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分子方向课程设置一览表
- 格式:pdf
- 大小:43.87 KB
- 文档页数:4
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引言分子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化学、物理、生物学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基础课程•无机化学:介绍无机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机制,培养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
•有机化学:涵盖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合成和反应机制,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有机化学基础。
•物理化学:介绍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物理基础,包括量子力学、热力学和动力学等知识。
•分析化学:培养学生的分析实验技能,涵盖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的使用。
•基础工程原理:介绍分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专业课程•分子生物学:介绍生命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
•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涵盖纳米领域的基本概念、表征和制备方法,培养学生的纳米材料研究能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介绍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培养学生的材料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
•计算化学: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模型和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化学工程原理:涵盖化学工程领域的基本原理和工艺,培养学生的化学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
实践课程•实验室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科研项目: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锻炼科学研究能力。
•工程实习:让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要性和培养目标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具备扎实化学、物理和生物学基础的学生,掌握分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
其重要性和培养目标如下:1.满足行业需求: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在化学、材料、生物技术等行业从事研究、开发和工程设计等工作。
2.促进学科交叉: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涉及化学、物理、生物学等多个学科,培养具备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学生。
3.培养创新能力:专业课程和实践项目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大学本科专业(化学类-分子科学与工程),该专业所学具体内容、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前景大纲:一、介绍化学类-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背景及定义-该专业的定义及发展历程-该专业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二、大学本科化学类-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及核心课程介绍-实验教学和实践环节的设置三、大学本科化学类-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行业发展趋势及相关前沿领域-该专业的研究方向及相关领域的学术动态四、大学本科化学类-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该专业的职业方向及岗位介绍-就业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毕业后可选择的研究生方向或进阶教育路径五、总结-该专业的优势和发展潜力-推荐该专业的适合人群及相关注意事项摘要:大学本科专业(化学类-分子科学与工程)是一门涉及化学、物理、数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专业。
该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分子科学和工程技术能力,以满足社会对分子科学和工程方面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该专业的主要学科内容包括物理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等方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熟悉化学实验室操作,具备化学物质的分析、合成、制备等基本技能。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化学工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了解化学品的生产和应用过程,以及掌握化学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分子科学和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子科学和分子工程。
其中,分子科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基本规律,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应机制。
分子工程则是基于分子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利用工程技术手段,对物质进行设计、合成、制备、改性等一系列工程化过程。
分子科学和工程专业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广阔。
石油化工、新材料、制药、生物工程、食品科技、环境保护等行业均有就业机会。
各大高校、科研机构和国内外知名企业也对分子科学和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有很高的需求。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带动下,分子科学和工程专业将会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Polymer Materials & Engineering专业代码:080407 学制:4年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需求,具有良好思想素质、人文社科素养和职业道德,具有安全与环保意识和国际化视野,系统掌握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本原理、专业技能、研究方法等知识,具备科学创新思维、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够在材料、化工、机械等领域从事与高分子材料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三创型”(创新、创造和创业)高素质专门人才。
经过本科阶段的培养以及毕业之后在工作岗位的进一步学习和锻炼,本专业学生在毕业5年左右应具备以下能力:(1)能够在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业、学术等领域成功开展工作,适应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2)能够运用所学的大材料学科和高分子材料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复杂的高分子材料工程问题;(3)能够从应用目标出发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成本、工艺、环保、性能和效益的综合评估及材料选用,并具有对其中涉及的相关伦理、技术进行分析和管理的能力;(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三实一新”(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能够通过终身学习适应职业发展,在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不断提升的职场竞争力和全球化视野。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高分子材料专业知识用于解决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1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语言工具用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表述。
№1.2能针对高分子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具体的对象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
№1.3能够将高分子专业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推演、分析高分子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4能够将高分子专业相关知识和数学方法用于高分子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及高分子材料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高中后三年制高分子材料及相关专业二、参考学时与学分:108+56学时;6.5+2学分三、课程定位、理念与设计思路1、课程定位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是高职院校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是将高分子材料专业原有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及“高分子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以“高分子化学”为主体核心课程作为模块中的主构架,其余课程则按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点,服务于主构架的要求,重新整合成而成的。
2、课程理念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课程采用引导教学法。
从直观实例开始,按照初学者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
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增加信息量,选择合适的台阶,小步快进,力争提高课堂效率。
打破过去“先学后做”的习惯,采取高效的“边学边做”或“先做后学”方式。
以引探为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知识与能力的过程也成为理解高分子化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3、课程设计思路3.1课程设计指导思想本课程是以高职高分子类专业的学生就业为导向,对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课程的职业能力,并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确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
课程采用“一体化”教学方式。
即: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时间、地点、内容、教师的一体化。
以多种教学形式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并将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3.2课程设计原则(1)案例引入、问题中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每一教学单元都从某个主要高分子材料为实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能力。
(2)工学结合,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教学设计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和工作流程,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
(3)突出能力目标,体现“终身学习”理念课程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最终目标,而不是单纯掌握专业知识体系,甚至不仅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而是具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持续发展能力,体现“终身学习”的理念。
高分子专业培养方案高分子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高素质人才,满足国家和社会对高分子材料科技的需求。
下面就高分子专业培养方案的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1. 课程设置高分子专业核心课程包括: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基础、高分子化学工程、高分子加工工艺、高分子材料表征、高分子合成与加工、高分子功能材料等方面。
此外,还需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以及英语、计算机等非本专业课程。
2. 实践教学在高分子专业的培养中,实践教学至关重要。
因此,需要设置实验课程、工程实习、科研实践等多个环节。
其中,实验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中内容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工程实习可以让学生实践使用高分子材料的技能和应用;科研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对高分子材料科技的研究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 课外拓展在高分子专业的培养中,课外拓展也非常关键。
可以设置调研活动、实习、学科竞赛、学术交流等多种方式。
通过调研活动,让学生了解高分子材料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促进学生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实习是让学生深入了解行业应用的方式;学科竞赛和学术交流是培养学生应对高分子材料领域问题的能力。
4. 选修课程高分子专业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需求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
例如:高分子光子学、高分子光学、生物基高分子材料、高分子电化学等。
5. 综合实践综合实践是高分子专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综合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
例如在实验室开展科研项目、设计新型高分子材料及其应用等。
最后,高分子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达到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未来挑战的水平。
通过全面优化高分子专业课程体系、扩展课外实践和提高实验实践能力等多种途径,将为培养优秀高分子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是研究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制备以及结构、性能和加工应用的材料类学科。
本专业面向传统和新兴的诸如塑料、橡胶、纤维、涂料、石油化工、纺织、新能源、海洋、国防等各类行业,培养具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表征、改性、加工成型及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和工程技术人才。
高分子材料正在向高性能化、高功能化、智能化、低污染、低成本方向发展,逐渐渗透到航天航空、现代通讯、电子工程、生物工程、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各个新兴高技术领域,在未来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有高等数学、外语、普通物理、计算机文化基础、化工机械基础、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基础课实验、化工原理,专业核心课程包括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科学实验、聚合物加工工程、聚合物制备工程、聚合物表征,专业方向分为塑料加工工程、弹性体加工工程、高分子材料制备工程、复合材料四个模块课程群,学生可在四年级选择其中一个方向学习。
专业开设有二十余门研究性前沿课程和多门国际化课程,学生在校内就能接受到国内外学术大师的培养和熏陶。
本专业非常注重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开设的实践课程有金工实习、社会实践、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高分子专业实验、毕业环节、素质拓展与创新、应用软件实践、生产实习、军事训练,开设的工程设计类课程有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材料力学、自动化仪表、化工原理以及四个专业方向的工艺课、设计课以及实践课。
此外,专业课程学习还涵盖了英语、计算机、通识教育、素质拓展、技术经济与企业管理等,使学生在语言能力、计算机能力、个人素养、管理能力等方面均衡发展,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和创新精神的综合型高级科学和工程技术人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或其他产品的那些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1.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和基本理论,旨在培养学生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高分子材料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领域以及相关工程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2.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高分子材料的理解和研究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高分子材料相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工程应用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课程设置3.1 高分子材料基础课程在本专业的基础课程中,学生将学习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与结构、理论和实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课程将奠定学生后续学习和研究的基础。
•高分子化学基础•高分子物理基础•高分子实验技术基础•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与分析3.2 高分子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本课程主要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加工技术,包括高分子合成反应、高分子材料特殊加工技术等内容。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基本原理和实践技术。
•高分子材料合成与改性•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高分子复合材料制备技术3.3 高分子材料应用与工程实践本课程主要介绍高分子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工程实践。
学生将学习高分子材料在塑料加工、橡胶制品、纺织品、涂料、染料、电子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高分子材料在塑料加工中的应用•高分子材料在橡胶制品中的应用•高分子材料在纺织品中的应用•高分子材料在涂料、染料中的应用•高分子材料在电子材料中的应用4. 课程实践与毕业设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本专业还设置了一系列实践课程和毕业设计项目。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自己的能力与技巧。
•高分子材料实验实践•高分子材料工程设计•高分子材料研究与开发5. 总结本本科课程设置旨在全面培养学生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通过学习高分子材料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术,学生将可以在各个领域应用高分子材料,解决相关问题,并为高分子材料工程的研究与开发做出贡献。
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名称
根据实验教学新体系层次化的建设方案,石油化工与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设置高分子材料、化学工程与技术、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四个实验教学板块。
各板块均形成了包括“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三种类型的实验。
开设了5门独立的实验课程。
石油化工与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实验项目如表1至表5所示。
表1 化工原理实验项目一览表
表2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项目一览表
表3 应用化学专业实验项目一览表
表4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项目一览表
表5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项目表。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204)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自觉遵纪守法,具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基本规格与要求1.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敬业爱岗、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职业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2.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和高分子材料科学理论基础;3.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关系;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的方法;掌握高分子加工流变学、成型加工工艺和成型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及加工工艺研究、设计和分析测试,并开发新型高分子材料及产品的初步能力;4.具有对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及加工过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的初步能力;5.具有较为扎实的外语能力,基本达到英语四级水平,可初步阅读专业外语文献并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技能;具有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高分子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聚合物生产、加工和应用的生产组织、技术管理和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
并能在石化,塑料、橡胶、化纤、涂料、胶粘剂、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聚合物及复合材料等与高分子材料相关的工程技术领域内进行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三、学制与毕业要求1.学制:四年2.毕业要求:至少获得本方案规定的177个总学分,其中至少包括4个拓展学分。
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四、学位与授予条件1. 学位:工学学士学位2. 学位授予条件:符合《徐州工程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修订)》规定。
五、课程设置一览表六、能力与知识结构图七、专业核心课程简介1. 无机及分析化学(Inorganic and Analytic Chemistry)4学分无机及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化学反应及定量分析的一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