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理综化学
- 格式:docx
- 大小:455.54 KB
- 文档页数:5
2012年北京高考理综化学部分详解今年的化学试题,学生反馈不一,有的说难,有的说还可以。
看来这份题目初步实现了良好的区分度。
当然一些基本不变的考点还是有的,如化学平衡解释一些结论,化学平衡计算等等。
但几乎每一个学生的反馈一个字:“怪”。
究竟怪在哪里呢?经过我学生们的口述,可以总结一下“怪”,其实就一句话模拟考是一回事,高考(微博)是另外一回事。
具体来说:1、平时不考的,这回考到了。
热化学方程式曾经都是加加减减的就搞定了,这次引入了键能,还有比例计算。
平时没练过画装置图,这次考到了制氨气简易装置。
(这个还好,我们训练过)化学平衡引入了投料比参数。
(2010四川出现过类似考点,只不过是选择题的形式,这次改成了大题。
) ……2、大量陌生方程式。
3、探究性问题比例增加。
HSO3- 和 SO32- 混合溶液酸碱性变化的解释银氨体系黑色沉淀的出现……解读:大家可以对比一下近三年来的北京高考题和模拟题,其基本结论是,模考题不是当年高考的预测性试题;而相反,当年的高考题是对明年模考题的预测。
每年的模考题的侧重点基本都是参照去年或往年的全国各地高考真题改编的。
举个例子,今年西城二模27题氨气催化氧化那道题目,很多老师,很多同学都说出的不错,很有创意。
其实你看看2010年重庆27题就不觉得这题有什么了,口诀一句话:“防止冒白烟,除水又除氨”,最后的填空写过氧化钠,其实也就是原题中略做修改。
2011年顺义二模的题目也是一样,大家自行去寻找。
有些同学一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模考题对高考起不到预测的作用,练了半天都是无用功,那我该怎么办?初步建议:要想在复习中,全面而深入的覆盖北京题目的考点,就请不要局限于训练北京历年高考题,有很多全国卷的真题也是可以列入训练范围的。
但一定要进行去粗取精的练习,有些侧重点和北京考题不一样的就不必练了。
举个例子,江苏广东某些工业流程过于复杂,考点高于北京大纲范围,可以舍弃其中的某几问;但某几问比如沉淀洗涤,重结晶,防水解,防分解还是可以重点总结一下。
北京新高考改革政策解读北京新高考政策从_年起,北京市统一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每门科目满分150分,总分450分。
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6门科目选择3门进行高考。
即“语数英+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任选3科)”参加本科院校招生录取的考生的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其中选考科目每门满分100分,即高校招生录取总分满分值为750分。
等级赋分制:简单来说,就是将所有考生成绩进行一个高低排行,在这排行中划分为不同等级,赋予不同的等级分。
这种方法解决了不同学科间可比性问题,避免分分计较。
目前上海、浙江、天津三地高考都在采用这种方法。
不同的是,北京市教委和考试院对历年来考生考试成绩进行了大量的测算,综合考虑实证研究结果、其他试点省市方案和引导学生选科等因素,提出了北京方案:北京市“5等21级”的等级折算赋分方案。
北京高考政策改革方案北京是第二批新高考改革省份,_年启动,_年首届新高考,高考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为3门选考科目。
3+3高考模式各科目分数及总分第一个3: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科目,每门满分150分,采用原始考分,总分450分;第二个3:另外3门选考科目通常满分为100分,采用等级赋分,总分300分,所以总共满分为750分。
新高考选科要考虑什么1.能力按自己最擅长的科目选择;2.兴趣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最喜欢、最适合自己的学科。
3.专业倾向按目标专业对学科的要求来选;或根据专业覆盖面积,选择路径较宽的学科。
4.未来选专业选科前必然要考虑未来就读的专业。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选科其实就是把高三的高考志愿选择提前到高一来考虑了。
因为高校录取专业将与选考科目密切相关,现在选科就需要考虑未来就读的专业。
6类更容易得高分考生1、思维活跃的考生更有前途解读:实际上,学科之间的边界在某些学段就是模糊的,高中又有各个学科综合的学习。
2019年高考理综化学真题试卷(北京卷)一、选择题(共7题;共42分)1.下列我国科研成果所涉及材料中,主要成分为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A. 4.03米大口径碳化硅反射镜B. 2022年冬奥会聚氨酯速滑服C. 能屏蔽电磁波的碳包覆银纳米线D. “玉兔二号”钛合金筛选网轮2.下列示意图与化学用语表述内容不相符的是(水合离子用相应离子符号表示)()A. NaCl=Na++Cl−NaCl溶于水B. CuCl2=Cu2++2Cl−电解CuCl2溶液C. CHCOOH⇌CH3COO−+H+CH3COOH在水中电离3D. H2(g)+Cl2(g)=2HCl(g) △H=183kJ·mol-1H2与Cl2反应能量变化3.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发表150周年,期间科学家为完善周期表做出了不懈努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I49n)等9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
铟与铷(R37b)同周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In是第五周期第IIIA族元素B. I49115n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17C. 原子半径:In>AlD. 碱性:In(OH)3>RbOH4.交联聚合物P的结构片段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中表示链延长)()A. 聚合物P中有酯基,能水解B. 聚合物P的合成反应为缩聚反应C. 聚合物P的原料之一丙三醇可由油脂水解获得D. 邻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在聚合过程中也可形成类似聚合物P的交联结构5.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AB. BC. CD. D6.探究草酸(H2C2O4)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室温下,0.1mol⋅L-1H2C2O4的pH=1.3)由上述实验所得草酸性质所对应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 H2C2O4有酸性,Ca(OH)2+H2C2O4=CaC2O4↓+2H2OB. 酸性:H2C2O4>H2CO3,NaHCO3+H2C2O4=NaHC2O4+CO2↑+H2OC. H2C2O4有还原性,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D. H2C2O4可发生酯化反应,HOOCCOOH+2C2H5OH⇌Δ浓硫酸C2H5OOCCOOC2H5+2H2O7.实验测得0.5mol⋅L-1CH3COONa 溶液、0.5mol⋅L-1CuSO4溶液以及H2O的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北京卷)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 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第一部分(选择题) A. A B. B C. C D. D【答案】B 【解析】分析:AI 航申蕾低温制氢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5田如 乱 氤用作核聚变燃札 是核 反应,・不属刊t 学变化;。
顼,偏二甲肪与NiQ 反应生成g 、皿和出6放出大量热,属于化学变化i D 项,可燃冰是甲烷的结晶水合物,燃烧生成 g 和厄@预出大量强,厦于化学变化。
洋解;A 项,甲醇低温制氢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f 项,示 氤用作^聚变燃料,是核反应,不 属于化较化J C 项,偏二甲麟与NhO*反应生成旦和放出大量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 册Nw 艰00史附祁CXHTW,属于化学叠伯D 顼,可燃冰是甲烷的结晶水斜如 皿燃燎生成 CQj 和氏。
放出大量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属于化学壹化项答案选B 。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变化、核反应的区别,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注意化学变化与核反应的区别,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核不变,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
2. 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 CO 和CH 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 CHCOOH 勺催化反应历程。
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卜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 B.觉、氤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C.偏二甲腓用作发射“天 宫二号”的火箭燃料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A. 生成CHCOOH、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B. CH4^C8COO迥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C. 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 —C键D. 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答案】D【解析】分析:A项,生成CHCOOH勺总反应为C H+C(^^L^CHCOOH原子利用率为100%;B项,CH选择性活化变为①过程中,有1个C-H键发生断裂;C项,根据图示,①的总能量高于②的总能量,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C-C键;D项,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不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2022年北京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答案】D【名师点睛】首选明确识记知识点,并把各知识点构建成知识网络图,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糖类脂质常染色体有机物化合物蛋白质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体性染色体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核酸Y染色体水无机化合物无机盐第1页共32页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2、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A。
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B。
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C。
不需要能量的输入D。
需要酶的催化【答案】D【名师点睛】需要明确的知识点:①酵母菌细胞内ATP形成的部位: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②酵母菌的呼吸方式;③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均有ATP形成;④ADP转化为ATP的条件:需要能量以及酶的催化等。
3、豹的一些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
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
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
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A。
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
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
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
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答案】A【解析】题干中“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数百余只”,由于豹与豹之间的基因组成存在差异性,因此随着F区豹种群密度的增加,其遗传多样性增加;A正确。
题干中没有关于十年后F区中豹种群性别比例的相关描述,无法确认其性别比例的变化;B错误。
丰富度为群落特征,而豹群为种群,种群数量增加,没有改变丰富度;C错误。
引入T区的豹后,引入的雌豹与F区的雄豹交配,产生后代,且种群数量在增加,由此推出致病基因频率下降;D错误。
2011年北京高考化学及答案6.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
下列垃圾归类不合理...的是 B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 .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B .用溴水即可鉴别苯酚溶液,2,4-已二烯和甲苯C .在酸性条件下,18325CH CO OC H 的水解产物是183CH CO OH 和25C H OH D .用甘氨酸()和丙氨酸()缩合最多可形成4种二肽8.结合右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 .Ⅰ和Ⅱ中正极均被保护B .Ⅰ和Ⅱ中负极反应均是Fe —2e —=Fe2+C .Ⅰ和Ⅱ中正极反应均是O 2+2H 2O+4e -=4OH—D .Ⅰ和Ⅱ中分别加入少量K 3[Fe (CN )6]溶液,均有蓝色沉淀9.下列与处理方法对应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B A .用Na 2S 去除废水中的Hg 2+:Hg 2++S 2—=HgS ↓B .用催化法处理汽车尾气中的CO 和NO :CO+NO −−−→催化剂C+NO 2 C .向污水中投放明矾,生成能凝聚悬浮物的胶体:Al 3++3H 2O Al (OH)3(胶体)+3H+D .用高温催化氧化法去除烃类废气(C x H y ):C x H y +()4y x +O 2−−−→催化剂高温xCO 2+2y H 2O 10.25℃、101kPa 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B .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C .常温下Na 与足量O 2反应生成Na 2O ,随温度升高生成Na 2O 的速率逐渐加快D .25℃、101kPa 下:Na 2O 2(s )+2 Na (s )= 2Na 2O(s ) H ∆=—317kJ/mol 11.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 2CO 3和NaCHO 3,混合物中Na 2CO 3质量分数的是 CA .取a 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 克B .取a 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 克固体C .取a 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 克D .取a 克混合物与足量Ba (OH )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 克固体12.已知反应:2CH 3COCH 3(l )催化剂CH 3COCH 2COH(CH 3)2(l )。
北京2019高考考试说明:化学对反应原理考查将更突出2019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将在近期期末考试后印发到各区县的考生。
针对高考数学命题难度降低等数学高考改革的呼声也不绝于耳,通过样题分析,2019高考数学命题整体稳中略变,能力要求、考纲、样题都没有大的变化。
理综的化学一科,对具体的原理、概念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对反应原理的考察将更加突出。
化学:对反应原理考查将更突出对于化学学科,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有以下几点解读:一、坚持以稳定为主1.据了解,试卷结构上没有变化,仍然是7道选择题和4道主观题。
2.考试范围与要求2019年的考试说明在“考试范围与要求”上曾经进行过一些调整,但是对主要内容及考试方向没有太大的变化,据悉今年的考试说明与2019年相比在“考试范围要求上”相同,只是在样题上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二、通过样题看变化对于样题的变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看。
(1)选择题中将加强化学反应原理的考查,对逻辑推理能力、思维的严整性以及比较、分析和综合等方法的应用上将加大考察力度。
(2)电化学模块的分析在去年的实验探究题上进行了考察,并在今年样题上体现了,这说明对新颖信息、复杂信息的分析将会是北京高考的方向。
例如,大量的信息结合实验探究甚至是二次探究,结合图表,对具体的原理、概念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对反应原理的考察将更加突出。
三、如何用好考试说明1.一定要把每一道样题做会、分析透彻、进行题目背后的信息挖掘,整合信息,找到与样题类似的模拟题目进行针对性训练。
2.重视化学学科思想。
3.培养自己的化学学习能力(方法比知识本身重要)。
化学是一个知识点比较琐碎的学科,因此在学科复习时,一定要重视总结归纳,对比分析。
把相似的知识点进行整理,比较相同点、相似点以及不同点,这样我们的学习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把握主干知识,形成完善的化学学科知识体系化学知识内容比较多,无论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还是化学实验基础,在这几个模块的最后我们都能看到同样一句话——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高中化学】2021年北京高考化学试题评析:考查偏重于基础今天上午高考理综完毕,我通过电话与一些考生联系,问了他们有关理综化学卷的整体感觉,给我的回馈基本上都是比较顺利,没有一二模的难度,有的学生甚至非常兴奋地告诉我这次理综化学有希望上90。
面对这些听起来还是很振奋的消息,我不禁思考是什么让今年理综化学像今天的天气一样格外“凉爽”?一、对过去五年的反思07年北京进行课改,经过了课改初期的摸索阶段,到09、10年已经进入了试题相对稳定的阶段,特别是近三年,理综的平均分大致在170-180之间,而理综化学科目的平均分难求及格,相比北京的其他省市地区,就拿全国卷来说,理综的化学科目平均分在70左右,这里面刨除了生源差异的问题,就只剩下试卷难易程度的不同,我对近五年的全国各省市的试题进行过分类研究,发现在题目的灵活度和试题难度而言北京卷都是比较高的,也就是说在2021年以前,北京的学生在高考平均分上与其他地区的还是存在明显差距的,当然化学单科的难度不足以成为总分上的差距,我同时也关注了像英语一些其他科目的难度并且咨询了英语老师,他们普遍给我的答复就是北京卷的英语也很难!其实这样存在明显的成绩差异对全国整体的招生考量是不利的,再有一个就是对课改后的北京教学会持续带来不小的压力。
所以今年在考前我得到了一些小道消息为了缩小“中央与地方”的差距,今年的高考难度可能会降低?当然这些都是猜测,今天过后一切都已成为事实,事实就是今年的高考理综化学确实简单。
二、检查前的具体证据当我得知到北京理综化学卷试题顺序有所调整的时候,我曾在班上和学生们讲:今年的化学题可能会简单。
证据是:今年的北京理综有机体的顺序往前调,调整为25题(往年是28题),这一举措背后的意思是:降低了有机题的难度。
同比12、11、10年的有机题整体得分率不高,一方面是由于时间不够(因为排在后面,有些同学做到那的时候时间不够了)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有机题目设计的都非常难。
6、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
...化学反应的是:
A火药使用B粮食酿酒C转轮排字D铁的冶炼
7、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
..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酸性;H2SO4>H3PO4
B、非金属性:Cl>Br
C、碱性:NaOH>Mg(OH)2
D、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8、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右图)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但元素均被氧化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
9、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C 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10、合成导电高分子材料PPV的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A、合成PPV的反应为加聚反应
B、P PV与聚苯乙烯具有相同的重复结构单元
C、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
D、通过质谱法测定PPV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
11、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
不合理
...的是(已知: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
A、该消毒液可用NaOH溶液吸收Cl2制备:Cl2 +2OH-=== Cl-+ ClO-+ H2O
B、该消毒液的pH约为12:ClO-+ H 2O HClO+ OH-
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产生Cl2:2H++ Cl-+ ClO-= Cl2 ↑+ H2O
D、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HClO,可增强漂白作用:CH3COOH+ ClO-= HClO+CH3COO—
12、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Ⅰ种气体有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
B、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
C、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
D、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
25.(17分)“张-烯炔环异构反应”被《Name Reactions》收录。
该反应可高效构筑五元环化合物:
(R、R‘、R“表示氢、烷基或芳基)
合成五元环有机化合物J的路线如下:
已知:
(1)A属于炔烃,其结构简式是。
(2)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是30.。
B的结构简式是
(3)C、D含有与B相同的官能团,C是芳香族化合物,E中含有的官能团是
(4)F与试剂a反应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是;试剂b是。
(5)M和N均为不饱和醇。
M的结构简式是
(6)N为顺式结构,写出N和H生成I(顺式结构)的化学方程式:。
26.(12分)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
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
其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
(1)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
(2)反应Ⅰ得到的产物用I2进行分离。
该产物的溶液在过量I2的存在下会分成两层——含低浓度I2的H2SO4层和高浓度的I2的HI层。
①根据上述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填序号)。
a.两层溶液的密度存在差异
b.加I2前,H2SO4溶液和HI溶液不互溶
c.I2在HI溶液中比在H2SO4溶液中易溶
②辨别两层溶液的方法是。
③经检测,H2SO4层中c(H+):c(SO42-)=:1。
其比值大于2的原因是。
(3)反应Ⅱ:2H2SO4(l)=2SO2(g)+O2(g)+2H2O(g) △H=+550kJ/mol
它由两步反应组成:i H2SO4(l)=SO3(g) +H2O(g) △H=+177kJ/mol
ii SO3(g)分解。
L(L1、L2),X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
下图表示L一定时,ii中SO3(g)
的平衡转化率随X的变化关系。
①X代表的物理量是。
②判断L1、L2的大小关系,并简述理由:。
28.(15分)
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2Fe3++2I-2Fe2++I 2”反应中Fe3+和Fe2+的相互转化。
实验如下:
(1)待实验I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II,目的是使实验I的反应达到。
(2)iii是ii的对比试验,目的是排除有ii中造成的影响。
(3)i和ii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2+向Fe3+转化。
用化学平衡移
动原理解释原因:。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i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
外加Ag+使c(I-)降低,导致I-的还原性弱于Fe2+,用右图装置(a、b均为石
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
①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作极。
②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左管滴加mol/L AgNO3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
(5)按照(4)的原理,该同学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ii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
①转化原因是。
②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
(6)实验I中,还原性:I->Fe2+;而实验II中,还原性:Fe2+>I-,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