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全球调研数据发布
- 格式:pdf
- 大小:75.83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影视文化对国际传播的影响研究近年来,中国影视文化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在国际间大放异彩。
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视觉效果,吸引了全球观众的目光,并对国际传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影视文化对国际传播的影响,并分析其背后的因素和机制。
首先,中国影视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影视作品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和时代气息,打动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无论是古装剧如《甄嬛传》和《红楼梦》,还是现代剧如《琅琊榜》和《都挺好》,这些作品通过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独有的文化魅力和百年文明。
其次,中国影视作品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借鉴了西方的元素,融合了国际化的制作水准。
中国电影工业的腾飞,使得中国的特效技术和摄影技术日益先进,国际化的制作团队和投资也为中国影视作品的品质提供了保障。
这种融合中西方影视元素的制作风格,使得中国影视作品更具国际竞争力,更容易引入国际市场。
此外,中国影视文化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也很成功。
中国电视剧中的角色几度成为国际范例,获得全球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例如,《武林外传》中的唐僧和孙悟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白浅和夜华等,他们鲜明的个性和扣人心弦的故事,使得中国影视作品的代表性角色深入人心。
中国影视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离不开背后的因素和机制。
首先,中国的快速经济发展为影视行业提供了雄厚的资本基础。
这为影视制作提供了更多的投资和发展机会。
其次,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内涵,为影视作品赢得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再者,电视剧编剧和导演的努力也是中国影视文化在国际传播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有才华的编剧和导演通过独特的叙事和表现手法,使得中国影视作品具有更广泛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中国影视文化在国际传播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中国影视作品的主题和题材相对较为单一,多集中于古装剧和玄幻题材。
这导致了一些观众的审美疲劳,并且限制了中国影视作品在国际市场的发展空间。
2013年国际形势综述
【热点综述】
2013年的国际形势总体平稳,局部动荡,国际力量对比渐趋均势,呈现如下五大特点:
一、西方国家主宰世界能力减弱
2013年东西方差距缩小,从而加速了国际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在经历5年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
当前发达和新兴两大经济体支撑世界,缺一不可。
西方国家一手遮天,一家说了算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二、大国博弈激烈,纵横捭阖
各大国加紧角逐,互相制约,斗而不破。
其主要特点是:(1)重视联合国安理会的重要作用。
(2)争占国际道义制高点。
对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恐怖主义、化学武器、核武器等涉及人类生死存亡的全球治理活动,各大国争相参与、提出方案、积极争取国际话语权。
(3)各大国互存疑虑互有戒备,争相发展军力加以牵制。
(4)合作大于争斗。
当前,各大国都在加强合作,各种合作组织层出不穷。
三、美国霸气有所收敛,俄罗斯影响力上升
美国领导力下降。
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美国的声音不再那么响亮,附和者渐少,反对者增多。
俄罗斯在崛起,
国际影响力在上升。
四、中东局势持续动荡
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四国乱象丛生、各政治派别争斗激烈、经济下滑、失业率高、社会治安恶化、民不聊生。
五、中国走势向好,挑战增加
2013年,中国新外交十分活跃,成效显著。
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正以新战略、新思维、新形象亮相国际舞台。
中国的发展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研究和借鉴。
电影行业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近年来,中国电影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产量和票房不断刷新纪录,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也逐渐扩大。
中国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独特魅力。
本文将以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为话题,分析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国际市场上的突破与成就,并探讨中国电影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如何扩大影响力。
一、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市场的扩大,中国电影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的机遇和支持。
在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电影产业迅速成长为全球最重要的电影市场之一。
中国电影制片制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拍摄了一大批具有高质量的影片,吸引了国内外的观众。
中国电影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代表着中国文化和价值观,为中国影视文化在国际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突破与成就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电影逐渐获得认可与喜爱。
中国电影在奥斯卡等国际电影颁奖典礼上频频获奖,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受到了全球观众的青睐。
例如,《流浪地球》以其独特的科幻故事和精良的制作,成功打破了好莱坞对华语科幻电影的垄断,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成功。
这些成就为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崭新的形象,增加了国际观众对中国电影的关注。
三、中国电影产业的全球扩张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中国电影产业开始将目光瞄准海外市场。
中国电影制片公司与国外公司合作,共同制作电影,这种合作有助于提升中国电影产业的全球竞争力,拓宽市场渠道和海外影响力。
与此同时,中国电影产业还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参与国际电影节和展会,为中国电影的国际推广打开了大门。
通过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电影产业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国际观众的需求,提高自身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扩大影响力。
四、中国电影创作与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中国电影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表达方式。
中国电影创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影响,传递了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成功,不仅仅是商业上的成功,更是中国文化的成功。
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与国际影响力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其文化产业也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其中最受瞩目的非电影产业莫属。
中国电影业的崛起,不仅受到了国内市场的需求,更因为其日益增长的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因此,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中国电影的发展和其在国际市场中产生的重要影响力。
一、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电影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收益已经达到了亿人民币,比2014年增长了48.7%,并且从那时起约每年增长20%至30%。
除了票房收益之外,国家政策的支持也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文化与科技创新工程的意见》提出,应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推进文化创新,为文化创意产品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政策。
二、中国电影产业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中国电影产业的崛起不仅仅是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领先地位,更是在国际市场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力。
1. 对好莱坞的挑战中国电影业已经逐渐成为众多好莱坞公司图谋的目标。
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好莱坞电影依然是领先的,但近年来,中国电影的出现,挑战了好莱坞在中国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中国电影不再是一个只关注国内市场的产业,而是开始进军国际市场,这也对好莱坞产生了挑战。
2. 对“中国元素”的推广与好莱坞战略布局相比,中国电影通过丰富又独特的“中国元素”来受到国外市场的关注。
中国突出了它自己的文化色彩,包括历史、人文、哲学及中国本土的优秀文化。
通过唯一属于中国的元素,中国电影得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3. 对跨文化交流的促进中国电影在海外的推广不仅是单纯的票房数字,更是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中国电影所剖析的主题和价值观,不仅展示了中国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为全球观众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加深了跨文化的交流。
4. 为潜在市场带来了机会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日益重要的国际市场也为中国电影带来了机会。
2017年,猫眼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内地电影观众出境观影频率正在迅速增长。
中国电影产业的崛起与国际影响力中国电影产业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逐渐增加,而且在国际舞台上也展现出了强大的影响力。
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国人民对电影的热爱和中国电影产业的不断壮大。
中国电影产业的崛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全国,人们开始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物质生活。
与此同时,中国电影市场也开始迎来了黄金时代。
电影院的数量急剧增加,电影票房收入也不断攀升。
这一切都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电影产业的崛起离不开中国人民对电影的热爱。
中国人民对电影的热情是世界上少有的。
无论是在家庭聚会还是在休闲娱乐时,电影都是中国人民最喜欢的一种娱乐方式。
中国人民对电影的热爱不仅仅体现在观影人数上,更体现在对电影创作的支持上。
中国人民对电影创作的支持不仅仅是观影,更包括了对电影制作、导演、演员等各个环节的支持。
这种支持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崛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国电影产业的崛起还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电影产业的发展,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为电影产业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政府的支持不仅仅体现在资金上,更体现在政策上。
政府通过减免税收、加大对电影产业的扶持力度等方式,鼓励电影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政府的支持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崛起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中国电影产业的崛起也离不开中国电影人的努力和创新。
中国电影人在电影创作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他们以自己的创意和才华,为中国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感。
中国电影人的努力和创新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电影产业的崛起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逐渐增加,而且在国际舞台上也展现出了强大的影响力。
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屡获殊荣,中国电影人也成为国际电影界的重要人物。
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关注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产业的崛起,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更是中国文化的代表。
2013年电影行业分析报告2013年9月目录一、银幕数增长、票价相对降低,助推电影消费大众化趋势 (5)1、银幕数快速增长,为支撑电影市场发展的硬件基础 (6)2、票价相对降低,电影消费走向大众 (7)3、银幕数、票价因素驱动逐步减弱,符合大众口味影片影响力凸显 (9)二、观众换代,国产影片优势凸显 (11)1、观众换代,80、90 后成为主流电影观众,助力电影市场繁荣 (11)2、贴合主流观众需求,国产电影优势凸显 (14)(1)贴近本土文化,契合国内观众需求 (14)(2)精准化营销发行,提升观影热情 (15)(3)制片人话语权归位,商业化电影运作日趋成熟,缩小与好莱坞电影差距 (17)三、数字化放映降低发行成本,给国产影片带来高速发展机会 (18)1、数字化放映降低发行成本,提升影院排片自由度,为国产小制作影片带来机会 (18)2、民营公司不断崛起,影片单项目风险仍然较高 (19)四、好莱坞经验:依托综合型传媒集团,最大化内容价值 (21)1、纵向整合——注重发行,保障盈利稳定性 (21)2、横向发展——依托集团优势,大电影产业链成就综合性传媒集团 (21)3、迪士尼集团:内容起家并购驱动,缔造完美童话 (22)4、时代华纳:立足品牌内容不断兼并,铸就传媒帝国 (24)5、“好莱坞模式”经验总结 (26)五、投资思路:寻找核心业务稳健,产业链逐步完善的子行业龙头 27六、重点企业简况 (27)1、光线传媒 (27)2、华谊兄弟 (37)3、华策影视 (38)七、行业风险 (39)1、电影投资业务的收益不确定性 (39)2、产业政策风险 (40)3、作品审查风险 (40)4、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40)2012 年2 月,中美决定在原有20 部分账片的基础上,增加14 部高新技术格式影片,并将票房分账比例提高到25%。
国产影片市场地位受到极大挑战。
2012 年全年国产片票房占比仅为48.5%,自04 年以来首次低于进口片。
中国电影市场发展与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电影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繁荣。
这对于国内电影产业来说是巨大的机遇,也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着重探讨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与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挑战。
一、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1. 市场规模的扩大:中国电影市场在过去几年经历了快速的增长,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之一。
根据中国电影产业报告,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了64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5.4%。
这一数字仅次于北美票房,显示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
2. 影院建设的蓬勃发展: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影院数量迅速增加。
根据2020年中国电影产业报告,中国影院数量已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这为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提高了电影的普及度和可观影性。
3. 优秀电影作品的涌现:近年来,中国电影作品在内容、制作和表演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多部优秀作品在国内外获得了重要奖项。
例如,张艺谋执导的《卧虎藏龙》和冯小刚执导的《芳华》等电影在国际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这些优秀的作品不仅提高了中国电影的国际声誉,也吸引了更多的观众走进电影院。
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1. 电影输出与海外市场开拓:中国电影产业正在积极推动电影的输出,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在海外院线上映。
例如,国产电影《战狼》系列在北美和亚洲等地取得了成功,成为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代表作。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扩大和技术的进步,更多的优秀中国电影有机会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多的曝光和认可。
2. 电影节与国际交流:中国各类电影节的举办和国际电影活动的参与也为中国电影提升国际影响力提供了平台。
例如,上海国际电影节和北京国际电影节等国际性电影活动吸引了全球电影界的目光,并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场所。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促进中国电影与国际电影的互动,也有助于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三、挑战与展望1.市场竞争和优质内容:虽然中国电影市场规模庞大,但同时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中国的电影产业和影响力中国的电影产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中国电影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了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历程、国内市场的繁荣以及国际影响力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最早的中国电影产业起步于上世纪20年代,当时的电影作品主要受到西方电影的影响,以及国内的传统戏曲和话剧。
然而,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中国电影产业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和扭曲,电影作品的创作和发行受到了政治因素的干扰。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影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开始逐渐摆脱政治的束缚,电影作品的题材和风格也开始多样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电影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电影院的数量不断增加,电影市场逐渐繁荣起来。
二、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市场之一,每年的票房收入都在稳步增长。
根据中国电影局的数据,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总票房收入达到了642.66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了5.4%。
这一数字显示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
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观影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此外,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还得益于电影院的数量不断增加和技术的进步。
越来越多的电影院采用了先进的数字放映技术,提供更好的观影体验。
三、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
中国电影作品在国际电影节上屡获殊荣,中国导演和演员也逐渐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例如,导演贾樟柯的作品《山河故人》获得了戛纳电影节最高奖金棕榈奖,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获得该奖项的电影。
此外,中国电影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也在不断增加。
中国电影在亚洲市场的份额已经超过了好莱坞电影,成为亚洲电影市场的领导者。
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中国电影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且在国际影坛也越来越具有重要影响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并分析其原因。
一、电影市场扩大与票房突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之一,年票房收入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突破600亿元人民币。
中国庞大的观众群体为电影的票房大幅提升提供了坚实基础,吸引了全球电影制片商和投资者的眼球。
二、优秀电影作品在国际上赢得口碑中国电影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成功,还在国际电影节和奖项中屡获殊荣。
例如,2013年贾樟柯的电影《天注定》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成为首部荣获该奖项的中国电影。
2018年,贺岁档电影《流浪地球》在北美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成为首部在北美获得超过3亿美元票房的中国科幻电影。
这些优秀电影作品的口碑赢得了国际观众的认可,提升了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中国电影市场与国际合作的增长中国电影产业与国际电影制片商的合作不断增加,不仅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更多国际视野和技术支持,也将中国电影推向了国际舞台。
例如,中国与好莱坞的合拍片越来越多,中美两国的电影制作和发行渠道不断融合,提升了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四、中国电影主题和文化元素的吸引力中国电影独特的故事情节、文化元素和美学风格深受国际观众喜爱。
例如,武侠题材电影作品通过精彩的武打场面和精神内涵引起了广泛共鸣,成为中国电影的一大特色。
此外,中国电影也逐渐涉足全球市场,通过展现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吸引了海外观众对中国的兴趣,推动了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和影响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这得益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增长、优秀电影作品的国际口碑、与国际合作的加强以及独特的文化吸引力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未来,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深,相信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
2013年度我国13家银行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指标分析陆虹【摘要】金融稳定理事会2013年末圈定了2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对其进行测算评估。
定量指标从全球活跃程度、规模、关联度、可替代性、复杂性等五大类别评估一家银行对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性。
在国内,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全球系统重要性评估指标披露指引》,要求13家主要银行参与系统重要性银行指标评估测算和信息披露。
本文选取13家银行披露的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指标,对我国主要银行的系统重要性以及资本充足率压力做了分析和对比。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结果是对商业银行全球系统重要性高低程度的评价,不是对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水平或风险高低的评价。
%In 2013, the 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selected 29 global systematically important banks to do a quanti-tatively and qualitative assessment. The quantitative index assesses the importance of a bank for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 in terms of global activeness, scale, correlation, substitutability and complexity. According to the Disclosure Guideline of Global Systematic Importance Assessment Index for Commercial Banks published by the CBRC, 13 ma-jor banks are required to do the assessment of systematically important banking index and disclose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This paper selects the systematically important banking assessment index disclosed by the 13 banks,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systematic importance and capital adequacy pressure of the major banks in China. It also proposes that the assessment results of the global systematically important banks is an evaluation on the level of global systematic impor-tance for commercialbanks,not that on the level of internal management and risks of commercial banks.【期刊名称】《金融发展研究》【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5页(P44-48)【关键词】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指标;披露【作者】陆虹【作者单位】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总行,上海 20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0.3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Global System ically Import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G-SIFIs),是指在金融市场中承担了关键功能、具有全球性特征的金融机构,这些机构一旦发生重大风险事件或经营失败,就会对全球金融体系和经济带来较大影响,甚至产生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