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科技创新与广东农产品出口的相关性实证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09.95 KB
- 文档页数:2
广东省农产品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作者:宋亦心李欢欢来源:《河南农业·科技版》2018年第12期摘要: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广东省农产品进出口结构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农产品进口额远大于农产品出口额,进口以粮食类、鲜果类及其他杂类农产品为主;农产品出口整体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只有水产品出口增速较为明显,呈现较为明显的贸易逆差趋势,且逆差逐渐拉大。
本文针对当前的贸易形势分析影响农产品进出口结构的因素,并提出发展措施,为进一步改善广东省农业产业结构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广东省农产品贸易是从需求侧推动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着手点,分析和改善农产品贸易结构,能够有效调整农产品供给侧改革,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1]。
广东省位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情况在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中占据主要地位,广东省农产品贸易一直处于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前列地位,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位居全国前列[2]。
该文重点就广东省农产品进出口的产品结构进行分析,对当前广东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一、广东省农产品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一)进口商品结构从表1可以看出,广东省主要进口商品有谷物、稻谷、大米等粮食类农产品以及鲜、干果类、食用植物油等农产品。
1.粮食类农产品广东省进口的粮食类农产品主要有稻谷、大米、小麦和大豆。
广东省是全国稻谷、大米进口的主要省份,特别是在2006—2010年,广东省进口大米量占全国大米进口总量的80%以上。
2016年,全国大米进口总量356.00万t,广东省进口大米193.20万t,占全国进口大米总量的54.27%。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广东省进口小麦在全国的占比较大,1999年进口小麦23.80万t,占全国小麦进口量的52.9%。
此后,广东省小麦进口量占全国的比重有所下降。
2012年,广东省进口小麦51.50万t,占全国小麦进口量的13.9%。
34July 2018 / 广东经济吹响科技创新集结号点燃乡村振兴主引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吹响了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号角,将科技创新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广东省农科院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广东省农科院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的现实条件近年来,广东省农科院深入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科技立院,全面推进高水平农科院建设,全面驶入科技创新发展的“快车道”。
省农科院扎根广东,拥有丰富创新资源禀赋,科技创新实力优厚:一是科研基础雄厚,马达“动力足”。
拥有15个科研机构,涵盖水稻、水果、蔬菜、畜牧、加工等大农业的各个领域,能够为农业发展提供全产业链的科技支撑;汇聚了种业科技、食品安全、健康养殖等一大批传统优势、特色学科群;拓展和培育了生物功能基因组、互联网+农业等一批新兴学科,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
二是创新平台集聚,吸引“磁场强”。
拥有全国首个畜禽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华南创新中心等各类科技创新服务平台98个,其中国家及农业部平台44个,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支撑;建成了清远、河源、梅州等7个地方分院、3个促进中心和一批专家工作站和企业研究院,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科技创新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三是科研成果丰王军——关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的思考策划PLAN “广东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专题③富,发展“实力硬”。
五年来,广东省农科院获科研立项2471项,合同经费共计13.48亿元,科技成果奖励255项;获授权专利335件,制修订标准70多项;育成农作物新品种398个,获植物新品种权75个;收集保存农业种质资源超过4万份,占全省2/3,规模居华南地区首位,形成了强大的品牌效应。
四是政策配套完善,保障“供给实”。
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而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是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政策调整、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升级以及市场拓展等方面,探讨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
一、政策调整政策调整是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工作。
政府应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农业政策,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农产品价格、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等方式,引导农民增加种植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减少大宗低效农产品的种植,从而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
二、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驱动力。
农业领域需要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培育新农业生产技术和新品种,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要加强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农业产业升级农业产业升级是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通过加强农业集约化经营,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效率和稳定性。
此外,还要加大对优势农产品的保护和扶持力度,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业品牌,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认可度。
四、市场拓展市场拓展是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环。
政府应积极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营销网络建设,支持农产品进军国内外市场,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
同时,注重农产品的包装、加工和运输环节,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包括政策调整、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升级和市场拓展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整合各方资源,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的同时,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才能实现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提升,推动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为农民增收、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注入新的活力。
2016年第17期本文DOI :10.16675/14-1065/f.2016.17.066农业“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创新驱动“珠三角”地区农产品出口升级路径实证研究□尤彧聪摘要:本文对创新驱动和“珠三角”地区农产品出口升级优化发展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以“珠三角”地区2010~2015年的数据为基础,对“珠三角”农产品出口总值,农产品出口企业研发贡献率,农产品出口企业专利申请数进行了细致和深入的客观实证分析,通过采用VAR 模型构建和JOHANSEN-GRANGER 检验等研究方法,得出结论:珠三角农产品出口企业研发贡献率对农产品出口具有显著的驱动和促进作用;并相应给出升级建议。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改革”;“珠三角”地区;农产品;创新驱动;实证研究文章编号:1004-7026(2016)17-0086-01中国图书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广州510850)!!!!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主题。
中央一号文件一如既往的关注“三农”问题,这标志着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多年再聚焦“三农”问题,指出强化创新驱动以强化农村改革力度,推动农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珠三角农业与农产品出口发展已经到了必须更加依靠创新驱动和进步实现进一步的创新驱动阶段,以充分发挥内生增长优势。
1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Mayer (2014)指出,Value chain 攀升的潜力将影响农产品外贸转型与结构优化的速度。
Ottaviano (2015)等指出,贸易顺差不仅仅反映产品质量,所以应该剔除广度边际的影响。
国内学者对农产品外贸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对策做了大量研究。
薛荣久(2012)认为全球新贸易保护主义造成了对中国外贸发展的巨大冲击,提出外贸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尤彧聪(2016)指出农产品外贸必须持续强化政策供给,推进外贸供给侧改革,推动外贸增长。
2实证研究2.1变量本文对于农产品出口创新驱动进步贡献率指标定位为农产品出口企业科技整体研发水平与农产品技术专利申请数。
科技创新促进农产品供给优化路径论文科技创新促进农产品供给优化路径论文[摘要]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本文立足前期研究和河南省科技创新现状,分析影响科技创新对农产品供给优化的因素,并提出科技创新促进农产品供给优化的具体路径,促进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高效进行。
[关键词]农产品供给优化;科技创新;科研成果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艰巨,不仅需要注重农产品种植品种的调整问题,而且需要密切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品质的提升。
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也是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遇到的深层次问题的关键。
当前,科技创新已深入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改变着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促进农业发展更加现代化。
因此,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进行,农业科技投入的结构和方向、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应用程度、科技体制和管理机制影响着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否顺利、高效。
1研究综述2015年,刘克非[1]提出农业产业研发投入对于农业产业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大专以上员工数量对于农业产业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专利成果对于农业产业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上议程以来,科技创新的作用不断被研究者所重视。
2016年,刘蓉蓉等[2]论证了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作用,结合农业供给测改革的主要内容,阐述了改善供给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对科技创新的重点要求。
2016年,傅晋华[3]指出,科技创新应在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降成本和补短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综合前期研究成果,大多数是从宏观角度上说明科技创新对农业现代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作用,但是结合农产品供给中出现的品种和质量失衡问题,分析科技创新方向和布局的内容很少。
本文在之前学者和自己的研究基础上,就科技创新的内在机制从微观层面说明科技创新在农产品供给优化中的具体应用。
2农产品供给优化中的科技创新现状——以河南省为例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总量不断增加,科技创新进步贡献率在56%以上。
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产品出口的推动作用研究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对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农产品出口正成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研究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产品出口的推动作用,对于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农业科技创新,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以及推广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新品种的引进和培育,能够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提高产量和品质。
同时,新技术的应用,如遥感、GPS等,可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监测和控制,有效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这些科技创新措施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安全性、营养价值和口感,因此增加了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二、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产量农产品的出口需要有足够的产量作为保障。
农业科技创新在提高产量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通过优化农田土壤、改进灌溉技术,科学施肥等方式,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另外,通过新型的农业机械装备,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减少人力成本,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这些科技创新措施对于确保农产品的供应量,以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三、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和质量提升农产品的出口需要满足国际市场的要求。
农业科技创新在农产品加工和质量提升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创新的加工技术,农产品的附加值可以得到提高,从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同时,科技创新可以改善农产品的贮存和运输技术,延长产品的保鲜期和货架期,保证产品在出口过程中的质量不受损。
这对于提高农产品的出口数量和质量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出口的可持续性农业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不仅体现在短期效益上,更重要的是它对农产品出口的可持续性具有积极影响。
科技创新能够提高农产品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土地、水资源等的过度利用和破坏。
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实现农产品生产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满足国际市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