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教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11
2024年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培训方案一、培训目标:1. 提高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各类信息技术工具开展学习、探究和创新活动。
2.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使其能够正确、安全、合理地使用互联网和其他数字化资源。
3.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使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新的学习成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培训内容:1. 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1.1 基本硬件设备的认识与使用:计算机、平板电脑、打印机等。
1.2 常用软件操作技能: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等。
1.3 互联网与信息安全知识:网络浏览、搜索引擎、电子邮箱等的正确使用方法,网络安全意识培养。
1.4 编程与创客教育:简单编程语言(如Scratch)、机器人编程、3D打印等基本技能的学习与应用。
2. 应用能力培养:2.1 多媒体制作与展示:学生学习使用多媒体工具(如PPT、视频编辑软件等)进行内容呈现与展示。
2.2 数据处理与分析:学生学习使用电子表格工具(如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筛选、计算、图表绘制等操作。
2.3 网络资源利用与评价:学生学习如何从互联网中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评价和整理。
2.4 信息检索与学习方法:学生学习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培养学习的自主能力和方法。
2.5 创新与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组织学生分组合作,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3. 课程融入与跨学科学习:3.1 各学科课程的信息技术应用:通过信息技术工具,提升学生在语文、数学、科学、社会等学科的学习效果。
3.2 艺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学生学习使用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进行艺术创作。
3.3 科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学生学习使用传感器、编程等技术手段进行科学实验与观测。
3.4 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学生学习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社会调查、信息整理与社会问题解决。
三、培训方式与措施:1. 教师培训与提升:1.1 组织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高其信息技术知识与理论水平。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引导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问题解决和创新。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安排。
1. 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引入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授(15分钟)。
介绍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 实践操作(30分钟)。
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算机,学习基本的操作技能,如打字、使用鼠标、浏览网页等。
4. 案例分析(15分钟)。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5. 总结提高(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信息技术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
2. 实物展示。
3. 分组合作。
4. 案例分析。
五、教学反馈。
1. 学生自评。
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发现不足,做出改进。
2. 教师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给予肯定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教学延伸。
1. 布置作业。
布置相关的信息技术作业,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2. 拓展知识。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了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激发了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校本培训教师信息技术教案一、教案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校决定开展校本培训,帮助教师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技能,以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本教案旨在为校本培训提供一份详细的信息技术教案,帮助教师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教案目标1.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2.帮助教师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如计算机操作、网络使用、办公软件应用等。
3.培养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4.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教师能够主动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系统、文件管理等。
2.网络应用:网络基础知识、互联网搜索、电子邮件、在线交流等。
3.办公软件应用: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等。
4.教育技术应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资源利用、在线教育平台等。
5.信息安全与伦理:信息安全意识、网络安全防护、信息伦理道德等。
四、教学策略1.采用案例教学,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师的学习兴趣。
2.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教师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技能。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教师相互交流、分享经验,提高学习效果。
4.利用网络资源和在线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方便教师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激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2.知识讲解:系统讲解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帮助教师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教师了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4.实践操作:让教师动手操作,完成具体任务,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5.小组讨论:组织教师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6.作业布置:布置适当的作业,让教师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教案一、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1. 教学目标:a. 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b. 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c. 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内容:a.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
b. 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
c. 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
b. 案例分析法: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c. 互动提问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4. 教学资源:a. 教材:信息技术基础教程。
b. 课件:演示文稿。
c. 案例素材: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实例。
5. 教学步骤:a. 导入: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b. 讲解:讲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基本知识。
c. 案例分析: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d. 互动提问:引导学生提问和讨论。
二、第二章:计算机操作基础1. 教学目标:a.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
b. 熟悉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和应用程序。
c. 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 教学内容:a.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
b. 常用计算机软件和应用程序: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浏览器等。
c. 文件管理和网络安全常识。
3. 教学方法:a. 演示法:展示计算机操作过程。
b. 实践操作法: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c. 互助合作法: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和讨论。
4. 教学资源:a. 教材:计算机操作基础教程。
b. 课件:演示文稿。
c. 实践素材:计算机设备、软件和应用程序。
5. 教学步骤:a. 导入:讲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b. 演示:展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过程。
c. 实践操作: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d. 互助合作: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和讨论。
三、第三章:办公软件应用1. 教学目标:a. 掌握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
b. 学会使用常用的办公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c. 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办公软件应用能力。
2. 教学内容:a. 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文字处理、表格制作、演示文稿等。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介绍本教案是针对小学生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并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和创意设计。
本教案将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案例来帮助学生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如下: 1. 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 2. 熟悉常见的计算机操作和互联网应用; 3. 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展示;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计算机基础知识; 2. 常见的计算机操作; 3. 互联网应用; 4. 数据处理和创意设计。
教学方法和策略本教案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的方法和策略如下:1. 课堂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际操作演示的方式,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2. 实践操作在课堂上设置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交流思想、分享经验。
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活动,如小组讨论、小组项目等,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4.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相关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 创意设计通过创意设计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意设计比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和制作自己感兴趣的作品。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师将采用多种评估方法。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教案(一)至(五)教案一:信息技术基础与应用1.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操作系统的使用、办公软件的应用以及互联网的基本操作。
2. 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操作(2)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3)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4)互联网的基本操作及信息检索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步骤(1)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2)演示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3)示范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4)演示互联网的基本操作及信息检索5. 练习与作业(1)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组成(2)练习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3)完成一篇使用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的实践报告教案二:网络素养与信息安全1. 教学目标了解网络素养的内涵、信息安全的意义以及网络道德与法律规范。
2. 教学内容(1)网络素养的内涵及培养(2)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及防护措施(3)网络道德与法律规范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步骤(1)讲解网络素养的内涵及培养(2)分析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及防护措施(3)讨论网络道德与法律规范5. 练习与作业(2)制定个人信息安全防护计划(3)思考网络道德与法律规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案三:多媒体设计与制作1. 教学目标掌握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的基本原理,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制作多媒体作品。
2. 教学内容(1)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的基本原理(2)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3)Premiere视频编辑软件的使用(4)Flash动画制作软件的使用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步骤(1)讲解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的基本原理(2)示范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3)示范Premiere视频编辑软件的使用(4)示范Flash动画制作软件的使用5. 练习与作业(1)熟悉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的基本原理(2)练习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3)完成一个简单的视频编辑作品(4)制作一个简单的Flash动画作品教案四:编程技术与算法1. 教学目标了解编程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一种编程语言,学会基本的算法分析与设计。
中小学2024年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计划范例一、培训目标推进信息化教育的核心在于建立一支具备出色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
教师能力的增强需依赖自我学习及学校等机构组织的____培训活动。
本校的教师培训将遵循《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意见(试行)》的指导原则,结合校内实际,实施将技术融入课程、以课题研究驱动培训、以培训助推课题研究的整合式研训活动,旨在培养一批能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精神的科研型创新者和个性化的实践者。
二、培训模式1、整合示范讲授与动手操作。
教学活动将以实践为主,示范教学力求精炼,动手操作使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
2、集中教学与分散实践相结合。
3、自主学习与协作研讨并重。
4、结合信息化教学实施及课件制作比赛等多元评估方式。
三、培训内容1、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制作相关演示文稿。
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掌握是培训的重点任务,我们将按学科进行深入的培训,使教师理解并应用新课程标准,同时制作演示文稿,阐述新课程标准中信息技术的地位、作用及学习体会。
2、掌握信息搜寻策略,熟悉学习资源。
通过讲座和小组讨论,教师将理解学习资源的定义、类型及与教学软件的关系,建立积件概念,认识到学习资源中心在学生研究型和探究型学习中的价值。
教师将学习如何确定课题所需信息,选择最佳信息来源,掌握网络资料检索技巧,包括使用目录和搜索引擎查找相关理论和实践资源,以及运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交流。
3、教师将结合学校工作,通过实践探索,逐步实现教育教学的信息化转型。
4、通过教师课件制作大赛,评估培训效果,展示培训成果。
中小学2024年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计划范例(二)在本学期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我们将致力于塑造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
同时,教育学生理解和尊重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培养其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我们还将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作为终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培训方案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校本培训,提高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信息化教育的需求,更好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
下面是一个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校本培训方案,主要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评价等部分。
一、培训目标1. 提高小学教师的基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包括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网络资源的查找和利用等。
2. 培养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创新能力,使其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改进。
3. 增强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使其能够有效应对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教学问题和挑战。
4. 提升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使其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二、培训内容1. 基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训练a. 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包括系统启动、文件管理、文档编辑等。
b. 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包括Word、Excel、PPT等。
c. 网络资源的查找和利用,包括教学资源的搜索、下载和制作等。
2. 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培养a.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和方法。
b.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改进。
c.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知识的探究和实践教学。
3. 信息技术教育认识培养a.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b. 信息技术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和需求。
c.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教学问题和挑战。
4. 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提升a.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b. 设计和制作教学资源的能力培养。
c.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和教学示范。
三、培训方式1. 理论授课通过专家讲座和学术论坛等形式,给教师提供系统的信息技术培训课程,使其了解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理论。
2. 实践操作在计算机实验室或教室中,让教师亲自操作计算机软、硬件,练习操作技能和应用软件,培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 教学设计让教师参与教学设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改进,培养信息技术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教案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介绍计算机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分类讲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1.2 操作系统的使用介绍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讲解如何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基本操作1.3 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介绍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的基本功能讲解如何使用这些软件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分析和演示制作第二章:网络与互联网应用2.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和组成讲解网络协议和网络设备的作用2.2 互联网的基本使用介绍互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讲解如何使用浏览器、搜索引擎和电子邮件2.3 社交媒体和在线学习资源介绍社交媒体的概念和常用平台讲解如何利用在线学习资源进行自我提升第三章:数字媒体与多媒体技术3.1 数字媒体的基本概念介绍数字媒体的概念、分类和特点讲解数字媒体文件的常见格式和处理方法3.2 多媒体演示制作介绍多媒体演示软件的概念和功能讲解如何利用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生动的多媒体演示3.3 音频和视频编辑介绍音频和视频编辑软件的概念和功能讲解如何利用Audacity等软件进行音频编辑和利用Vegas等软件进行视频编辑第四章:计算机编程与算法4.1 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介绍编程语言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讲解常见的编程语言及其应用领域4.2 算法与逻辑思维介绍算法的定义、分类和评价标准讲解常见的算法思想和逻辑思维方法4.3 编程实践介绍编程环境和开发工具的概念和功能讲解如何利用Python等编程语言进行简单的编程实践第五章:信息安全与网络道德5.1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介绍信息安全的定义、目标和威胁因素讲解常见的信息安全技术和防范措施5.2 网络道德与法律法规介绍网络道德的概念和重要性讲解网络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和遵守原则5.3 个人信息保护与网络安全意识介绍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讲解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网络欺诈的技巧第六章:数据库管理与数据处理6.1 数据库基础知识介绍数据库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讲解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组成和SQL语言的使用6.2 Excel数据处理与分析介绍Excel的数据处理功能,包括数据录入、排序、筛选等讲解如何使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包括图表制作、公式运用等6.3 Access数据库应用介绍Access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如表的设计、查询创建等讲解如何利用Access进行简单的数据库应用开发第七章:信息系统与项目管理7.1 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介绍信息系统的定义、组成部分和生命周期讲解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和管理策略7.2 项目管理基础知识介绍项目管理的定义、目标和组织结构讲解项目计划、执行、监控和收尾的基本过程7.3 项目管理工具的使用介绍项目管理工具的概念和功能讲解如何利用Microsoft Project等工具进行项目计划和监控第八章: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应用8.1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介绍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定义、原则和流程讲解如何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教学资源8.2 教学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介绍教学多媒体的概念和类型讲解如何利用多媒体制作软件设计有效的教学课件8.3 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介绍网络教学平台的定义、功能和分类讲解如何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课程发布、学习管理和互动交流第九章:与机器学习9.1 的基本概念介绍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讲解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9.2 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介绍机器学习的定义、类型和目标讲解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等基本方法9.3 应用案例分析介绍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讲解如何分析应用的优缺点和发展趋势第十章: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分析信息技术发展对个人、社会和组织的影响讲解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10.2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介绍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讲解如何应对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挑战和把握机遇10.3 信息技术与创新思维介绍创新思维的定义和重要性讲解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创新思维和方法第十一章:移动设备与应用程序开发11.1 移动设备的基本概念介绍移动设备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讲解移动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流平台,如iOS和Android 11.2 应用程序开发基础介绍应用程序开发的基本概念、流程和工具讲解常见的移动应用程序开发语言和框架,如Swift和Kotlin 11.3 应用程序发布与运营介绍应用程序发布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讲解应用程序的推广策略和用户反馈处理方法第十二章: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12.1 云计算的基本概念介绍云计算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讲解云计算服务模型和部署模型,如IaaS、PaaS和SaaS12.2 大数据技术的基本原理介绍大数据的定义、特征和处理需求讲解大数据处理的基本技术和工具,如Hadoop和Spark12.3 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实际应用介绍云计算和大数据在各个行业的实际应用案例讲解如何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第十三章: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13.1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基本概念介绍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讲解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原理和设备,如VR头盔和AR眼镜13.2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应用开发介绍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应用开发的基本流程和工具讲解如何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创建互动体验和应用13.3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发展趋势分析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前景和挑战讲解如何把握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第十四章:网络安全与伦理道德14.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介绍网络安全的定义、目标和主要威胁讲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技术和策略,如防火墙、加密和入侵检测14.2 网络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介绍网络伦理道德的定义、重要性和原则讲解网络伦理道德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挑战14.3 网络安全与伦理道德教育介绍网络安全与伦理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第十五章: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创新15.1 信息技术融合的基本概念介绍信息技术融合的定义、特点和驱动力讲解信息技术融合的趋势和关键领域,如物联网、和大数据15.2 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介绍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创新应用案例讲解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15.3 信息技术创新与国家战略分析信息技术创新对国家发展和竞争力的影响讲解如何把握信息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和制定相关国家战略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教案内容,共分为十五个章节。
欢迎阅读
现代信息技术及素养
培训教程
一、多媒体课件制作和使用
§1 多媒体课件制作基础
多媒体课件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是对传统纸质教材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有效拓展。
立
从而
1、
6、
2、4
1、
2、
3、
4、
包括画面的呈现信息、画面设计、交互方式等。
5、制作步骤:
(1)新建演示文稿并保存
(2)封面设计与制作
(3)其它幻灯片的制作
(4)封底的制作
(5)建立超级链接
(6)测试和修改
(7)完成后保存
※多媒体课件制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师但不能替代教师。
多媒体课件只是对教学工作者的一个教学辅助工具,而不能替代教师的主导地位。
(2)多媒体课件不是教学板书的简单摘抄,不是简单地把板书搬上屏幕。
(3)为课件而课件。
不能片面追求生动活泼、动感的效果,不顾页面元素的内在联系,过度
使用媒体资源,甚至加入与内容无关的图片、动画、音效或视频。
(4)注意背景的选择与色彩的搭配,文字格式的设定,要有好的视觉效果,不能喧宾夺主,
要突出教学内容。
(5)要有条有理的组织各类信息,最忌讳的是文件存放混乱。
§3 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
课程安排:
•
•
•
•
一、
1、
A、
B
2、
插入——图片——自选图形——在出现的自选图形工具栏上单击一个按钮——选择需要的一种图形单击——鼠标指针移至工作区拖动——右击自选图形——编辑文本——输入文字。
在PowerPoint中巧用自选图形把图片裁成任意形状。
插入影片和声音:
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影片(声音)——在对话框中找到影片(声音)文件并选中——确定——是或单击。
插入FLASH动画:
视图——工具栏——控件工具箱——其他控件(工具箱中的最后一个按钮)——Shokwave Fjash Object——将光标移动到PowerPoint的编辑区域内,光标变成“+”字形,按下鼠标并拖动,画出
适当的矩形框——右击矩形框——属性——在“属性”窗口“Movie”一栏右侧的框中直接输入Flash 文件的路径(如:d:\多媒体课件培训\形状的变化.swf)——单击属性窗口右上角叉号。
④、删除幻灯片
选中幻灯片——按DELETE键
⑤、移动幻灯片
单击选中的幻灯片并拖动到指定位置。
⑥、复制幻灯片
选中幻灯片——复制——定位光标——粘贴
二、演示文稿的修饰和动画的制作
1、设置幻灯片版式
定位幻灯片——格式——幻灯片版式(一般用空白版式)。
2
3
4
5
6
7
8
确定——在随后弹出的对话框中,均按“继续”按钮——确定。
四、PowerPoint制作技巧
编辑技巧实例
▪编辑上标/下标
▪公式编辑器的使用
▪三角形的绘制
▪图片由小放大
▪图片动态缩小或放大
▪图片边移动边放大
▪随机选照片
声音的插入技巧
§4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使用方式:班班通设备的使用(实物展台、电脑、大屏幕电视机及网络)、投影设备等。
■本节内容在上次校本培训中已完成,本次培训就不作重点,主要以演示、回顾为主。
二、多媒体素材的获取与处理
时间:2013年5月11日下午
地点:永城小学多媒体会议室
等);3
动画
一、
1.
2.
3.
4.
1
方法。
)
2
3、标
字样→选择字体、字号与粗细→确定→百宝箱“对象样式—画廊”中选择一种颜色双击进行文字填充→百宝箱“工作室—背景”中选择一种背景图案双击→百宝箱“工作室—动画”中选择一种动态效果双击→单击“播放”按钮观看→用工具栏中“大小”、“移动对象”、“旋转对象”按钮调整文字的大小、形状、位置→增加帧数(如增加到90帧)→文件→创建动画文件→视频文件(或GIF 动画文件)→选择保存位置→命名文件→保存。
二、图形图像素材的获取与处理
㈠作用及设计时注意事项
多媒体课件中,图形、图像、占较大比重,设计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反之,也会起到负作用。
设计时应注意:
1、图的内容便于观察,图形、图像等画面设计要尽可能大,图的主要处在屏幕的视觉中心,便于学生观察。
2、复杂图像要逐步显示。
对于复杂的图,如果一下子显示全貌,会导致学生抓不住重点,也不便于教师讲解。
应随着教师讲解,分步显示图形,直到最后显示出全图。
㈡获取与处理方式
1、用绘图软件绘制图形;
2、从印刷资料中获取①用扫描仪扫描印刷资料中的图像;②用数码相机拍摄;
3、 Windows截屏工具PrintScreen键(按下PrintScreen键抓取当前屏幕——打开任意一个图像处理软件如画图)建立一个新文件——粘贴——用画图中的选择工具选取需要的画面——再新建一个画图文件——粘贴——文件——保存即可)
4、网上搜索下载
打开IE浏览器→进入百度搜索主页→选图片→转换成中文输入法→输入图片类型→回车→单击打开搜索到的相关网页→单击选中的图片→单击右键→图片另存为→选择保存位置和名字→确定。
制
1
2
3.
插入图片,图文混排,自绘图形
3.分析、总结常用功能的应用步骤
二、演示教学word9练习
1.将word文件夹下n3.doc文件的第四段与第三段交换位置;
2.正文字体设为小三号字,第二段文字加粗、斜体;
3.保存当前文件,然后另存为新文件n31.doc。
三、演示教学word10练习
在word文件夹下w2.doc中做如下操作:
1.将第一行标题设为,黑体,三号字,居中
2.对所有段落设置为首行缩进2汉字
3.
4.
1.
2.
3.
1.
2.
3.在标题和第一段之间插入位于当前文件夹的图片hongshui.jpg,图片不锁定纵横比,高度6厘米,宽度9厘米,环绕方式四周型
4.在正文之后另起一段,插入一个3行5列的表格,第一行单元格的行高2.8厘米
第二节powerpoint 的使用
新授课:
一、PowerPoint软件功能
PowerPoint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个演示文稿制作和展示的软件。
通过它你可以制作出图文并茂、色彩丰富、生动形象并且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宣传文稿、演讲文稿、幻灯片和投影胶片等,可以制作出动画影片并通过投影机投影到银幕上
1
2
3
4
映环境等五种不同的工作环境。
(也有的叫做五种视图)在创建一个演示文稿时,用户可以在5种不同的环境之间进行切换。
三、建立PowerPoint的演示文稿
四、介绍:一份演示文稿通常是由若干张幻灯片组成的,通过幻灯片放映来使用。
介绍创建演示文稿的三种方法:
(1)利用内容提示向导制作演示文稿。
(2)利用模板创建演示文稿。
(3)利用空演示文稿创建具有个人风格的演示文稿。
基本步骤
(1)按“新建”按钮
(2
(3
(4
(5
(6
(7
新的文件,旧文件的内容进行更新并存储。
文件默认的扩展名为“.ppt”。
第三节powerpoint 的使用
新授课:
打开ppt文件夹下的exercise.ppt文件,进行如下操作:
1.在第1张幻灯片上插入横排文本框,输入标题:今天你运动了吗,楷体,字号54磅。
2.在第2张幻灯片上插入图片e1.jpg,设置图片在幻灯片上的位置为相对于幻灯片左上角,平2cm,垂直12cm。
3.设置第3张幻灯片的切换效果为横向棋盘式,中速。
4.
1.
2.
3.
4.
1.
2.设置第三张幻灯片中艺术字的动画效果为“从左侧伸展”,声音效果为“急刹车”。
3.在第五张幻灯片标题“放生桥”左侧插入ppt文件夹下的图片qiao.jpg。
4.将所有幻灯片背景设为:花束纹理。
PPT4:
打开ppt文件夹下的ppt1.ppt文件,进行如下的操作:
1.在第一张幻灯片的上方插入一个文本框,内容为:新能源的开发,字体为楷体、60磅
2.给第一张幻灯片的文字“太阳能”设置链接,链接到第三张幻灯片
3.
跳转。
(1
(2
(3
演
第四节
PPT5:
1.在第四张幻灯片中插入一个文本框,内容为ppt文件夹下的t1.txt的内容
2.设置所有幻灯片的切换方式为:盒状展开,慢速,每隔2秒自动换页,声音为幻灯放映机
欢迎阅读
欢迎阅读
3.在第二张幻灯片中置动画,文本1的动画为向右擦除,图片2的动画为随机
PPT6:
打开ppt文件夹下的ppt5.ppt文件,进行如下的操作:
1.将第一张幻灯片中的“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设置为楷体、加粗、32磅
2.
3.
PPT7:
PPT8:
PPT9:
转。
(1
(2
(3
总结:
我们用PowerPoint软件完成了几张幻灯片,大家通过练习熟悉了PPT演示文稿的更多细节,掌握了基本的文稿元素添加、背景设置、自定义动画、超级链接等操作。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将在上述操作的基础上学习更多的文稿制作技术,将文稿的效果表达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