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5.6
- 格式:ppt
- 大小:2.62 MB
- 文档页数:59
9.3物体的浮与沉一、单选题1.当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船体下沉一些 B .船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 C .船体上浮一些D .船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2.如图所示,潜水艇悬浮在水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要使潜水艇上浮,应向水舱充水B .要使潜水艇下沉,应将水舱里的水排出一部分C .当潜水艇悬浮在水中时,潜水艇重等于同体积的水重D .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和受到的浮力来实现浮沉的3.把质量相等的木球和铝球浸没于某种液体中,放手后木球漂浮而铝球下沉,静止后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 A .F F 木铝B .F F 木铝<C .F F 木铝>D .无法确定4.将适量的橡皮泥捏黏在铅笔的一端(能使铅笔竖直浮在液体中),这就制成了一个很有用的土仪器. 将它分别放到盛有不同液体的杯中,静止时的情景如图所示,对于这个土仪器所运用的知识或用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运用了二力平衡的知识B .运用了物体的漂浮条件C .用它可以比较不同液体密度的大小D .用它可以测出液体密度的大小5.水平面上有甲、乙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不同的液体,将两个相同的小球放入两杯中,静止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两杯液面相平。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乙两烧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B.甲杯对水平面的压强等于乙杯对水平面的压强C.甲杯中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杯中液体的密度D.甲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小于乙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6.如图所示,将苹果和梨子放入水中后,苹果漂浮,梨子沉底。
若苹果的质量、体积及受到的浮力为m1、V1和F1,梨子的质量、体积及受到的浮力为m2、V2和F2。
现有以下判断:(1)若m1>m2,则F1一定小于F2;(2)若m1=m2,则F1一定大于F2;(3)若V1=V2,则F1一定小于F2;(4)若V1>V2,则F1一定大于F2其中正确的是()A.(1)(3)B.(1)(4)C.(2)(3)D.(2)(4)7.如图甲是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计,将其插入被测液体中,待静止后直接读取液面处的刻度值。
9.3 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第2课时习题课一、选择题1.小张看到鸡蛋浮在盐水面上,如图所示,他沿杯壁缓慢加入清水使鸡蛋下沉。
在此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可能是图中的()2.饺子在古代被称为“娇耳”,是我国传统美食之一,饺子刚下锅时沉在水底,排开水的体积为V1;煮熟后会漂浮在水面上,排开水的体积为V2,此时受到的浮力为F,重力为G。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F=G,V1>V2B.F>G,V1>V2C.F>G,V1<V2D.F=G,V1<V23.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五条“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如图所示,其中标有“W”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S”的是印度洋载重线。
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轮船受到的浮力以及北大西洋的海水密度ρ1与印度洋的海水密度ρ2的关系是()A.浮力增大,ρ1=ρ2B.浮力减小,ρ1=ρ2C.浮力不变,ρ1>ρ2D.浮力不变,ρ1<ρ24.如图所示,水母身体外形像一把透明伞。
水母身体内有一种特别的腺,腺能产生一氧化碳改变自身体积,从而能在水中上浮与下沉。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水母漂浮时,所受浮力大于自身重力B.水母悬浮时,若体积变大则会上浮C.水母在下沉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不变D.水母漂浮时比沉在水底时排开水的重力小5.如图所示,将三个完全相同的鸡蛋分别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烧杯中,鸡蛋在甲杯中沉底,在乙杯中悬浮,在丙杯中漂浮,且各杯中液体的深度相同。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ρ甲=ρ乙>ρ丙B.鸡蛋排开三种液体的质量关系:m甲=m乙>m丙C.鸡蛋受到三种液体的浮力关系:F甲<F乙=F丙D.三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p甲=p乙>p丙6.三个体积相同、由不同材料制成的实心球放入同一种液体中,最后静止时如图所示。
(1)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A.F甲=F乙=F丙B.F甲<F乙<F丙C.F甲<F乙=F丙D.F甲=F乙<F丙(2)它们密度的大小关系是()A.ρ甲=ρ乙=ρ丙B.ρ甲<ρ乙<ρ丙C.ρ甲<ρ乙=ρ丙D.ρ甲=ρ乙<ρ丙(3)它们自重的大小关系是()A.G甲=G乙=G丙B.G甲<G乙<G丙C.G甲<G乙=G丙D.G甲=G乙<G丙7.如图所示,将苹果和梨子放入水中后,苹果漂浮,梨子沉底,若苹果的质量、体积及受到的浮力为m1、V1和F1,梨子的质量、体积及受到的浮力为m2、V2和F2,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若m1>m2,则F1一定小于F2B.若m1=m2,则F1一定小于F2C.若V1=V2,则F1一定小于F2D.若V1>V2,则F1一定大于F28.有a、b、c三个实心小球,其中a与b质量相等,b与c体积相等;将三个小球缓慢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待小球静止后,其状态如图所示,其中c球沉在容器底部。
9.3《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习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也是一个教学难点。
本节内容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尤其是近几年的中考命题中,考查的较多,主要是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浮沉现象的实验研究,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通过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知道密度计、潜水艇、热气球的原理;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应用浮力方面的具体事例,培养爱国热情.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以及初步的认识了浮力的产生,基本能够运用一些方法来求解简单的浮力,但是大家都知道与浮力的相关内容一直为学生所害怕,其实浮力与学生生活相当紧密.我分析:(1)因为他们很多来自于生活的前期经验及认识其实是错误的,可能这正是学生倍感困惑的原因。
由于有了主观想象性的干扰,自然会对结论产生影响;(2)在学习了浮力之后要求学生要有具备分析问题,分析物理过程和原理的能力,还要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对于一个只有感性认识的初二学生来说,确实有点困难。
但是应该来说,学生现在还是略微具备了从应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而这节课就是强化和巩固了学生的这一能力。
教材分析:《物体的浮与沉》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
教材首先通过图示方法激发学生想到“物体的浮沉究竟取决于什么?”这个问题,接着由这个问题出发联想到物体在液体中的受力情况,以及运动状态变化情况,顺理成章地安排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探究活动,并有意突出了实验方案的设计环节。
最后,为了让学生明确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意义和价值,专门安排了关于浮沉条件的应用四个方面的实例,即密度计、盐水选种、潜水艇和热气球。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难点是理解物体的浮沉与物体受力的关系,物体的浮沉与物体的密度及液体密度的关系。
湖陇初中高效课堂自主学习型物理导学案八年级_____班姓名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编号w09011课题:9.3 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课型设置:【自研·互动30分钟+展示20分钟】一【学习目标】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会对生活中浮力的现象加以解释。
3.知道轮船、潜水艇和气球的工作原理。
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日清过关”巩固提升达标训练题1.潜在水下的潜水艇受_____力和______力作用。
潜艇在水中:(1)当F浮______G,潜艇上浮,(2)当F浮______G,潜艇下沉,(3)当F浮______G,物体悬浮,(4)上浮的最终结果是________,此时F浮______G。
2.密度计和轮船一样,放于液体中始终是处于状态,当液体密度增大时,密度计将。
(填“上浮”或“下沉”)当液体的密度减小时,密度计将.(填“上浮”或“下沉”),所以,密度计上端刻度显示的密度值比下端______。
3.潜水艇靠改变来实现浮沉的;水中的鱼是靠改变来实现浮与沉的;探测气球(飞艇)是通过改变来达到浮力大于重力而上浮及浮力小于重力而下降。
轮船航行时处于状态,同一艘轮船从河流驶入海里的过程中,轮船的重力将____________、轮船受到的浮力将____________、轮船的排水量(G排)将____________、轮船排开液体的体积将____________、轮船的吃水线将____________。
4.停在海里的小游艇总重2.06 ×104N,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__N;它排开海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m3(海水的密度海水=1.03×103kg/m3,取 g=10N/kg)。
5.一小球所受的重力为5N.体积为 5 × 10-4 m3。
将它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__N(取 g=10N/kg),浮力的方向是________。
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要说浮沉这个事儿,大家肯定都会想到水面上的物体。
比如说,木头浮,铁沉,这种大家都能理解的现象。
不过,要弄明白一个物体到底是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到水底下,可没那么简单。
浮沉的原理背后,其实藏着不少科学小秘密。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些条件,搞明白为什么有些东西在水里漂,另一些却老老实实地沉。
浮沉最直接的条件就是物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大家应该知道,密度简单来说就是“单位体积的质量”。
比如木头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它就漂浮在水面上。
反过来,铁的密度比水大,它就会毫不犹豫地沉下去。
这就像你扔个石头进水,石头肯定不会跟水玩捉迷藏,它直接沉下去了;而你扔个木块进去,它就会漂得高高的,仿佛跟水玩起了“浮浮沉沉”的游戏。
但是啊,浮沉这个事儿可不单单是看物体本身的密度。
水的“密度”也起着关键作用。
水的密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受温度和盐度的影响很大。
如果水温升高,水的分子活动加剧,密度就变小,物体在这种水里的浮力就相对减弱。
而海水呢,因为盐分较高,密度比淡水大,浮力也更强。
所以啊,有些人去海边玩,发现自己能漂得更轻松一些,就是因为海水的密度大,浮力强。
说到浮力,这可得好好说说。
浮力就是水对物体的支持力,也就是让物体在水中浮起来的力量。
如果你在水里推一个东西,它能浮起来,说明水给它的浮力足够大。
浮力的大小和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成正比。
举个例子,咱们知道大船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的底部特别大,排开的水也多,所以浮力足够大;而小小的铁块,尽管它体积小,但因为密度大,排开的水量少,浮力不够,就会沉下去。
但这个浮力的游戏并不是那么简单。
浮力和物体的重力一较高下。
物体会浮起来,还是沉下去,最终取决于这两个力量谁更大。
如果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它就会上浮;反之,它就沉下去。
所以说,物体能浮在水面上,往往不是因为它特别轻,而是因为它和水的“较量”中,浮力占了上风。
还得提一提,那些水上漂浮的泡沫、塑料瓶、甚至是一些特殊设计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