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古诗词解析:生查子 元夕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4
《生查子·元夕》的诗意与鉴赏《生查子·元夕》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
《词品》、《词综》作朱淑真词,《续萱草唐诗余》作秦观词,皆非,一般认为是欧阳修词作。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生查子·元夕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背景:这首词多被认为是公元1036年(景祐三年)作者怀念他的第二任妻子杨氏夫人所作。
一说朱淑真所作。
原文:《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湿一作:满)注释:元夜:元宵之夜。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
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月上:一作“月到”。
见:看见。
泪湿:一作“泪满”。
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诗意: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的如同白昼。
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鉴赏: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
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
柔情密意溢于言表。
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
“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
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赏析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赏析《生查子·元夕》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
《词品》、《词综》作朱淑真词,《续萱草唐诗余》作秦观词,皆非,一般认为是欧阳修词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赏析篇1原文: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泪湿:一作:满)译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了衣裳。
注释:1、元夜:元宵之夜。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
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2、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3、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载:“正月十五日元宵,……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
”由此可见当时元宵节的繁华景象。
4、月上:一作“月到”。
5、见:看见。
6、泪湿:一作“泪满”。
7、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赏析:明代徐士俊认为,元曲中“称绝”的作品,都是仿效此作而来,可见其对这首《生查子》的赞誉之高。
此词言语浅近,情调哀婉,用“去年元夜”与“今年元夜”两幅元夜图景,展现相同节日里的不同情思,仿佛影视中的蒙太奇效果,将不同时空的场景贯穿起来,写出一位女子悲戚的爱情故事。
上阌描绘“去年元夜时”女主人公与情郎同逛灯市的欢乐情景。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起首两句写去年元宵夜的盛况美景,大街上热闹非凡,夜晚的花灯通明,仿佛白昼般明亮。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女主人公追忆与情郎月下约定的甜蜜情景,情人间互诉衷情的温馨幸福溢于纸上。
生查子元夕[宋] 朱淑真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作品赏析【注释】:[1]元夜:农历正月十五夜,即元宵节,也称上元节。
按:此词一说欧阳修作,但《六一词》与其它词集互杂极多,不足为凭。
力辩此词非朱淑真所作者如《四库提要》,乃出于保全淑真“名节”,卫道士心态,何足道哉!细赏此词,似非六一居士手笔,实乃断肠之声。
淑真另有一首《元夜诗》,可与此词互看:“火烛银花触目红,揭天吹鼓斗春风。
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赏灯那待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词以灵光独运的艺术构思,使今与昔、悲与欢互相交织、前后映照,从而巧妙地抒写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之感。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的欢会。
“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灯火辉煌。
自唐代起,就有元夜张灯、观灯的习俗,至宋而其风益盛。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记灯市景象云“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
可知,“花市灯如昼”乃状其实况,略无夸饰。
但描写灯市不过是为了展示欢会的时空背景,因而一笔带过,不多着力。
“月上柳梢头”二句含“宾”就“主”,再现那令人沉醉的情景。
“黄昏后”,交待主人公与其情侣相会的时间。
“月上柳梢头”,既是对“黄昏后”这一时间概念的形象示现,也是对男女主人公欢会的环境的补充描绘——明月皎皎,垂柳依依,是那样富于诗情画意。
“人约”,点出男女主人公并非邂逅灯市,而是早有密约。
这表明他们即便尚未私订终身,至少也彼此倾心。
值得称道的是,作者没有正面涉笔他们相会前的心驰神往,见面后的欢声笑语以及分手后时的意乱情迷,而仅用一句“人约黄昏后”提示,深得艺术三昧。
下片抒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不见伊人的感伤。
“月与灯依旧”,说明景物与去年一般无二,照样月光普照,华灯齐放。
但风景无殊,人事全异。
“不见去年人”二句情绪一落千丈:去年莺俦燕侣,对诉衷肠,今年孤身支影,徒忆前盟,主人公怎能不抚今思昔,泪下如注。
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1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
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
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古诗简介《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是宋代词人刘克庄的作品。
此词题为元夕戏作,实则抒发人生感慨。
上片概说元夕之夜,灯繁月明,鼓乐通宵,概括了元夕的繁盛,物色如旧而情味却别,不觉感慨系之,颇有悲凉之感;下片用典,写佳人西楼拜月,镜中画眉,待到乐止人散,却又渐入愁乡。
全词构思新巧,造语工丽,感情真挚,写景细腻,充分显示了词人的艺术。
翻译/译文元宵节的繁灯丽彩夺去了明月的光华,喧闹的戏鼓声一直响至天亮。
习俗风情与以前没什么两样,只是人到中年,情味有些凄凉。
像汉朝的张敞,对着明镜为佳人描眉,一起在楼中赏月,祈求天长地久。
欢乐的人们渐渐散去,街上如往常般寂静,而我的心情却渐渐感到有些忧伤。
注释⑴生查(zhā)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调见《尊前集》。
始见韦应物词。
双调,四十字,仄韵格,前后阕格式相同,各四句两仄韵,上去通押。
各家平仄颇多出入。
上下阕各与作仄韵五言绝句相仿。
单数句不是韵位,但末一字限用平声,在双数句用韵。
多抒发怨抑之情。
此词过片多两衬字,属别体。
又名“楚云深”“相和柳”“晴色入青山”“梅溪渡”“陌上郎”“遇仙楂”“愁风月”“绿罗裙”等。
⑵陈敬叟:刘克庄友人。
字以庄,号月溪,建安人。
⑶霁(jì)华:月光皎洁。
⑷明发:黎明阳光散开。
《诗经·小雅·小宛》:“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⑸物色:此指习俗风物。
⑹情味:犹情趣。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九徵》:“故其刚柔明畅贞固之徵,著乎形容,见乎声色,发乎情味,各如其象。
”⑺浅画镜中眉:用张敞画眉事,表现夫妻恩爱。
⑻深:深情。
⑼市声:街市或市场的喧闹声。
宋苏舜元、苏舜钦《地动联句》:“坐骇市声死,立怖人足踦。
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生查子·元夕宋朝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湿一作:满)《生查子·元夕》译文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的如同白昼。
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生查子·元夕》注释元夜:元宵之夜。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
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月上:一作“月到”。
见:看见。
泪湿:一作“泪满”。
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生查子·元夕》鉴赏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
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
柔情密意溢于言表。
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
“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
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
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欢会的往事。
“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之夜的灯火辉煌,那次约会,两情相悦。
周围的环境,花市,彩灯,明丽如同白天;明月,柳梢,都是相爱的见证。
元宵节古诗词解析:生查子元夕元宵节快到了,今天为喜欢古的朋友们带来一篇元宵节古诗词解析:生查子元夕的内容,喜欢诗词的朋友们可以看看。
《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南宋时越州有个“轻俊标致的秀士”张舜美,一次在杭州“逢着上元佳节”外出观灯,“遥见灯影中一丫鬟,肩上斜挑一盏彩鸾灯,后面一女子冉冉而来”。
女子约他次日在十官子巷相会,两情既洽,共拟潜奔,谁知“出得第二重门,被人一涌,各不相顾”。
张舜美误以为女子溺水而死,悲悼成疾。
“瞬息又是上元灯夕”,他追思往事,仍去十官子巷,“可怜景物依然,只是少个人在目前”,闷闷回到房里,“因诵秦少游学士所作《生查子》词”。
这首词就是: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在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经过一些曲折,张舜美后来还是与那个女子团聚了。
这个故事见于明熊龙峰所刻宋元话本《张生彩鸾灯传》,冯梦龙又编入《古今小说》,改名《张舜美元宵得丽女》。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描写上元男女约会的《生查子》词流传广、影响大。
元夕观灯与清明、寒食踏青挑菜一样,是青年男女欢会定情的机会,自唐以来便已相沿成俗。
《旧唐书·睿宗纪》载:“上元日夜,上皇御安福门观灯,出内人连袂踏歌,纵百僚观之,一夜方罢。
”刘禹锡的《踏歌词》有“唱尽新词欢不见”之句。
《东京梦华录》卷六记北宋都城汴京元宵之夜:“别有深坊小巷,……酒兴融洽,雅会幽欢,寸阴可惜,景色浩闹,不觉更阑。
”南宋都城临安亦复如此。
《梦粱录》卷一载,当时“家家灯火,处处管弦”,“公子王孙,五陵年少,更以纱笼喝道,将带洼人美女,遍地游赏”。
可见《张生彩鸾灯传》描写的由元夕观灯引起的爱情故事是有现实生活依据的,而其中所引用的《生查子》词同样是当时社会习俗的真实写照。
不过,小说把《生查子》词说成“秦少游学士所作”,却是弄错了作者。
元宵节古诗词解析:生查子元夕《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南宋时越州有个“轻俊标致的秀士”张舜美,一次在杭州“逢着上元佳节”外出观灯,“遥见灯影中一丫鬟,肩上斜挑一盏彩鸾灯,后面一女子冉冉而来”。
女子约他次日在十官子巷相会,两情既洽,共拟潜奔,谁知“出得第二重门,被人一涌,各不相顾”。
张舜美误以为女子溺水而死,悲悼成疾。
“瞬息又是上元灯夕”,他追思往事,仍去十官子巷,“可怜景物依然,只是少个人在目前”,闷闷回到房里,“因诵秦少游学士所作《生查子》词”。
这首词就是: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在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经过一些曲折,张舜美后来还是与那个女子团聚了。
这个故事见于明熊龙峰所刻宋元话本《张生彩鸾灯传》,冯梦龙又编入《古今小说》,改名《张舜美元宵得丽女》。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描写上元男女约会的《生查子》词流传广、影响大。
元夕观灯与清明、寒食踏青挑菜一样,是青年男女欢会定情的机会,自唐以来便已相沿成俗。
《旧唐书·睿宗纪》载:“上元日夜,上皇御安福门观灯,出内人连袂踏歌,纵百僚观之,一夜方罢。
”刘禹锡的《踏歌词》有“唱尽新词欢不见”之句。
《东京梦华录》卷六记北宋都城汴京元宵之夜:“别有深坊小巷,……酒兴融洽,雅会幽欢,寸阴可惜,景色浩闹,不觉更阑。
”南宋都城临安亦复如此。
《梦粱录》卷一载,当时“家家灯火,处处管弦”,“公子王孙,五陵年少,更以纱笼喝道,将带洼人美女,遍地游赏”。
可见《张生彩鸾灯传》描写的由元夕观灯引起的爱情故事是有现实生活依据的,而其中所引用的《生查子》词同样是当时社会习俗的真实写照。
不过,小说把《生查子》词说成“秦少游学士所作”,却是弄错了作者。
秦少游,即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
他的词集,无论三卷本的《淮海居士长短句》或一卷本的《淮海词》,都没有这首词。
元宵节诗词生查子·元夕赏析《生查子·元夕》是宋代家欧阳修的词作。
词的上片写去年元夜情事。
头两句写元宵之夜的繁华热闹,为下文情人的出场渲染出一种柔情的氛围。
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在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下片写今年元夜相思之苦。
“月与灯依旧”与“不见去年人”相对照,引出“泪湿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
下面是yjbys对其的赏析!生查子·元夕朝代:宋代作者: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泪湿:一作:满) 译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
注释1、元夜:元宵之夜。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
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2、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3、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载:“正月十五日元宵,……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
”由此可见当时元宵节的繁华景象。
4、月上:一作“月到”。
5、见:看见。
6、泪湿:一作“泪满”。
7、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鉴赏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
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
柔情密意溢于言表。
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
“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
元宵节古诗词解析:生查子元夕《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南宋时越州有个“轻俊标致的秀士”张舜美,一次在杭州“逢着上元佳节”外出观灯,“遥见灯影中一丫鬟,肩上斜挑一盏彩鸾灯,后面一女子冉冉而来”。
女子约他次日在十官子巷相会,两情既洽,共拟潜奔,谁知“出得第二重门,被人一涌,各不相顾”。
张舜美误以为女子溺水而死,悲悼成疾。
“瞬息又是上元灯夕”,他追思往事,仍去十官子巷,“可怜景物依然,只是少个人在目前”,闷闷回到房里,“因诵秦少游学士所作《生查子》词”。
这首词就是: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在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经过一些曲折,张舜美后来还是与那个女子团聚了。
这个故事见于明熊龙峰所刻宋元话本《张生彩鸾灯传》,冯梦龙又编入《古今小说》,改名《张舜美元宵得丽女》。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描写上元男女约会的《生查子》词流传广、影响大。
元夕观灯与清明、寒食踏青挑菜一样,是青年男女欢会定情的机会,自唐以来便已相沿成俗。
《旧唐书·睿宗纪》载:“上元日夜,上皇御安福门观灯,出内人连袂踏歌,纵百僚观之,一夜方罢。
”刘禹锡的《踏歌词》有“唱尽新词欢不见”之句。
《东京梦华录》卷六记北宋都城汴京元宵之夜:“别有深坊小巷,……酒兴融洽,雅会幽欢,寸阴可惜,景色浩闹,不觉更阑。
”南宋都城临安亦复如此。
《梦粱录》卷一载,当时“家家灯火,处处管弦”,“公子王孙,五陵年少,更以纱笼喝道,将带洼人美女,遍地游赏”。
可见《张生彩鸾灯传》描写的由元夕观灯引起的爱情故事是有现实生活依据的,而其中所引用的《生查子》词同样是当时社会习俗的真实写照。
不过,小说把《生查子》词说成“秦少游学士所作”,却是弄错了作者。
秦少游,即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
他的词集,无论三卷本的《淮海居士长短句》或一卷本的《淮海词》,都没有这首词。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诗意赏析欧阳修《生查子·元夕》诗意赏析《生查子·元夕》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
一起来鉴赏一下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生查子·元夕作者: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生查子·元夕》鉴赏明代徐士俊认为,元曲中“称绝”的作品,都是仿效此作而来,可见其对这首《生查子》的赞誉之高。
此词言语浅近,情调哀婉,用“去年元夜”与“今年元夜”两幅元夜图景,展现相同节日里的不同情思,仿佛影视中的蒙太奇效果,将不同时空的场景贯穿起来,写出一位女子悲戚的爱情故事。
上阌描绘“去年元夜时”女主人公与情郎同逛灯市的欢乐情景。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起首两句写去年元宵夜的盛况美景,大街上热闹非凡,夜晚的花灯通明,仿佛白昼般明亮。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女主人公追忆与情郎月下约定的甜蜜情景,情人间互诉衷情的温馨幸福溢于纸上。
从如昼灯市到月上柳梢,光线从明变暗,两人约定的时间又是“黄昏”这一落日西斜、素来惹人愁思的时刻,皆暗示女主人公的情感故事会朝着悲剧发展。
下阕写“今年元夜时”女主人公孤独一人面对圆月花灯的情景。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一年过去,眼前的景象与去年没有两样,圆月仍然高挂夜空,花灯仍然明亮如昼,但是去年甜蜜幸福的时光已然不再,女主人公心里只有无限相思之苦。
之所以伤感,是因为“不见去年人”,往日的山盟海誓早已被恋人抛诸脑后,如今物是人非,不禁悲上心头。
令人肝肠寸断的相思化作行行清泪、浸湿衣衫。
“泪满春衫袖”一句是点题句,将女主人公的情绪完全宣泄出来,饱含辛酸蕴藏无奈,更有无边无际的苦痛。
此词的'艺术构思近似于唐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却较崔诗更见语言的回环错综之美,也更具民歌风味。
全词在字句上讲求匀称一致,有意错综穿插,它用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上四句与下四句分别提供不同的意象以造成强烈的对比。
《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赏析《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赏析生查子·元夕朝代:宋代作者:欧阳修原文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泪湿:一作:满)译文去年元宵夜之时,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
与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
今年元宵夜之时,月光与灯光明亮依旧。
可是却见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泪沾透了他那身春衫的袖子。
注释元夜:农历正月十五夜,即元宵节,也称上元节。
唐代以来有元夜观灯的风俗。
花市:指元夜花灯照耀的灯市。
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可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鉴赏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
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
柔情密意溢于言表。
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
“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
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
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欢会的往事。
“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之夜的灯火辉煌,那次约会,两情相悦。
周围的环境,花市,彩灯,明丽如同白天;明月,柳梢,都是相爱的见证。
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下片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想念伊人的伤感。
“今年元夜时”写出主人公情思幽幽,喟然而叹。
“月与灯依旧”作了明确的对比,今天所见,依然如故,引出“泪满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却已物是人非的思绪。
写明月的古诗《生查子·元夕》原文译文赏析《生查子·元夕》宋代: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泪湿:一作:满)【译文】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的如同白昼。
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注释】元夜:元宵之夜。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
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月上:一作“月到”。
见:看见。
泪湿:一作“泪满”。
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赏析】明代徐士俊认为,元曲中“称绝”的作品,都是仿效此作而来,可见其对这首《生查子》的赞誉之高。
此词言语浅近,情调哀婉,用“去年元夜”与“今年元夜”两幅元夜图景,展现相同节日里的不同情思,仿佛影视中的蒙太奇效果,将不同时空的场景贯穿起来,写出一位女子悲戚的爱情故事。
词的上片是女主人公对一年前与情人约会的回忆。
首先明确地交代了时间,点出了词的题目。
接着用“花市灯如昼”一句描写了当今风光。
花市,每年春天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是一种富有诗意的民间风习。
花市未收,华灯已上,照耀得如同白昼一般,——这就写出了元夜的繁华热闹。
因为是三五之夜,此刻那徐徐升起的一轮明月,正爬上柳树的枝头。
灯、月交辉,已经为节日增添了异彩;而在婀娜多姿的柳树的映衬下,明月更显得妩媚多情,仿佛在注视着人间的一切。
这里写“灯”,写“月”,固然紧紧扣住了“元夜”的特点,但更重要的,还是为了设置背景,渲染气氛,衬托下文将要写到的人事的美好。
这“人事”自然是指女主人公与情人的约会。
你看,她止不住内心的欢悦和激动,终于道出了只属于她与情人之间的秘密:“人约黄昏后。
生查子·元夕|欧阳修|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简介】《生查子;元夕》由欧阳修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
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
柔情密意溢于言表。
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
“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
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满”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原文】生查子;元夕作者:欧阳修去年元夜时①,花市灯如昼②。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注释】①元夜: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这夜称为元夜、元夕。
②花市:繁华的街市。
【点评】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是欧阳修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一说,出自朱淑真集。
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
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
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成为记忆。
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时光飞逝如电,转眼到了“今年元夜时”,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
“月与灯依旧”极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环境。
“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依旧美好,灯市依旧灿烂如昼。
环境依旧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体。
词人于人潮涌动中无处寻觅佳人芳踪,心情沮丧,辛酸无奈之泪打湿了自己的衣襟。
旧时天气旧时衣,佳人不见泪黯滴,怎能不伤感遗憾?上句“不见去年人”已有无限伤感隐含其中,末句再把这种伤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
《生查子·元夕》诗句及解析
《生查子·元夕》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全文如下: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首词的意思是: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得如同白昼。
月亮挂在柳树枝头,我和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
今年元宵节的时候,月亮和花灯依旧如去年一样。
但是却不见去年的佳人,我的泪水浸湿了衣衫的袖口。
这首词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昔日恋人的思念之情。
上阕回忆去年元夜的盛况,写出了相恋的甜蜜;下阙描写今年元夜的情景,表达了失恋的痛苦。
全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词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这首词的背景是元宵节,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人们在这一天会点灯、猜谜、吃汤圆等活动。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聚在一起,欢度佳节,共度团圆的时刻。
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泪湿春衫袖”等,生动地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以及主人公对过去的回忆和对逝去人的思念之情。
其中,“泪湿春衫袖”这一意象,表达了主人公对逝去人的思念之情,这一情感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这首词通过对元宵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怀念和对逝去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深深触动了后人的心灵。
这首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还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了一代文化的代表。
生查子·元夕宋代: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泪湿:一作:满)译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了衣裳。
注释1、元夜:元宵之夜。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
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2、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3、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载:“正月十五日元宵,……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
”由此可见当时元宵节的繁华景象。
4、月上:一作“月到”。
5、见:看见。
6、泪湿:一作“泪满”。
7、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鉴赏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
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
柔情密意溢于言表。
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
“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
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
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欢会的往事。
“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之夜的灯火辉煌,那次约会,两情相悦。
周围的环境,花市,彩灯,明丽如同白天;明月,柳梢,都是相爱的见证。
《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生查子·元夕》是唐代诗人张籍所作,诗歌以婉约的语言,刻画了元宵节悠闲的夜晚和家庭温馨的场景。
本文将从原文、翻译及赏析三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分析。
一、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昨夜裙带解,今宵手中无针线。
一样华发三千丈,昨天今日又一年。
二、翻译独自身在他乡,在佳节之际倍思亲。
远知道家中兄弟登高欢庆,但茱萸花插的位置有一个缺失。
昨夜解了衣裙,今晚手中已无针线。
华发纵横三千丈,昨天今天又过了一年。
三、赏析1.诗歌语言婉约《生查子·元夕》的诗歌语言十分婉约,充满了浓厚的温情。
首句“独在异乡为异客”,字里行间透出孤独和思乡之情。
而在“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一句中,表达了诗人在异乡思念家人的感受。
整篇诗歌不长,但通过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诗人深刻的感慨。
2.夕阳意境温馨在诗歌的末尾,“一样华发三千丈,昨天今日又一年”的写法,表现出夕阳的温馨和静谧。
这种如同酒后醉人,不刻意张扬的气息配上婉约的诗意,构成了一幅清新、怡人的夕阳意境。
3.节日氛围轻松元宵节的欢乐是人们心中渴望的,但也有些人因为旅途遥远,与家人未能相聚,往往感受到孤单与思念。
而在这首《生查子·元夕》中,诗人就巧妙地用“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达了自己无法归家团聚的心情,这种温馨和轻松氛围也让读者在阅读中情不自禁地感到愉悦。
总的来说,《生查子·元夕》的语言虽不华丽却充满了写实主义的味道,通过平实的语言和婉约的诗意,表达出了诗人孤独与思乡的情感。
这首优美清新的诗歌,体现了人类对笑声、幸福与家庭的期盼与执着,集中了张籍的伟大创作才华和文化内涵。
《生查子·元夕》原文赏析《生查子·元夕》原文赏析1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
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中月。
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赏析:此词为元宵观灯,戏赠朋友之作。
“繁灯”二句以繁灯夺去月光的大胆夸张的联想,彻夜的戏鼓声声,勾画了元宵夜热闹非常的喜庆场面。
“物色”二句辞意顿折,“物色同”、“情味别”形成物我、情景不谐和的反差。
“中年”二字颇有无奈沧桑之感,作者感叹仕途险恶,虽元宵佳节景物依旧,却已失掉青年时代的豪兴。
下片“浅画眉”二句写对着明镜为佳人描画新的眉样,共同在楼心深情地礼拜月亮,表示对吉日良宵的向往和期待。
“人散”二句便写出一种繁华过后是冷寂,欢乐终了入悲愁的情景与体验。
诗为心声,词亦为心声,读罢全词,心中也会留有一丝心酸,一份感悟,原来是读者深深地理解了词人的情怀了。
《生查子·元夕》原文赏析2原文: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泪湿:一作:满)诗词赏析: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
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
柔情密意溢于言表。
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
“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
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
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欢会的往事。
元宵节古诗词解析:生查子元夕
《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南宋时越州有个“轻俊标致的秀士”张舜美,一次在杭州“逢着上元佳节”外出观灯,“遥见灯影中一丫鬟,肩上斜挑一盏彩鸾灯,后面一女子冉冉而来”。
女子约他次日在十官子巷相会,两情既洽,共拟潜奔,谁知“出得第二重门,被人一涌,各不相顾”。
张舜美误以为女子溺水而死,悲悼成疾。
“瞬息又是上元灯夕”,他追思往事,仍去十官子巷,“可怜景物依然,只是少个人在目前”,闷闷回到房里,“因诵秦少游学士所作《生查子》词”。
这首词就是: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在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经过一些曲折,张舜美后来还是与那个女子团聚了。
这个故事见于明熊龙峰所刻宋元话本《张生彩鸾灯传》,冯梦龙又编入《古今小说》,改名《张舜美元宵得丽女》。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描写上元男女约会的《生查子》词流传广、影响大。
元夕观灯与清明、寒食踏青挑菜一样,是青年男女欢会定情的机会,自唐以来便已相沿成俗。
《旧唐书·睿宗纪》载:“上元日夜,上皇御安福门观灯,出内人连袂踏歌,纵百僚观之,一夜方罢。
”刘禹锡的《踏歌词》有“唱尽新词欢不见”之句。
《东京梦华录》卷六记北宋都城汴京元宵之夜:“别有深坊小
巷,……酒兴融洽,雅会幽欢,寸阴可惜,景色浩闹,不觉更阑。
”南宋都城临安亦复如此。
《梦粱录》卷一载,当时“家家灯火,处处管弦”,“公子王孙,五陵年少,更以纱笼喝道,将带洼人美女,遍地游赏”。
可见《张生彩鸾灯传》描写的由元夕观灯引起的爱情故事是有现实生活依据的,而其中所引用的《生查子》词同样是当时社会习俗的真实写照。
不过,小说把《生查子》词说成“秦少游学士所作”,却是弄错了作者。
秦少游,即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
他的词集,无论三卷本的《淮海居士长短句》或一卷本的《淮海词》,都没有这首词。
清初毛晋刻《六一词》于此词下注:“或刻秦少游。
”其实,明沈际飞评本《草堂诗余》卷上已谓此词“刻少游误”,而依杨慎《词品》卷二署作者为南宋的女词人朱淑真。
近人况周颐《蕙风词话》卷四引魏端礼《断肠集序》谓朱淑真“蚤岁父母失审,嫁为市井民妻,一生抑郁不得志”语,认为“升庵(杨慎)之说实原于此”。
大约杨慎觉得行为不甚合乎封建道德规范的妇女才会写下这样的词,所以他说:“词则佳矣,岂良人家妇所宜耶?”沈际飞完全承袭此说,亦谓“调甚佳,非良家妇所宜有”。
直到毛晋合刻《漱玉词》与《断肠词》,跋语中还以《生查子》词对朱淑真“为白璧微瑕”。
用道学家眼光来看这首《生查子》词,而将作者定为所谓“行止失检”的某女词人,元初方回已开其端了。
他在《瀛奎律髓》卷十六评白居易《正月十五夜月》诗时说:“三四(春风来海上,明月在江头)佳句也,如李易安‘月上柳梢头’,则词意邪僻矣。
”李易安即李清照。
南宋道学之风日炽,王灼《碧鸡漫志》卷二,即联系李清照改嫁事,谓其“晚节流荡无依,作长短句……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
所以,方回因《生查子》“词意邪僻”,便想当然地嫁名于李清照。
看来,《生查子》词作者之所以出现歧异,是与对作品本身的认识、评价有关的。
说是秦观所作,也因为秦观“疏荡之风不除”(《碧鸡漫志》卷二),写了“销魂,当此际”的句子,曾被指为“却学柳七作词”(《历代诗余》卷一百十五引《高斋诗话》),还有“怎得花香深处,作个蜂儿抱”之类,“亦近似柳七”(彭孙遹《金粟词话》);柳七即柳永,而柳永是“好为淫冶讴歌之曲”(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的。
实际上,这首词是欧阳修的作品。
欧阳修虽被称为“一代儒宗”,但他的词,包括一些诗篇,却不乏爱情的描写。
他并不象从前正统文人所颂扬的那样道貌岸然,也不象今天有些研究者所批评的那样在词中暴露了封建士大夫生活腐朽的一面。
他的词表现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虽不能说具有何等鲜明的反封建意义,但在排斥爱情的礼教统治时代,还不免使得头脑冬烘的卫道者们感到有碍于风化,而尽力为他洗刷,说是“亦有鄙亵之语一二厕其中,当是仇人无名子所为”(吴师道《吴礼部诗话》)。
实则这些词正反映了作为文坛领袖的欧阳修思想上颇为通达,创作上颇重情致。
《生查子》词便是如此。
宋人元夕词多描写节日游乐,但往往停留于“帝里风光”的繁华,借以粉饰现实,点缀升平。
至于青年男女在元夕的爱情活动,则只是侧面地有所反映,作为节日景象的陪衬。
在宋人元夕词中正面集中地描写男女爱情的作品为数甚微,而象欧阳修的《生查子》词就更是吉光片羽了。
《生查子》词反映的是一种民间习俗,同时体现着一些民歌情调。
“人约黄昏后”有似乎“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不见去年人”有似乎“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而“去年”与“今年”的映照,则手法又同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与“昔别春草绿,今还墀雪盈”(《子夜四时歌》)。
至于以聚会与离别的今昔对比来描绘刻骨的相思,那更是民歌中较为习见的表现方式,文人多有仿效,如刘禹锡的《杨柳枝》:
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再如施肩吾的《杨柳枝》:
伤见路傍杨柳春,一枝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从唐代敦煌曲子词的“清明节近千山绿,轻盈士女腰如束,九陌正花芳,少年骑马郎”(《菩萨蛮》)与“去年春日长相对,今年春日千山外,落花流水东西路,难期会”(《山花子》),尤其可以明显地看到《生查子》词所由嬗变蜕化的原型。
以往评论欧阳修的词,只注意到他把词从五代花间体的浮艳浅俗引向清丽高雅的一路,而忽视了他的词跟民歌、民间词的一些联系。
正因为或多或少受到民间作品的影响,欧阳修的词善于描绘天真烂漫而对青春幸福充满美好憧憬的少女,表现她们的多情,表现她们内心深处因爱情追求而引起的欢愉与忧伤。
而且《生查子》词运用词调的整齐字句,以及上下片字句的相同,又有意使字与句重叠,造成回还往复的韵律美。
上下片的第一句“去年元夜时”与“今年元夜时”,第二句“花市灯如昼”与“月与灯依旧”,两两相对,把“元夜”、“灯”作了强调,表明风光宛然,景色如故;而“人约黄昏后”与“不见去年人”,则是上片第四句与下片第三句交叉相对,虽是重叠了“人”字,却从参差错落中显示了“人”的有无、留去的天差地别,和感情上由欢愉转入忧伤的大起大落,从而使抒情主人公丰富深沉而起伏变化的内心,在少量的字句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清新而自然,婉曲而流丽。
从这种内容、格调、手法和句式中,我们都不难看出民歌的特色。
但不管《生查子》词在字句上如何讲求匀称一致,又如何有意错综穿插,它总的还是用上片写过去,下片写现在,上四句与下四句分别提供不同的意象以造成鲜明强烈的对比。
它先写“去年”,是对于过去的追忆;后写“今年”,是对于现在的描述。
而追忆过去与描述现在,又都有实际的场景,最后落在截然不同的感情的抒发上。
如果没有这后者,“去年”“今年”云云,那就仅仅是时间的依次排列,好比杜甫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登岳阳楼》),只是事件的顺叙,而无所谓对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