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及桃花源记小考之二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1
送东阳马生序苏洵传阅读附答案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苏洵,字明允,眉州眉隐士。
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
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
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
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宋史苏洵传》)
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
(2分)
①无从致书以观
②闭户益读书
2.翻译以下句子。
(4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3.宋濂和苏洵的读书阅历有哪些异同?对你有甚么启迪?(6分)
参考答案:
1.①得到。
②更为(奋发)。
评分:共2分。
每小题1分。
2.①因而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
②(苏洵的文章)流传出来后,士大夫争着传阅,一时之间学习写作的人都抢着模仿苏洵文章的写法。
评分:共4分。
每小题2分,意思对便可。
3.第一问:同读书都很勤恳耐劳;异宋濂幼时家境清贫,苏洵读书很晚。
第二问:非勤恳耐劳不能读书;只要学习,就为时未晚。
评分:共6分。
第一问4分,异、同各2分;第二问2分,每一个要点1分。
意思对便可。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全解析.doc》送东阳马生序宋濂【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shiti/1644571.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送东阳马生序片段一:【甲】伤仲永(节选)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限划一处。
(2分)⑴余闻之也久⑵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⑴即书.诗四句⑵稍稍宾客..其父⑶无从致.书以观⑷同舍生皆被.绮绣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或以钱币乞之或遇其叱咄B.未尝识书具尝趋百里外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每假借于藏书之家D.还自扬州手自笔录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⑴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中考语文复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考题练一、《马说》(8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A.①执策而临.之②临.表涕零,不知所言B.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②人不知.而不愠C.①初不甚疾.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D.①帝称善.②京中有善.口技者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①骈死于.槽枥之间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①策之不以.其道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①驽钝之.材也②怅恨久之.D.①此其.寡取易盈②其.如土石何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2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伯乐与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谈谈你的看法,并举历史或当今社会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分)二、《小石潭记》(12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列加点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水尤清.冽②以其境过清.B.①闻.水声,如鸣珮环②鸡犬相闻.C.①日光下.澈②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D.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先生不知何许.人也2.下列加点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以.其境过清B.①潭西南而.望②乃记之而.去C.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不可.屈致也D.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②隶而从.者3.翻译下列句子。
《送东阳马生序》试题及答案一.阅读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勤且艰若此。
1.本文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浙江金华人。
明初散文家,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指临别送别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爱好,喜爱)(2)无从致.书以观(取得,买到)(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 (4) 弗之怠.( 懈怠,放松 )(5) 走.送之( 跑 ) (6)不敢稍逾约..(超过)(7) 既加冠..名人与游(才学渊博的老师)..( 指成人 ) (8) 无硕师(9) 尝趋.百里外(快步走) (10) 门人弟子填.其室( 充满 )(11) 未尝稍将辞色..(语言和脸色) (12) 援.疑质.理 ( 提出;询问 )(13) 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 (14) 俟.其欣悦(等到)(15) 负箧.曳屣.(书箱;鞋) (16) 持汤.沃灌(热水)(17) 以衾.拥覆(被子) (18) 寓逆旅..主人( 旅社 )(19) 腰.白玉之环 ( 挂在腰间 ) (20) 烨.然若神人(光彩照耀)(21) 緼.袍敝.衣(旧絮;破)(22)略无慕艳..意(羡慕;欣赏)3,找出本文中的两个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肢体○2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着4.根据要求默写:○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一)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佩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文:(蓝色字体为重点翻译)我小时候就特别爱学习。
可是家境贫寒,没办法买到书来看,只好常常向藏有书的人家去借,亲自手抄,计算好约定的日期归还。
(即使)天气十分寒冷,砚台里结的冰很硬,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写。
抄录完毕,就赶快把书送还人家,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日期。
因此,人家常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
成年以后,更仰慕那些圣贤的学问,但又发愁没有学识渊博的老师和有名的老师可以亲近、交游,曾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书房,但老先生不曾略微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我站着陪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难问题,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受到先生训斥,我的态度便更加谦恭,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出一句话来顶撞他;等先生高兴了,便又向他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是获得了些学识。
我当年从师学习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
隆冬时狂风呼啸,大雪深积数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集锦(吉林)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慕,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鸣机夜课读记(节选)蒋士铃铃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
铃每病,母即抱铃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母有病,铃则坐枕侧不去。
母视铃,辄无言而悲。
铃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
”铃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②。
母微笑曰:“病少差③矣。
” 由是母有病,铃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注释】①铃:蒋士铃,清代著名学者。
②争药鼎沸: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
③差():同,病愈。
9、第一段选文的文体是,第二段选文的文体是。
(2分)10、下面每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请解释其含义。
(2分)手自笔手暇更丞唐宋人诗芸趋百里外未芸寝 ______________11、第一段选文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宋濂什么优秀品质?(2分)12、第二段选文中“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感人至深,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2分)1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段选文的大意。
(3分)14、对待师长,宋濂“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对待母亲,蒋士铃“坐枕侧不去”,“诵声琅琅然”,“持书诵于侧”。
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谈谈在做人方面你所得到的启示。
(4分)济宁[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破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桃花源记》与《送东阳马生序》重点知识检测(附答案)《桃花源记》重点知识检测一、重点实词释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二、易写错的字填空1.()溪行,忘路之远近。
2.土地平(),屋舍()然。
3.()()交通,鸡犬相闻。
4.黄发垂(),并()然自乐。
5.问所从来,()答之。
便()还家,设酒杀鸡()食。
6.余人各复()至其家,皆出酒食。
7.太守()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8.南阳刘子(),高尚士也。
三、理解式名句默写1.《桃花源记》中表现暮春花落时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是“,”。
2.《桃花源记》中写渔人从山洞进入桃花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的开阔整齐的景象。
3.陶渊明的《桃花源诗》云“童孺纵歌行,斑白欢游诣”,表现人们生活幸福欢乐。
中考四大名记、一序四大名记:《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岳阳楼记》、《小石潭记》。
一序:《送东阳马生序》。
1.《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送东阳马生序》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宋濂全集》。
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宋濂元末明初文学家。
②【致】得到。
③【假借】借。
④【弗之息】即“弗怠之”,不懈怠,指不放松抄录书。
⑤【走】跑。
⑥【逾约】超过约定期限。
⑦【以是】因此。
⑧【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
⑨【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⑩【趋】疾走,跑。
⑪【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叩问,请教。
⑫【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⑬【填】挤满。
⑭【稍降辞色】言辞委婉些,脸色温和些。
辞色,言辞和脸色。
⑮【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⑯【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⑰【叱咄】训斥,呵责。
⑱【至】周到。
⑲【复】回答,答复。
这里是辩解⑳【俟】等待。
㉑【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㉒【穷冬】深冬,隆冬。
穷,极。
㉓【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㉔【舍】这里指学舍、书馆。
㉕【四支僵劲】四肢僵硬。
支,同“肢”。
㉖【媵人】侍婢。
这里指旅舍中的仆役。
㉗【持汤沃灌】拿了热水来浇洗。
汤,热水。
沃,浇。
㉘【和】暖。
㉙【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
逆旅,旅店。
食,供养,给……吃。
㉚【被绮绣】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
被,同“披”。
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
绣,绣花的衣服。
㉛【缨】系帽的带子。
㉜【腰】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㉝【容臭】香袋。
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㉞【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㉟【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
缊,乱麻。
敝,破。
㊱【慕艳】羡慕。
㊲【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口体之奉,指吃穿的供给。
㊳【耄老】年老。
㊴【预君子之列】意思是做了官。
预,参与。
君子,这里指有官位的人。
㊵【宠光】恩宠光耀。
㊶【缀】跟随。
㊷【日侍坐备顾问】每天在皇帝座位旁边侍奉,准备接受询问。
㊸【谬称其氏名】错误地称说我的姓名。
《送东阳马生序》译文(12.18)
11、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之:。
负箧(qiè)曳屣(xǐ):。
负,。
曳:。
穷冬:。
而:。
12、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舍:。
支:。
僵劲:。
汤:。
沃灌:。
衾:。
以:用。
拥:。
而:。
乃:。
13、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寓:。
逆旅:。
逆,。
日:。
再:。
食:。
14、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被:。
绮绣:指绣花的丝绸衣服。
朱缨、宝:。
容臭:。
臭,。
烨(yè)然:。
则:。
缊(yùn)袍敝衣:.缊,.敝,.于:。
略无:。
慕、艳:。
1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以:。
16、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盖:。
《桃花源记》词译
9、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A其中:村子里,桃花源中B往来:C种作:
D悉:E外人:F黄发:G垂髫:
H并:I怡然:J自乐:v
10、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A乃:B所:C具:
1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A要:B咸:C问讯:
1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A先世:祖先B率:C妻子:D邑人:
E绝境:F复:G遂:H间隔:
1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A乃:B无论:C为:D具:
E言:F叹惋:
1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A余人:B复:C延:D至:E停:
F辞:G去:
1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A语:B云:C不足:D为:E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