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山地城市物质景观的构成与利用_王瑞义
- 格式:pdf
- 大小:119.89 KB
- 文档页数:3
西部山地型城市及城市森林特点分析方文;何平;孟祥江;杨光平【摘要】对山地城市类型、布局结构及其特点进行阐述,分析山地城市森林影响因子及特点,认为我国西部山地城市森林具有四大特点: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以乔木为主体,自然林覆盖率和自然度0.5以上林地占城市绿地的30%以上:大型城市绿地斑块内自然、半自然林地比例较高,占斑块的20%以上;坡地林地率较高,林地率大于50%,群落结构稳定;坡地物种乡土性高,优势种明显,以自然次生林为主,并具有一定的面积和乔木数量.建议充分利用现有山地资源,从保护自然植被着手,充分保护环境基础设施,构建和完善城市组团隔离带和城周生态屏障,以形成山地城市特点鲜明的城市森林绿色生态网络.%The paper elaborated And Analyzed the type, layout structur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ountainous city forest. Summarized four characteristics of mountainous city forest as follows; Arbor was chose as the main style In the city planning area, forestland area with natural forest coverage rate and natural degree over 0. 5 accounted for 30% of the city green space; Natural, semi-natural woodland patches had the higher proportion within large cily green space which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20% ; Woodland rate in slop was higher, which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50% ,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was stable; Plant species in slop area most were native species, dominated by natural secondary forest with certain area and number of arbor. Proposals to make reasonable use of existing mountain resources, to protect natural vegetation and environment infrastructure, to build and improve the city tour buffer zone and urbanecological barrier, to form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mountainous city forest green ecological networks were carried out.【期刊名称】《林业调查规划》【年(卷),期】2012(037)004【总页数】4页(P35-38)【关键词】山地城市;城市森林;布局结构;特点【作者】方文;何平;孟祥江;杨光平【作者单位】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重庆400036;西南大学,重庆400715;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重庆400036;西南大学,重庆400715;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重庆400036;重庆市林业局,重庆40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31.2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了国土面积的2/3 以上,平原仅占10%。
山地城市景观学研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山地城市景观学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围绕山地城市景观学研究展开,通过关键词引入,探讨其历史、现状、实践探索及未来展望。
一、山地城市景观学的关键词与主题山地城市景观学主要涉及山地城市及其周边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研究。
关键词包括景观规划、景观设计、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可持续发展等。
这些关键词体现了山地城市景观学研究的多元性和综合性,涉及到自然生态、人文历史、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
二、山地城市景观学的历史与现状自20世纪初以来,山地城市景观学研究逐渐发展壮大。
国外学者在理论体系、方法论及实际应用方面做了大量研究。
然而,国内的山地城市景观学研究相对滞后,主要集中在生态修复、风景名胜区规划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国内研究逐渐呈现出交叉学科融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趋势。
三、山地城市景观学的实践探索山地城市景观学研究在实践探索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例如,在生态修复方面,研究者运用生态学原理,采取多种工程措施,恢复了山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在规划设计方面,研究者将山地城市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元素融入规划设计中,营造了优美的山地城市景观。
此外,一些研究者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GIS技术等方法,为山地城市景观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结论与展望本文对山地城市景观学研究进行了简要回顾和展望。
目前,山地城市景观学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未来,该领域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完善理论基础:深入探讨山地城市景观形成与演变规律,建立健全山地城市景观学理论体系。
2.强化跨学科合作:促进地理学、生态学、建筑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山地城市景观学研究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3.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规划和设计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寻求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平衡发展。
4.加强技术应用与创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升山地城市景观研究的效率和精准度。
山地城市剖面分析方法的探微求真——以重庆渝中半岛为例Analysis Method of Mountain City Profile:Taking Chongqing Yuzhong Peninsula as an Example朱梦源 Zhu Mengyuan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2017)11-0076-05 收稿日期 2017-06-26摘 要 该文基于城市形态学的观点,借助建筑学上的剖面概念, 将其应用到城市尺度的形态分析和空间解读上, 试图探索山地城市设计新思路。
该文以重庆十八梯—民权路解放碑—洪崖洞历史保护区段为剖面线,并以其覆盖的城市区域作为研究范本,采用网状体系的方法,对连续山地城市剖面上各个地段的空间建设和社会人文两大系统进行分析,针对重点区段的空间建设进行原型提取,为探索有地域特色的城市设计提供一种研究方法。
关键词 类型学 城市剖面 山城 分析研究 设计方法Abstract Based on the urban morphology, we focus on urban scale morphological analysis and space research by employing the methodology of city profile, so as to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of urban design on mountain city. Taking Chongqing eighteen ladder-Minquan road liberation monument-Hongya hole historical protection as the profile line, selecting surrounding areas as the research model, using the mesh system method, we giv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space construction and humanity system of the sequential city profile, we also make a prototype extraction for the key sections' spatial construction,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urban design with regional features.Key Words Urban morphology, City profile, Mountain city, Research and analysis, Design method1 研究动因目前研究城市形态的思路大都是从“共时性”和“历时性”两种角度入手,两种方法都是从平面的角度出发,如分析图底关系,但是城市现存环境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仅从水平角度去解析难免具有局限性。
《如何提升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如何提升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经济发展水平》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挑战。
2. 学习分析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3. 学习提出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策略和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分析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如何通过政策、技术、市场等手段加以解决。
2. 教学难点: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出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策略。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相关图片和案例。
2. 准备相关视频和音频资料,用于教室讨论。
3. 准备小组讨论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4.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相关文献和资料。
5. 确定教室讨论的分组方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介绍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经济发展背景、现状及提升策略。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美丽风光和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2. 讲授新课:2.1 背景介绍:介绍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让学生了解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背景。
2.2 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如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人才匮乏等,让学生了解该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2.3 提升策略:介绍一些提升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经济发展水平的策略,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加强人才培养等。
同时,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策略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效果。
3. 教室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如何提升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经济发展水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案例分析:选择一些成功的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经济发展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地区是如何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加强人才培养等策略实现经济发展的。
西南山地城市物质景观的构成与利用王瑞义,周波(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65)=摘要>通过对西南山地城市基本特性的分析,针对现阶段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系统地分析西南山地城市景观建设中物质景观的构成要素,并简要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山地城市;物质景观;构成要素;静态景观;动态景观=中图分类号>T U98411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983(2002)03-0007-03我国幅员广大,地形复杂,是一个丘陵、盆地、高原、高山较多的国家,尤其在西南地区具有两大高原、一大盆地,即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地形主要以山区、丘陵为主。
在山地城市建设中,如何结合山区及丘陵地区特点充分有效的组织和利用好城市景观,对城市建设与城市形象的树立至关重要,笔者简要就西南山地城市物质形态景观系统的构成及其利用略谈自己的看法,供学界探讨。
1西南山地城市的基本特性九十年代初,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在无锡市的总体规划中就提出了融建设、环境、生态等为一体的/山水城市0的设想,并将其列入无锡市的总体规划修编,对我国城市建设指出了一条别开生面的道路。
我国西南地区国土面积多以山地为主,不同历史时期已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特征的山地城市,如重庆主城区、万县、涪陵、攀枝花等。
山地城市是指在城市建设范围内,其建设用地的地形地貌以山地、重丘为主的城市,该类城市和相对应的平原型城市比较起来,通常呈现出如下几方面的典型特性:111地形方面城市中地形高低起伏变化大,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开阔平坦的场地少,狭长的山沟却很多。
112生态环境方面山体植被较好,城市中普遍有河(溪)流穿过,且多为季节性河(溪)流,具有枯水期水量小,丰水期水量大和坡降大、流速快的特点。
113城市形态方面可简要归纳为:城在山中,山在城中,城山交映,互为补充;或者城市依山就势,顺应坡地、台地起伏,在城市形态上呈现较为丰富的轮廊线。
114道路方面城市路网多属自由式结构,随山就势,弯弯曲曲,时隐时现,呈现不规则的道路网,道路普遍偏窄,且坡度大。
115建筑形态方面建筑形式丰富,顺应自然地形起伏变化,重重叠叠、分层筑台、走马转角,形成大量的吊脚楼和筑台错落建筑,立体感强,建筑空间层次极为丰富。
可见,西南山地城市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具有独具魅力的天然生态景观系统。
但在西南地区一些山地城市建设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浪费甚至糟踏了大自然的馈赠,在城市建设中,大量的挖山填沟、人造平地,一味追求道路的宽平直,追求集中式的大体量、大气度、直线与机械的几何建筑形体,以及对土地的过度开发等造成了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
因此,要搞好西南山地城市景观建设,创建各具特色的生态城市,必须有方法、有步骤系统的分析并掌握其物质景观的构成要素,解剖其内在联系,才能使城市的景观建设有的放矢,创造出完美的个性与特色。
2西南山地城市物质景观系统的构成与利用城市中的物质形态景观是指城市中面向公共大众的客观实体存在的城市景观形态,是容纳、支配城市中各种功能活动的骨架和躯体,并从精神上、物质上长久深远的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市民。
就其构成而言,又可分为静态景观和动态景观两个方面。
211静态景观所谓静态景观,是指城市中形态固定的表征和呈现出相对静止的景观,它包括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两部分。
21111自然景观指城市中自然物质形态客观实体的存在,即城市所在地的自然地形地貌特征。
自然环境不仅先天给城市带来特色,而且为后天设计提供了依据。
在城市建设中应充分利用山水、地形特征,组织对景、借景等各种景观配置,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群,并只能顺应其自然规律,结合地形,合理和综合的利用,不能肆意的改造与破坏。
良好的城市景观,除应做到山水城林自然融为一体外,还应做到/显山露水0,城市才会有灵气、生气。
自然景观是构成山地城市景观特色的重要因素,对自然特征的充分利用和组织是建造山地城市景观的关键。
如河岸、湖泊、山丘、地脊、谷线、旷地等自然特征都能起到定位定界的作用。
分析起来,西南山地城市的自然景观主要呈现如下两种形态:[收稿日期]2002-01-23[作者简介]王瑞义(1969~),男,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建筑设计及理论工程硕士研究生。
周波(1964~),男,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中国城市发展方向博士研究生。
7#城市规划与环境建设#1)山体:山地城市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山体,不论是背山、面山、环山和含山的城市都与山有关,因此山地城市景观创造必须得/靠山0、/显山0。
山体制高点可作为城市布局的动向指认标志,也可作为俯视市容市貌和远眺风景的地方。
山体的楔入不仅可以改变机械、呆板的沿街建筑风格,而且还给人以/生态城市0的意味。
同时,山体本身就是城市的天然外轮廓,景观建设应能突出城市的外轮廓形象。
另外,相对于西北地区而言,西南地区山体植被普遍较好,良好的山体植被不仅可以防止水土的流失、山体的垮塌,避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且可以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城市小气候,创造城市绿色景观。
因此,城市的绿色屏障应坚决禁止修房造屋,整个山体应认真规划,展示出分季节、有特色的绿化景观。
著名的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城市规划,规划师就是充分而巧妙的利用了城市山、首都山、国会山三山构成等腰三角形的城市平面骨架,我国的重庆市的峨岭、攀枝花市的炳草岗、广州市的越秀山、镇江、福州市的/三山0以及南京市的紫金山等规划与建设都较好的利用了各种不同的山体,而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
2)水岸:俗话说/有山就有水0,西南地区是我国水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沟渠交汇,江河纵横,山、水、植被共同构成西南山地城市的生态整体,城市多背山临江、沿湖、靠河而建,所以水岸的利用同样是西南山地城市景观建设的重头戏。
针对西南山地城市河流迂回弯曲的特点,岸堤应顺其自然、灵活的建成徐缓的斜坡式生态护岸,在解决防洪的同时,又能给人创造出更多生动、活泼而设计有序的/亲水空间0,同时在河流的两岸应控制出一定的开敞空间带,即所谓的/露水0,就是要让穿越而过的河流露出来,河道两岸应禁止乱修乱建,并辅以适宜的植物,精雅的建筑小品和雕塑以及宜人的步行休闲系统,共同营造出一条丰富多彩的景观走廊。
目前,河岸景观带已被西南地区广大山地城市设计与建设者的广泛地关注和重视。
21112人工景观从城市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来分析,不难看出城市是人类自己创造的体量最大、构成最复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场所,城市中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人类活动的痕迹。
城市景观的创造就是人类改造自然、适应自然,不断提高人类居住生活质量的过程。
从西南山地城市建设来看,人工景观主要由街道景观系统、建筑景观系统、视觉对应系统、景观节点系统、天际线及方向指认系统构成。
1)街道景观系统:城市街道按其功能可分为交通性道路、生活性街道、步行街区和步行交通系统。
在西南山地城市中,交通性道路的主要功能是满足交通的基本需要,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应满足车行为主,人车分流,道路建设应顺应地形特点,不能一味追求/宽平直0,甚至可以设置单行道减轻车行的压力,并应尽量减少沿街商业活动。
其景观构成应充分考虑山地的特点,主要以开敞而起伏的道路空间、顺应自然的曲线形态的道路绿化、弯曲流动的车流及两旁起伏变化的建筑为主。
生活性街道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市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其特点为人车混行,街道两旁商业活动较多。
景观建设要求街道随地形的变化而变化,步移景异,时隐时现,亲切生动,空间层次丰富,两旁的建筑、绿化、车辆、行人及街道两旁的商业活动是其景观的主要构成因素。
步行街区为城市中商业活动集中、人流聚集的地方,又是创造城市景观的重要地段,应下大力气营造其景观。
大量的人流、街区绿化、台阶、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艺术小品、建筑小品、精美的建筑以及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是构成步行街区景观的主要因素。
步行交通系统在西南山地城市建设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弯曲转折的踏步、台阶给人以无限的暇思,让人的心理在一段时区内始终处于/起伏0状态,期待下一处更为注目的景观出现,最后达到视觉的汇集点。
台阶、平台、艺术栏杆、护坡、挡墙及周边的绿化、建筑是其景观最重要的构成因素。
如重庆市朝天门、两路口等地采用大量的台阶通道,不仅充分体现出人行交通沿坡向起伏流动的特点,而且营造出风格各异、亲切生动的/台阶景观0,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建筑景观系统。
建筑的形态是形成城市景观的另一主要特征。
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建筑风格以及人们各不相同的建筑观,带给人们丰富多彩的建筑形态,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城市风貌。
因此,应从城市景观的角度,对整个城市的建筑形态进行必要的宏观控制,这里不是对具体的建筑进行设计,而是从景观规划的角度、从人们视觉感受和建筑与环境相协调的角度进行控制。
在西南山地城市中,城市多由各相对独立又自成系统的多中心或组团组成,每个组团间又有一定的山体、绿地和江河相间隔,如重庆市就是由渝北区、渝中区、南岸区、沙坪坝区、北培区等相对独立又自成体系的多中心通过两江、山体组合而成。
因此,西南山地城市建筑景观的组成可以以各组团为单位,在一个固定的组团内,采用/拖、坡、台、挑、吊、跨0等不同的组合,借鉴当地传统民居的手法形成一套较统一的建筑风格、形态和色彩,最后通过山体、绿地和江河把各个特色鲜明又相互协调的组团景观组织起来,共同形成山地城市的建筑景观。
3)视觉对应系统:所谓视觉对应是由城市制高点与城市中人流聚集较多的地面点之间形成的/视点对应0。
西南山地城市中,其每一个重要的视点周围规划都应考虑有开阔的空间,避免视线较多的被遮挡,要求能形成良好的各种互为观赏的对景。
山地城市还可形成各种不同的眺望点,眺望点可由多处山体制高点或起伏的高层建筑组成,人们可以通过这些眺望点眺望整个城市风貌。
如在重庆市的枇杷山公园、峨岭公园上可俯视两江以及南岸、江北、渝中区等广大城区,并与城市的各主要场所形成/视点对应0关系。
在上海的东方明珠塔上可俯视上海市貌,同时在城区内各主要场所也能望见它,给人一种较强的方向感。
4)景观节点系统:根据不同的功能,西南山地城市景观节点分为景观区出入口节点、道路交叉口节点、广场、小游园、重要景观山体及标志性建筑等。
对景观区出入口节点,要求视觉上应明确展示景观区域的特点,给人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对道路交叉口节点,要有良好的交通控8#城市规划与环境建设#制系统,在保持车行顺畅、人车安全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山地城市地形的特点,/显山露水0,交叉口道路平顺,并严格控制道路交叉口周围建筑的体量、形态,避免对车行的干扰;对广场、小游园等应把握其尺度感,强调其空间的统一性,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与渗透,在河流汇水处、转弯处以及较低山体上均可建设小游园或小广场,可就近满足附近居民出行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