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限时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3
高一化学限时训练3一、选择题(50分,每小题2分)1.化学上经常采用归类的方法研究一类物质。
将Li、Na、K、Rb、Cs归为一类的根本原因是()。
A.它们均为金属元素,都能形成相应的氧化物B.五种元素的单质均为固体C.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个,在性质上具有相似性D.它们形成的氢氧化物都是强碱2.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A.氧B.氟C.碳D.氖3.下列原子中最易形成阴离子的是()。
A.Cl B.F C.Na D.K4.核电荷数为16的元素原子和核电荷数为4的元素原子相比较,前者的下列数据不.是.后者的4倍的是()。
A.电子数B.质子数C.电子层数D.次外层电子数5.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B.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C.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6.若用X代表F、Cl、Br、I四种卤族元素,下列属于共性反应的是(反应条件均省略)()。
A.X2+H2===2HX B.X2+H2O===HX+HXOC.2Fe+3X2===2FeX3 D.X2+2NaOH===NaX+NaXO+H2O7.有三种金属元素a、b、c,在相同条件下,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a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a可以从c的盐溶液中置换出c。
则这三种金属元素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a、b、c B.b、a、c C.b、c、a D.c、b、a8.某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3XO4,该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是()。
A.H2X B.HX C.XH3D.XH49.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KI、NaBr、BaCl2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
将白色物质溶于水得无色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向该无色溶液中加入新制取的氯水,然后再滴入淀粉溶液,溶液变为蓝色。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高一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限时训练题(含参考答案)高一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限时训练题(含参考答案)限时规范训练3 第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A级基础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解析:物质燃烧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2.食品分类的一种方法如下表所示,则以下属于白色食品的是( ) 食品类别绿色食品蓝色食品白色食品分类依据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而由海洋提供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A.精白面粉 B.精制豆油.新鲜海带 D.酿制米酒解析:酿制米酒要通过发酵过程。
答案:D3.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解析:本题考查溶液和胶体的性质。
A项,胶粒带电,而胶体是电中性的。
B项,溶液中溶质若是非电解质,通电时不向两极移动;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带电时,不向某一极移动。
项,溶液中溶质粒子运动也无规律。
D项,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故选D。
答案:D4.离子方程式H++H-===H2所表示的反应是( ) A.所有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B.所有强酸和强碱之间的中和反应.所有可溶性酸和可溶性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D.强酸溶液和强碱溶液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反应解析:弱酸和弱碱反应以及强酸和强碱生成难溶性盐的反应不能用该式表示,A、B、三项错。
答案:D.从反应类型的角度看,下列化学反应中,与另外三个反应不相同的是( )A.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 B.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析出铜.碳酸钙高温分解产生2D.一氧化碳与三氧化二铁共热制得单质铁解析:A、B、D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没有发生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6.已知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S2-4,则该溶液中还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Al3+、2-3、l- B.g2+、Ba2+、Br-.g2+、l-、H-3 D.Na+、NH+4、l-解析:本题通过离子共存的判断,旨在考查学生对常见离子化学性质的掌握情况。
高一化学限时训练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0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Fe 56 Zn 65 Ag 108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6分,共72分)1.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Na在空气中放置最终变为NaOHB.铝制品在生活中应用非常普遍,是因为铝不活泼C.每次焰色反响实验后,要将伯丝用硫酸洗净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的氧化物不致密,不能保护内层金属,故铁制品往往需涂保护层2.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02气体和CO?气体,以下有关比拟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①分子个数之比为11: 16 ②密度比为11: 16③体积比为16: 11 ④原子个数比为11: 16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3.己知用金属钠生成氧化钠,可有多种方法:①4Na+02= 2Na20,②4Na+CO2= 2Na20+C③2NaN02(亚硝酸钠)+6Na = 4Na20+N2 f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三个反响都属于氧化复原反响B.①方法产物中可能混有过氧化钠C.②方法中固体产物中的碳可在空气中灼烧除去D.③方法中副产物氮气可以保护Na?。
不易被氧化4.运动会上使用的发令枪所用的“火药”成分是氯酸钾和红磷,经撞击发出响声,同时产生白烟。
撞击时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5KC1O3+6P = 3P2O5+5KC1,那么以下有关表达错误的是()A.上述反响中C1的化合价由+ 5价变为一1价B.巳。
5是P被复原后所得的产物C.该反响中被复原与被氧化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 6D.上述反响中消耗3mol P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5mol5.以下化合物与小苏打溶液反响,没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的是()A.烧碱B.硫酸氢钠C.氢氧化彻D.过氧化钠6.20XX年9月8日杭州G20烟火晚会时的焰火,火树银花映红了西湖,惊艳世界。
其中五彩缤纷的焰火与元素的焰色反响有关,人们在烟花中有意识的参加特定金属元素,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限时训练高一化学(考试时间:40分钟 满分:8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Mn:55 Fe:56 一、选择题:(共38分。
第1-9小题,每小题2分;第10-14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垃圾分类可以有效地回收资源,把垃圾从有害变为有用。
同理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可以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 .AB .BC .CD .D2.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无色透明的溶液中:3Fe +、2Mg +、3NO -、Cl -B .3AgNO 溶液中:K +、Na +、Cl -、23CO -C .加入Zn 能放出2H 的溶液中:2Mg +、Na +、24SO -、4NH +D .强碱溶液中:Na +、3HCO -、24SO -、Cl -3.下列物质的应用中,主要利用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用铝和氧化铁的混合物焊接铁轨 B .用氯气和石灰浆制取漂白粉 C .实验室用NaOH 溶液吸收2SOD .用湿润的淀粉KI 试纸检验2Cl4.如图是侯氏制碱法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的生产流程示意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通入A 气体是为了使溶液呈酸性B .图中晶体和纯碱的溶液可用作食用碱或工业用碱C .第III 步操作中析出晶体,是因为该晶体在氯化铵溶液中溶解度较大D .第IV 步操作得到的物质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5.下列有关氯气及氯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 .新制氯水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氯气分子存在B .为了准确地了解氯水的酸性,可以用pH 试纸准确测定其pHC .氯气、次氯酸、次氯酸盐均具有漂白性,可以用于漂白各种产品D .工业上将氯气通入饱和石灰水中制取漂白粉6.将50mL 0.3mol/L 的NaCl 和50mL 0.2mol/L 的2CaCl 混合后,若溶液体积变成二者体积之和(忽略体积变化),混合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0.5mol/LB .0.35mol/LC .0.7mol/LD .0.25mol/L7.部分含铁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
高一化学第二学期限时训练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用2B 铅笔涂到答题卡上,第Ⅱ卷的答案做在答卷纸上。
交卷时只交答题卡和答卷纸,试卷自己保留。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O -16 C -12 Zn -65 Mn -55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 .碳-12原子 612CB .羟基的电子式 ∶O ∶HC .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16288D .乙烯的结构简式CH 2CH 22、2008夏季奥运会将在我国举行,这次奥运会要突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其中“绿色奥运”是指A .把环境保护作为奥运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首要条件B .严禁使用兴奋剂,使运动员公平竞争C .所有奥运用品和食品全都是绿色的D .奥运场馆建设均使用天然材料,不使用合成材料 3、M 能层最多含有的轨道数为A 、3B 、 5C 、 7D 、 94、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Zn(s)+2MnO 2(s)+H 2O(l)==Zn(OH)2(s)+Mn 2O 3(s)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B .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C .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 2(s)+H 2O(1)+2e —== Mn 2O 3(s)+2OH —(aq)D .外电路中每通过0.2mol 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 5、在下列所示的微粒中,氧化性最强的是:A 、1S 22S 22P 2B 、1S 22S 22P 5C 、1S 22S 22P 63S 1D 、1S 22S 22P 66、对于反应A 2+3B 2 2AB 3以下表示的反应速率中,速率最大的是A 、 v 2A =0.4mol ·L -1min -1B 、v B =0.8mol ·L -1min -1C 、v 3AB =0.6mol ·L -1min -1 D 、v 2A =0.01mol ·L -1·S -17.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A .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B .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C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 .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8.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如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要吸收热量,在化学上叫做吸热反应。
高一化学限时训练5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会产生新的物质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2.从宏观来看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
从微观角度来看,下列变化不能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变化时有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形成B.变化过程中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C.变化时释放出能量D.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分子种类增加了 3.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胆矾加热变成白色粉末 ③浓硫酸稀释 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A.①④B.②③C.①④⑤D.②④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H 2O(g)―→H 2O(l)该过程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该过程是化学变化C.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D.对于如图所示的过程,是吸收能量的过程5.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A.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 B.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反应C.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比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少的反应D.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的反应 6.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
已知12 g 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a kJ 的能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 ②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 ③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金刚石放出的能量多 ④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能量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7.已知2 mol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能量484 kJ ,且氧气中1 mol O===O 键完全断裂时吸收能量496 kJ ,水蒸气中1 mol H —O 键形成时放出能量463 kJ ,则氢气中1 mol H —H 键断裂时吸收能量为( )A.920 kJB.557 kJC.436 kJD.188 kJ 8.已知化学反应2C(s)+O 2(g)=====点燃2CO(g)、2CO(g)+O 2(g)=====点燃2CO 2(g)都是放热反应。
高一化学限时训练(一)一、单项选择题1.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锌粒24.4g(1g以下用游码),他把锌粒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实际质量为A.24.4g B.25.5g C.23.6g D.24g3.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B.将鼻孔凑到集气瓶口闻气体的气味C.酒精灯的火焰可以用嘴吹灭D.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4. 下列仪器用酒精灯加热时,需垫石棉网的是①烧杯②坩埚③锥形瓶④蒸发皿⑤试管⑥烧瓶A.②④⑤B.①②⑥C.③④⑥D.①③⑥5.下列分离或提纯混合物的方法正确的是A.在除去生石灰中的石灰石时,加水后进行过滤B.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碘水中的碘C.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D.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除去固体BaCl2中的BaSO4 6.有人从市场上购得一瓶“纯净水”,喝过之后感觉有点苦涩味,怀疑是由深层地下水冒充的伪劣产品。
已知地下水含Ca2+、Mg2+等离子,家庭中的下列物品可用于验证他的推测的是A.纯碱B.食盐C.食醋D.食糖7.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盐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证明一定含有SO42-C.某无色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硝酸除去OH-,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含Cl-8.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C.②③①④⑤D.③⑤②①④9.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B.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D.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10.实验室进行过滤和蒸发时,都要用到的仪器是A.烧杯B.玻璃棒C.蒸发皿D.酒精灯11. 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 2CO、OH3-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3种阴离3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①滴加Mg(NO3)2溶液;②过滤;③滴加AgNO3溶液;④滴加Ba(NO3)2溶液A.①②④②③B.④②①②③C.①②③②④D.④②③②①12.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用规格为10 mL的量筒量取6 mL的液体B.用药匙或者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的底部C.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应轻轻靠在三层的滤纸上D.如果没有试管夹,可以临时手持试管给固体或液体加热13.进行过滤操作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A.玻璃棒、滤纸、烧瓶、漏斗、铁架台B.滤纸、烧杯、试管夹、漏斗、玻璃棒C.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滤纸D.烧杯、酒精灯、试管、铁架台、漏斗二、非选择题14.粗食盐中除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溶性杂质外,还含有泥砂等不溶性杂质。
高一化学限时训练卷一、单选题(每小题6分,共计42分)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B.室温下,不能将浓硫酸盛放在铁桶中C.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会使溶液浓度偏高D.用蒸馏水润湿的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2. 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lmol 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B.标准状况下,18g H218O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 AC.1 mol Na20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 AD.NO2和N2O4组成的23 g混合气体中氧原子的个数为N A3.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A.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Ba2++2OH-+2H++SO42-=BaS04↓+2H2OB.酸性介质中KMnO4氧化H2O2:2MnO4-+5H2O2+6H+= 2Mn2++5O2↑+8H2O C.等物质的量的MgCl2、Ba(OH)2和HC1 溶液混合:Mg2++2OH-= Mg(OH)2↓D.铅酸蓄电池充电时的正极反应:PbSO4+2H2O-2e- = PbO2+4H++SO42-4.下列有关能量的判断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从C(石墨)=C(金刚石) ΔH=1.9 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B.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更多C.由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则向含0.1 mol HCl的盐酸中加入4.0 gNaOH固体,放出热量等于5.73 kJD.2 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5.已知:4NH3(g)+5O2(g) ==4NO(g)+6H2O(g) △ H=-1 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贺兰一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限时训练卷二(化学A )第I 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CO 、NO 、NO 2都是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B .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 .CO 2、NO 2、SO 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 .大气中CO 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SO 2能使品红溶液、溴水和酸性KMnO 4溶液褪色,是因为SO 2具有漂白性B .SO 2、Cl 2都可用于漂白物质,将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时, 可增强漂白效果C .活性炭使有色物质褪色是利用了碳单质的还原性D .SO 2使品红溶液褪色后,将褪色后的溶液加热,溶液重新变为红色 3.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SO 2的实验,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 .可用甲图中装置和药品制取SO 2B .可用乙图中装置和药品制取SO 2C .可用丙图中装置和药品收集二氧化硫并吸收尾气D .可用丁图中装置和药品检验铜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的CuSO 4 4.下列关于氮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很稳定,所以氮气可以在电焊时作保护气B .N 2+O2高温2NO ,该反应是汽车尾气造成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C .氮气在空气中约占质量比的45D .在反应3Mg+N 2高温Mg 3N 2中,氮气作氧化剂5.下列关于氮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氮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B .氮的氧化物都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C .NO 2 与 H 2O 反应生成 HNO 3,所以 NO 2 是酸性氧化物D .NO 和 NO 2 均有毒6.下列关于氨气、液氨、氨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氨气、液氨均为纯净物B .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有白烟生成C .液氨常用来作制冷剂D .氨气溶于水能导电,氨气是电解质7.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路线①①①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 B. 路线①、①、①是雷电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 C .上述所有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D .氮气可在足量的氧气中通过一步反应生成2NO8.有a 、b 、c 、d 、e 五种气体,现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操作现象 (1)a 和c 混合 产生白烟 (2)b 和d 混合气体变红棕色(3)a 和e 分别通入少量溴水中 溴水均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 (4)b 和e 分别通入氢硫酸中均产生淡黄色浑浊则a 、b 、c 、d 、e 依次可能是( ) A .322NH NO HCl O SO 、、、、 B .233HCl O NH NO O S 、、、、 C .2322HCl CO NH H S CO 、、、、D .322NH O HCl NO SO 、、、、9.能鉴别Na 2SO 4、NH 4NO 3、KCl 、(NH 4)2SO 4四种溶液(可以加热)的一种试剂是( )A.NaOH溶液B.Ba(OH)2溶液C.BaCl2溶液D.AgNO3溶液10.在甲、乙两个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烧瓶中充入(或放入)另一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的气球都有明显胀大。
试卷第 1 页 共 1 页+O 2 +O 2 +H 2O贺兰一中高一年级第二学期化学限时训练一、选择题(共计40分,每题5分)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被广泛接受。
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受潮及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在包装袋中应放入的化学物质是( )A . 无水硫酸铜、蔗糖B . 硅胶、硫酸亚铁C . 食盐、硫酸亚铁D . 生石灰、食盐2.在强酸性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33、NO 、HCO 、Na K B .--++224、SO 、Cl 、Mg NaC .+-++2、Cu 、、Na K l CD .--++224、SO 、Cl 、Ba Na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O 2H Ca 2H Ca(OH)222+===+++B .钠与水的反应↑++===+-+22H 2OH Na O 2H Na C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Ag CuAg Cu 2+===+++D .大理石溶于醋酸的反应O H CO COO 2CH CaCOOH 2CH CaCO 223233+↑++===+-+4.单质X 和Y 反应生成化合物-+22YX ,现有如下叙述:(1)X 被氧化; (2)X 是氧化剂; (3)X 具有氧化性; (4)XY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5)XY 中的Y 元素具有还原性; (6)XY 中的X 元素具有氧化性; (7)Y 的氧化性比+2X 强; (8)-2Y的还原性比X 还原性强。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⑴⑷⑸⑹B .⑵⑶⑷⑸C .⑵⑷⑹⑻D .⑸⑹⑺⑻5、 在相同体积的KI 、FeCl 2、FeBr 2的溶液里, 分别通入足量的氯气并且发生完全充分反应, 若它们耗用Cl 2的质量相同, 则KI 、FeCl 2、FeBr 2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比( ) A .6∶3∶2 B .1∶3∶3 C .3∶3∶1 D .1∶2∶3 6、只用一种试剂可区别()()Na SO MgCl FeCl Al SO NH SO 2422243424、、、、五种溶液, 这种试剂是( ) A .Ba(OH)2 B .H 2S C .NaOH D .AgNO 37.某金属单质跟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假定只产生单一的还原物。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化学限时训练003
班级: 小组: 姓名: 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分离混合物的操作中,必须加热的是()
A. 过滤B.升华C.结晶D.蒸馏
2.用天然水制取纯度较高的水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 .煮沸并加入石灰纯碱 B. 加明矾搅拌
C. 进行多次过滤 D .蒸馏
3.下列各组物质仅用蒸馏水不能
..鉴别的是()
A.汽油、酒精、硝基苯(不溶于水的液体,ρ>1g·cm-3)
B.食盐、烧碱、硝酸铵C.蔗糖、硫酸铜粉末、碳酸钙粉末
D.氧化铜、二氧化锰、活性炭
4.下列各组仪器:①漏斗;②容量瓶;③滴定管;④分液漏斗;⑤天平;⑥量筒;⑦胶头滴管;⑧蒸馏烧瓶。
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①③⑦B.②⑥⑦C.①④⑧D.④⑥⑧
5.用可溶性钡盐检验SO42-的存在时,先在待测溶液中加入盐酸,其作用是()
A. 形成较多的白色沉淀
B. 形成的沉淀纯度更高
C. 排除SO42-以外的其他阴离子及Ag+的干扰
D. 排除SO42-以外的其他阳离子及Ag+的干扰
6.下列对焰色反应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①钾的火焰颜色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②先将铂丝灼烧至与原来火焰颜色相
同,再蘸取被检验的物质③每次实验后,都要将铂丝用盐酸洗净④实验时最
好选择本身颜色较弱的火焰⑤没有铂丝时,也可以用光洁无锈的铁丝代替;
A. 仅有③不正确
B. 仅有④不正确
C. 仅有⑤不正确
D. 全对
7.下列各组物质只用水不能将其鉴别出来的是()
A.CuSO4、Na2SO4、BaSO4三种粉末
B.CuSO4、(NH4)2SO4、Na2SO4三种粉末
C.汽油、四氯化碳、乙醇三种液体
D.CaO、AgCl、NaCl 三种晶体
8.下列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或是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向一装有2ml溴水的试管中,滴加1mLCCl4,振荡,静置后溶液分层,上层液体呈橙红色,下层液体接近无色。
B.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含SO42-
C.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D.加入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Ba2+
9.(2010年广东高考22和2011年23)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ⅠⅡⅢⅣ
A.实验Ⅰ: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B.实验Ⅱ: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
C.实验Ⅲ: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4溶液中出现没有蓝色晶体
D.实验Ⅳ: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10.下列混合物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分离的是()
A.混有泥沙的食盐B.混有水的酒精
C.白糖与食盐的混合物D.铁粉和泥沙的混合物
11.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混有水份,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A.过滤B.蒸馏C.分液D.萃取
12.下列物质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食盐中泥沙
B.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来水制成蒸馏水
C.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D.用水冲洗的方法从沙里淘金
二、填空题
13.有一包白色固体物质,可能含有CuSO4、Na2SO4、KNO3、Na2CO3、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1)将白色固体溶于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2)取少量上述溶液两份,其中一份滴加BaCl2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没有溶解。
另一份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知,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一定没有,可能有;为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还需补做的实验是。
14.甲、乙、丙三位同学各设计一个实验,结果都认为自己的试样中含有SO42-。
甲的实验是
(1)乙认为甲的实验不严谨,因为试样A中若含有离子(仅填一种),也会有此现象。
乙的实验是
(2)丙认为乙的实验不严谨,因为试样B中若含有离子(仅填一种),也会有此现象。
丙的实验是
(3)若丙方案合理,则回答:其中试剂Ⅰ是,现象Ⅰ是;试剂Ⅱ是,现象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