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语法特征(1)
- 格式:ppt
- 大小:325.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章语法概说详一、语法的两种定义1)语法: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一种语言组词造句的规则。
)2)语法(学):研究、描写语法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二、普遍语法的特点1.抽象性具体的句子是无限的,而语法规则却是有限的,从成千上万的个别的句法结构中可以归纳出一些语法规则来。
(联合关系/动宾关系)各种语法规则的聚合就形成了语法。
语法最基本的特征是抽象性。
弟弟妹妹/北京上海/吃饭/上课/打球/看戏2.生成性语法表现为一系列的规则,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有限的规则造出无限的合法的句子,这就表现为语法无限的生成性。
其生成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词语跟词语发生横向的结构关系,这就叫做组合关系。
组合关系决定了句法结构的类型,如公式归纳:囡囡/吃//饭了。
主谓(述宾)聚合关系:可以互相替换的词语语法功能如果相同,他们就形成了某种类聚,这就叫聚合关系。
聚合关系决定了语法单位的功能类型。
如汉语的词类划分。
囡囡/吃//饭了。
主谓(述宾)3.递归性各种语法结构的关系是有限的,但在语言单位的组合过程中,可以反复无限的使用这些有限的规则,从而使句法结构复杂化。
如偏正结构套偏正结构,述宾结构套述宾结构。
递归性保证了句法结构的变化无穷,保证了有限的句法结构能够游刃有余的表达人类各种复杂的思想。
递归性保证了句法结构的变化无穷,保证了有限的句法结构能够游刃有余的表达人类各种复杂的思想。
叔叔来了——叔叔的叔叔来了——4.系统性语法是一个严密的立体的开放的系统网络。
所谓严密,是指系统内部互相制约,要受到一定规则的支配,不可以随心所欲;所谓立体,是指于法系统包括了句法结构、语法意义、语言运用这三个交叉的不同平面。
所谓开放,是指语法系统是发展变化的,一直在不断的自我完善,旧的成分逐渐被淘汰,新的因素在不断产生。
(尔何知?——你知道什么?)语法系统内部又由若干子系统构成,子系统又有孙系统,形成一个网络。
本教案主要是关于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语法知识的讲解和练习。
一、知识梳理1. 动词:表示动作、状态或存在,具有时态、语态、语气等形式。
时态:表示动作或存在的时间,共有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等。
语态:表示句子主语在动作中的作用,共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语气:表示说话人对动作的态度,共有陈述语气、祈使语气和虚拟语气。
2. 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属性或状态,可修饰名词,副词表示动作的性质或程度,可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3. 介词:表示名词之间的关系。
如“在、从、向、到、与、为、自、以、向、跟”等。
4. 连词:连接词,使句子衔接紧密,共有并列连词、递进连词、转折连词等。
二、教学重点1. 时态:区分不同时态,正确使用。
2. 语态:理解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含义与用法。
3. 形容词和副词:选择形容词和副词,正确使用。
4. 介词:理解各种介词的含义和用法,正确运用。
5. 连词:选择合适的连词,准确把握句子中的逻辑关系。
三、教学过程1. 教学方法:讲授、练习、巩固。
2. 教学内容:(1)时态(2)语态(3)形容词和副词(4)介词(5)连词3. 教学步骤(1)复习: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2)时态:讲解和练习现在时态:表示动作或状态正在进行或习惯性存在。
如:我正在看书。
我每天都刷牙。
过去时态:表示过去某个时间里的动作或状态。
如:昨天我去了公园。
我上个月买了一本书。
将来时态: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或状态。
如:我明天要去旅游。
我下个月要考试。
(3)语态:讲解和练习主动语态:表示句子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
如:小明吃了一个苹果。
被动语态:表示句子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如:这个苹果被小明吃了。
(4)形容词和副词:讲解和练习形容词:修饰名词,表示事物的属性或状态。
如:这个苹果很甜。
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表示动作的性质或程度。
如:他跑得很快。
(5)介词:讲解和练习介词:表示名词之间的关系。
如:我在北京工作。
(6)连词:讲解和练习并列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第二章词类一.词类的含义及词类划分的目的(一)词类的含义词可以根据不同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a.按词的音节的多少分类:单音词─复音词b.按构成词的语素的多少分类:单纯词─复合词c.按词的历史来源分类:新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我们将要说的词的分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即这里所谓“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正因为如此,这里的词类的划分标准应该是语法上的标准,而不是语音的或者词汇的、语义的。
总之:“词类”应该是词的语法分类,是根据语法的标准划分而来的词的类别。
(二)词类划分的目的划分词类的目的是什么?现在看来,起码有以下两点是要重视的:1.语法分析的目的之一,是揭示语法规律的本质。
词类在语法当中是一种客观存在,因而,语法研究必须如实地揭示这种客观存在。
2.语法描写、说明的需要。
要进行语法描写或者语法解释,词类的概念是重要的。
例如,要说明下列语法现象所包含的语法规律就非有词类的概念不可:a.写信b.我去吃饭你来走路他写…………────────────动+名→动宾名+动→主谓实践证明,词类的概念是重要的。
二.词类划分的标准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所以,划分词类的标准就应该是一个语法上的标准,而不应该是一个语音上的或者词汇上的甚至语义方面的。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在词类划分甚至词的定性、归类过程中都有重要的意义。
问题是,这个用于词的语法分类的标准具体是什么?它是词的语法功能。
从整体上来看,“词的语法功能”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词的形态变化。
西方大多数语言中,都有非常丰富的形态变化,如:名词,有“数”和“格”等变化,动词,有“时体”和“人称”方面的变化,而形容词则有“级”的变化,等等。
重要的是,具有上述相同形态变化的词,在语法表现上具有一致性。
所以,依靠这些变化,基本上可以将词类划分开来。
打个比方,有形态变化的语言中的词类,如同一个社会中不同行业的人们穿着不同的制服,仅仅依靠着装的不同,就足以将不同行业的人们区分开来。
语法功能的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语法功能是语言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对语言的结构和含义起着关键的作用。
语法功能是指词语或短语在句子中所扮演的角色或发挥的作用。
在句子中,每个词语或短语都有其特定的语法功能,它们通过不同的句法关系来相互连接,最终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通过语法功能,我们可以理解词语之间的关系,进而推断句子的意义。
语法功能能够帮助我们分析句子的结构、理解句子的语义,以及正确地理解语法规则。
正确认识和运用语法功能,对于我们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至关重要。
在语法功能的研究中,我们通常将语法功能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几大类。
每种语法功能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作用。
主语通常是句子中最重要的成分,承担着句子的核心意义;谓语是表达动作或状态的核心部分;宾语则是动作的承受者或受益者;定语和状语则用来修饰其他词语,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
语法功能的特点也体现在其灵活性和多样性上。
同一个词语或短语可以在句子中扮演不同的语法功能,具有多义性,这使得语言具备了更多表达的可能性。
同时,语法功能也受到上下文的影响,不同的句子结构和语境可以导致语法功能的变化,因此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来准确理解语法功能。
综上所述,语法功能在语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通过准确理解和运用语法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理解他人的意思,实现有效的交流。
因此,对语法功能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语法功能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其在语言中的重要性。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是对整篇文章的框架和组织方式的介绍。
在本篇长文中,文章结构如下:一、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二、正文2.1 语法功能的定义2.2 语法功能的分类三、结论3.1 总结语法功能的特点3.2 对语法功能的重要性的思考在引言部分,我们会对文章的整体内容和主题进行概述,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背景信息。
语法的特点
语法是研究语言结构的学科,它主要关注语言中词汇、句法、语用等方面的规则和原则。
语法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的重要基础。
语法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规范性。
语法规则是人们为了实现有效交际而约定俗成的,因此具有强烈的规范性。
语法规则不是任意制定的,而是基于语言使用的实践经验和普遍性。
2. 系统性。
语法规则不是零散的,而是有机构成一个系统。
语法规则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完整的语法体系。
这种体系具有层次性、内在结构和相对稳定的特点。
3. 统计特性。
语法规则是基于语言使用的实践经验而形成的,因此具有一定的统计特性。
语法规则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和遵守的,而是在语言使用中通过大量的实践积累而形成的。
4. 可变性。
语法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语法规则的变化可以是逐渐的、渐变的,也可以是突发的、革命性的。
5. 多样性。
不同语言的语法规则不尽相同,甚至不同语言之间的语法规则存在显著差异。
这一方面反映出语言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
反映出不同语言的语言使用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语法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我们深入了解语言的结构和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同时,语法也是语言教学和语言翻译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和语言翻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和应用语法规则,不断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和语言翻译质量。
词汇语法特征词汇语法特征在语言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决定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词汇语法特征,并探讨它们在语言中的应用。
一、词汇特征1. 词汇丰富性:词汇丰富性指的是一个人或一个语言的词汇量有多大。
拥有丰富的词汇可以使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词穷的尴尬。
2. 词义变化:词义变化指的是一个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发生变化。
例如,动词"run"在不同句子中可以表示奔跑、经营等不同的意思。
3. 词性转换:词性转换指的是一个词汇从一个词性转变为另一个词性。
例如,形容词"happy"可以通过添加后缀"-ness"变为名词"happiness"。
二、语法特征1. 时态:时态是语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它用于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
英语中常见的时态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
2. 语态:语态用于表示动作的主语和宾语之间的关系。
英语中常见的语态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3. 句型:不同的句型对应着不同的语法结构,它们决定了句子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例如,主谓宾句、疑问句、条件句等。
4. 短语和从句:短语和从句是语法中常见的结构,它们可以用来修饰名词、形容词或动词,并且可以在句子中充当不同的成分。
5. 语气:语气用于表示说话人的情感、态度或目的。
英语中常见的语气有陈述语气、祈使语气、虚拟语气等。
三、应用与意义词汇语法特征在语言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决定了我们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使我们能够清晰地传达信息。
通过运用适当的词汇和语法特征,我们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丰富和准确。
词汇语法特征也对我们的语言理解和学习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学习和掌握不同的词汇和语法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他人的语言,并且能够更自如地运用这些特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词汇语法特征是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决定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也使我们的语言更加丰富、准确和生动。
第五章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66、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语法事实;另一个指语法学。
语法学是探索并描写语法结构的科学,是语法学者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体系的认识和说明。
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部分,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的构成(同时也属词汇学范畴)、词形变化(形态)、和词类。
句法的研究范围是短语、桔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67.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一个指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每种语言的语法都是作为一个系统而客观存在的。
另一个含义是语法学体系,指语法学说的系统性,因此又叫“语法系统”。
它是语法学者研究和解释语法事实时所用的分析方法、分类术语等的系统性。
68.语法的性质(一)抽象性:语法不研究个别的、具体的的词、短语、句子等的思想内容,而是从众多的语法单位的组合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或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
如“心情舒畅、步调一致、前途光明”都是名词在前,形容词在后,直接组合,表示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构成主谓短语。
可见,语法指的是抽象出来的公式,舍弃了个别的、具体的内容。
由词组合而成的短语和句子很多,但是组合的规则和格式是很有限的。
语法学的任务是描写、说明组成词、短语和句子的这些规则和格式,因此语法具有抽象性、概括性。
(二)稳固性:语法的变化比起语音、词汇来缓慢得多。
这是因为它是一个由抽象规则交织成的有紧密联系的体系。
如果废弃旧的规则而马上换上一套新的,会使人们不习惯,交流思想就难以进行。
很多语法手段和语法格式经历千年而不变,如,汉语把语序和虚词用作重要的语法手段。
语法的稳固性并不限制语法的演变,新的语法规则总会逐渐产生出来。
因此语法又具有时代特征。
(三)民族性: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同的语言语法有共性也有个性,个性是特点之所在。
例如印欧语用词形变化(形态)表示词的句法功能,语序就比较自由;而汉语里的词没有表示句法功能的形态,词在句子里充当什么成分,主要靠语序和(和虚词)来表示。
举例说明语法性质的概念和特征语法性质是指语言规则和结构的特定属性,其可以包括词法、句法、语义等方面。
语法性质的概念和特征在语言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组织原则和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一、语法性质的特征:1.形式化规则:语法性质是通过形式化规则来描述的,这些规则可以用数学符号或语言学记号来表示,具有清晰的结构和规范。
2.适用范围广泛:语法性质适用于所有语言,不同语言在结构和规则上可能不同,但都有自己独特的语法性质。
3.体现语言的组织性:语法性质是语言的组织原则,它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内部结构和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功能。
4.语言的基础:语法性质是语言的基础,没有语法性质就无法构建有效的语言系统,也无法准确理解和表达语言信息。
5.变化和进化:语法性质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随着语言使用的变化和进化,语法性质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6.语言的特征:语法性质反映了语言的特征,通过语法性质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语言的特点和特征。
二、语法性质的例证:1.词法特征:词法是语法性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单词的形态、构词法和词汇意义。
例如,在汉语中,动词后缀“了”表示动作的完成或变化,如“看”和“看了”。
2. 句法特征:句法是语法性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研究句子的结构、成分和语序等。
例如,在英语中,一般句子结构为主语+谓语+宾语,如“I eat an apple”。
3.语义特征:语义是语法性质的一个关键方面,它研究句子的意义、词语的含义和逻辑关系等。
例如,在汉语中,“爱”表示喜欢或关心,可以用来描述人或事物之间的情感关系。
4.语用特征:语用是语法性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研究句子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和意义。
例如,在口语交际中,“你吃了吗?”既可以是询问对方是否吃饭了,也可以是客套话。
综上所述,语法性质是语言规则和结构的特定属性,其包括词法、句法、语义等方面。
语法性质的特征包括形式化规则、适用范围广泛、体现语言的组织性、语言的基础、变化和进化、语言的特征等。
语法讲义:第二章词类第二章词类一.词类的含义及词类划分的目的(一)词类的含义词可以根据不同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a.按词的音节的多少分类:单音词─复音词b.按构成词的语素的多少分类:单纯词─复合词c.按词的历史分类:新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我们将要说的词的分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即这里所谓“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正因为如此,这里的词类的划分标准应该是语法上的标准,而不是语音的或者词汇的、语义的。
总之:“词类”应该是词的语法分类,是根据语法的标准划分而来的词的类别。
(二)词类划分的目的划分词类的目的是什么?现在看来,起码有以下两点是要重视的:1.语法分析的目的之一,是揭示语法规律的本质。
词类在语法当中是一种客观存在,因而,语法研究必须如实地揭示这种客观存在。
2.语法描写、说明的需要。
要进行语法描写或者语法解释,词类的概念是重要的。
例如,要说明下列语法现象所包含的语法规律就非有词类的概念不可:a.写信b.我去吃饭你来走路他写…… ……────────────动+名→动宾名+动→主谓实践证明,词类的概念是重要的。
二.词类划分的标准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所以,划分词类的标准就应该是一个语法上的标准,而不应该是一个语音上的或者词汇上的甚至语义方面的。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在词类划分甚至词的定性、归类过程中都有重要的意义。
问题是,这个用于词的语法分类的标准具体是什么?它是词的语法功能。
从整体上来看,“词的语法功能”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词的形态变化。
西方大多数语言中,都有非常丰富的形态变化,如:名词,有“数”和“格”等变化,动词,有“时体”和“人称”方面的变化,而形容词则有“级”的变化,等等。
重要的是,具有上述相同形态变化的词,在语法表现上具有一致性。
所以,依靠这些变化,基本上可以将词类划分开来。
打个比方,有形态变化的语言中的词类,如同一个社会中不同行业的人们穿着不同的制服,仅仅依靠着装的不同,就足以将不同行业的人们区分开来。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跟大家所熟知的英语、俄语、日语等相比较,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有一些特点。
一、语音上的特点就现代汉语语音看,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汉语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汉语属于有声调语言。
音节的高低升降,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例如“妈”、:麻”、“马”、“骂”,他们的声母和韵母相同,声母都是[m],韵母都是[a],就因为音高不同,表示的意义就不一样,在书面上就写成四个不同的汉字。
这种区别意义的音高就叫“声调”。
就汉语标准语说,有四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简称“四声”。
有的方言有9个声调,如广州话;有的方言有7个声调,如苏州话;有的方言有6个声调,如客家话;也有的方言是5个声调,如合肥话。
我是苏州人,大家不妨听一听苏州的7个声调:阴平高阳平穷阴上古阴去肺阳去洞阴入不阳入夺汉语里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几个音节连读时,有的会发生变调。
例如普通话里上声跟上声连读时,前一个上声会变成类似阳平的35调。
如“土改”跟“涂改”在读音上差不多,而原先“土”是上声字,“涂”是阳平字。
(二)汉语音节分明,构造简单而有规律。
汉语是单音节性很强的语言,音节特别分明。
汉语以音节为基本的表意单位,每个音节都有意义;汉语里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基本上都是单音节的。
因此汉语历来看重音节的分析。
对汉语音节的分析,除声调外,历来把一个音节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
声母是指一个音节开头的那个辅音,韵母是指声母以后的以元音开始的整个部分。
拿“天”(tiān,[t‘ian‘‘])来说,其中t[t‘]是声母,ian[ian)就是韵母。
汉语中有的音节开头没有辅音,譬如“安”(ān,[]),这个音节一开始就是一个元音o[a],但我们设想它开头也有一个声母,只是那个声母是个零(记作o),这种声母就叫做“零声母”。
建立了“零声母”这个概念,汉语的音节分析就变得极为简单明了了,那就是任何音节都可以分为三部分:二、词汇上的特点’就现代汉语词汇看,主要有以下特点:(一)在古代汉语里,单音节词占优势;在现代汉语里,双音节词占优势。
语法的基本概念、分类、特征
语法是研究语言结构和规则的学科,它涉及到语言中单词、短
语和句子的构成、组合和变化规律。
语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
结构,以及正确地使用语言进行沟通。
从基本概念来看,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个方面。
词法是研究
词的构成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它关注单词的形态、拼写、词性和变
化等内容;而句法则是研究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的学科,它关注句子的构成、语序、成分和句子的功能等内容。
根据语言学家的分类,语法可以分为形式语法和功能语法。
形
式语法关注语言中的形式结构,包括词的形态变化和句子的结构规则;而功能语法则关注语言中的功能和意义,包括句子成分的功能
和句子的语用规则。
语法的特征包括规范性、普遍性和变体性。
规范性指的是语法
规则对语言使用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它使得人们在使用语言时能够
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准则;普遍性指的是语法规则在一定范围内适用
于所有的语言,它反映了语言结构的普遍规律;变体性指的是语法
规则在不同的语言、方言和语境中会有所变化,它体现了语言的多
样性和灵活性。
总的来说,语法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研究语言的结构和规则,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运作方式,同时也为语言教学和语言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
通过对语法的学习和掌握,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实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举例说明语法的性质和特征语法是研究语言结构和规则的学科,它涉及句子的构建、词汇的使用、语法关系的表达等各种方面。
举例是语法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用例子来说明语法的性质和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规则。
本文将通过举例来说明语法的性质和特征,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语法知识。
首先,语法的一个性质是规范性。
语法规则是语言使用的约定,它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地使用语言来表达意思。
例如,在英语中,句子一般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
如果我们将这些元素排列得当,句子就是符合语法规则的,如“I eat an apple.”。
然而,如果我们改变了词语的次序,就会违反语法规则,比如“Apple eat I an.”。
通过举例说明语法规则的正确应用和违规示例,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规则并避开错误。
其次,语法的另一个特征是变化性。
语法规则不是僵化不变的,而是随着语言的发展和使用而不断演化。
举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情况下的语法变化。
例如,在英语中,动词的时态变化是语法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过去时态的规则是在动词后加上-ed,比如“walk”变成了“walked”。
然而,有些特殊动词的过去时态形式不遵循这个规则,如“go”变成了“went”。
通过举例展示这些特殊情况,读者可以更加熟悉动词时态的变化规律。
再次,语法的性质之一是歧义性。
有时候,一个句子可能有多种解释,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上下文和语法规则来确定其意思。
举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不同解释。
例如,在英语中,介词短语的位置常常会导致歧义。
考虑以下例子:“I saw aman on the hill with a telescope.” 这句话有两种可能的解释:1)我站在山上,用望远镜看到了一个男人;2)我看到了一个站在山上的男人,他手里拿着望远镜。
通过举例说明这种歧义情况,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意思的多义性和解释的多样性。
最后,语法的特征之一是规则的例外性。
虽然语法有很多规则,但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和例外。
语法的特征:1、什么是语法?语法的主要性质特征是什么?语法就是词的构造、变化的规则和用词造句的规则。
语法的主要性质特征是:(1)抽象性、概括性:这是语法的最主要的特点。
语言中不论词的某一种变化,或是句子的某种结构关系、结构类型等,都是从一系列的词、句子中抽象、概括出来的,都是反映许多具体的词、具体的句子的共同的、一般的东西。
它反映的不是个别的词和句子。
任何一条语法规则都是从大量的语言现象中概括归纳而来的。
具体的词、词组、句子是无限的,而语法规则是有限的。
人们正是依赖这有限的、抽象的规则去驾驭无限的语言事实。
语法中的意义也是高度抽象的。
(2)生成性(递归性):任何语言所包含的词组和句子的数量都是无限的,而句法结构的规则却是有限的。
运用不多的结构规则生成无限多的词组和句子,正是不断重复使用具体结构规则的结果。
大的复杂的结构是由小的简单的结构逐层组合而成的。
递归性:递归指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中反复使用。
语法规则的递归指重复使用同一条规则以便生成无限的新句子和无限长的句子。
(同样的语法结构可以层层嵌套,同一条结构规则可以重复使用而不致造成结构上的混乱,借数学的术语来说,这就是语法规则的“递归性”。
)在句法组合中,递归性有两种表现:①是从初始结构开始,自始至终重复运用同一条语法规则。
(相同结构包孕)(张三院子里的红色的玫瑰花。
)②是同一条语法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上间隔的重复使用。
(相同结构扩展)(你不问我替你问)(3)稳固性:语法的稳固性是相对于语音、词汇而言的。
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语法体系是最稳固的,千百年沿用,很少改变。
(4)系统性: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法规则,同一语言的语法规则又有着自己的系统,各种具体的规则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在使用某一个语法格式、某一条语法规则的同时,必须同时受到相关的规范的制约。
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