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西溪湿地公园的必要性共27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25 MB
- 文档页数:23
园林景观yuan lin jing guan70杭州西溪湿地公园分析与评价◎潘淼 魏静宇摘要:近年来,我国不断提高建设数量,许多大型湿地公园也逐渐成为旅游胜地,并且低位逐渐增强。
西溪湿地公园是国家级湿地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面积约10平方公里,属“杭州三西”之一。
无论是湿地规模还是公园建设水平都是在城市次生湿地中罕见的。
本文主要对西溪湿地公园的立意、主题、布局、要素组织等方面进行分析,来为今后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公园;西溪;评价;分析近年来,生态旅游的发展逐渐成为我国越发强烈。
湿地公园称为建设的热点,湿地公园被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直至今日,西溪还拥有大量的动植物,两栖类,鸟类,爬行类,鱼类等动物种类繁多,拥有植物数百种。
是国内建设较为成功的国家级湿地公园之一。
该园内景观优美,主要景点统称为“三堤十景”,并有多个核心景点。
本在最初建造的立意过程中就不单单是为了建造一个简单的公园,在布局和要素组织方面也是别具一格,具有自身的特点。
这些也为其成为湿地公园的代表典型奠定了基础。
一、立意立意是指在设计过程中的总体意图以及设计思想观念。
(一)意在笔先园林建设中自古便有“意在笔先”一说。
立意要在开始进行设计前便有所构思,人的在设计的同时让要设计产物与人的思想意识相结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不然就成了单纯的机械设计,便是没有灵魂的设计。
(二)神韵和意趣在构思园林中的各个要素的配置以及与场地相融合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寓情于景的神韵。
让山水在整个场景中有机融合。
西溪湿地公园的立意集文化,功能和环境于一身。
说到文化,西溪湿地文化底蕴深厚,早在上百年前便有无数的名人诗人到此留下千古名诗,例如《梅竹山庄图》《西溪秋雪庵 》等。
在功能方面,提供了公园的所能满足的所有基本需求,在保持真实性、完整性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科学的规划。
环境方面则是极力原保留始环境发展,按照可持续理念进行设计。
在进行设计中立意在所有准备之前,立意便是一个设计成果的灵魂所在,西溪湿地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理念。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64页篇一: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规划计划书《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开发计划书》研发计划书目录一、背景二、基本建设任务三、基本建设内容四、保障体系五、委托方工作六、项目报价一、背景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没5公里,就是少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多样、自然景观质朴、文化底蕴浓厚,曾与西湖、西泠并说杭州“三西”,就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就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湿地公园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特别是《非诚勿扰》在西溪湿地取景之后,广告效应明显,2021年全年游客量约300万,旅游收入达到1.1亿元。
短时间内的快速发展,《非诚勿扰》功不可没,但这种效应就是较长时间的,如何稳步保持和不断扩大公园知名度和影响力,稳步平衡和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经济效益、推动游客在景区消费等,就是亟须化解的问题。
为介绍详情请,我院金锋院长与委托方商谈之后,2021年11月30日,根据委托方建议,经商议,我们特向委托方提交《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策划方案》基本建设计划书,对其基本建设任务、内容和方法以及作业进度等做出具体安排。
二、编制任务本方案通过对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展开量测,通过现场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以及其他综合条件分析,顺利完成以下来任务:(一)对客源市场进行客观详细地分析,明确市场发展趋势,定位目标市场,使公园旅游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二)针对目标市场,制订有效率的营销和降价战略,研发多渠道的信息流通手段,积极主动高效率导入广告,并使信息有效地抵达受众群体;(三)根据景区发展现状,对新产品进行开发设计,提出旅游线路设计思路和方案;(四)将景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经济效益。
三、基本建设内容根据委托方要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策划方案》的编制内容为:1、景区旅游发展背景阐释;2、景区旅游客源地市场背景分析与旅游客源地市场开拓分析;3、2021年景区目标市场定位及重点客源市场开发方案;4、2021年景区广告投放计划及宣传方案;5、景区旅游节庆活动产品策划;6、景区游线设计思路和方案;7、景区旅游新产品设计方案;8、景区旅游发展建议。
浅谈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摘要:扩大湿地面积,对湿地实施抢救性保护将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湿地保护的重点任务。
采取建立湿地公园等多种形式加强保护管理,扩大湿地面积,提高保护成效。
并将湿地保护列为社会公益事业,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湿地保护。
本文就安福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阐述,并就保护湿地公园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湿地保护;社会公益事业;必要性;可行性安福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吉安市的西北部。
地处东经114°0’—114°47’,北纬27°4’—27°36’之间。
东邻吉安,南接永新,西与莲花、萍乡接壤,北和宜春、分宜交壤。
拟建的江西安福泸水河省级湿地公园(以下简称泸水河湿地公园)位于安福县县城所在地平都镇,以及西侧的横龙镇,具体位置东起泸水河铁路桥,西至横龙镇石溪村何家,全长约10公里。
通过对泸水河安福县城段的保护、恢复与科普宣教工程,将项目建设为湿地生态完备,自然环境优美,科普宣教设施完善,科研监测基础扎实,生态休闲相结合的综合性省级湿地公园。
一、湿地公园建设必要性1、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同一个高度,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泸水河湿地既是安福县进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主要对象,更是开展湿地科普宣教、传承和展示湿地生态文化、落实科学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
因此,通过江西安福泸水河省级湿地公园的建设,加强对现有自然湿地的严格保护,适度恢复退化的湿地,积极挖掘和展示湿地公园及其所在区域蕴涵的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和民俗文化,并且以湿地科普宣教和生态旅游的方式向大众展示深厚的湿地文化和生态文明,是安福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意义重大,非常紧迫。
2、落实江西省湿地保护政策需要安福,地处江西中部偏西,吉安市西北部,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区内有吉莲、安分、安茅、万洋、宜严等省道,与吉安、新余、萍乡等市县相连,距吉安市区约59公里。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第一章:序言——案例筛选理由大黄堡湿地位于京津发展轴上的武清区,是京津之间一处重要的生态湿地资源。
该湿地具备地域广阔、水量丰沛、景观优美、交通便利等特性,大黄堡湿地公园的科学建设、合理发展对京津地区之间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同样属于典型的位于城市边缘的次生态城市湿地。
近年来该湿地的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的先进经验引起了极大关注。
项目的科学规划、成功运营,在很好的保护了湿地环境的同时为杭州的旅游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拉动作用。
该项目在湿地条件等各方面上的相似度上与大黄堡项目十分接近,且发展较为成功。
因此,经过考察研究,我们决定选取杭州西溪湿地作为湿地公园优秀案例。
在此次案例分析中我们将在前三章详细阐述项目各期期发展概况的同时,在第四章对西溪湿地在湿地开发模式及尺度、湿地公园规划及开发方案、湿地保护与旅游产业开发和谐发展、周边建设控制规划等四方面的成功经验予以剖析总结,为日后大黄堡湿地公园的开发规划提供借鉴依据。
第二章:项目概况一、项目概况(一)概况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为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11.64平方公里为保护区范围,共分三期建设,总投资88.4亿元人民币,建设期六年。
在保护区界线以外为外围保护地带,东至紫金港,南至老和山麓,西至绕城公路西侧绿带,北至余杭塘河,用地面积15.7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以外的周边景区控制区,主要涉及五常乡、闲林镇的两湿地水网区域,用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
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其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二)地理位置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文一西路、文二西路、天目山路、绕城高速、02省道、杭徽高速等主干道所架构起来的密集交通网络,让西溪板块四通八达,驱车5分钟之内即可进入杭州城区,从古墩路沿文一西路向西至五常港河不到5公里。
湿地公园是指以湿地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的集群空间,具有野趣、自然、多样、健康、绿色、科学等特性。
人们以湿地的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湿地文化弘扬等为主题,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体闲设施,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体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是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对促进所在区域水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水文化底蕴和城市品位的提升以及区域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作用。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建设有利于保护城市稀有湿地资源、提升湿地公园周边江河流域的生态价值目前,许多城市的稀有湿地系统正逐渐被城市建设用地吞噬掉,湿地内部不合适的经济生产方式也破坏了湿地特有的生态环境,导致水质变坏、动植物灭绝、土壤恶臭不堪,城市湿地正在泯灭! 为遏制城市湿地的衰退和减少,城市建设者们提出湿地公园建设的思路,实践证明湿地公园建设模式不失为一条解决湿地保护、开发、利用难题的有效路径。
以**湿地公园生态系统建设为例,整治后修建的湿地公园,改善了**及其周边流域的生态环境,增加了江河沿岸的稳定性,为城市生态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把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湿地公园建设实施可利江流域居民的搬迁和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
一是公园建设依托可利江两岸自然生态景观为基础,实施滩涂沼泽地的修复工程,清除了当地农民养殖业排污形成的淤泥,改变了过去这块被抛荒滩涂沼泽地脏、乱、臭的状况,恢复和保护了**市这块稀有的江湖交接区域的滩涂沼泽地的生态环境。
二是以生态花化绿化为手段,以水生植物大面积的种植,改善了当地土壤、水质、空气、气候,特别是通过生态恢复和绿化,过滤并转化环境中的有毒物质和杂质,保留了动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成分,为动植物的多样性提供可利用的资源,吸引了大批水野生动物如甲虫、蜻蜓、水嫡、青蛙等到此栖息,形成了**的自然生态保护区。
杭州西溪湿地对杭州生态建设的作用及面临问题摘要:该文针对杭州西溪湿地,探究其对杭州生态系统建设的作用,以及目前人类活动对杭州西溪湿地的影响。
关键词:西溪湿地;生态系统;生态问题水是生命之源。
自古以来,人类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一直与水生生相息。
人类的生活、生产等等都离不开水。
城市的建设往往也选择临江靠海,例如上海、杭州、伦敦、纽约,水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息的生机和活力。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仅占地球陆地表面的6%,却为地球20%的物种提供了栖息繁殖地。
杭州西溪湿地历史悠久,其形成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是杭州最早的文明发源地。
对杭州的发展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湿地的定义《湿地公约》中给湿地的定义是:不论其为自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水域;同时,还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位于湿地范围内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海水水体[1]。
依据此定义,可以发现大多数城市中的河流、湖泊等等均可划分为湿地,而且从定义中还可显示出,湿地与城市或其他生态系统的交叉、联系更加频繁和普遍。
由此,也可体现出湿地对城市生态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杭州西溪湿地的基本信息2.1 地理位置西溪湿地占地面积约11.5平方公里,位于杭州市西部,坐落在西湖区的西部,主要属于西湖区的蒋村乡,小部分属于余杭区的五常乡,距市中心武林门约16公里。
地理坐标位置介于东经120°02'至120°16',北纬30°15'至30°17'。
天目山路延伸段从其南边经过,北边为文新路延伸段,东临蒋村商住区和古荡小区,西接五常。
2.2 物种分布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已鉴定的昆虫标本有480种,分属于15目、133科、417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