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最新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资料全
- 格式:docx
- 大小:189.57 KB
- 文档页数:17
一、定义概念数级亿级万级个级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一进制计数法。
3、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4、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边5、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顶点边6、经过任意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任意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7、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
8、用量角器量角:1、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2、角的一条边与0刻度线重合。
3、0在左读外圈(0在右读里圈)。
9、锐角:小于900;钝角:大于900而小于1800;直角=900;平角=1800 ;周角=3600;10、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11、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12、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13、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成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4、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15、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图。
16、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互相垂直。
17、梯形的高与梯形的上下底互相垂直。
18、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随着乘几或除以几。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商不变。
9 总复习—空间和几何(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单元——空间和几何。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以及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了它们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点。
接着,我们学会了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周长的计算公式是:周长=(长+宽)×2 或周长=(边长×4),面积的计算公式是:面积=长×宽或面积=边长×边长。
我们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了解了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度无关,而是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够灵活运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能够理解角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是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以及理解角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以及一些角模型。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利用板书,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清晰地展示给学生。
七、作业设计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我设计了一些作业题目,包括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及判断一些图形是否为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讲解得清楚,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例如,自己找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品,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或者找一些角的图片,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讲解,我采用了模型和实际例子的方式,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它们的特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教案(共4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主要是对前八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巩固。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
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本单元的知识点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运算速度、逻辑思维、问题解决等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基本运算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基本运算方法和技巧。
2.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材。
2.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3.学具: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前八个单元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进入总复习的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单元的知识点,包括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共5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教材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实践与综合应用。
这四个方面涵盖了本册书的主要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他们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些方面的知识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解题方法的掌握不够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点。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以及解题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掌握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点。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教学用具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在操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
本单元主要结合练习题来复习本册所学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和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有效利用习题的代表性和针对性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全面、系统地整理,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复习时,要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培养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面回顾、梳理、总结本学期所学内容,理清脉络、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1.在巩固的基础上,初步形成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和数据分析观念,提高运算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逐步掌握复习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1.数的概念,具体体现为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及多位数的改写等。
2.笔算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的变化规律。
3.理解图形相互之间的关系,理解这些几何概念的本质。
4.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建立初步的数据分析概念。
【难点】利用因数和积的关系进行计算;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竖式简算时,横式余数忘补0。
1.先利用数位顺序表,复习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十进制记数法等有关知识,抓对比,区分数位和计数单位。
2.读数、写数一起复习。
写出来的大数一定要求学生分级。
采取读、写互查的方法。
3.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一起复习,便于区别两者的不同。
4.本单元概念比较多,教师一定要进行适当的系统整理,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学会用数学化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
5.画角或量角时,为了减少和避免学生把里、外圈的度数弄混,教师可要求学生先判断角的类型,最好把类型写出来,然后再画角或量角。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教材分析及说课稿(共5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教材共有5课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量与计量、以及方程与问题解决。
本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本册书所学知识,为下册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数的运算、方程与问题解决方面还存在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中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辅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量与计量、方程与问题解决等方面的知识;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的识别与运用、方程与问题解决;2.教学难点:分数的运算、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程的解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数的运算:运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卡片,引导学生进行数的运算练习,巩固运算规则;3.几何图形:利用实物模型和几何图形卡片,让学生识别和分类几何图形,掌握面积计算方法;4.量与计量: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重量、长度等;5.方程与问题解决: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6.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习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流程图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拓展活动等方面。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复习题及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填空题。
(每题2分,共20分)1、小马虎写一个六位数,将最高位上的6写成9,所得的六位数比原来的数大().2、260000000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80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3、计数单位个和十分之一之间的进率是()。
4、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75°,另一个锐角是()。
5、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比原来的数增加了198,原来这个数是().6、一条新建的高速公路,长200千米,宽30米,这条公路占地面积为()平方米,合()平方千米。
7、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约是9.5,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最小是().8、0.846去掉小数点并去掉0后,得到的数是原数的()倍。
9、学校大门做成的伸缩门,这是应用了平行四边形的()的特性.10、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1分钟能传播()米.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每题2分,共10分)1、钝角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和比锐角三角形内角和大.()2、黑板上的直角比练习本上的直角大。
()3、红领巾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它只有1条对称轴。
()4、钝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5、读数时读几个零,在写数时就写几个0.()三、选择题。
(每题1分,共5分)1、101×76的简便算法是()A.100×76+1 B.100×76+100 C.100×76+762、小华双休日想帮妈妈做下面的事情:用洗衣机洗衣服要用20分钟;扫地要用6分钟;擦家具要用10分钟;晾衣服要用5分钟。
她经过合理安排,做完这些事至少要花()分钟。
A.21 B.25 C.26 D.413、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
A.不变B.扩大10倍C.缩小10倍4、5.0与5比较,两者()A.大小相等,计数单位相同 B.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不同C.大小不相等,计数单位相同 D.大小、计数单位都不同5、将小数20.090化简后是( ).A.20.9 B.20.09 C.2.9四、计算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计划及说课稿(共4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主要包括了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等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前面学习内容的综合运用和巩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对分数、几何图形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运算速度慢、算理不清晰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等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分数的加减法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算规律,以及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的推导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等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活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的知识。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引导学生理清算理。
5.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易错题归类复习重点难点复习练习(人教版)一、填空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重难点复习题姓名1、.一个五位数的近似数是7万、这个数最小是( )、最大是( )、最高位是千万位的数是一个( )位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数是( )最小的一个数是( )2、.一个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的近似数是10万、这个数最小是( )、最大是( )。
最高位是亿位的数是一个( )位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数是( )最小的一个数是( )3、在自然数406000800中,4表示(),6表示(),8表示()。
4、在数位表中,从右边起,第八位是()位,它的左边是()位,右边是()位。
十万位在第()位。
二、读数,写数230506100读作()70000009读作()10200000001读作()45000100读作()最小的七位数写作()最大的七位数写作()用三个4,四个0,组成最大的数是()读作()最小的数是()读作()。
组成只读一个0的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三、我是小法官。
(对的画“V",错的画“×”)1.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都是计数单位。
( )2.在35000100中的5个“0”中,只需读出1个0.( )3.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 )4.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算盘。
( )5,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自然数是1。
( )四、对号入座。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1.用两个2和三个0,可以组成( )个不同的五位数。
A,4 B.5 C.62.在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中,小丽发现输人的数字不正确,按()可以清除输入错误的数字。
A. MCB. DELC. OFF D、ON/C3.和最小5位数相邻的两个数是( )。
A.9999和9998B. 1001和9999C.10001和9999.4、亿级包括的计数单位有( )。
A亿、十亿、百亿、千亿、万亿 B.亿、十亿、百亿、千亿C.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五、把下面的数先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再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精品文档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组数)姓名:一、计算9178÷ 13 11070÷ 5456057÷ 281.填空。
(1)10 个十万是 () , 10 个一百万是() , 10 个一千万是 () 。
(2)由 3 个亿, 8 个万, 6 个千, 3 个十组成的数是 () ,这是 ()位数。
(3) 万级的数位包括 () 位,() 位,() 位,() 位。
乙级的计数单位有()(4) 最大的六位数是 () ,最小的七位数是 () 。
(5)用 3, 7,6,8,0,0,0 可以组成一个最大的七位数是 () 。
最小的七位数是 () 。
只读一个零的最小七位数()读两个零的最小七位数()读三个零的最大七位数()(6)() 个千万是一亿, l0 个十亿是() 。
(7)10 个一千是(),()个百万是一千万。
(8)从个位起,第五位是(),计数单位是(),第九位是(),计数单位是(),第十二位是(),计数单位是()。
3.选择题。
( 1)一百万一百万地数,数10 次是()。
A、一千万 B 、一亿C、一亿万D、一百万(2) 590000000 约等于()A、5 亿 B 、59 亿 C 、6 亿D、590 万(3)下面四个数中,读数时只读出一个零的数是()A、49000700 B 、 4970000C、49007000 D 、40900700(4)由 8 个亿, 80 个万和 800 个一组成的数是()A、 880800 B 、80800800C、 800800800D、800808000(5)1234567890 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位A、百万 B 、千万 C 、亿 D 、十亿5.按要求写出下列各数.(1)一个数由 7 个千万、 9 个十万组成;(2)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万位,最高位与最低位上的数分别是 6 和 9,其余每一位上都是 0.7.有七张数卡分别是 4 张 6、 3 张 0,用它们排出一个七位数,按要求分别写出这样的七位数,(1) 所有的零都读:().(2) 读出 2 个零: ().(3) 读出 1 个零: ().(4)1 个零也不读: ()附加题:1,用3、7、4 个0 这六张数卡,可以排出许多六位数,其中一个零也不读的六位数有哪些?只读一个零的六位数中,最大的是多少?2.如果在 2 175 600 的最左边写上 1,得数比原数大多少?如果交换 2 175 600 这个数中数字 2 与数字 1 的位置,得数与原数相差多少?3.划去 55 355 530 这个数中某一位上的数字,得数读作:五百三十五万五千五百三十,想一想,共有几种不同的划法?4..小糊涂抄写一个七位数,将最高位上的 8 写成了 3,将十位上的 1 写成了 7,所得的七位数比原数小多少?5.一个七位数,从左往右开始,将相邻两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和分别是 6、5、4、3、2、1,这个七位数是多少?精品文档精品文档9.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万位,这个数是 ()位数,一个六位数的最高位是 ();10. 一个数由?个百万、7 个十万、 8 个一万、 9个一千、 9 个百、 8 个十和 6 个一组成,它是()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 组数 2)11. 一千万里面有 ()个一百万,一千万里面姓名:一、计算有()个一万,一千万里面有 ()个十189×25109×462700×30万,一千万里面有 ()个二百万;2.判断。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考点总结(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特别注意: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区别。
2、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3、位数:一个数含有几个数位,就是几位数,如652100是个六位数。
4、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6、亿以上数的读法:①先分级,从高位开始读起。
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②亿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
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7、亿以上数的写法:①从最高位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②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8、比较数的大小:①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数比较大。
②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开始比较。
9、求近似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小于5就舍去尾数,等于或大于5就向前一位进1,再舍去尾数。
10、表示物体个数:1,2 ,3, 4, 5 ,6 ,7 ,8 ,9 ,10,……. 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 0也是自然数。
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1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13、ON╱CE:开关及清除屏键,清除显示屏上的内容。
AC:清除键,清除所有内容。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共4课时)一. 教材分析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主要包括了分数的加减法、角的分类、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统计四部分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复习和总结,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角的分类、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统计等基本知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 教学目标1.巩固分数的加减法、角的分类、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统计等基本知识;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加减法运算;2.角的分类及应用;3.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4.统计方法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素材;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题目;3.准备好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4.安排好课堂练习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些关于分数加减法、角的应用、图形面积和统计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要复习的知识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角的分类、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统计。
通过对知识点的回顾,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3.操练(10分钟)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一些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例如,设计一些分数加减法的计算题、角的分类的应用题、图形面积的计算题和统计问题。
2022年12月18日小学数学作业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邻边分别是4厘米和6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
A.10B.20C.402.下面各数中,最接近20万的是()。
A.199800B.204300C.2004003.下图中,梯形的高是()厘米。
A.5B.3C.24.一列火车每小时120千米的速度行驶,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这道题是求()。
A.速度B.时间C.路程5.远古时期,人们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记录数量,即“结绳计数”。
如图,一位母亲在从右到左依次排列的绳子上打结,满七进一,用来记录孩子自出生后的天数,由图可知,孩子自出生后的天数是()天。
A.84B.336C.510D.1326二、填空题6.煮熟1个鸡蛋需要5分钟,一只锅一次可以煮8个鸡蛋,那么煮熟8个鸡蛋至少需要( )分钟。
7.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 )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 )。
8.把下面的数先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再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最后保留两位小数.109800000吨=________万吨=________亿吨≈________亿吨9.6平方千米=( )公顷;8公顷=( )平方米。
10.美丽七巧板,认一认,填一填.(1)________号是三角形.(2)________号是平行四边形.(3)⑤号是________形.(4)在七巧板中两个图片相同的是________号和________号,还有________号和________号.(5)七巧板是由________种图形组成的.三、判断题11.一个不为0的数乘一个假分数,积一定大于这个假分数。
( )12.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都是计数单位。
( )13.我国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这里的960万是一个近似数。
( ) 14.书上的直角比黑板上的直角小。
四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2、数位:个位、十位、百位、……亿位等等,都是数位。
数位名称就是在相应的计数单位后添一个“位”字,如:万万位。
3、数级:个级、万级、亿级……都是数级,一个数级包括四个数位。
个级包括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级包括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级包括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4、数位顺序表:含有数级、数位和相应的计数单位的表格叫数位顺序表,如下。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
10 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 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6、数字表示:某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
如:12367 中的2 在千位上,表示“2个千” 某个数级上的数字表示几个这个数级的计数单位。
如:36472845中的3647 在万级上,表示“3647个万”7、大数的读法:可以先分级,再读数。
(1)含有两级数的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2)含有三级数的读法: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每级末尾不论有几个0,都不读;每一级中间和前面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8、大数的写法:可以先分级,再写数。
(1)含有两级数的写法:先写万级,再写个级;(2)含有三级数的写法: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9、读写数检验方法:读数和写数可以互相检验,即读数后再写出来和原数比对,而写数后可以自己读出。
10、比较亿以数的大小: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11、改写成不同计数单位的数:(1)整万、整亿的数:将个级的4个0改写成“万”,将万级、个级共8个0改写成“亿” 注意:整万、整亿的数的改写属于准确数,要用“=”连接.(2)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将万位以后的数作为尾数,对尾数的最高位(千位)四舍五入,再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3)非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将亿位以后的数作为尾数,对尾数的最高位(千万位)四舍五入,再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12、省略尾数(求近似数):先分级,再看省略的最高位上的数,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或舍去。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时,要看千万位,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看千位。
(用0~4为“舍”,尾数清零且精确数位的数字不变,5~9为“入”,尾数清零且精确数位上的数字加1。
注意:四舍五入后的结果是近似数,所以符号一定要用“〜”.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区分:⑴在实际问题中,有些数据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准确数。
如:四甲班有44个男同学,29个女同学。
这里的“ 44”“29”都是准确数。
⑵还有些数据,只是与实际大体符合的近似数。
我们在测定物体的长度、质量时,由于测量工具的限制,必然会产生误差,所得的结果都是近似数。
如:小明身高140厘米,体重35千克。
这里的“140” “ 35”都是近似数。
⑶在对大的数目在进行统计时,一般也只需要用它的近似数来表示。
如:平常说一个城市有50万人, 一个钢铁厂去年产钢120万吨。
这里的“ 50万”、“ 120 万”都是近似数。
“四舍五入”法:4、3、2、1、0 舍去;5、6、7、8、9 舍去后向前一位进1。
用“=”和“〜”的区别:7580000=758万7508000 〜751 万9000000000=90亿9420000000 〜94 亿12、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 2, 3, 4,5, 6,7,8,9,10,11,……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 表示,0 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3、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14 、计算工具的认识:古时:“实物”、“结绳”“刻道”等方法来记数的。
.下载可编辑.(1) 算盘:14世纪,中国发明了算盘。
算盘有上下两档,上档每颗珠子代表5,下档每颗珠子代表1, 每根杆相当于一个数位,如“万位上的一颗上珠”表示“ 5个万”。
(2) 计算器:CE 或者AC 是“清除键” ,ON/C 是“开关及清屏键” 。
OFF 是关闭键。
15、会用计算器计算和探索规律。
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计量较大的土地面积时,常用 “公顷”和“平方千米(km y”作单位。
平方千米=100公顷 1 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4、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 ,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5、过点画直线的数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无数条直线。
因为“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所以过两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6、 角的度量:工具是量角器。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
”表示。
把半圆分成 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 1度, 记作1 °。
步骤:(1)(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2) (量角器的其中一条)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3) 角的另一条边所对应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7、 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开的大小,开得 越大,角越大。
如右图,若/ 3=25°,则/ 4=90°— 25° =65°若/ 1=25°,则/ 2=180°— 25° =155°若/ 1=25°,则/ 3=7 1= 25° (对顶角相等)1公顷=10000平方米 1第三单元1、线段: 是直线的 「部分,具有2个端点, 2、射线:是直线的 「部分,只有1个端点, 3、直线:没有端点 (或者说“有 0个端点”【角的度量】条“边”。
角的符号用“/”表示。
&会求一个已知角的余角、补角和对顶角:可以度量长度,不可延长。
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不可度量。
,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不可度量。
9、角的分类:(1)锐角 v 90°;直角=90°; 90 °v 钝角 v 180°;平角=180°;周角=360°2) 1个平角=2个直角; 1 个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钟面时间问题(求时针与分针的夹角):因为周角是360 °,而钟面上有12个整点刻度, 所以每两个整点刻度间的夹角是 360°十12=30°3: 00或 15: 00,时针 和分针夹角为 3个整 点,即 30°X 3=90°1、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如16X 3)把16分成10和6,先算10X 3= 30,再6X 3= 18, 最后算30 + 18= 48,所以 16X 3 = 48。
2、 三位数(末尾有 0)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如160X 3)把末尾0的部分先不看,看成16 X 3, 口算出得48,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上所有去掉的 0, 160末尾有1个0,所以添上1个0得480, 所以 160X 3 =480。
3、 笔算乘法的方法:10、 11、 画角的方法:A 、用量角器画角(如画65°的角)(1) (2) (3) (4) 画一条射线,作为角的顶点和一条边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在量角器(与0刻度线同圈的)65°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用端点和刚画的点来确定另外一条边的位置) (5)画小弧线,标注B 、用三角板画角(如画75°的角) 画角方法和用量角器的相同,只是标注方法不同, 或减)而成的。
用三角板可画出所有15°倍数的角,女口 75°、 而用“一副(两个)三角板”可“拼出” 75需要标出这个角是由哪几个三角板上的角组合(加105°、 120°、 135°、 150°、 165° 、105°、120°、135°、150° 这几个角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2: 00 或 14: 00,时针和分针夹角为 2个整75° -45° +30*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如145X 12=17401 4 b* 1 22 ec(1)将0前面的数对齐,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2)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如160X 30=48005、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注意用两位数去乘三位数时,三位数中间的0也要乘,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如105 X 30=3150105X 3031506、积的变化规律和积不变的规律: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乘几(0除外),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不变。
7、乘法估算:一要注意要符合实际情况,接近准确值。
215 X 58〜12000二是要将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四舍五入”成相近的整十、整百数,简化计算。
这罢的1未示1个]0,从十位坊起4、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145X2145x1式数下少数竖住旗减次列把的・n先'小面计8、乘法验算的方法:交换因数的位置再乘一次,看乘得的积是不是跟原来的积相同。
234X 16=3744 234X 161404 验算:234 ______ 37449、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X 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单价单位:元/数量单位(复合单位) 每件28元表示为:28元/件每本5元表示为:5元/本速度X 时间=路程路程+时间二速度 路程+速度二时间速度单位:路程单位/时间单位(复合单位)女口:每小时80千米表示为:80千米/时 读作:80千米每时。
工作总量 宁 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 宁 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工作效率X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例:小明的爸爸每分钟能打 50个字(工作效率),如果打6分钟(工作时间),能打多少个字(工作 总量)?做应用题时应特别注意速度的单位,例如: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 120千米外的王庄乡送化肥,用了 2小时,问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问题是“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问的是速度,所以要知道路程和时间。
120十2 = 60 (千米/时)求的是速度,单位也要是速度!9、“买N 送一”问题的解决:例:每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