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 比赛场次教案 北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六年级《比赛场次》(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赛场次的概念,掌握比赛场次计算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通过比赛场次的计算,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比赛场次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比赛场次在实际比赛中的应用。
3. 比赛场次的计算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赛场次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比赛场次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比赛场次计算示例。
2. 学具: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生活中的比赛场景,引导学生了解比赛场次的概念。
2. 新课:讲解比赛场次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4. 应用:讲解比赛场次在实际比赛中的应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并举例。
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赛场次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赛场次2. 板书内容:(1)比赛场次的概念(2)比赛场次的计算方法(3)比赛场次在实际比赛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比赛场次的胜负情况。
2. 提高题:运用比赛场次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其他比赛规则下的比赛场次计算方法。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自我评价: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过程是否顺畅。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看法和建议,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3. 教学改进:针对课后反思的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根据给定标题编写的教案,内容丰富,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共八部分内容,总字数在2000字以内。
《比赛场次》教学设计7篇《比赛场次》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出规律,算出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阅读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的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谈话中,对学生进行爱国,爱体育锻炼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的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教学难点: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出规律,算出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体育与数学。
上一周我们学校刚开完田径运动会,同学们很积极地参加了,看得出你们都喜欢体育运动。
在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上我国乒乓球运动队的队员们,经过自己的奋力拼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包揽了乒乓球项目的全部金牌,获得4金、2银、2铜。
非常了不起呀!其实体育运动不仅与健康幸福有关,还与数学有关。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探索数学与体育中的问题:比赛场次(课件出示课题,随即板书)二、联系生活,自主探究。
(25分钟)(一)出示问题一,利用学过的列表法和画图法解决问题。
1、出示问题一,认识单循环制比赛师:为了增强体质,提高国球质量,我校六(1)班将选出4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
(课件出示)问题是:如果每两名同学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认识“单循环制”: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认为应该抓住什么条件?(每两个同学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我们把这种比赛方式叫做单循环制。
2、学生独立解决。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会采用什么方法?(列表、画图)师:请同学们用学过的方法试一试,计算一共要比赛多少场次。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
3、交流解决方法展示学生的解决方法一:列表法师:提问(1)表格是如何建立的?(根据参加比赛的人数列出表格。
教学目标- 理解比赛场次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数学模型。
- 学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思维。
- 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 比赛场次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数学模型。
- 比赛场次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技巧。
- 实际比赛案例的分析和讨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赛场次问题的数学模型,掌握解决比赛场次问题的方法。
-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在复杂的比赛场次问题中找到最优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PPT,比赛场次问题案例。
- 学具:纸,笔,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比赛案例,引入比赛场次问题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比赛场次问题的数学模型,以及解决比赛场次问题的基本方法。
3. 案例讨论:分析一个实际比赛案例,让学生了解比赛场次问题的复杂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一个具体的比赛场次问题。
5. 总结:总结解决比赛场次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强调数学思维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比赛场次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数学模型。
- 解决比赛场次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 实际比赛案例的分析和讨论。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比赛场次问题的理解。
- 分析一个具体的比赛案例,提出解决方案。
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清晰。
-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 教学难点是否得到有效解决,学生是否理解了比赛场次问题的解决方法。
---以上是一份关于“比赛场次”的教学教案,共计约2000字。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以下是针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比赛案例,引入比赛场次问题的概念。
- 导入部分可以通过一个生动的比赛案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一个学校举办的篮球比赛,让学生思考如何安排比赛场次,使比赛既公平又高效。
这个案例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比赛场次问题的实际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比赛场次问题的数学模型,以及解决比赛场次问题的基本方法。
比赛场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能够理解比赛场次的概念•能够解决与比赛场次相关的问题•能够应用比赛场次的相关知识教学重点•比赛场次的概念•比赛场次的相关问题解决方法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比赛场次的相关知识解决复杂问题教学内容比赛及其场次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比赛的概念,比赛的场次也就是比赛的轮次,是比赛的基本组成部分。
让学生通过实际参与和观察,进一步加深对比赛场次的理解。
两个或多个运动员 / 球队的比赛比赛通常是两个或多个运动员/球队之间的竞争。
针对此类比赛,可以让学生:1.理解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球队之间的比赛轮次。
2.研究每个球队在每个比赛场次中的表现。
3.计算出每个球队在整个比赛中的总分数。
4.比较各个球队的排名,以便评估他们在比赛中的表现。
多个运动员 / 球队的比赛比赛可能会包括多个运动员/球队。
学生可以通过理解比赛的轮次和各自的得分情况,学习以下技能:1.比较两个或多个运动员/球队之间的得分。
2.按照一个计划表来确定比赛场次和每个球队的对手。
3.应用数学公式计算比赛得分和总分。
4.分析比赛结果,确定谁是获胜者并对其表现作出评估。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和参与交流讨论的能力。
利用工具、游戏、演示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评价方法通过小测验、口头表达和书面作业的方式进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果的考核。
综合考虑学生在比赛场次知识掌握、问题解决及应用领域中表现的能力和成果。
总结比赛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一种形式,了解比赛场次的概念,就可以更好地掌握比赛的整个过程,更好地展现个人和团体的能力。
因此,掌握比赛场次相关知识,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比赛场次(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理解比赛场次的概念;2.能够利用分数线和淘汰制等概念分析比赛结果;3.学习如何解决比赛场次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比赛场次的概念;2.分数线和淘汰制的应用。
教学难点1.比赛场次中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1.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比赛场次”。
让学生讨论他们喜欢的比赛类型,以及他们最喜欢的比赛队伍。
引导学生思考:“在比赛中,哪些因素可以影响比赛结果?”2.几分钟后,收集学生们的观点,并告诉他们,本节课我们将关注比赛场次。
二、讲授(30分钟)1.定义比赛场次的概念。
2.分数线:是指起到限制作用的成绩线,在这条线上面的人或组会晋级,下面的则被淘汰。
引导学生了解分数线的概念及其应用。
3.淘汰制:是指某些比赛中,根据成绩淘汰选手或组,直到最后只剩下一个人或组为止。
引导学生了解淘汰制的概念及其应用。
4.结合实例,练习分析比赛结果并计算出名次。
三、实际应用(30分钟)1.让学生分组,设定一组比赛场次,并给出每个组的初始分数。
2.通过计算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应用分数线和淘汰制来产生比赛结果的方法。
3.引导学生思考:比赛中的策略是否会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并以自然环境为例说明影响,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四、总结(10分钟)1.结合今天所学的内容,回顾比赛场次的概念及分析方法。
2.强调策略在比赛中的重要性。
3.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比赛中的表现,并展示一些获胜者。
课后作业1.思考并练习在学校的某场比赛中,利用学到的知识来分析比赛结果。
2.常规家庭作业。
总结本节课着重讲解了比赛场次的概念及其分析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通过实例练习,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分数线和淘汰制产生比赛结果,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六年级《比赛场次》(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比赛场次”的概念,并能在实际情境中应用。
2.了解并能运用正整数的运算规律。
3.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比赛场次”概念,并能在实际情境中应用。
2.了解并能正确应用正整数的运算规律。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解决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形象教学法【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1)通过提出一些问题引入“比赛场次”的概念:a.小明每周参加三次训练赛,一个月有几次训练赛?b.今年夏天,小明参加了19次训练赛,大概持续了多长时间?c.小明今年参加了45次比赛,其中31次获胜。
小明的胜率是多少?(2)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比赛场次”及其计算方法。
2.探究(20分钟)(1)教师展示一张含有多个算式的表格,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5 + 7 = 12 + ___3 +4 = ___ + 58 - ___ = 415 - 6 = ___ + 7(2)让学生交流解题过程,从而了解、总结什么是补数,什么是差,什么是和。
(3)通过分析解答过程,进一步认识算式中“+”和“-”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拓展(20分钟)(1)教师使用几个具有实际意义的计算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的理解。
问题1:某支球队在前20场比赛中赢了12场,平了4场,输了4场,胜率是多少?需计算胜率、比赛场次。
问题2:某城市某日的最高温度是28摄氏度,最低温度是10摄氏度,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需计算温差。
问题3:某工地共有17台挖掘机,前一天有11台在使用,这一天有多少台挖掘机没有使用?需计算未使用的挖掘机数量。
(2)教师提供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关于“比赛场次”、“加减法”等方面的概念和运算规律,以方便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熟练地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比赛场次∣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赛场次的概念,掌握比赛场次计算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比赛场次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比赛场次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赛场次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比赛场次计算的原理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
2. 学具: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比赛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比赛场次的概念。
2. 新课:讲解比赛场次的概念及计算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比赛场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赛场次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比赛场次2. 主要内容:比赛场次的概念、计算方法、实际应用。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比赛场次的胜负情况。
2. 提高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某个比赛的总场次、某支队伍的比赛场次等。
3. 拓展题:研究比赛场次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如概率、排列组合等。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比赛场次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了这一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演示、练习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比赛场次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比赛场次-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本教案适用于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主要讲解关于比赛场次的内容。
一、知识点概述1.1 概念比赛场次是指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地进行的赛事次数的总和。
1.2 相关计算1.比赛天数 = 场次 ÷ 每天进行场次数2.比赛日程 = (场次 - 1) × 每场间隔分钟 ÷ 60 + 每场用时分钟二、教学过程2.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比赛场次中的经验,引入比赛场次的概念。
如:小明在参加数学比赛时,他观察比赛场刷表一共进行了5个小时,每场比赛间隔15分钟,那么他参加了多少场次呢?2.2 讲解1.比赛天数的计算方法是场次÷每天进行场次数,最后结果向上取整。
如小明参加了25次比赛,每天进行5场,那么比赛天数 = 25÷5 = 5。
2.比赛日程的计算方法是(场次 - 1)×每场间隔分钟÷60+每场用时分钟。
如小红参加了10次比赛,每场比赛用时20分钟,每场比赛间隔5分钟,那么比赛日程 = (10-1)×5÷60+20 = 1小时20分钟。
2.3 讲练结合让学生进行以下练习:小明参加了20次比赛,每天进行5场,那么比赛天数和比赛日程各是多少?小红参加了15次比赛,每场比赛用时30分钟,每场比赛间隔10分钟,那么比赛天数和比赛日程各是多少?2.4 巩固让学生自己选出自己所学的知识点,编写一份练习题,以检测自己掌握的程度。
三、课后练习1.五个人参加了20次比赛,每天进行5场,那么比赛天数和比赛日程各是多少?2.七个人参加了30次比赛,每场比赛用时30分钟,每场比赛间隔10分钟,那么比赛天数和比赛日程各是多少?四、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2.完成课后练习3.思考其他场景下的比赛场次问题,并尝试解答。
3 比赛场次教学内容比赛场次。
(教材第85~86页)教学目标1.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逐步列举、解决问题”的数学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的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育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难点: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的规律。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学校即将举办乒乓球比赛,六(1)班10名同学参加比赛,每两名同学之间要进行一场比赛。
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呢?你发现了什么?(板书课题:比赛场次)生:体育比赛中也包含着数学问题。
师:是啊,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赛场次”的问题。
【设计意图:把学生引到所需探究的情境中去,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的情感体验。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乒乓球比赛。
师:六(1)班10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名同学之间要进行一场比赛。
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哪些信息值得思考?你是怎样想的?生:“每两名同学之间要进行一场比赛”,意思就是如果甲、乙、丙三人参加比赛,那么甲和乙、甲和丙、乙和丙之间都要进行比赛,也就是说不同的两人之间就会有一场比赛。
师:你有什么办法帮助思考这个问题呢?生:可以列表排一排,也可以画图数一数。
师:那就先用画图的方法试一试。
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你找到答案了吗?有什么感受?生:参加比赛的人比较多,画出的图很乱,不容易数清楚,很麻烦。
师:是啊,参赛的人比较多,不管是画图还是列表都很麻烦。
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呢?生:我们可以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找有什么规律。
师:好啊。
我们把参赛人数变少点,把情形变的简单点,看看有什么规律可循。
如果是2人参加比赛,要进行几场比赛?生:2人参加只需要进行1场比赛。
师:如果是3人参加呢?生:我用3个点表示参加比赛的3个人,每两人之间进行一场比赛,我们就在两点之间连接一条线段,这样画下去,结果要进行3场比赛。
比赛场次
教学目标:
l.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的规律,休会图、表的简沽件和有效性。
3.了解体育运动中的单循环制和淘汰制激发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热情,培养为国争光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的规律。
教学难点:
从列表、画图的方式中寻找规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l.谈话:课前教师让大家收集有关体育比赛方面的制度,如单循环制、淘汰制等,大家收集的怎么样了?
2.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不全面的教师进行补充。
3.今年六一节的时候,我校举行四、五、六年级的乒乓球比赛,一共五个队,男生十人,女生十人,第一轮要进行单循环,也就是说人人见面,那么第一轮要进行多少场比赛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二、课题研究
1.小组进行讨论,(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实时进行提示,进行帮助)。
2.汇报方法。
生1:我用列表法得出,男女生第一轮各要进行45场比赛。
生2:我用画图的方法也得出男女生第一轮各要进行45场比赛。
……
3.找规律
如果有二十人参加比赛呢,还是采用单循环,这样得进行几场比赛昵?有三十五人呢?我们是不是能从上面的探究中发现什么规律昵?
4.再次进行探究,找出规律。
这样的比赛制度计算场次的方法是,人数的中位数乘人数就等于比赛场次。
三、综合提升
l.那么大家算算,如果有三十人参加比赛,那么这样,第一轮得进行多少场比赛?这么多人,你觉得采用这种规则可行吗?(不行)如果人数较多,我们就要采用淘汰制了,也就是说可以先抽签两人一组进行比赛,每组的获胜者进入下一轮比赛。
这样的话,第一轮只要进行几场比赛?(十五场)
2.一场体育比赛中,一共有10名运动员。
如果每两个握一次手,一共握了几次手?用列表或画图的方法找找规律,求出结果。
3.星星体操表演队为联络方便,设计了一种联络方式。
一旦有事,先由教练同时通告两位队长,这两位队长分别同时通知两名同学,依此类推,每人再同时通告两个人。
如果每同时通知两人共需一分钟,6分钟可能通知到多少名同学?
四、思维拓展
每年暑假,学校从安全方面着想,为了防洪抢险,组建了12人的抢险小分队,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如果有紧急情况发生要及时通知这12人到位,请你为校长设计一个电话通知预案。
怎样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通知到12位抢险队员?
五、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方面的知识?
2.激励评价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同学。
【板书设计】
比赛场次
单循环比赛场次=人数(或队数)减去一后的中位数乘人数 (或队数)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