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布局
- 格式:ppt
- 大小:6.93 MB
- 文档页数:5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要求(试行)为规范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的建设,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保证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有关管理规定,制定本基本要求。
一、总则(一)申请临床用血的医疗机构,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未设住院部的门诊部及卫生所不得开展输血。
临床用血统一由取得执业许可证的合法血站供给,医疗机构不得擅自采集血液(对患者进行自身输血除外)。
(二)医疗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健全工作制度,遵循合理、科学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三)三级医院应设立输血科,二级医院设立输血科或血库,一级医院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立血库或贮血室。
(四)输血科(血库)的主要职能: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计划的申报,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二、布局和设施(一)布局要求1、输血科(血库)应有独立的业务用房,选址应远离污染源,并尽可能临近手术室、病房,以便于取血。
2、房屋建筑设施应达到卫生学标准,布局合理,按工作流程分室分区,应有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各室或各区域有明显的标识。
血液贮存、发放处和输血治疗室设在清洁区,血液检验和处置室设在污染区,办公室设在半清洁区。
(二)用房面积1、科室用房面积应能满足其任务和功能的需要,原则上三级医院不少于80m2,二级医院不少于50m2,贮血室不少于30m2。
2、使用面积与床位数参考比例推荐标准:1、有通风、防潮设施,通讯、给排水、消防等设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2、具备双路供电或应急发电设施。
3、应有与用血任务相适应的取血箱。
4、应具有计算机管理设施。
5、有直拨功能的专用电话。
三、人员配备(一)输血科(血库)配备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合格的卫生技术人员,与病床的比例为1:120~150配备,三级医院不少于5人,二级医院不少于3人,贮血室应不少于1人。
为了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规范输血科(血库) 建设,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规范。
输血科(血库)是医院开展输血相关诊疗活动和提供其它输血服务的科室。
本规范是医院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的基本标准,是对医院输血科(血库)检查评价的基本依据。
本规范包括医院输血科(血库)科室设置、功能与任务、建造与设施、人员配置、仪器设备、原辅材料、安全卫生、业务管理、计算机管理和质量管理等。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输血管理,设立由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相关科室负责人及专家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贯彻落实临床用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指导和监督临床用血工作;协调处理临床用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开展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输血业务,应设置输血科、血库或者指定相关科室负责。
三级综合医院、年用血量大于5000 单位的三级专科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应设置独立建制的输血科;未设置输血科的二级及以上医院应设立独立血库;二级以下医院应由检验科负责开展临床输血业务,并参照血库标准进行建设管理。
输血科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指导临床输血技术应用,参预临床输血会诊,配合临床实施输血治疗,开展输血科研与教学。
血库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推广临床输血技术应用,参预临床输血会诊。
根据临床用血需要,制定用血计划,定期向供血机构申报用血计划,做好血液储存、发放工作。
按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为临床输血提供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血清抗体筛选和输血相关实验室诊断。
对输血工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加强血液质量控制。
负责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临床输血疗效的评估,建立临床输血预警系统。
及时向供血机构反馈血液质量和服务质量等问题。
做好无偿献血、互助献血、临床用血政策的宣传,并配合做好相关事宜。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要求(试行)为规范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的建设,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保证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有关管理规定,制定本基本要求。
一、总则(一)申请临床用血的医疗机构,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未设住院部的门诊部及卫生所不得开展输血。
临床用血统一由取得执业许可证的合法血站供给,医疗机构不得擅自采集血液(对患者进行自身输血除外)。
(二)医疗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健全工作制度,遵循合理、科学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三)三级医院应设立输血科,二级医院设立输血科或血库,一级医院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立血库或贮血室。
(四)输血科(血库)的主要职能: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计划的申报,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二、布局和设施(一)布局要求1、输血科(血库)应有独立的业务用房,选址应远离污染源,并尽可能临近手术室、病房,以便于取血。
2、房屋建筑设施应达到卫生学标准,布局合理,按工作流程分室分区,应有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各室或各区域有明显的标识。
血液贮存、发放处和输血治疗室设在清洁区,血液检验和处置室设在污染区,办公室设在半清洁区。
(二)用房面积1、科室用房面积应能满足其任务和功能的需要,原则上三级医院不少于80m2,二级医院不少于50m2,贮血室不少于30m2。
2、使用面积与床位数参考比例推荐标准:1、有通风、防潮设施,通讯、给排水、消防等设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2、具备双路供电或应急发电设施。
3、应有与用血任务相适应的取血箱。
4、应具有计算机管理设施。
5、有直拨功能的专用电话。
三、人员配备(一)输血科(血库)配备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合格的卫生技术人员,与病床的比例为1:120~150配备,三级医院不少于5人,二级医院不少于3人,贮血室应不少于1人。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要求(试行)为规范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的建设,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保证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有关管理规定,制定本基本要求。
一、总则(一)申请临床用血的医疗机构,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未设住院部的门诊部及卫生所不得开展输血。
临床用血统一由取得执业许可证的合法血站供给,医疗机构不得擅自采集血液(对患者进行自身输血除外)。
(二)医疗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健全工作制度,遵循合理、科学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三)三级医院应设立输血科,二级医院设立输血科或血库,一级医院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立血库或贮血室。
(四)输血科(血库)的主要职能: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计划的申报,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二、布局和设施(一)布局要求1、输血科(血库)应有独立的业务用房,选址应远离污染源,并尽可能临近手术室、病房,以便于取血。
2、房屋建筑设施应达到卫生学标准,布局合理,按工作流程分室分区,应有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各室或各区域有明显的标识。
血液贮存、发放处和输血治疗室设在清洁区,血液检验和处置室设在污染区,办公室设在半清洁区。
(二)用房面积1、科室用房面积应能满足其任务和功能的需要,原则上三级医院不少于80m2,二级医院不少于50m2,贮血室不少于30m2。
2、使用面积与床位数参考比例推荐标准:床位数(张)使用面积(m2)150以下30以上150~300 50以上300~500 60以上500以上80以上(三)辅助设施要求1、有通风、防潮设施,通讯、给排水、消防等设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2、具备双路供电或应急发电设施。
3、应有与用血任务相适应的取血箱。
输血科是指医院内设立的专业科室,主要承担着日常临床输血、血浆置换、血细胞单采治疗、自体血采集保存、直接抗人球实验、ABO正反定型复查、Rh血型、抗体筛检项目等工作,是医院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血站是独立的法人机构,承担着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独立职责,而输血科却是医院的内部分支,不具备法人资格,主要为临床抢救和治疗疾病提供辅助性的工作。
一、输血科(中心血库)的设置和配备(一)输血科(中心血库)的设置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二)输血科配备标准1.人员与床位之比:1:100~150。
2.人员技术职称:三级医院至少配备一名副主任医(技)师以上人员;二级医院至少配备一名主治(管)医(技)师以上人员;其他各级医院输血科(血库)至少配备一名医学专业人员。
3.仪器设备:储存试剂的常温冰箱和储存血液及血制品的常温冰箱(1~6℃)、储存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物的低温冰箱(-20~-30℃)、37℃和56℃、37℃干浴箱、各种规格的离心机、显微镜及实验室常规配置。
4.房间安排:血型血交叉试验室、冰箱放置室、采血或自体输血室、配型移植实验室、清洗室等。
二、采供血管理一般输血科(中心血库)的血液及血制品均由省、市、地血液中心及血站提供,因特殊原因或教学科研需要,确需自行采供血的医院必须报经各级行政部门同意,报省卫生厅批准设置并验收合格,其血源队伍纳入市(地)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并按规定领取《中心血库采供血许可证》。
1.采血室。
要求总体布置宽敞明亮,幽雅舒适;采光良好,献血员位置明暗适宜,工作人员处可以适当安装台灯和壁灯;室内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每天消毒,定期采样进行空气细菌监测。
2.采血设备。
包括采血用沙发或椅子、电子采血秤、无菌操作台、热台机、血袋、血压表及止血带、采血及消毒用品等。
3.献血员。
体格检查、血液学标准、采血量及时间的间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及国家卫生部颁布的《血站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试行)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要求(试行)为规范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的建设,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保证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有关管理规定,制定本基本要求。
一、总则(一)申请临床用血的医疗机构,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未设住院部的门诊部及卫生所不得开展输血。
临床用血统一由取得执业许可证的合法血站供给,医疗机构不得擅自采集血液(对患者进行自身输血除外)。
(二)医疗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健全工作制度,遵循合理、科学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三)三级医院应设立输血科,二级医院设立输血科或血库,一级医院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立血库或贮血室。
(四)输血科(血库)的主要职能: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计划的申报,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二、布局和设施(一)布局要求1、输血科(血库)应有独立的业务用房,选址应远离污染源,并尽可能临近手术室、病房,以便于取血。
2、房屋建筑设施应达到卫生学标准,布局合理,按工作流程分室分区,应有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各室或各区域有明显的标识。
血液贮存、发放处和输血治疗室设在清洁区,血液检验和处置室设在污染区,办公室设在半清洁区。
(二)用房面积1、科室用房面积应能满足其任务和功能的需要,原则上三级医院不少于80m2,二级医院不少于50m2,贮血室不少于30m2。
2、使用面积与床位数参考比例推荐标准:1、有通风、防潮设施,通讯、给排水、消防等设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2、具备双路供电或应急发电设施。
3、应有与用血任务相适应的取血箱。
4、应具有计算机管理设施。
5、有直拨功能的专用电话。
三、人员配备(一)输血科(血库)配备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合格的卫生技术人员,与病床的比例为1:120~150配备,三级医院不少于5人,二级医院不少于3人,贮血室应不少于1人。
输血科分区设计输血科是医院内非常重要的一个科室,主要负责对需要输血的患者进行输血治疗。
由于输血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输血科需要具备一定的分区设计,以确保输血工作的安全、高效进行。
本文将从输血科分区设计的必要性、原则、具体分区及其功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输血科分区设计的必要性1.1保障患者安全输血是一项涉及到患者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治疗技术,不当的输血操作可能引发输血相关的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因此,输血科需要具备一套科学合理的分区设计,以确保输血操作的安全可靠,减少输血相关风险。
1.2提高工作效率输血科工作繁忙,需要高效、有序的工作流程来应对不断增长的输血需求。
科学合理的分区设计可以使输血科工作更加有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繁琐,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输血需求。
1.3规范管理规范的分区设计有助于明确各项工作的职责和权限,促进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减少因工作不明确而产生的管理混乱和事故风险。
二、输血科分区设计的原则2.1安全性原则分区设计必须以保障患者输血安全为首要原则,确保输血作业的每一环节都符合安全规范,最大限度地降低输血风险。
2.2便捷性原则分区设计应该便于操作人员的工作,减少工作的复杂度,提高操作的便捷性,增加工作效率。
2.3清晰化原则分区设计应该尽可能清晰化,明确规定每个分区的工作内容及职责,并且互不相混,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2.4标准化原则分区设计应该符合国家和行业规范,保证输血科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三、输血科分区设计的具体分区及其功能3.1输血准备分区输血准备分区是输血科的一个重要分区,主要用于准备输血所需的各种设备和材料。
该分区应该配备有输血所需的血袋、输血管、输血针等设备,同时还应有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等相关设备,以满足患者的输血需求。
3.2输血操作分区输血操作分区是输血科最为重要的一个分区,主要用于进行输血操作。
该分区应该配备有输血床、输血椅等输血设备,以便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
输血科设置与主要设备
一、输血科设置和位置座落
输血科位于xx县人民医院新门诊部三楼东侧,建筑面积约100m2;实验室分三区,一区清洁区即储血室,主要用于血液制品的贮存和一般试剂储存等;二区即污染区即配血室,主要用于标本处理、交叉配血实验操作等;三区半污染区即发血室区,主要用于血液制品的发放和微机管理。
二、输血科主要设备
储血冰箱(2~6O C)、-20O C冰箱、普通冰箱、普通光学显微镜、低速离心机、FYQ型免疫微柱孵育器、TD-3A型血型血清学用离心机、PH-IA恒温循环解冻箱、微机电脑等。
输血科分区设计
输血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科室,它主要负责为患者提供输血服务。
在输血过程中,科室的分区设计非常重要,它可以有效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输血科分区设计的相关内容。
输血科的分区设计应该考虑到患者的安全。
在输血过程中,患者的身体状况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科室应该设置一个专门的区域,用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这个区域应该配备专业的监测设备,如心电图仪、血压计等,以便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
输血科的分区设计应该考虑到输血的安全性。
在输血过程中,血液的来源和质量非常重要,因此科室应该设置一个专门的区域,用于存放和处理血液。
这个区域应该配备专业的设备和工具,如血液分离器、血液冷藏柜等,以便保证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
输血科的分区设计还应该考虑到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
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长时间地站立和操作,因此科室应该设置一个专门的区域,用于医护人员的休息和放松。
这个区域应该配备舒适的座椅和休息设施,以便医护人员在工作间隙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
输血科的分区设计还应该考虑到科室的管理和卫生。
在输血过程中,科室需要保持干净和卫生,以避免交叉感染。
因此科室应该设置一个专门的区域,用于管理和卫生。
这个区域应该配备专业的设备和
工具,如消毒柜、垃圾桶等,以便保持科室的干净和卫生。
输血科的分区设计非常重要,它可以有效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在设计过程中,科室应该考虑到患者的安全、输血的安全性、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和科室的管理和卫生等方面,以便打造一个安全、舒适、卫生的输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