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点评加减法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种常见的方法,它适用于简单的方程组,但对于复杂的方程组可能不太适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首先,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加减两个方程,消去其中一个变量,从而得到一个只含有一个变量的方程,然后再通过求解这个方程求得该变量的值,最后再对另一个方程进行代入求解。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个过程。
假设有以下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方程一:2x+y=7方程二:3x-y=1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加减法来消去变量y。
将方程一加上方程二,得到:方程三:2x+y+3x-y=7+1化简得:5x=8然后,我们可以求解方程三得到x的值。
将方程三除以5,得到:x=8/5接下来,我们将x的值代入方程一或方程二中,求解y的值。
我们可以选择方程一,将x的值代入其中:2*(8/5)+y=7化简得:16/5+y=7再化简得:y=7-16/5化简得:y=15/5-16/5再化简得:y=-1/5所以,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x=8/5,y=-1/5接下来,我们来总结一下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些注意事项:1.在进行加减法运算时,要确保选择的两个方程中的变量系数相同,这样才能相加减消去一个变量。
2.在得到含有一个变量的方程后,要将其化简,求解得到该变量的值。
3.在将一个变量的值代入另一个方程求解另一个变量时,要注意计算的精度,以免出现计算错误。
4.如果通过加减法消去一个变量后,无法求解得到含有一个变量的方程,表明方程组无法通过加减法解得,可能需要采用其他方法求解。
综上所述,加减法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个常用方法,简单易懂,适用于一些简单的方程组。
但对于复杂的方程组,可能需要采用其他更加高级的方法进行求解。
所以,在使用加减法解方程组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课例点评
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数学组
本节课该师所设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都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以复习代入消元的方法及解题思想引入加减法, 从旧知引入,自然过渡、不落痕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问题的设计层层递进,通过问题的逐一解决,师生最终形成共识,达到了揭示加减消元方法解方程组。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具体体现在对于不同系数的方程组不同方法的优化和选择,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主人,通过独立探索和小组合作交流,组内和班级展示等教学环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即时评价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适时激励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设计导学案,采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经历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和蕴含着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映出授课老师对数学内容本质的认识的到位。
在例题教学及学生动手尝试后,教师给出解题过程,强调了解题的规范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板书工整、简洁明了,语言规范、富有感染力,充满激情,使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快乐成长!
晋江一中数学组
2012年5月。
部编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稿1. 引言本文是针对部编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中《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课程的评课稿。
主要目的是对该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教材选择等进行评价和分析,以期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提供有益的建议。
2. 课程背景和目标《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七年级数学下册中的一节重要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 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 掌握利用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技巧和方法; - 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并通过解方程组来解决问题。
3. 课程内容分析3.1 课程结构《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定义; - 消元法的原理和基本步骤; -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转化; - 解题中容易出现的一些常见错误和解决方法。
3.2 教材选择该课程采用了部编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材,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宜,既包括了基本的概念和理论,又提供了大量的例题和练习题,方便学生进行巩固和练习。
3.3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该课程采用了多种形式,包括讲解、示范、互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讲解内容详细,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解释,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4. 课程评价4.1 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完整性《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课程的内容设计合理,包含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概念、消元法的原理和步骤等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同时,在实际问题的转化和解题过程中,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例子和练习题,有助于巩固和应用所学内容。
4.2 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讲解内容详细,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互动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的环节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是来自凉水井中学的邓梅,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2小节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安排在学生学习了代数式、一元一次方程之后,是学生学习三元一次方程组、函数的重要基础,也是以后学习物理、化学等不可缺少的工具。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代入消元法,了解了消元的数学思想,为了解答某些特殊形式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而探索新的解题方法,也是学生系统学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前提和基础。
教材编写的意识是通过同一个未知数系数相同或者相反直接进行加减达到消元的目的,然后在方程不能直接进行加减的情况下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找出解题技巧,让学生从中充分体会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会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从中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2、过程和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基本的运算技巧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等综合能力,会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与“学”的过程,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由于初一学生年龄小,在学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中容易进行简单的模仿,而不注意方程组解法的形成过程,更无法理解消元的真正思想方法。
所以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
)重点: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难点:灵活运用加减消元的技巧和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思想二、教学方法分析在新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的行为和角色已经发生变化,教师的角色应变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我采用(1)以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对子帮扶学习为主。
(2)上板演算,习题以单双号分配,对子互改,以便及时了解学情。
(3)在练习过程中关注个体差异,适时对有困难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稿1. 引言本文是对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中的《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行评课的稿件。
通过评课稿的形式,对这一教学内容进行细化、总结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
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 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概念; - 掌握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 能够应用加减消元法解答相关问题。
3. 教学内容3.1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在本节课中,首先向学生介绍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
二元一次方程组由两个未知数和两个线性方程组成,可以表示为:a₁x + b₁y = c₁a₂x + b₂y = c₂其中,a₁、b₁、c₁、a₂、b₂、c₂为常数,x和y为未知数。
3.2 加减消元法的步骤接下来,详细介绍了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通过乘法,使两个方程的系数相等; 2. 将第一个方程的两倍加到第二个方程上,得到一个新的方程; 3. 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4.解得一个未知数的值; 5. 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中,求得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通过步骤的详细讲解和示例演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加减消元法的应用。
3.3 实际问题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加减消元法解答相关问题。
例如:“小明和小红一共有20个同学,请问小明有几个同学?小红有几个同学?”这类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答,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 教学方法和策略4.1 启发式教学法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来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加减消元法的步骤和原理。
通过提问、讨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独立解题能力。
4.2 案例演练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减消元法的步骤,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多个实际案例供学生演练和解答。
通过手写计算,让学生亲自进行计算过程,加深对加减消元法的理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法一、说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安排在学生已经学过代数式和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之后,它是学习三元一次方程组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以后学习函数、平面解析几何等知识以及物理、化学中的运算等不可缺少的工具。
对于学生理解并掌握方程思想、转化思想、消元法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另一种消元的方法---加减消元,它是学生系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教材的编写目的是通过加减来达到消元的目的,让学生从中充分体会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过程,体会代数的一些特点和优越性;理解并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为以后函数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2、教学目标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的学习,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如下:(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会用加减消元法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2、理解加减消元法的基本思想,体会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经历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让学生体会消元思想的应用,经过引导、和交流让学生理解根据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交流学习获取成功体验,感受加减消元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
3、教学重点、难点: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在学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中容易进行简单的模仿,往往不注意方程组解法的形成过程更无法真正理解消元的思想方法。
而大家都知道,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才是数学的精髓,是联系各类数学知识的纽带,所以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确定如下重点: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 灵活运用加减消元法的技巧,把“二元”转化为“一元”二、说教法与说学法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讲解加上诱导. 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说过:“教课应该从具体开始,而以抽象结束。
代入法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稿第一篇:代入法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稿评课稿代入法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点评教师:新课改教学组调研员刘赟贤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延续和提高,又是学习其它数学知识的基础。
同是又是系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的前提和基础,而且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常用方法,其化归思想为以后的学习等打下基础。
总体感到张娟娟的这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流程顺畅自然,课堂气氛和谐,突出了情感教育,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
突出了教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与生活的特点,其亮点如下:1、学案的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推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例如:先要求学生将x+y=22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出y,再用含y 的式子表示x。
2、理论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张老师首先播放了NBA篮球赛中的图片,最后提出篮球赛中的相关问题,让学生自学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整节课能够把知识问题化,使学生学有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合作交流,学生展示,纠错教师点拨来进行教学。
基本上做到了先学后教,边学边教,彰显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4、通过本节课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和张老师扎实的功底和渊博的数学知识是分不开的。
第二篇:《代入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观课报告《代入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观课报告2018年暑假我参加山东初中教师远程研修学习,在这次培训中,我在认真学习规定的内容的同时,观看了三个课例。
这些课都充分体现了:教师评价及时到位,热情鼓励学生。
学生学习主动,交流积极,课堂气氛活跃。
在授课过程中,三位教师都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无拘无束的学习,每位学生都有成功感,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每一堂课真正做到和谐高效。
尤其是胡芳霞老师的《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节课,本节课教学设计环环相扣,通过老师引导,师生共同分析,小组合作探究,拓展应用等一系列环节,抓住了重点,分解突破了难点,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规范习惯的培养,目标达成度高,教学效果较好。
《加减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稿
授课人
评课人
《加减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稿聆听了王老师的课。
下面就王老师的《加减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王老师这堂课充满了活力,渗透了新的教育理念,教法灵活,趣味盎然。
学生在课堂中能认真地倾听,自由地表达,灵活地运用,整堂课如行云流水,步步流畅,充分地达到了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交流,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敏锐地观察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教师个人素质上看,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都非常高,正因为有王老师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中肯学,乐学,老师教态自然、亲切,明朗活泼,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课堂语言准确清楚,快慢适度,条理性强。
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深深地感染着学生,给学生极大的鼓舞,让学生充满了朝气。
从教学程序上看,王老师首先复习回顾了用代入消元法解决二元一次方程组,然后抛出不用代入法能不能解决方程组这个问题。
学生探究这个过程,发现消元的根本,然后之前有了找小系数的经验,本节课继续找系数相对合适的进行消元。
最后学生总结方法的基本步骤,师生交流确定口诀。
教学思路清晰,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当然,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任何好的理念和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会留下一些遗憾:
这节课也不例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学过程中有两点,王老师没有注意到。
有些方程组需要经过变换才能正常使用口诀,比如带字母的、含有比例的、含有小数系数的。
不用求出xy分别等于几,就能求出关于xy的代数式的最终值,这就是整体代入的技巧。
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也有技巧,能用加法的最好不用减法,因为容易出现去括号等错误。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
但瑕不掩玉,王老师这节课仍是一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成功案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课堂教学无论怎样改,教师都应该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把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放在首位,一切
与之相悖的做法和想法都摒弃。
尤其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更应保持清醒头脑,严防热闹背后的误区。
因为真正的课堂教学应不雕琢,不粉饰,每个学生都应发自内心主动参与,真心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