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损伤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24
一文读懂!周围神经损伤的全套康复知识点,收好慢慢看!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ies)是指周围神经干或其分支受到外界直接或间接力量作用而发生的损伤。
损伤原因及发生率常见周围神经损伤原因有压砸伤、挤挫伤、牵拉伤、枪弹伤、切割伤、手术误伤、注射伤等。
周围神经损伤在平时战时均多见,与颅脑和脊髓损伤相比更为常见,例如12%的肱骨干骨折可伴有桡神经损伤,18%的膝关节脱位可致胫神经或腓总神经损伤。
据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伤的一些统计,四肢神经伤约占外伤总数的10%,火器伤骨折中约有60%合并神经伤,上肢神经伤较下肢多,约占60~70%。
四肢神经伤最多见的为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坐骨神经和腓总神经。
病理变化周围神经损伤虽不会危及生命,但可引起严重的功能丧失,其最主要的病理变化是神经纤维受损造成断裂,远端轴索和髓鞘自近及远产生变性、碎裂,其后为雪旺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2-3周内变性过程完成,神经的兴奋与传导功能丧失。
如果神经膜未遭破坏,则逐渐形成空管。
其后从近端轴索形成轴芽,逐渐向远端延生,神经再生速度为1-2mm/d。
神经再生成完成后其功能将逐渐恢复,如果再生受阻,在半年后神经膜管会因周围组织的压迫而萎缩,再生无望。
分类根据外伤后神经组织遭破坏的程度不同,临床上常分为三类:神经失用症、轴索断裂、神经断裂。
•神经失用症神经无明显结构损伤,但有传导功能障碍,多为挤压或药物损害引起,一般在2~3周内自行恢复。
•轴索断裂指神经外膜仍连续,内膜可完整或损伤,但神经轴突部分或大部分断裂,常为挫伤或拉伤所致。
轴突可再生而自行恢复,但费时较久,恢复可能不完全。
•神经断裂神经部分或完全断裂,多为切割、开放性损伤或严重拉伤所致。
临床表现周围神经损伤后该神经支配的组织(皮肤、肌肉和骨关节)出现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和体征,具体表现为:①感觉障碍局部麻木、灼痛、刺痛、感觉过敏、实体感缺失等;②运动障碍软瘫、肌张力降低、肌肉萎缩;③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局部皮肤光润、发红或发绀、无汗、少汗或多汗,指(趾)甲粗糙脆裂等;④反射障碍深、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1例PICC置管致患者周围神经损伤的护理作者:黄道花来源:《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第11期黄道花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11.083我院自2012年开展了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MST)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有效地提高了置管成功率,降低了穿刺部位渗血、机械性静脉炎等并发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手臂舒适度[1],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PICC置管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较少见,我院发生1例经肱静脉PICC置管术中引起患者手臂及手指麻木、触电感的周围神经损伤,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病例介绍患者男,62岁,因胆总管中分化腺癌切除术后于2014年6月23日入我院,完善相关检查于25日行GEMOX方案(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化疗。
遵医嘱行PICC置管术,采用Site Rite 5TM超声导引系统(置管专用血管超声仪),塞丁格微插管鞘套件,导针器,三向瓣膜4F PICC 导管。
用血管超声仪在患者右侧肢体肘窝上部位探查可以置管的静脉,超声仪显示其肘窝上4 cm处贵要静脉直径在4 mm左右,按MST准备后,在超声探头上涂藕合剂,并为超声探头和电缆套上无菌袖套,使用松紧带固定套袖,固定时需保持探头与无菌袖套平整无皱褶无气泡,以免影响成像;将无菌藕合剂涂于皮肤标记处,将导针器套上探头的卡槽,左手持探头垂直于预置管处,即贵要静脉处,其深度在皮下约1.0 cm,并使其显像于超声仪屏幕上中心的圆点,操作者双眼看着显示屏图像,右手施压缓慢进针穿刺,当在显示屏上看见血管横切面顶部有被外力压迫略为变形之后又恢复原状的动态画面,就是穿刺针尖刺破血管进入血管的图像,见到回血从穿刺针尾部溢出,停止进针并保持穿刺针位置,小心地移开探头,嘱患者松拳,协助者松止血带,将导丝沿穿刺针送入,送至5 cm处发现送导丝有困难,调整各种穿刺针的深度、角度和体位仍无法继续送入,予拔除穿刺针和导丝。
神经外科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康复护理技术一、康复护理目标1.早期目标止痛、消肿、减少并发症、预防伤肢肌肉和关节的挛缩。
2.恢复期目标促进神经再生,恢复肌力,增加关节活动度,促进感觉功能的恢复,对于不能完全恢复的肢体,使用支具,促进代偿,最大限度恢复其生活能力。
二、康复护理1.早期康复护理保持功能位:应用矫形器,石膏托等,将受损肢体的关节保持在功能位。
如垂腕时,将腕关节固定于背伸20°~30°,垂足时,将踝关节固定于90°。
2.指导ADL训练在进行肌力训练时,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如上肢练习洗脸、梳头、穿衣等训练;下肢练习踏自行车、踢球动作等。
训练应逐渐增加强度和时间,以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耐力。
3.心理康复护理周围神经病损患者,往往伴有急躁、焦虑、抑郁、躁狂等心理问题,担心病损后不能恢复、就诊的经济负担、病损产生的家庭和工作等方面的问题。
可采用医学教育、心理咨询、集体治疗、其他患者示范等方式来消除或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进行康复治疗。
4.康复健康教育对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应做如下的康复健康教育:(1)使患者和家属了解疾病的概况、病因、主要临床表现,以及各种功能障碍的状态和预后情况等。
(2)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康复治疗措施:包括正确的肢体功能位置、如何保持关节活动度、主要的物理治疗以及感觉功能是如何促进和恢复的。
(3)感觉障碍的患者教育:对于感觉障碍的患者要关注夹板内皮肤的完整情况观察以及关节活动度的范围等。
(4)注意保护,防止伤害:教会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注意保护肢体,防治再损伤。
如患手接触热水壶、热锅时,应带厚手套,避免烫伤;外出或日常生活活动时,应避免他人碰撞患肢,必要时佩戴支具使患肢保持功能位。
(5)尽快适应生活:指导患者学会日常生活活动自理,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较重者,应指导患者如何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变,指导患者如何单手穿衣、进食等。
(6)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要多吃含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