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入门宣传PPT【华夏有衣_襟带天地】
- 格式:ppt
- 大小:6.70 MB
- 文档页数:24
交领右衽:右衽被强调,谁要是左衽了会被看成是笑话的——不过,作为非华夏的南诏国公主,赵灵儿的左衽是情理之中,这里拿来对比一下。
“上衣下裳”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服制。
《易经.系辞》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由此可见它的由来已久、可见它在后人心目中被重视的程度。
后来因为方便的需要,衣裳慢慢连成一体。
然而为了表示尊重祖先传统,后世男子的最高级别礼服一直是衣裳制的;一体式的大多是常服。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祭礼是相当严肃的一件事,自然穿最高级别的礼服。
先秦时代的最隆重礼服莫过于冕服了,冕服共有6种,最隆重的是十二章纹冕服——就是说衣裳的纹章有12种,当然,每种纹章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不能像很多古装剧那样随便画的——十二章纹冕服是天子祭祀山川天地的礼服。
十二章纹冕服大约是这样的:上衣玄色,黑中带着红,象征着天;下裳纁色,黄中并赤,象征着地。
衣绘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花纹,裳绣藻、火、粉米、宗彝、黼、黻六章花纹。
共十二章。
配饰也非常重要:12冕旒、佩玉、蔽膝、朱红色的舄(xi4,硬底的履)褒衣大袖宽衣大袖的国度向来禀赋浪漫。
随着时间的推移,袖子的大小虽反复变化,却从来都是流畅的线条,不会刻意去收勒。
汉族的这一服饰制度自周代至明代,三千年来汉人服装的基本特征是没有大的该变。
一直三百多年的清初,这一服饰制度才崩溃。
1644年明朝灭亡后,清在与南明的战争中,清朝统治者为了达到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感,以达到统一中国的目的,而大力推行满族发型和满族服装,禁止人民穿戴汉族服饰,史称“剃发易服”(“剃发”也作“剃发”)。
这使得汉服逐渐消亡。
当时孔子的后裔衍圣公孔闻謤上书多尔衮,请求保存孔府家服饰,说:“先圣为典礼之宗……定礼之大要莫于冠服……惟臣家衣冠,三千年来未曾变易……”,遭到多尔衮拒绝。
无扣结缨汉服几乎不用扣子,两根细细的带子,一左一右在腋下“结缨”,一内一外就牢牢固定了衣襟,同时还利于腹部的保暖,这要比扣子固定衣襟的发明聪明吧;据人类学家总结出的规律,处在低纬度地区的人类服饰相对较高纬度的服饰要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