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2doc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六年级语文导学案编号:编写人:李春香审核领导:杨建新12.种瓜得豆(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并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
【学习重、难点】重难点: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和课文的语言特点。
【自主预习】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引出课题“种瓜得豆”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说说“的确,瓜是瓜,豆是豆,种瓜怎么能收获豆子呢?”这句话的意思。
3.回忆双引号的用法:第一自然段中的两个双引号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第一处是表示;第二处的引号表示。
)【合作探究】一、阅读2-4自然段1、交流这些句子的语言特点。
a.这些基因是每种植物或动物的“大管家”,有的管叶子长得圆还是扁,有的管脚长得长还是短……b.这样,只要“搬到新家”的“大管家”“住得惯”,发挥自己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生物。
c.当然,如果“搬到新家”的基因“水土不服”,“住不惯”,或者原有的“住户”不认它,把它“赶”出去,那么,这项转基因技术就算失败了。
使用时间:2013.2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价:2、对比体会下列不同问句的表达效果。
A、作者是怎样介绍转基因技术的?B、的确,瓜是瓜,豆是豆,种瓜怎么能收获豆子呢?C、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呢?人们发现,……这种让基因“搬家”的技术就是转基因技术。
3、有感情地2-4自然段。
二、浏览第三部分5-10自然段。
1、作者是怎样从转基因的原理讲到它的应用的?2、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书上作了哪些介绍?【当堂检测】1、指出下列引号的用法。
(1)有一种叫棉铃虫的昆虫,它是棉花的头号“灾星”(2)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些好。
2、缩写下列句子(1)心脏移植是一种治疗疑难心脏病的有效方法。
(2)这种不怕棉铃虫的转基因棉花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我的收获:。
七年级地理第二课时教案5篇七年级地理第二课时教案1【中国的疆域】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手段《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一套四张,同一底图),地球仪(学生每人一个,并附有彩色胶带),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学习指导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一.从世界看中国【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线为西经20°和东经160°。
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和东经160°,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能够听懂、会说“What are you doing? I am …”并能在情景中进行运用。
2.了解C部分的故事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本课时需要重点掌握的句型是:“What are you doing? I am …”。
2.本课的难点是培养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对话的能力,教师应注意多设计一些真实的情景增加学生运用语言的机会。
三、课前准备1.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自己制作炒锅、盘子等图片或带实物。
2.教师准备录音机及录音带。
3.教师准备电话等道具。
四、教学步骤和建议1.热身(Warm-up)教师放歌曲“What Are You Doing?”的录音,学生跟唱。
2.预习(Preview)(1)同桌之间背对背,一边做动作一边用主要句型问答:What are you doing?I am …(2)Let’s try教师放Let’s try部分的录音,让学生完成听音选图。
录音内容如下:(The phone rings.)Sarah:Hello.John:Hi, Sarah.It’s John.Sarah:Hi, John.What are you doing?John:I am reading a book.What are you doing?Sarah:I’m doing the dishes.Woman:What is John doing?Woman:What is Sarah doing?3.新课呈现(Presentation)Let’s talk(1)让一名学生抽取一张单词卡片,然后躲在讲台后面。
教师带领其他学生问:“What are you doing?”,抽取词卡的学生站起来边做相应的动作边回答:“I am…”。
请五至六名学生轮流上台抽卡片,直到全班学生都初步会说句型“What are you doing?”再进行下面的活动。
(2)学生五人一组。
UNIT 2 My Days of the Week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能听懂、会说:What day is it today? It's .... What do you have on ... ? We have .... I like .... 并能在情景中熟练运用。
2.了解西方国家一些没有固定日期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等。
这些节日都是在某个月的星期几,日期不固定,每年会有变化。
教师介绍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本课时需要重点掌握句型:What day is it today? It's .... What do you have on Wednesdays? We have English, science, computer and P.E.I like Wednesdays.要求学生能替换关键词造新句并在实际情景中自如运用。
2.本课时的难点是Let's try部分,内容多,易混淆,要求教师多放录音,正确引导,最终使学生能找到正确选项。
三、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一幅本课时的教学挂图。
2.教师准备一张日历和课程表。
教师自制游戏转盘。
3.教师准备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
4.教师准备录音机及录音带。
四、教学步骤和建议1.热身(Warm-up)(1)教师放歌曲“My Days of the Week”的录音,学生复习巩固有关星期的新单词。
(由于新词较难,教师要注意在不同课时使用各种方法巩固练习,强化记忆)(2)日常口语练习,内容可参考如下:A: What day is it today?B: It's Tuesday.C: We have P.E.class.I like Tuesdays....2.预习(Preview)放Let's try部分的录音,让学生对新句型在听觉上有所感知,完成听音选图的练习。
3.新课呈现(Presentation)Let's try & Let's talk(1)教师结合Let's try部分引出重点句型。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Main Scene Let’s chant A. Let’s try Let’s talk Group work●○教学目标a.能够听说读写句型:How do you go to school?Usually I go to school by bike.Sometimes I go on foot.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能够针对具体情况正确熟练使用usually,sometimes两个频度副词。
b.能够描述目的地位置的远近。
如:It’s near…c.能够听懂并完成Let’s try部分的练习。
d.能够理解Let’s chant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①重点:能够听说读写句型:How do you go to school?Usually I go to school by bike. SometimesI go on foot.②难点: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句型,并能够针对具体情况正确熟练使用usually sometimes 两个频度副词。
●○课前准备①课前准备录音机和磁带。
②教师准备本课所需的头饰及活动所需的表格。
③一张柯南的图片。
●○教学设计教学步骤建议与说明热身/复习(Warm-up / Review)①欣赏Let’s chant,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相应的动作。
②看动作猜短语,复习上节课内容。
通过TPR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为新学内容做了铺垫。
呈现/操练(Presentation / Practice)主情景:“柯南中国行”①活动设计:初到中国教师出示一个动画人物的图片—柯南T: Look! Who is he?Ss: He is Ke Nan.T: Where is he from?S: He’s from Tokyo.T: Yes. It’s far. Today he will come to China to take a trip. How does he come here? Let’s listen.②活动设计:听力大挑战让学生听声音判断交通工具的名称,并作简单回答:(He comes here)by...③活动设计:相识你我他Ke Nan: Hello, everybody! Nice to meet you!Ss: Hello, Ke Nan. Nice to meet you, too.T to Ss: Ke Nan wants to know sth about us.S1: Hello, Ke Nan. I’m…. I’m 12. I like you very much.…T: Hello, Ke Nan, I’m Miss…. Welcome to China!Ke Nan: Oh, Miss…, how do you go to work?T: Usually I go to work on foot. Because my home is near. Sometimes I go by taxi. Because it’s fast.Ke Nan(教师扮演柯南):Hello, ... How do you go to school?用动画人物导入新课,激发学习欲望。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重点:从阅读理解和听力的角度综合复习前三个单元的内容,着重巩固be going to的句型。
二、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前三个单元的语言灵活有效的进行交流。
三、课前准备:1.资源中心的相关素材。
2.Listen and choose部分的录音。
3.Group work部分表格的复印材料。
4.前三个单元的单词卡片和词组卡片。
四、教学过程:1、Warm up (热身)活动一:快乐组合教学参考时间:5分钟(1)教师将单词或词组卡片发给同学每人一张:museum, library, hospital, bookstore, pet shop, post office, cinema, by bus, by bike, by train, by subway, by plane, on foot, turn left, turn right, on the left, on the right, go straight, at the traffic lights, take a trip, read a magazine, go to the cinema, this afternoon, next week, tomorrow, tonight, buy a post card, read newspaper, visit my grandparents。
(2)学生拿到卡片后下座位去找能和自己卡片中的单词或词组组成句子的卡片,共同将两、三个单词或词组拼成一句话。
如:library, on foot 可以组成:We can go to the library on foot.go straight, bookstore, on the right可以组成:Go straight, the bookstore is on the right.visit my grandparents, by bus, tomorrow可以组成:I’m going to v isit my grandparents by bus tomorrow.(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组出的句子。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与分析①教学内容:Read and answer Write and say Let's sing②教学目标:a.综合复习第二单元四季特征及相应活动的语言知识。
b.能够读懂Read and answer部分的小短文,回答小短文后面的问题,并能模仿短文进行文章写作。
c.能够在Write and say部分用英语表达最喜欢的季节及在该季节的着装、进行的活动和该季节的天气特征等内容。
d.会唱歌曲:“Song of the seasons”。
教学重、难点分析①教学重点:能够描述四季特征和最喜欢的季节及原因。
②教学难点:能够仿照Read and answer撰写小短文。
课前准备①教师准备一些有关加拿大风光的图片。
②教师准备本课时录音带。
教学设计教学步骤建议与说明热身/复习(Warm-up/Review)①Let's chant.(内容见课本第14页)②Guessing game:a.教师准备一些卡片,让学生抽出其中的一张并读出卡片上表示某季节特征的谜语,其他学生猜。
It's very cold. There aren't any tree leaves. Sometimes you can see white snow in it. Which season is it?It's not cold. The trees are green. You can see many flowers. I can wear my skirt. We always use fans and eat ice-cream. Which season is it?It's not too hot or not too cold. The leaves turn yellow. Many people like to go outing and have a picnic. Which season is it?让学生读谜语可以训练他们的朗读能力。
《慈母情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篇《慈母情深》教学案例(第二课时)1高淑琴教学目标1. 品读课文,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和场景描写,从中体会母亲的勤劳、慈爱、善良和母爱的深沉、伟大及“我”对母亲的感激与敬重之情。
2.抓住母亲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和儿子之间的深情。
3. 学习如何恰当地运用描写手法刻画人物,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重点抓住母亲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和儿子之间的深情。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刻画人物特点。
一、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简单讲述一个母亲疼爱你的情节。
(检查第一课时布置的作业)两名学生讲述。
师:同学们都讲述了自己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表现出了母亲对你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
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事情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也写了一些小事,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说说本文写了哪些小事。
【设计意图:这样导入新课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前后衔接密切、自然,使学生温故而知新。
】二、细读课文,讲述情节。
1. 仔细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哪些小事?2. 学生交流汇报。
诵读里面的细节!3. 教师小结:课文先写“我”渴望买一本《青年近卫军》。
然后写家里太穷,“我”的愿望难以实现。
接着写母亲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母亲工作很艰辛、劳累。
再写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我”却用钱给母亲买了罐头。
最后,写母亲又给“我”钱买书,“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此环节让学生在自由默读课文中,紧扣教学重点,进一步感知文章内容,也进一步训练同学们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的能力。
】过渡:在这些情节中,哪些细节最能表现母爱的伟大、深沉?最能表现“我”的感恩之情?三、分析细节,感受母爱。
1.学生仔细朗读课文,引导思考:在这些情节中,哪些细节最能表现母爱的伟大、深沉?最能表现“我”的感恩之情?2.学生交流汇报。
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1、通过分角色朗读、齐读、指名读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江主席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练习写出一个人的特点。
二、教具准备:小黑板三、教学过程一、复习。
1、看拼音,写词语。
2、指名读第一段,说一说这一段讲了什么?二、学习第二段。
1、轻声读第二段,思考:江主席来到南开大学,主要做了什么?(写了江主席和王辉等同学交谈。
)2、同桌分角色朗读,注意体会江主席是怎么问的,王辉是怎么回答的。
3、结合句子谈感受。
(1)、你觉得江主席怎么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细细体会。
平易近人:江主席来了,他满面春风,想同学们致意。
……和蔼……兴致勃勃……抑扬顿挫……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背《滕王阁序》、《水调歌头》(2)分小组朗读、讨论。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分角色读——说感受——再次有感情地读4、课文写了江主席平易近人,关心青年,热爱中国古典文学,但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的。
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真实、自然、生动、形象)三、学习第三段。
1、齐读。
想一想,王辉为什么会打心眼里佩服江主席?2、反复朗读王辉的话,体会其中的激动和敬佩之情。
四、朗读全文。
1、想一想,课题“暖流”是什么意思?(江主席对师生的关心、对年轻人的关怀,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使大家产生了激动、兴奋、喜悦的情绪。
)2、本文的那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反复读一读。
五、作业设计:1、把《滕王阁序》、《水调歌头》找出来读一读,背一背。
2、小练笔:写一段话,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这个人物的特点。
3、抄写下面的句子。
(1)、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有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转朱阁,低琦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时长想别是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第二课时教学目标:① 能够利用换元、逆用公式等方法对三角函数式进行恒等变换,化简三角函数式,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② 能正确地对形如sin cos y a b αα=+的三角函数的性质进行讨论。
③ 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不断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三角变换化简函数表达式,探究函数sin cos y a b αα=+的有关性质,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恒等变换化简函数表达式及对函数sin cos y a b αα=+性质的讨论。
设计思路:复习提问,创设情境 探索例3,归纳总结 变式训练,提升能力 小结与作业.设计环节说明:1.提问:如何求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形如()sin y A x ωϕ=+的三角函数的性质进行复习,为更好的解决例3做准备工作。
2.探索例3:如何求函数sin y x x =的周期,最大值和最小值呢?启发学生逆用不同的和差公式进行三角恒等变换,将三角函数式化成类似于()sin y A x ωϕ=+的标准形式,再进行求解。
3.变式训练:①改变条件,突出求函数最值的基本思路和要点,例3中添加条件0,3x π⎡⎤∈⎢⎥⎣⎦,如何求函数的最值;②改变三角函数式,进一步强化三角恒等变换在化简函数式方面的关键地位,探求函数22sin 2sin cos 3cos y x x x x =++的主要性质;③在前面的基础上,由特殊到一般,求函数()22sin cos ,,0y a x b x a b R a b =+∈+≠的最值,引导学生如何引入辅助角。
之后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4.作业创设:①求函数()23sin cos4cosf x x x x=-的最大值;②思考题:求函数sin1cos3xyx-=-的最值。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胖胖熊的心理活动和语言描写,体会胖胖熊对妈妈的一片真情。
2.课后的词语搭配。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胖胖熊对妈妈的一片真情。
【教学流程】
一、复习生字词
1.师:上节课我们去认识了第10课的生字词,现在我要检验大家还记得它们吗?开火车读生字词。
2.齐读。
3.纠正课堂书写中出错的生字。
二、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这枚天蓝色的纽扣是胖胖熊用来干什么的?(送给妈妈做生日礼物的。
)胖胖熊一开始就准备给妈妈买纽扣做生日礼物吗?自己读课文,勾画出胖胖熊心里想的话,然后读一读。
2.抽生读读勾画的句子,再说一说理由。
(师相机板书:软拖鞋花伞大围裙)。
3.胖胖熊心里想着给妈妈一个适用的礼物,此时它的心情如何?(甜蜜的,高兴的)你能甜蜜地、高兴地读好它心里想的话吗?
(自由读,抽读,评价,比赛读,齐读)
4.他一心想着给妈妈买软拖鞋、花伞、大围裙,可他最后为什么却买了一枚纽扣呢?抽生回答。
课文中是如何写的,你能读出来吗?
看着那么昂贵的东西,胖胖熊手里却只有一块硬币,它的心情由刚才的甜蜜、高兴,变得怎样了?(失望、意外、伤心……)说得好!用这样的感情去读一读这段话,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好。
(抽读,评价,再抽读,齐读)
5.胖胖熊最后买礼物了吗?你从哪一段知道的?齐读第7段,强调“转”是多音字。
)
6.想看这份礼物吗?自读第8、9段,找出描写礼物样子的句子,妈妈收到这份礼物时,心情怎样?
(1)礼物的样子:谁能用文中的句子描述一下这份礼物?(抽生读句子)漂亮吗?用你的朗读表现出它的漂亮(抽读,齐读)。
(2)妈妈的心情:收到这么漂亮的天蓝色的纽扣,妈妈此时心情怎么样?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抓住“呀”“真是太棒了”,体会妈妈的心情。
)你们试着用自己的声音、表情表现妈妈高兴、惊讶的心情吧。
(抽生读妈妈的话,评价,齐读。
)
(3)胖胖熊拿礼物给妈妈看时心里还在失望着呢,而妈妈看到礼物后却是高兴的、惊讶的,我请孩子分角色来读一读,看谁表演得最生动、最形象。
7.我们来看看故事的结尾吧,齐读第10段。
8.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没有啊?(引导生质疑:为什么说妈妈过了一个快乐的生日,而胖胖熊也过了最快乐的一天?)谁来解答这些问题。
9.小结:是呀,因为这份礼物是自己的孩子用节省下来的钱买来的,无论贵重与否,都是孩子的一片心意,所以妈妈过了一个快乐的生日;因为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妈妈买的这份礼物让妈妈过了一个快乐的生日,所以胖胖熊也觉得自己很愉快。
三、拓展延伸,激发感情
1.你喜欢胖胖熊吗?为什么?你有胖胖熊这样的秘密吗?
2.学习了本文,你想说什么?你准备做什么?
四、课后作业
1.自主完成课后第2题。
2.开火车说一说,评一评。
3.制作生日备忘录。
板书设计:
10.天蓝色的纽扣
软拖鞋花伞大围裙
纽扣
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