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钢结构抗震设计.ppt
- 格式:ppt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38
多层钢结构厂房抗震设计要求G.0.1多层钢结构厂房的布置应符合本规范第8.1.4-8.1.7条的有关要求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平面形状复杂、各部分构架高度差异大或楼层荷载相差悬殊时应设防震缝或采取其他措施。
2料斗等设备穿过楼层且支承在该楼层时,其运行装料后的设备总重心宜接近楼层的支点处。
同一设备穿过两个以上楼层时,应选择其中的一层作为支座;必要时可另选一层加设水平支承点。
3设备自承重时,厂房楼层应与设备分开。
12各行业楼层面板开孔不尽相同,大小孔的划分宜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确定;36、度设防时,铺金属板与主梁有可靠连接,可不设置水平支撑。
4厂房的支撑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柱间支撑宜布置在荷载较大的柱间,且在同一柱间上下贯通,不贯通时应错开开间后连续布置并宜适当增加相近楼层、屋面的水平支撑确保支撑,承担的水平地震作用能传递至基础。
2)有抽柱的结构,宜适当增加相近楼层、屋面的水平支撑并在相邻柱间设置竖向支撑。
3)柱间支撑杆件应采用整根材料,超过材料最大长度规格时可采用对接焊缝等强拼接;柱间支撑与构件的连接,不应小于支撑杆件塑性承载力的1.2倍。
5厂房楼盖宜采用压型钢板与现浇钢筋混凝土的组合楼板,亦可采用钢铺板。
6当各根框架侧向刚度相差较大、柱间支撑布置又不规则时,应设楼层水平支撑;其他情况,楼层水平支撑的设置应按表G.0.1确定。
厂房的抗震计算,除应符合本规范第8.2节有关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G.0.21地震作用计算时重力荷载代表值和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除应符合本规范第5章规定外,尚应根据行业的特点,对楼面检修荷载、成品或原料堆积楼而荷载、设备和料斗及管道内的物料等,采用相应的组合值系数。
2直接支承设备和料斗的构件及其连接,应计入设备等产生的地震作用:I)设备与料斗对支承构件及其连接产生的水平地震作用,可按下式确定:e (G.O2I)λ=1.O+∕Zt∕∕Z,,(G.O.2-2)式中FS一设备或料斗重心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OInaX.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Geq—设备或料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人一放大系数;Hx一建筑基础至设备或料斗重心的距离;Hn一建筑基础底至建筑物顶部的距离。
安徽建筑中图分类号:TU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359(2023)11-0084-04DOI:10.16330/ki.1007-7359.2023.11.0290前言“多道抗震防线设计”在工程结构设计中早有涉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1](简称《抗规》)、《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 50191-2012)[2]、《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2015)[3]、《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 08-2013)[4]等规范中都有关于多道抗震防线的诸多表述。
2022年最新发布的《钢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6-2021)[5](简称《钢通规》)更是将上述规范中建议的“结构体系宜具有多道抗震防线”提升到“应具有多道抗震防线”的强制性要求,这也意味着工程设计中必须采取更为合理有效的手段进一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在此背景下,相关工作却推进缓慢,主要问题在于理解何为多道防线以及实际设计中如何实现。
本文首先对多层钢结构设计现状以及多道防线设计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大量PKPM 模型计算来阐明多道抗震防线设计的解决思路,并对若干技术细节进行说明,力求为工程设计人员对于多道防线设计方法的理解以及具体实践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1工业多层钢结构设计方法对比1.1传统设计方法传统多层钢框架大多设计成柱弱轴方向与梁铰接,并在弱轴方向加设支撑,而柱强轴方向与梁为刚接但无支撑的结构体系。
这种结构体系上存在如下问题。
①柱弱轴方向。
由于梁与柱为铰接,并没有形成框架,去掉支撑后实际上是一种可变机构而并不是稳定的结构,结构整体稳定全部依靠支撑,其受力特点更接近排架结构的纵向体系。
②柱强轴方向。
梁与柱为刚接,形成框架单一抗侧力结构体系。
③两个方向的动力特性。
由于弱轴方向有支撑而强轴方向无支撑,致使两个方向的位移、周期等指标均相差悬殊,基本无法实现两个主轴方向动力特性接近的抗震设防目标。
第十三讲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规定蔡益燕一、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1.前言我国89年版抗震规范,除单层钢结构厂房外,没有其它钢结构内容。
我国过去钢材产量有限,钢结构在工程中应用很少。
随着钢材产量的增加,国家要求积极发展钢结构,新规范除保留单层钢结构房屋外,还增加了第八章“多层与高层钢结构房屋”,使钢结构抗震设计的内容大大充实,以适应钢结构发展的需要。
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不包含抗震内容。
因此,地震区的房屋钢结构设计,除应符合钢结构设计规范外,还应符合抗震规范的有关规定。
与行业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以下简称《高钢规程》)相比,新的抗震规范第八章对高层钢结构的设计与施工作出了不少新规定。
今后,凡是《高钢规程》中与抗震规范不一致之处,应按抗震规范的规定执行,且不应比其低。
但抗震规范中未列入而《高钢规程》中已列入的,在该规程修订前仍可执行。
本章在适用的高层钢结构体系中未列入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核心筒),是考虑到对这种体系的性能尚未进行系统研究。
1994年的美国北岭(Northridge)地震和1995年的日本阪神地震是两次震害特别严重的地震,尤其是钢结构焊接刚架连接的破坏十分严重。
美国该地区的钢框架房屋破坏达100多幢,日本破坏的也不少,震后两国都进行了大量研究,对破坏原因进行了分析,采取了相应措施,制订了新标准。
由于美、日是钢结构应用最多的国家,它们的新标准引起了各国钢结构设计、施工和研究人员的关注,在这次我国抗震规范修订中也有若干反映。
本介绍对于行业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中已有规定而这次变更不大的内容只作一般介绍,着重说明这次修订中的新内容。
多层工业建筑钢结构的抗震设计另有规定,列入本章附录,这里不拟作介绍。
2.材料对抗震钢结构钢材的基本要求, 是参考AISC钢结构房屋抗震规定提出的。
这些要求是:⑴强屈比大于1.2; ⑵有明显的屈服台阶;⑶伸长率大于20%(标距50mm); ⑷有良好可焊性。
6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6.1一般规定6.1.1本章适用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结构类型和最大高度应符合表6.1.1的要求。
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或建造于Ⅳ类场地的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应适当降低。
注:本章的“抗震墙”即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的剪力墙。
注: 1 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分);2 框架-核心筒结构指周边稀柱框架与核心筒组成的结构;3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指首层或底部两层框支抗震墙结构;4 乙类建筑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适用的最大高度;5 超过表内高度的房屋,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
6.1.2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丙类建筑抗震等级应按表6.1.2确定。
6.1.3 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等级的确定,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框架-抗震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
2裙房与主楼相连,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外,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层及相邻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
裙房与主楼分离时,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
3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结构相同,地下一层以下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更低等级。
地下室中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更低等级。
4 抗震设防类别为甲、乙、丁类的建筑,应按本规范3.1.3条规定和表6.1.2确定抗震等级;其中,8度乙类建筑高度超过表6.1.2规定的范围时,应经专门研究采取比一级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注:本章“一、二、三、四级”即“抗震等级为一、二、三、四级”的简称。
注:1建筑场地为Ⅰ类时,除6度外可按表内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2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3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加强部位以上的一般部位,应允许按抗震墙结构确定其抗震等级。
8度抗震区多层钢结构的抗震设计摘要:以都江堰绿地土桥小学教学楼的结构抗震设计为例,运用结构抗震的概念设计原理,介绍多层钢结构在8度抗震设防地区的抗震设计和措施,总结了设计中常见问题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多层钢结构8度设防抗震概念设计结构体系设计细节1 绪论“5.12”汶川大地震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从受灾情况看,震区建筑大多为砖混(凝土)建筑,楼板和屋面采用混凝土预制件则是地震中的最大杀手。
砖混结构房屋受压较好,但塑性和韧性很差。
地震时,房屋在地震波上下左右循环反复荷载作用下,立即发生整体垮塌,人员来不及逃生,这是这次地震伤亡惨重的最主要原因。
因此,在震区重建中,我们必须考虑建筑结构和材料问题。
2 都江堰市绿地土桥小学概况新建土桥小学位于都江堰市原土桥小学旧校址,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崇义镇土桥乡,该地块东西长约120m,南北宽约130m,用地面积约15950 ㎡,场地东侧靠近灌温路,交通方便。
规划小学12班,学生540人,新建校舍建筑面积约4433.5 ㎡,其中:三层(局部四层)综合教学楼3748 ㎡,食堂及生活辅房618㎡,警卫室36㎡,消防水泵房31.5㎡。
运动场包含200米环形塑胶跑道一座。
土桥小学教学楼是上海对口援建项目中唯一一座全钢结构建筑。
3 模型信息3.1建筑结构布置和选型3.1.1 建筑结构布置教学综合楼平面布置整体为U形,由抗震伸缩缝分为三个独立单体,教学楼(三层钢框架结构)、行政楼(四层砼框架结构)、试验楼(三层砼框架结构)。
本文所论述的对象是教学楼(三层钢框架结构),上部结构由抗震缝与相邻建筑脱开,形成独立结构体系,可单独进行上部结构计算,对抗震有利。
在”5.12”汶川大地震前,都江堰教学楼多数采用砖混结构和单框架结构,房屋外廊采用悬挑结构,地震中多有损坏。
为了提高结构安全等级,本设计采用钢结构三柱框架体系,即外廊外沿设柱,增加教学楼的安全储备,使其成为震不垮的避难之所。
课件•钢结构概述•多高层钢结构体系•钢结构材料与性能•多高层钢结构设计要点目录•多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多高层钢结构工程实例分析钢结构概述01钢结构定义与特点定义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
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采用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
特点钢结构具有自重轻、强度高、延性好、施工快、造价低等一系列优点,在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钢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优良的抗震性能和施工速度受到了广泛认可。
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的建设往往需要采用钢结构,以满足桥梁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
大跨度桥梁工业厂房通常需要大空间、高净空和灵活分隔,钢结构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些要求。
工业厂房海洋工程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荷载条件,钢结构的高强度和耐腐蚀性使其成为首选结构形式。
海洋工程钢结构应用领域钢结构发展历程古代时期01在古代,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简单的木结构和石结构。
随着铁器的出现,人们开始使用铁制品来加固建筑物,逐渐形成了早期的钢结构雏形。
工业革命时期02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钢铁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随着炼钢技术的进步和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开始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
现代时期0320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有限元分析等数值计算方法的发展,钢结构设计进入了新的阶段。
现代钢结构设计更加注重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美观性等方面的综合考虑。
多高层钢结构体系02由梁和柱刚性连接而成的骨架结构,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
框架体系定义框架体系特点适用范围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形成较大空间;侧向刚度较小,水平位移较大。
适用于多层和高层建筑,如办公楼、住宅等。
030201框架体系利用建筑物的墙体作为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结构体系。
剪力墙体系定义侧向刚度大,水平位移小;建筑平面布置相对受限。
剪力墙体系特点适用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如高层住宅、酒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