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气病”伤害人体五大系统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家庭医药 2016.0220专家门诊·心脑血管及糖尿病当心脑血管病遭遇“暖气病”□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王有国元旦前夕,老赵一家总算从旧房搬入了“三气俱全”的新居,从此告别用蜂窝煤取暖的日子,开始享受集中供热,也算实现了小小的梦想。
在祝贺赵家乔迁之喜的“温锅”聚会上,一位医生朋友提醒他们,你老两口都有心脑血管病,如今住进有暖气的居室,可要小心“暖气病”!大家听了哈哈大笑,却没在意。
谁知,医生朋友一语成谶,享受集中供热还不到半个月,老赵两口子就住进医院。
他俩都是从鼻咽干燥、烦躁不安、软弱无力、胸闷气短开始,老赵头晕眼花、血压波动,直到半身动弹不得;老伴胸痛憋气加剧。
到医院一检查,老赵脑中风,老伴心肌梗死。
幸亏他们住院及时,抢救一周后总算脱离了危险。
这到底是咋回事?医生说,这是心脑血管病遇上了“暖气病”的灾殃。
“暖气病”是一组症候群其实“暖气病”并不是一种定义明确具体的疾病。
“暖气病”是指在暖气取暖环境中的人,因房间密闭,空气不流通,室温过高或变化剧烈,空气干燥,室内外温差较大,以及致病微生物滋生等因素,致使人体适应不良,发生一系列不适的症状表现,如皮肤干涩瘙痒、鼻咽干燥出血、干咳声嘶、烦躁不安、头晕眼花、软弱无力、胸闷憋气、尿量减少、血黏度增高、血压波动等,也可以说是一组症候群。
如同“空调病”称为空调综合征一样,暖气病也可称之为“暖气综合征”。
它有热、干、闷、感、欺等特性:热——过热 是指暖气供热后,控制不当,室温过热,超过23℃,与室外气温反差较大;或供热不规律,室温变化很大,忽冷忽热,致使老弱病人不能适应。
干——干燥 是指暖气、火墙、火盆、火地等取暖的共同缺点是造成空气过度干燥,室内湿度在40%以下,甚至更低,损害人的皮肤及呼吸道,导致人体水分丢失。
闷——憋闷 是冬季居室封闭,缺乏空气流通交换,甚至氧含量下降,人有憋闷的感觉。
感——感染 在干热及缺乏换气的条件下,致病微生物大量滋生,导致居民特别是体弱者发生感冒、口鼻咽炎、上呼吸道感染等。
观察“地暖危害”之说当前正值深秋时分,采暖季已到。
而关于“地暖危害之说”的议论,却仍没有散尽。
事情起源是网上一篇名为《地暖对人体的六大危害》的帖子而引发的。
内容主要罗列出地暖的六大危害,每一种危害都让人触目惊心:危害一是地热极有可能是造成儿童患白血病的原因之一,称医学研究证明,长期处于地热供暖辐射的环境中,会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危害二是能够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称地暖辐射污染会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危害三是影响人的生殖系统,称主要表现为男子精子质量降低,孕妇发生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等;危害四是可导致儿童智力残缺,称地暖也是导致婴儿发育不良的罪魁祸首;危害五是影响人的心血管系统,主要表现为心悸、失眠、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等;危害六是对人们的视觉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称过高的地暖辐射污染会引起视力下降。
此帖一出,自然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全行业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热传递的方式为:传导、对流、辐射,发热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这三种方式是共存的。
因此,任何建筑采暖方式都存在对流、辐射、传导这三种向室内散热的形式。
所以,“地暖的辐射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的说法是无稽之谈。
如果“地暖”能够对人体能造成危害,那么所有的建筑采暖方式都会对人体产生同样的危害。
同时,地暖六大危害之说本身是不值得从技术上批驳的,因为只要有些基本的生活常识、稍微问一两个为什么且试着去寻找答案,就会得出“这是一篇由竞争者所为的捏造和诋毁地暖的文章”的结论。
在地暖界一片愤慨的同时,作为用户方的地产人也有相应的看法。
新世界地产设计部经理姚子韬表示,该技术在欧洲已有多年的使用历史和发展历史,是一项非常成熟且应用广泛的供热技术。
也未遇到过类似的业主投诉,只是业主对地板低温辐射采暖不太理解,会问到此种采暖形式会对装修及冬季体感有什么影响。
此外,此类未经分析的文章不会对开发企业选用采暖方式上产生影响。
影响开发公司选择采暖方式的原因有几种:1、根据产品及客群定位选择采暖方式;2、根据成本控制的投资造价来选择采暖方式;3、根据采暖形式对未来装修效果的影响选择采暖方式。
水地暖对人体的六大危害网传地暖对人体的六大危害有:它会导致孩子得白血病,能诱发肿瘤,促进肿瘤生长,对人类生殖系统的影响,造成儿童智力残疾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影响视觉。
虽然地暖存在一些缺点,但是并没有太大的坏处,就像我们平时用的手机和电视一样,我们要学会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它。
1、它会导致孩子得白血病。
这个解释并不完全正确,地热的辐射来自于地暖的电磁波,也来自于地暖的自然辐射,不过在制造地暖的过程中,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检测,所以只要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没有辐射的瓷砖就不会受到任何的影响,虽然有辐射,但是比起手机来说,还是要少很多的。
至于水暖器,那就更不用说了,因为它是不需要电力的,所以没有任何的辐射。
2、能诱发肿瘤,促进肿瘤生长。
这种产品很容易导致癌症,其实和地暖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木材中的甲醛在受热的时候会加倍的释放出来,在封闭的房间里,甲醛的浓度会更高,众所周知,甲醛是一种很容易致癌的物质,一种合格的地板,甲醛的释放量很少,只要经常通风,让空气流通。
3、对人类生殖系统的影响。
网络上都说过,地暖会让男人的精子质量下降,怀孕的女人很可能会流产,还会造成胎儿畸形。
如果温度太高,会对精子的活力和胎儿造成一定的影响,不过地暖的入水点不能超过60度,最多只能达到30度,地暖的温度最好是18-22℃。
4、造成儿童智力残疾。
事实上,导致孩子智商降低或残疾的并不仅仅是因为地热,还有很多其他的家电也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电子产品的电磁辐射,如电脑、电视机、手机等都会对胎儿造成伤害。
地暖的影响不大,只要安装到位,选用合适的地热材料,地暖的辐射会大大降低,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的伤害,和家用家电差不多。
5、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有的患者会出现心悸、失眠、月经失调、心率变慢、心搏血减少、白细胞减少、免疫力降低等症状。
虽然不知道是真是假,但长时间待在暖气房里,难免会觉得不舒服。
因此,我们要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这些消极的讯息。
暖气对身体带来的伤害有多少*导读:每每到了冬季,我们北方人都有采取室内取暖的的习惯,在这些取暖的习惯当中暖气是最为常见的。
而且很多家庭为了取暖效果更佳,把……每每到了冬季,我们北方人都有采取室内取暖的的习惯,在这些取暖的习惯当中暖气是最为常见的。
而且很多家庭为了取暖效果更佳,把暖气片安装到挨着床最近的墙壁上,这样一来我们是感觉到身体暖和了。
但是你知道暖气对身体的伤害有多少吗?对于这些生活保健的常识朋友们又知道多少呢?高温、干燥、不流通的空气,常是身体的致命杀手。
由于体内水分大量流失,血液浓缩,血液的黏稠度增高,再加上血管遇热扩张,血容量相对不足,常常引起低血压、心绞痛、缺血性脑卒中等。
室内空气流通不好,细菌容易生长繁殖,室内外温差太大,人们受不到耐寒锻炼而抗寒能力降低,此时外出容易着凉,引起感冒、鼻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
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心血管、泌尿系统等身体五大部位都会跟着遭殃。
暖气综合症,是冬季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保健措施,应该时刻调整室内的小气候,保障身体健康。
据专家介绍,高温、干燥、不流通的空气,常是身体的致命杀手。
很多人为了让室内保持温暖,常常是紧闭门窗,如果家里有人患疾病更是诱发传染的主要来源,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会蒸发掉约1000毫升水分,其中经皮肤600~700毫升,经呼吸道300~400毫升。
来暖气后,室内干燥,丢失的水分就更多,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就会头疼、胸闷、嘴唇干裂、鼻咽干燥、干咳声嘶,都是暖气病引起的上呼吸道症状。
中医提醒市民:第一,室温不要太高。
室内温度维持在20℃左右。
第二,室内空气要湿润:暖气片上放块湿毛巾,让毛巾里的水分慢慢蒸发,或勤在屋地上或花盆里洒些水,也可使用加湿器向外喷潮气,让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
第三,室内空气要流通:常开门窗通气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
第四,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温暖干燥的空气常使体内的水分流失,应多喝水进行补充,每天约2升左右。
“暖气病”来袭时下正是寒冷季节,居民门窗紧闭,空气流通不好、干燥,再加上暖气、空调、电暖气等取暖设施会造成室温过高,使得室内空气更加干燥、污染加剧,为病菌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温床”,致使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猛增,从而导致人们出现“暖气病”。
“暖气病”会引起免疫功能和抵抗力的下降,并造成烦躁不安、鼻咽干燥、头晕眼花、软弱无力等症状。
这些就是让暖气给热出来的"暖气病"。
造成"暖气病"的最大原因在于空气干燥,室内空气湿度降低,人体水分丢失。
寒冷季节空气本来就干燥,来暖气后,室内空气更加干燥,丢失的水分就更多,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皮肤,心血管、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等身体五大部位都会跟着"遭殃"。
居民生活在相对湿度50%-60%的环境最感舒适,环境过分干燥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当空气湿度低于40%的时候,容易发生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如何才能有效避免“暖气病”的发生呢?市疾控专家提醒,以下几招可以帮助您度过一个健康舒适的寒冷季节:1.多开窗通风,控制好室内温度和湿度相对来说,室内温度保持在18℃-24℃,湿度保持在50%-60%为最佳。
所以,控制好居室温度、空气湿度是预防"暖气病"的关键。
多开窗通风,最好早晚各开一次窗,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半小时。
供暖季居室空气的干燥会引起皮肤干燥,导致瘙痒症,因此洗澡时水温应在32摄氏度左右,不宜过多使用香皂。
当空气湿度低于40%的时候,空气相对干燥,各种细菌繁殖速度会加快。
可以使用加湿器,在床前摆盆水来加湿;在室内多养些叶面蒸腾水分比较多的绿色阔叶植物,如绿萝、吊兰,既可以调节室内空气湿度,同时还有吸附空气当中有害气体的作用。
2. 以动治"冻"所谓以动治"冻",就是要多参加体育运动,以减少"暖气病"的发生。
冬季体育锻炼时,应当根据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天气情况合理安排运动方式和运动量。
新华网长春11月6日电(记者林宏)冬季来临,各地的供暖工作也陆续展开。
医学专家提醒,供暖季节里暖气在驱寒的同时也可能带给人们“暖气病”,因此在保持冬季正常室温的前提下,预防由暖气造成的疾病同样重要。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丁会介绍,住户在供暖期间大都选择关门闭窗,导致室内空气比较干燥,这样容易降低人的呼吸系统抵抗力,从而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患者表现会出焦躁不安、咽喉干燥、头晕眼花、血粘度增高等症状,在医学上这些症状就称为‘暖气病’。
”丁会说。
专家建议,暖气开放时,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8摄氏度左右,并且将房间空气湿度控制在50%左右。
另外,早晚应至少各开窗通风一次,保持房间里空气的正常流通。
“供暖期间人们的皮肤可能出现干燥瘙痒等现象,这时可采取开窗、洒水、使用加湿器的方法来调节室内湿度,同时保持勤换衣服勤洗澡的习惯,饮食方面尽量多吃些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进而将‘暖气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丁会说。
冬季室内暖和需警惕当心暖气病缠身冬季由于天气寒冷,很多人在室内难免会使用暖气,但是正是由于暖气房内空气不易流通,许多人因此患上了暖气病,那么常见的暖气病有哪些呢?冬季暖房内常见疾病鼻炎、支气管炎、感冒供暖初期,许多家庭将门窗紧闭,生怕室内的暖和漏出去一丝一毫。
然而,这样做不利于室内室外空气流通,极易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并可能导致口腔、鼻腔、气管黏膜等处的毛细血管干裂出血,发生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等疾病。
尿路疾病来暖气后屋里干燥,体内水分丢失增多,小白领们常常是一天下来“连口水都顾不上喝”,这时可要当心尿量越来越少的问题了。
正常人尿量应当在每天1500—2000毫升左右,它能起到冲洗尿路、避开感染的作用,假如尿量过少,会增加患泌尿道感染和尿路结石的风险。
干眼症供暖期后,长时间处于干热的室内,眼睛泪液不足,简单消失干涩、疲乏、眼痒等症状。
较严峻者眼睛还会红肿、充血。
特殊是常常对着电脑的白领、配戴隐形眼镜者等,在冬季更易患上干眼症。
皮肤瘙痒症冬天的时候,天气干燥,人们原来就简单消失皮肤干燥瘙痒的状况。
来了暖气,室内温度高了,更简单使得皮肤的水分流失,有不少人还因此长痘痘呢。
心脑血管疾病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由于室内外温差大,外出时简单导致血压骤升及血管痉挛,发生心绞痛、急慢性心衰的患者较秋季要多出30%到50%,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既往病史的患者易增加脑出血、脑卒中、心梗发作的风险。
对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而言,“暖气病”还易导致肺循环不畅,导致消失心慌、胸闷等症状。
预防暖气病的方法有哪些1、室内暖气开放时,应将室温保持在18至24℃之间,湿度50%至60%为宜。
勤开窗户通风,一般早晚各开窗通风一次,每次开窗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掌握室内湿度,可以使用加湿器、或摆一盆水,同时在室内多养些绿色植物。
同时平均两天进行一次熬醋熏蒸或过氧乙酸消毒。
3、体育熬炼必不行少,应依据天气状况和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合理支配运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暖气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暖气病怎么办?
导语:室内植物不宜太多,一般一个房间一两盆即可,并且要常给植物浇水。
同时,也应适当在大叶植物的叶子上喷洒水分。
暖气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暖
室内植物不宜太多,一般一个房间一两盆即可,并且要常给植物浇水。
同时,也应适当在大叶植物的叶子上喷洒水分。
暖气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暖气病怎么办?
什么是暖气病
冬季来临,天气变冷,各地供暖已经陆续开始。
寒冷季节供暖,人们都希望暖气烧得热些,但暖气在驱寒的同时也会给人们带来暖气病,一定要注意预防。
因门窗紧闭,空气流通不好、干燥,加上暖气、空调、电暖气等取暖设施会造成室温过高,使得室内空气更加干燥、污染加剧,为病菌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温床,致使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猛增。
这可能会引起免疫功能和抵抗力的下降,从而导致人们出现不同程度的内热种种不适感,如烦躁不安、皮肤发紧、鼻咽干燥、胸闷、头晕眼花、出汗、血黏度增高、血压改变、尿量减少、软弱无力等。
这些就是让暖气给热出来的“暖气病。
暖气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冬季供暖期,室内十分温暖。
居民生活在相对湿度50%左右的环境最感舒适,环境过分干燥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玻供暖期间,居民一般都关门关窗,室内空气比较干燥。
干燥的环境容易让人的呼吸系统抵抗力降低,从而引发或者加重呼吸系统疾玻
患者的症状是咳嗽、咽部不适,有的气管炎患者旧病复发,这就是供暖后室内空气干燥而诱发的暖气病。
当空气湿度低于40%的时候,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家庭医学2015.2(上)冬季为了防寒保暖,很多家庭往往把暖气或空调开的很暖,甚至有点燥热。
因室内外温差过大,加之门窗紧闭,室内空气污浊、干燥,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最容易引发各种“暖气病”,需要提高警惕,认真对待。
健康生活室温不宜过高人感到最舒适的温度是18℃~24℃,若温度过低,人就会感到冷,血管收缩痉挛,不但易感冒,也易引发心梗或脑梗。
所以,冬季一般将室温调至18℃以上即可。
室温调的过高,一则浪费电,二则室内外温差太大,易引发多种疾病。
注意增减衣服老年人和儿童从外面回到家中后,不要马上脱去衣服,应让身体有个适应过程后再将外衣脱去。
若要外出,一定要将外套穿好,戴好帽子、围巾后再出门。
特别是短暂外出时,不要偷懒怕麻烦,以防穿的太少引发感冒。
保持室内湿润开暖气和空调的房间,最好在室内放几盆清水,或用湿拖布多拖几次地,以增加室内的湿度。
若在室内放一二个鱼缸更好,既可调节室内湿度,又可观赏,增加温馨浪漫的情调。
也可在室内放一台合格的加湿器,调节室内湿度。
定时通风换气每天至少开窗通风1~2次,上午最好在9时左右,下午应在4时左右。
天气太冷则时间短一些,若阳光明媚则时间可长一些,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及时补充饮水冬季气候干燥,室内若再干热,则会耗津伤液,所以要重视补充饮水。
饮水每天应不少于1500毫升,以白开水、淡热茶较好,不宜用啤酒和甜味饮料代水。
不能等口干渴了才饮水,否则身体已受到严重伤害。
若平时感到咽喉干燥疼痛,含服一些薄荷润喉糖很有好处。
重视调整饮食冬季饮食宜清淡、温润、营养丰富易消化,宜适当多吃含维生素C 等丰富的蔬菜水果,如白菜、萝卜、胡萝卜、番茄、银耳、甘蔗、荸荠、藕、海带、柑橘、香蕉、苹果、梨、柚子、山楂以及芝麻、核桃仁、豆腐等;不宜过多进食辛辣刺激性食品,少饮或不饮烈性白酒,少吃或不吃熏烤和煎炸食品。
洗澡不宜过频人的皮肤表层都有一层油脂保护膜,洗澡过勤,反会把这层保护膜破坏掉,使皮肤更易丢失水分。
家庭医药 2021.0118预防与治疗·专家门诊冬季贪暖,当心患上“暖气综合征”其实,李先生一家的不适源于一种由暖气引起的、冬季十分常见的疾病,临床称之为“暖气综合征”。
此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口干舌燥、头晕眼花、胸闷气短、烦躁不安、全身出汗、四肢无力、咽喉疼痛等情况,严重者会并发鼻孔出血、血液浓缩、血液黏度增高等一系列症状。
之所以会患上暖气综合征,主要是因为天气渐冷,人们都希望暖气烧得热些。
但因门窗紧闭,空气流通不好,加上暖气、空调、电暖气等取暖设施会造成室温过高,使得室内空气更加干燥、污染加剧,为病菌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温床,致使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猛增,人们因此出现不同程度的内热和种种不适感。
暖气综合征带来的健康损害,一是像嘴唇干裂、鼻咽干燥、干咳声嘶等上呼吸道症状。
通常,如果及时补水,这些症状都能得到有效缓解。
反之,如果持续时间太长,使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减少,灰尘、细菌等附着在黏膜上,会刺激喉部引发咳嗽,甚至可以直接引发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另一个健康损害表现在心血管系统。
作为推动全身血液循环的系统,对于生命维持的意义不言而喻。
但如果暖气过热、持续时间太长,则会“抢走”人体的水分,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引起血压下降及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
同时,由于血液浓缩、血液的黏稠度增高,再加上血管遇热扩张后,血容量也会相对不足,就很容易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等意外风险的发生率。
再者,冬季人的皮肤本身就容易干燥、瘙痒,供暖后室内温度较高,更会加速皮肤水分流失,使皮肤纤维失去韧性而发生断裂,从而形成无法恢复的皱纹。
患上□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讲师、 流行病学博士 宋花玲家庭医药 2021.0119专家门诊·预防与治疗由于造成暖气综合征最大的原因就是空气干燥,人体水分流失加快,所以很多人会想当然地觉得,解决的办法就是补水。
怎么补呢?多喝水就行吗?补水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有时喝水不少却依然感觉很渴,这是因为只补了水,身体流失的电解质却没有得到补充。
气温骤降,寒冷来袭,集中供暖已经开始。
从天寒地冻的室外走进暖意融融的屋内,暖气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和惬意。
但是,暖气既是“朋友”又是“敌人”,冬季人们往往把门窗长期紧闭,再加上暖气供暖会造成室内温度升高,空气流通不畅,十分干燥,引起免疫功能和抵抗力的下降,导致人们烦躁不安、鼻咽干燥、头晕眼花、软弱无力等,这些症状医学上称为“暖气病”。
“暖气病”伤害人体五大系统
造成“暖气病”的最大原因在于空气干燥,人体水分丢失。
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会蒸发掉约1000毫升水分,其中经皮肤600—700毫升,经呼吸道300—400毫升。
来暖气后,室内干燥,丢失的水分就更多,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心血管、泌尿系统等身体五大部位都会跟着“遭殃”。
呼吸系统。
嘴唇干裂、鼻咽干燥、干咳声嘶,都是“暖气病”引起的上呼吸道症状。
通常,如果及时补水,这些症状都能得到缓解,但如果持续时间太长,使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减少,灰尘、细菌等附着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发咳嗽,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有了暖气后,干燥温暖的室内无异于一个病菌的“温床”。
研究表明,当空气湿度低于40%的时候,感冒病毒和其他能引发感染的细菌繁殖速度会加快,随着空气中的灰尘扩散引发疾病。
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推动全身的血液循环,暖气过热“抢走”人体的水分,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引起血压下降及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
专家介绍,屋里暖气过热,和室外温差太大,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大、冠状动脉“不堪重负”,引发冠心病。
同时,对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而言,“暖气病”引发的呼吸道感染很容易导致心慌、胸闷等症状。
泌尿系统。
来了暖气后屋内太干,体内水分丢失多,如果又经常忘了喝水,要小心,尿量会越来越少。
正常人尿量应该在每天1500—2000毫升左右,它能起到冲洗尿路、避免感染的作用,如果尿量过少,会增加患泌尿道感染和尿路结石的风险。
皮肤。
冬季,人的皮肤本身就容易干燥、瘙痒,来了暖气后,室内温度较高,更会加速皮肤水分流失,使皮肤纤维失去韧性而导致断裂,从而形成无法恢复的皱纹。
老年人皮肤瘙痒,不当抓挠还会造成湿疹。
眼睛。
冬季户外风干物燥,如果回到室内又因为温度高造成机体缺水,会影响泪液的循环,造成干眼症。
另外,眼结膜干燥极易增加患“红眼病”的风险。
科学抗击“暖气病”
◆控制好室内温度和湿度
要想预防“暖气病”,控制好居室温度、空气湿度最关键。
通常,室温18℃至24℃之间最适宜,湿度50%至60%为宜。
多开窗通风,最好早晚各开一次窗,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半小时。
当空气湿度低于40%的时候,空气相对干燥,各种细菌繁殖速度会加快。
除了用加湿器、在床前摆盆水来加湿外,在室内多养些绿色植物,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在室内摆放植物时,最好选绿萝、吊兰,这些植物叶面蒸腾的水分比较多,既可以调节室内空气湿度,同时还有吸附空气当中有害气体的作用。
◆以动治“冻”
所谓以动治“冻”,就是要多到户外参加体育锻炼,减少“暖气病”的发生。
冬季体育锻炼时,应根据天气情况和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
专家认为,老年人和孩子最容易得“暖气病”,这部分人更不能“猫冬”。
◆多摄入湿润、温热的食物
要想预防“暖气病”,首先就是要多喝水。
根据一些研究表明,体内缺失水分,新陈代谢
受阻,会加速衰老。
老年人因排尿次数多,更需要饮水,每天需饮2000毫升的水。
多吃水果,如苹果、梨、香蕉、橘子等。
为了预防“暖气病”,可以多吃一些湿润并具有温热性质的食品,如芝麻、萝卜、番茄、豆腐、银耳等,不吃或少吃辛辣食品,不饮或少饮酒。
供暖季还会引起皮肤干燥,导致瘙痒症,因此洗澡时水温应在32摄氏度左右,不宜过多使用香皂。
.icon_sina, .icon_msn, .icon_fx{ background-position: 2px -1px}.icon_msn {background-position: -25px -1px;}.icon_fx {background-position: -240px -50px;}分享到: .corrTxt_01{border-top:1px dashed #F0C8C8;margin-top:10px;}.corrTxt_01 h3{font-weight:bold;padding:5px 0 0 3px;line-height:25px;margin:0;}.corrTxt_01 ul{padding:0 0 0 18px;}.corrTxt_01 ul li{font-size:14px;line-height:%;}.corrTxt_01 a {text-decoration:none;}> 相关阅读:孩子“暖气病”补维A供暖期需谨防孩子上火(图)冬天孩子多吃海带防感冒增强抵抗力孩子冬天少患病孩子吃多积食也会致感冒孩子防甲流盲目吃药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