行。
第二,科斯定理要求财产权可以转让。
但是,由于信息不充分以及买卖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等,财产权并不一定总是能够顺利地转让。
第三,即使财产权是明确的、可转让的,也不一定总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转让之后的结果可能是它与原来的状态相比有所改善,但不一定为最优。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学政策重要问题:(1)论述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2)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PS: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不能有效的配置资源第一节垄断一、垄断与低效率某代表性的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
为简单起见,假定AC=MC。
根据MR=MC。
则均衡点是c,对应的产量为qm。
价格为Pm。
显然,Pm>MC。
即消费者愿意为增加额外一单位产量所支付的价格超过了生产该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成本。
因此,存在帕累托改进余地。
如果让垄断厂商再多生产,让消费者以低于垄断价格Pm但大于MC的某价格购买该产量,则垄断厂商和消费者都从中得到了好处:垄断厂商的利润进一步提高,因为最后一单位产量给它带来的收益大于它支出的成本;消费者的福利进一步提高,因为它实际上对最后一单位产量的支付低于它本来愿意的支付(本来愿意的支付用需求曲线的高度衡量,即它等于垄断价格)。
上述帕累托最优状态在q*的产量水平上达到。
D与MC相交,即消费者为额外一单位产量的愿意支付价格等于生产该额外产量的成本。
此时,不再存在任何帕累托改进的余地。
(上述证明在均衡点木有效率,在q*才有效率)如何使产量从qm到q*,一种可能的方法是:垄断厂商同意在P*上出售q*;则垄断厂商的利润损失为(Pm—P*)·qm。
为了弥补损失,消费者之间达成协议,共同给予垄断厂商一揽子支付。
在给予这一揽子支付之后,消费者的福利与垄断条件下相比,仍有所改善,因为价格从Pm到P*给消费者带来的全部好处是区域Pmba P*,即消费者剩余。
它大于(Pm- P*)·qm。
超过的部分为Sabc是产量从qm到q*产生的全部收益。
这个收益在垄断厂商和消费者之间进行分配,从而双方得到好处。
为什么均衡产量不是在帕累托最优状态q*上呢?原因:垄断厂商和消费者之间以及消费者本身之间难以达成一致意见。
(1)垄断厂商和消费者在如何分配Sabc无法达成一致意见;(2)消费者本身之间在如何分摊一揽子支付不能达成一致意见;(3)无法防止消费者不分摊一揽子支付而享受低价格好处,即“免费乘车者”。
第11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1.什么是市场失灵?有哪几种情况会导致市场失灵?答:(1)市场失灵指市场机制在不少场合下会导致资源不适当配置,即导致无效率的一种状况。
换句话说,市场失灵是自由的市场均衡背离帕累托最优的一种情况。
微观经济学以为,在一系列理想化的假定条件下,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可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2)导致市场失灵的情况包括:垄断势力、外部影响、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等。
2.垄断是如何造成市场失灵的?答:(1)在垄断情况下,厂商的边际收益小于价格。
因此,当垄断厂商按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确定产量时,其价格将不是等于而是大于边际成本。
这就出现了低效率的情况。
图11-1 垄断造成的市场失灵在图11-1中,横轴表示厂商产量,纵轴表示价格,曲线D 和MR 分别表示厂商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再假定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相等且固定不变并由直线AC MC =表示。
为了使利润最大化,厂商产量定在2Q ,价格为2P ,它高于边际成本,说明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因为这时消费者愿意为增加额外一单位产量所支付的价格超过生产该单位所引起的成本。
显然,要达到帕累托最优,产量应增加到1Q ,价格应降到1P ,这时P MC =。
然而,垄断决定的价格和产量只能是2P 和2Q 。
如果产量和价格是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量1Q 和价格1P ,消费者剩余是三角形△1FPH 的面积,当垄断者把价格提高到2P 时,消费者剩余只有三角形△2FP G 的面积,所减少的消费者剩余的一部分转化为垄断者的利润,另一部分就是由垄断所引起的社会福利的纯损失,它代表由于垄断造成的低效率带来的损失。
(2)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的寻租活动是一种纯粹的浪费,进一步加剧了垄断的低效率。
3.外部影响的存在是如何干扰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的?答:外部影响是指单个消费者或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对社会上其他人的福利产生的影响。
一项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时,人们从该项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会小于社会利益,而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人们从事该项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又会小于社会成本,在这两种情况下,自由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都会偏离帕累托最优。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第11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
不完全竞争、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以及不完全信息都是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
经济学家认为,在现实社会中,种种原因将导致市场失灵,即市场机制的运转无法使社会资源达到最优配置,无法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等社会目标。
因此,市场机制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必须通过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来加以克服。
二、不完全竞争1.垄断与低效率垄断造成的低效率如图11-1所示,在代表性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的点上,并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在利润最大化产量m q 上,价格m p 高于边际成本MC ,这表明,消费者愿意为增加额外一单位产量所支付的价格超过了生产该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成本。
因此,存在有帕累托改进的余地。
如果让垄断厂商再多生产一单位产量,让消费者以低于垄断价格但大于边际成本的某种价格购买该单位产量,则垄断厂商和消费者都从中得到了好处:垄断厂商的利润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的福利进一步提高。
图11-1 垄断和低效率帕累托最优状态是在q *的产量水平上达到。
在q *的产出水平上,需求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即消费者为额外一单位产量的愿意支付等于生产该额外产量的成本。
此时,不再存在任何帕累托改进的余地。
q *产量水平是垄断厂商与消费者协商的结果。
事实上,垄断厂商与消费者之间以及消费者本身之间难以达成相互满意的一致意见,因而均衡产量不是帕累托最优状态q 。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一节垄断>◎ <第二节外部影响>◎ <第三节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第四节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本章小结>※<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掌握垄断如何产生了低效率;(2)了解对垄断的公共管制;(3)掌握外部影响及其分类;(4)了解有关外部影响的政策,重点掌握科斯定理;(5)了解什么是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怎样确定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会用成本—收益分析公共物品的生产。
※<教学重点与难点>四种市场失灵情况;科斯定理※<第一节垄断>一、垄断与低效率某代表性的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情况,如图所示。
图中横轴表示产量,纵轴表示价格。
曲线D和MR分别为该厂商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
上述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状况并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使经济运行于低效率之中,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解决方法,但是在实际中解决起来比较困难。
二、寻租理论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而付出的代价完全是一种‘叫非生产性的寻利活动”。
这种非生产性的寻利活动被概括为所谓的“寻租”活动: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亦即垄断租金)的活动。
寻租活动的经济损失的大小,就单个的寻租者而言,他愿意花费在寻租活动上的代价不会超过垄断地位可能给他带来的好处;否则就不值得了。
三、对垄断的公共管制垄断常常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
此外,垄断利润通常也被看成是不公平的。
这就使得有必要对垄断进行政府干预。
政府对垄断的干预是多种多样的。
本节主要讨论政府对垄断价格和垄断产量的管制。
四、反托拉斯法从1890年到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一系列法案,反对垄断。
其中包括谢尔受法(1890)、克莱顿法(1914)、联邦贸易委员会法(191)、罗宾逊一帕特曼法(193)、惠特一李法(1938)和塞勒一凯弗维尔法(1950)。
第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第一部分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一、简答题1 .垄断是如何造成市场失灵的?解答:因为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状况并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在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上,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出现了低效率的资源配置状态。
可用图分析。
在图11 —1中,横轴表示厂商产量,纵轴表示价格,曲线D和MR分别表示厂商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再假定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相等且固定不变,由直线AC=MC表示。
为了使利润最大, 厂商产量定在Q 2,价格为P2, P2>MC,说明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因为这时消费者愿意为增加额外一单位所支付的数量(价格)超过生产该单位产量所引起的边际成本。
显然,要达到帕累托最优,产量应增加到Q 1,价格应降到P 1,这时P=MC。
然而,垄断决定的产量和价格只能是Q2和P2。
如果产量和价格是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量Q 1和价格P 1,消费者剩余是三角形FP1H的面积,而当垄断者把价格提高到P 2时,消费者剩余只有三角形FP 2G的面积,所减少的消费者剩余的一部分转化为垄断者的利润,另一部分(三角形GIH 所代表的面积)就是由垄断所引起的社会福利的纯损失,它代表由于垄断造成的低效率带来的损失。
另外,为获得并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的寻租活动是一种纯粹的浪费,这进一步加剧了垄断的低效率情况。
图11 —12 •外部影响的存在是如何干扰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的?解答:微观经济学讲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会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其实是假定经济活动不存在“外部影响”,即单个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行为产生的私人收益和私人成本就是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但在现实生活中,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往往是不一致的,一项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时,人们从该项活动中得到的私人收益会小于社会收益,造成供给量低于社会均衡量,供给相对不足;而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人们从事该项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又会小于社会成本,造成供给量高于社会均衡量,供给相对过剩;在这两种情况下,资源配置都会偏离帕累托最优。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一、名词解释1.信息不对称答: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对于交易对象的信息掌握和了解程度不同。
这里的信息既包括交易前的信息,也包括交易后的信息。
信息不对称表现为市场上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一些。
信息不对称不仅是由于人们常常限于认识能力不足,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更重要的是,由于行为主体为充分了解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太大,不允许其掌握完全的信息。
因此,信息不对称其实就是信息分布或信息获得的不公平性,其主要来源包括:一是信息的不公平性;二是市场内幕交易。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机制有时不能很好地起作用,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市场主体并不能总是做出理性的选择,易出现市场失灵。
信息不对称易导致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委托-代理关系问题。
2.寻租行为答:寻租行为是指个人或利益集团寻求垄断特权以获得垄断利润或额外收益的非生产性行为。
寻租现象总是与政府行为相联系的。
当政治分配介入市场,为市场运行创造出各种人为壁垒,从而人为地创造出各种垄断特权时,寻求额外收益的个人或利益集团便围绕着垄断权力展开寻租活动,或者鼓励政府建立垄断特权,或者取代别人的垄断特权,或者维持已取得的垄断特权。
寻租行为造成了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阻止了更有效的生产方式的实施;寻租行为耗费了社会的经济资源,使本来可以用于生产性行为的资源浪费在维持既得经济利益,或是在对既得利益再分配的非生产性行为上;这些行为还会导致其他层次的寻租行为或避租行为,从而耗费更多的社会经济资源。
因此,经济学家把寻租行为称为负和博弈。
二、判断题1.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边际社会成本小于边际私人成本。
( )【答案】F【解析】外部性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两种情况,正外部性表明社会收益大于个人收益,负外部性表明社会成本大于个人成本。
正外部性是从收益角度分析问题,负外部性是从成本角度分析问题。
第11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11.1 知识结构导图11.2 考点难点精讲考点1:不完全竞争(1)垄断与低效率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状况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在利润最大化产量上,价格高于边际成本,这表明,消费者愿意为增加额外一单位产量所支付的价格超过了生产该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成本。
因此,存在有帕累托改进的余地。
如果让垄断厂商再多生产一单位产量,让消费者以低于垄断价格但大于边际成本的某种价格购买该单位产量,则垄断厂商和消费者都从中得到了好处:垄断厂商的利润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的福利进一步提高。
实际上,只要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只要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则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就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而不是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当价格大于边际成本时,就出现了低效率的资源配置状态。
而由于协议的各种困难,潜在的帕累托改进难以得到实现,于是整个经济便偏离了帕累托最优状态,均衡处于低效率之中。
不仅如此,从社会角度来看,垄断还可能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获得享受垄断的好处,厂商常常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种代价是一种纯粹的浪费:它不是用于生产,没有创造出任何有益的产出,完全是一种“非生产性的寻利活动”,一般称其为“寻租”。
(2)治理垄断的办法①公共管制:一般是指政府对垄断的干预,即并非由垄断企业自行确定产品的价格和产量,而是由政府管制价格,包括采用边际成本定价法、平均成本定价法、双重定价法以及资本回报率管制等。
②反托拉斯法:是指政府反对垄断的法律规定。
美国反托拉斯法规定,限制贸易的协议或共谋、垄断或企图垄断市场、兼并、排他性规定、价格歧视、不正当的竞争或欺诈行为等,都是非法的,对犯法者可以由法院提出警告、罚款、改组公司直至判刑。
【名师点读】垄断是一个很基础的知识点,学员需掌握垄断造成低效率的原因以及治理垄断的相关方法。
该考点一般以论述题的形式进行综合考查,考生需要熟练掌握此部分内容,灵活运用。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教学重点与难点〉◎〈第一节垄断>◎〈第二节外部影响>◎<第三节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第四节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本章小结>※<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掌握垄断如何产生了低效率;(2)了解对垄断的公共管制;(3)掌握外部影响及其分类;(4)了解有关外部影响的政策,重点掌握科斯定理;(5)了解什么是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怎样确定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会用成本—收益分析公共物品的生产。
※<教学重点与难点〉四种市场失灵情况;科斯定理※〈第一节垄断〉一、垄断与低效率某代表性的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情况,如图所示。
图中横轴表示产量,纵轴表示价格.曲线D和MR分别为该厂商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
上述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状况并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使经济运行于低效率之中,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解决方法,但是在实际中解决起来比较困难。
二、寻租理论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而付出的代价完全是一种‘叫非生产性的寻利活动”。
这种非生产性的寻利活动被概括为所谓的“寻租”活动: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亦即垄断租金)的活动.寻租活动的经济损失的大小,就单个的寻租者而言,他愿意花费在寻租活动上的代价不会超过垄断地位可能给他带来的好处;否则就不值得了。
三、对垄断的公共管制垄断常常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
此外,垄断利润通常也被看成是不公平的。
这就使得有必要对垄断进行政府干预。
政府对垄断的干预是多种多样的。
本节主要讨论政府对垄断价格和垄断产量的管制.四、反托拉斯法从1890年到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一系列法案,反对垄断。
其中包括谢尔受法(1890)、克莱顿法(1914)、联邦贸易委员会法(191)、罗宾逊一帕特曼法(193)、惠特一李法(1938)和塞勒一凯弗维尔法(1950)。
第11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11.1 复习笔记一、垄断1.垄断与低效率垄断造成的低效率如图11-1所示,在代表性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的点p m上,并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在利润最大化产量q m上,价格P m高于边际成本MC,这表明,消费者愿意为增加额外一单位产量所支付的数量超过了生产该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成本。
因此,存在有帕累托改进的余地。
如果让垄断厂商再多生产一单位产量,让消费者以低于垄断价格但大于边际成本的某种价格购买该单位产量,则垄断厂商和消费者都从中得到了好处:垄断厂商的利润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的福利进一步提高。
图11-1 垄断和低效率帕累托最优状态是在q*的产量水平上达到。
在q*的产出水平上,需求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即消费者为额外一单位产量的愿意支付等于生产该额外产量的成本。
此时,不再存在任何帕累托改进的余地。
q*产量水平是垄断厂商与消费者协商的结果。
事实上,垄断厂商与消费者之间以及消费者之间难以达成相互满意的一致意见,因而均衡产量不是发生在帕累托最优状态q*上。
上述关于垄断情况的分析,也适用于垄断竞争或寡头垄断等其他非完全竞争的情况。
实际上,只要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只要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不是一条水平线,而是向右下方倾斜,则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就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而不是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当价格大于边际成本时,就出现了低效率的资源配置状态。
而由于协议的各种困难,潜在的帕累托改进难以得到实现,于是整个经济便偏离了帕累托最优状态,均衡于低效率之中。
2.寻租理论寻租是指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即垄断租金)的非生产性活动。
寻租者花在寻租活动上的代价不会超过垄断地位可能给他带来的好处,寻租的代价小于等于垄断利润。
寻租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强,整个寻租活动的代价将不断增大。
垄断的经济损失远远超过传统垄断理论中的无谓损失。
3.对于垄断的管制(1)价格管制。
制定最高限价或最低保护价。
(2)出台反垄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