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天天练2教师学生版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5
明史(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余应桂,字二矶,都昌人。
万历四十七年进士。
崇祯四年,征授御史。
劾户部尚书毕自严朋比,首辅周延儒纳孙元化参、貂,受杨鹤重赂。
帝方眷延儒,责应桂。
未几,贼陷登州,元化被执,应桂再疏劾延儒。
帝怒,贬三秩视事,应桂引疾归。
七年还朝,出按湖广,居守承天。
捐赎锾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逼献陵。
帝闻而嘉之。
贻赎锾万五千助卢象升军需,而奏报属城失事,具以实闻。
帝以是知巡抚王梦尹诈,而益信应桂。
十年,即擢应桂右佥都御史,代梦尹。
江北贼势日炽,总理熊文灿主抚。
明年,降其渠刘国能、张献忠,贼众十余万萃麻城、黄安。
应桂谕降马光玉、贺一龙,未至,而遣将击顺天王等于黄福店,贼遂走黄安。
会文灿至麻城,应桂请协击,不从。
文灿檄诸道兵合击贼于茶山,贼逸于应桂所分地,文灿遂劾其后期误军。
兵部尚书杨嗣昌以应桂曾劾其父鹤也,奏逮之。
应桂乃陈抚剿始末,白己无罪,而诋文灿,帝不纳。
逮至,下狱。
初,应桂贻书文灿,言献忠必反,可先未发图之。
其书为献忠逻者所得,献忠腾牒郧阳巡抚戴东旻,东旻闻之文灿,文灿再纠应桂。
应桂再疏辨,帝亦不纳。
应桂竟遣戍。
无何,献忠果反,廷臣交章荐应桂。
十六年,潼关陷,帝召问大臣。
陈演言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应桂叱之曰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演股栗失色督师孙传庭战殁,命应桂兼右佥都御史往代之。
帝但遣京军千人护行,饷但为军前赏功之用而已。
将至山西,则伪官充斥,逡巡不得前。
帝责以逗遛,夺职。
未几,京师陷。
应桂家居不出。
久之,死于难。
(节选自《明史•余应桂传》)[注]赎锾:shú huán赎罪的银钱。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演言/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应桂叱之曰/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演股栗失色/B.陈演言/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应桂叱之曰/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演股栗失色 /C.陈演言/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应桂叱之曰/ 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演股栗失色 /D.陈演言/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应桂叱之曰/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演股栗失色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年号是皇帝在位的时候就有的。
中学⽂⾔⽂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分师⽣版附翻译答案)学⽣使⽤版41、郭⼦仪宽厚郭⼦仪初与李光弼①俱为安思顺⽛将②,不相能③,虽同席不交谈。
后⼦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④,乃跪请⽈:?死所⽢⼼,但乞贷⑤妻⼦。
?⼦仪趋堂下,握其⼿⽈:?今国乱主辱,⾮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⑥,遂同破贼,⽆纤毫猜忌。
(选⾃《资治通鉴》)【注释】①郭⼦仪初、李光弼: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
②⽛将:副将。
③不相能:互相看不起。
④见诛:被诛杀。
⑤贷:宽恕。
⑥节度使:古代官名,总揽数州军事。
【2014上海浦东⼀模】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1)俱.为安思顺⽛将:(2)⾮公不能定.:2.对⽂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项是()因涕泣勉以忠义。
A.接着(郭⼦仪)流着泪勉励(李光弼)来为国尽忠。
B.接着(郭⼦仪)流着⿐涕勉励(李光弼)来为国尽忠。
C.接着(郭⼦仪)流着泪⽤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李光弼)。
D.接着(郭⼦仪)流着⿐涕⽤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李光弼)。
3.李光弼向郭⼦仪?跪请?的原因是:。
(⽤原⽂语⾔回答)4.从郭⼦仪对待李光弼的态度来看,郭⼦仪是⼀个、的⼈。
42、温太真不畏权势王敦①有废明帝②意,欲以不孝废之。
每⾔帝之不孝,皆云温太真③所说。
及温来,敦便奋其威容问温:?太⼦作⼈何似?温⽈:?⼩⼈⽆以测君⼦。
?敦声⾊并厉,欲使温从⼰,乃重问温:?太⼦何以称佳??温正⾊⽈:?钩透致远④,盖⾮浅识所测。
然以礼侍亲,可称为孝。
?【注释】:①王敦;东晋⼤⾂,有谋杈纂位之⼼。
②明帝:司马绍,即后⽂的太⼦。
③温太真:东晋政治家,曾任太⼦的近侍官。
④钩透致远:指学识⼴博精深。
【2014上海虹⼝⼀模】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1)及.温来:(2)欲使温从.⼰:2.⽤现代汉语来翻译⽂中画线句。
⼩⼈⽆以测君⼦。
3.⽂中能体现温太真有胆识的语句是:4.下列选项中,对本⽂主旨理解最恰当的⼀项是()A.表现主⼈公王敦的有勇有谋。
考点检测(十二)文言文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藏书画者,多取空名。
偶传为钟、王、顾、陆[注]之笔,见者争售,此所谓“耳鉴”。
又有观画而以手摸之,相传以谓色不隐指者为佳画,此又在耳鉴之.下,谓之“揣骨听声”。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
丞相正肃吴公与欧阳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
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
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此亦善求古人心意也。
相国寺旧画壁,乃高益之笔。
有画众工奏乐一堵,最有意。
人多病.拥琵琶者误拨下弦,众管皆发“四”字。
琵琶“四”字在上弦,此拨乃掩下弦,误也。
余以为非误也。
盖管以发指为声,琵琶以拨过为声,此拔掩下弦,则声在上弦也。
益之布臵尚能如此,其心匠可知。
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
世之观画者,多能指摘..其间形象、位臵、彩色瑕疵而已,至于奥理冥造者,罕见其人。
如彦远《画评》言:“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
”余家所藏摩诘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其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
欧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
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此真为识画也。
画牛、虎皆画毛,惟马不画。
余尝以问画工,工言:“马毛细,不可画。
”余难之曰:“鼠毛更细,何故却画?”工不能对。
大凡画马,其大不过盈尺,此乃以大为小,所以毛细而不可画;鼠乃如其大,自当画毛。
然牛、虎亦是以大为小,理亦不应见毛,但牛、虎深毛,马浅毛,理须有别。
往岁小窑村陈用之善画,迪见其画山水,谓用之曰:“汝画信工,但少天趣。
”用之深伏其言,曰:“常患其不及古人者,正在于此。
”迪曰:“此不难耳,汝先当求一败墙,张绢素讫.,倚之败墙之上,朝夕观之。
观之既久,隔素见败墙之上,高平曲折,皆成山水之象。
(双文本)(学生版)一、高考真题(一)(2023·全国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襄子①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
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
”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
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
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
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
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
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
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
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材料二: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
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
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
”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
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
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
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武臣曰:“诺。
”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
韩非子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
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
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
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
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
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
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注】①襄子:赵襄子。
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
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
【新课标卷地区选做】一、文言文阅读(湖南岳阳·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子昂上言①:陛下方兴大化,而太学久废,堂皇埃芜,《诗》《书》不闻,明诏尚未及之,愚臣所以私恨也。
太学者,政教之地也,君臣上下之取则也,俎豆揖让之所兴也,天子于此得贤臣焉。
今委而不论,虽欲睦人伦兴治纲失之本而求之末不可得也。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奈何为天下而轻礼乐哉?愿引胄子使归太学,国家之大务不可废已。
(选自《新唐书·陈子昂传》,有删改)文本二:庚子秋,同被诏校《唐书》新本,见史策伯玉与傅弈、吕才同传,谓伯玉以王者之术说武曌,故《赞》贬之曰:“子昂之于言,其聋瞽欤!”呜呼,甚哉!其不探伯玉之为《政理书》之深意也。
明堂太学②,在昔帝王所以恢大教化之地,自非右文好治之主,为之犹愧无以称其举,岂淫艳荒惑、险刻残诐妇人之所宜与乎?缘事警奸,立文矫僭,伯玉之言,有味乎其中矣。
彼傅、吕者,本好历数才技之书,但能略领大体,颛务记览,以济其末学,讵可引伯玉而为之等夷耶?杜子美、韩退之,唐之伟人也。
杜云:“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韩云:“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其推尚伯玉之功也如此。
后人或以己见而遽抑之,人之材识,信夫有相绝者矣。
同当时尝欲具疏于朝廷,以辨伯玉之不然,会除外官,不果。
癸卯春,伯玉县人、金华道士喻拱之过门,言其邑令庞君子明于本观陈公读书台旧基,构大屋四楹,题之曰“拾遗亭”。
栋宇宏豁,轩楹虚显,步倚眺听,依然风尚,将记其实,愿烦执事。
同曰:“伯玉,同之郡人也。
昔不幸而死于贼简之手,心常悼之矣。
今不幸而不得列于佳传,是故恳恳欲为之伸地下之枉耳。
记此何敢妄!”遂述前事,使揭于亭上,聊以阐独坐之幽。
其山川之胜,登临之美,今古不易,有子美之诗在焉。
(选自文同《拾遗亭记》,有删改)【注】①子昂,陈子昂,字伯玉,曾任右拾遗。
这里陈子昂向武后(武则天,武曌)上书进言。
②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地方。
第二编第三章第5节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豁然堂记[明]徐渭越中山之大者,若禹穴、香炉、峨眉、秦望之属.,以十数,而小者至不可计。
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而支流之别出者,益不可胜计矣。
郡城隍祠,在卧龙山之臂,其西有堂,当湖山环会处。
语其似,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
而近俯雉堞,远闻村落。
其间林莽田隰之布错,人禽宫室之亏蔽,稻黍菱蒲莲芡之产,畊渔犁楫之具,纷披于坻洼;烟云雪月之变,倏忽于昏旦。
数十百里间,巨丽纤华,无不毕集人衿带上。
或.至游舫冶尊,歌笑互答,若当时龟龄①所称“莲女”“渔郎”者,时亦点缀其中。
于是登斯堂,不问其人,即有外感中攻,抑郁无聊之事,每一流瞩,烦虑顿消。
而官.斯土者,每当宴集过客,亦往往寓庖于此。
独规制无法..,四蒙以辟②,西面凿牖,仅容两躯。
客主座必东,而既背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
是为.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
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辟其东一面,令客座东而西向,倚几以临即湖山,终席不去。
而后,向之所云诸景,若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即明。
工既讫,拟其名,以为莫“豁然”宜。
既名矣,复思其义曰:“嗟乎,人之心一耳。
当其为私所障时仅仅知我有七尺躯即同室之亲痛痒当前而盲然若一无所见者不犹向之湖山虽近在目前而蒙以辟者耶?及其所障既彻.,即四海之疏,痛痒未必当吾前也,而燦然若无一而不婴③于吾之见者,不犹今之湖山,虽远在百里,而通以牖者耶?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而私一己、公万物之几系④焉。
此名斯堂者与登斯堂者,不可不交相勉者也,而直为一湖山也哉?”既以名于是义,将以.共于人也,次而为之记。
注:①龟龄:南宋王十朋,字龟龄。
②辟:通“壁”,墙壁。
③婴:通“撄”,触。
④系:关联。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辟其东一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豁与不豁,一间耳。
2015高考模拟(上)高二语文天天练(2)高一高二阶段测试集锦0113 19:37::【1】成语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席间杨六通意气风发,纵论时势,谈锋之健,无人可及,充分展示了他的纵横捭阖之才。
B.小区后面也就是八、九、十号楼后面停放的不知道都是些什么人的车,小区日后的繁荣略见一斑啊!C.我和小李出生在同年同月同日,我们的出生时辰双方都记得清清楚楚,我们的兴趣爱好又完全相同,我们真是一对难兄难弟。
D.当记者就更应当追求标新立异,不幸的是,我们今天的一些记者却总是喜欢去当叫花子,干些拾人牙慧的事情。
【2】病句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美国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起诉中国运动服饰生产商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姓名权一案又有进展,此案日前已被中国法院正式受理。
B.漫步小径,微风送来一阵扑鼻的香味。
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正在那里释放幽香。
C.在重新入主克里姆林宫的“新普京时代”,普京能否实现“自我超越”,从某种角度讲也是俄罗斯能否进入一个“新发展期”的重要节点。
D.在今年自主招生的面试选拔中,对于沪浙苏以外地区的考生,同济大学主要依据联考笔试成绩为基础,择优确定自主选拔录取对象。
【3】排序题:依次填入下面句子空格处组成一个语意连贯的语段,其中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富二代”更不例外。
,。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
,,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
“富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
①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②客观地为“富二代”正名也无可厚非③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④对于“富二代”多是批评与鞭策⑤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A. ③①②⑤④B. ③④①②⑤C. ③④②①⑤D.②③①⑤④【4】仿句题: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三个句子,要求仿写句中仍含有“人生”和“微笑”两个关键词,句式与示例相同。
语文天天练1答案一、(15分)1.B (A.诌zhōu C. 便biàn D.纤xiān)2.A (B. 爆发力C.为人不齿D.栽赃)3.C(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
此处符合语境。
A.“如芒在背”不与“好像”连用;B.“娓娓动听”指说话好听,不用于音乐;D.“安之若素”是褒义词,指在遇到危险和意外时还能和平时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此处褒贬误用。
)4.D (A.“甚至”前面的顿号应改作逗号。
B.“边缘化”后面逗号改分号,“家务”后逗号改为句号或冒号。
C.引号里句号移到括号外面。
)5.B (A.结构杂糅,删掉“由于”或者“为此”。
C.成分残缺,“解决”缺少宾语。
D.语序不当,调整为“生动展现原汁原味的语言生存状态,传达国人真实的心理情感,敏锐反映社会的发展变迁”。
)二、6.D(征:征召)7.A(连词,表修饰。
B.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才C.①介词,给②介词,和D.①副词,趁机②介词,通过,经由)8.C(②体现方望的谋略④间接体现⑤没有认清更始的真实意图,试图归顺汉室)9.D(错在“隗嚣谋划让诸将劫持更始帝刘玄向东投降光武帝”,原文是其他将领想要劫持刘玄向东投降光武帝,隗嚣也参与了他们这个谋划。
)语文天天练2答案一、1.C(A 分别为duïdúqiǎng qiáng zài zǎi B 分别为yùyǔjiâjiězāzhāD分别为cháo zhāo jín jīn shízhì)2.B(A“下角料”应为“下脚料”C“坐阵”应为“坐镇”D“迫不急待”应为“迫不及待”)3.C (①渗透:逐渐进入,多用于抽象事物。
渗入:无孔不入地钻进去,多含贬义。
②颠覆:推翻。
颠倒:位置相反或错乱。
③“虽然”表示转折;“即使”表示假设让步,根据语境,应为转折关系,且“即使”一般不与“可”搭配)4.C(A“耸人听闻”侧重故意夸大渲染,此句中应用“骇人听闻”;B“安之若素”,指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D“休戚与共”,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
2023年高考文言文训练(二)文言文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宣宗大中年间,以翰林学士、工部侍郎韦澳为京兆尹。
澳既视事,豪贵敛手。
国舅郑光庄吏恣横,积年租税不入,澳执而械之。
上于延英问澳,澳具奏其状,上曰:“卿何以处之?”澳曰:“欲置于法。
”上曰:“郑光甚爱之,何如?”对曰:“陛下自内庭用臣为京兆,欲以清畿甸之积弊;若郑光庄吏积年为蠹,得宽重辟,是陛下之法独行于贫户,臣未敢奉诏。
”上曰:“诚如此。
但郑光殢我不置,卿与痛杖,贷其死,可乎?”对曰:“臣不敢不奉诏,愿听臣且系之,俟征足乃释之。
”上曰:“灼然可。
朕为郑光故挠卿法,殊以为愧。
”澳归府,即杖之;督租数百斛足,乃以吏归光。
上欲幸华清宫,谏官论之甚切,上为之止。
上乐闻规谏,凡谏官论事、门下封驳,苟合于理,多屈意从之;得大臣章疏,必焚香盥手而读之。
教坊祝汉贞,滑稽敏给,上或指物使之口占,摹咏有如宿构,由是宠冠诸优。
一日,在上前抵掌诙谐,颇及外事,上正色谓之曰:“我畜养尔曹,正供戏笑耳,岂得辄预朝政邪!”自是疏之。
会其子坐赃,杖死,流汉贞于天德军。
乐工罗程善琵琶自武宗朝已得幸上素晓音律尤有宠程恃恩暴横以睚眦杀人系京兆狱诸乐工欲为之请,曰:“罗程负陛下,万死,然臣等惜其天下绝艺,不复得奉宴游矣!”上曰:“汝曹所惜者罗程艺,朕所惜者高祖、太宗法。
”竟杖杀之。
上临朝,接对群臣如宾客,虽左右近习,未尝见其有惰容。
每宰相奏事,旁无一人立者,威严不可仰视。
奏事毕,忽怡然曰:“可以闲语矣!”因问闾阎细事,或谈宫中游宴,无所不至。
一刻许,复整容日:“卿辈善为之,朕常恐卿辈负朕,后日不复得再相见。
”乃起入宫。
令狐绹谓人曰:“吾十年秉政,最承恩遇;然每延英奏事,未尝不汗沾衣也!”(摘编自《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五》)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乐工罗程/善琵琶/自武宗朝/已得幸上/素晓音律/尤有宠/程恃恩暴横/以睚眦杀人/系京兆狱/B.乐工罗程/善琵琶/自武宗朝已得幸/上素晓音律/尤有宠程/恃恩暴横/以睚眦杀人/系京兆狱/C.乐工罗程/善琵琶/自武宗朝已得幸/上素晓音律/尤有宠/程恃恩暴横/以睚眦杀人/系京兆狱/D.乐工罗程/善琵琶/自武宗朝已得幸上/素晓音律/尤有宠程/恃恩暴横/以睚眦杀人/系京兆狱/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如“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2024高三二模文言文二汇编【24二模徐汇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0—23题。
(11分)录田父语〔宋〕宋祁①①岁维孟冬,京县大穰;户既还定,乡无捐瘠;室家溱溱②,厥声载路。
□□先生命从者具柴毂适野而观之:汁者满篝,稆者如茨,饁者③弗仇饷,锄者无德色,籴不闭邻,输不争承,欣欣然以尽四肢之敏。
②先生乃揖田父,进而劳之曰:“丈人甚苦暴露,勤且至矣!虽然,有秋之时,少而百囷,大则万箱。
或者其天幸然!其帝力然!”③田父俯而笑,仰而应,曰:“何言之鄙也!子未知农事矣。
夫春膏之烝,夏阳之暴,我且踦跂竭作,扬芟捽屮④,以趋天泽;秋气含收,冬物盖藏,我又州处不迁,亟屋除田,以复地力:今日之获,自我得之,胡‘幸’而‘天’也?且我俯有拾,仰有取,合锄以时,衰征⑤以期,阜乎财求,明乎实利,吏不能夺吾时,官不能暴吾余:今日乐之,自我享之,胡‘力’而‘帝’也?吾春秋高,阅天下事多矣!未始见不昏作而邀天幸,不强勉以希帝力也。
”遂去不顾。
④先生引车而归,从者曰:“夫子何让也?我直彼曲,请得还辩之。
”先生曰:“不可。
浅丈夫悻悻然,盗天功以私己力,乃自记之矣。
奚独父之诛焉?”〔注〕①宋祁:宋仁宗时工部尚书,文中“先生”乃自称。
②溱溱:繁盛的样子。
③饁者:送酒食到田间的人。
④扬芟捽屮:除去各种杂草。
⑤衰征:按土地肥瘠程度征税。
20.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
(1分)A.然而B.且夫C. 已而D. 于是21.下列对第①段京郊之景的描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户户安居故土,人丁兴旺。
B.粮草堆积如山,五谷丰熟。
C.家家自给自足,无需互通。
D.人人开心劳作,各司其职。
22.田父认为作者“言之鄙”并予以反驳,结合第②③段内容加以分析。
(4分)23.第④段画线句仅仅是批评田父吗?请结合文意阐述你的看法。
(4分)20.(1分)D21.(2分)C22.(4分)答案示例:田父认为作者“丰收靠上天的保祐和皇帝的恩赐”的看法是浅陋的,我既不靠“天”也不靠“帝”,我的丰收之“获”是自己懂得并能顺时辛勤耕种与收藏,丰收之“乐”是自己能按时纳税,官吏不能剥夺我劳作的权利和成果。
《文言文阅读》天天练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
性宽仁恭爱。
初辟丞相府史,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
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
”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默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
”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
后以.儒术举为侍郎,迁密令。
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
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人曰:“往遗之耳。
”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
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
”茂曰:“汝为敝人矣。
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
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
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闲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
”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
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
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
时光武初即位,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
今以茂为太傅,封曪德侯。
”论曰:卓茂断断小宰无它庸能而首加聘命优辞重礼其与周燕之君表闾立馆何异哉?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节选自《后汉书·卓茂传》)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谢,道谢B.茂辟.左右问之曰辟,屏退C.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顾,只是D.律设大法,礼顺.人情顺,顺乎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 ①亭长为.从汝求乎②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 ①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②良乃.入,具告沛公C. ①诚.能为人所不能为②诚.知其如此,虽万世之公相D. ①而独.能取忠厚之臣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3.下列各句能直接表现卓茂“性宽仁恭爱”的一组句子是( )(3分)A.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B.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C.默解与之,挽车而去/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D. 遗之而受,何故言邪/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有人误把卓茂的马认为是自己丢失的,卓茂明知有误,也暂时谦让,忍受他人指责。
B.卓茂担任密令时,有人告发卓茂部下一位亭长收受自己赠送来的米肉。
告发者认为,官吏收受别人的礼物就是违背律条的规定,必须受到惩治。
C.卓茂认为,不论是邻里老人,还是官吏百姓,都应该“有仁爱,知相敬”,有礼仪以互相往来,以顺应人情,不应死守教条,无限上纲。
D.光武帝刚刚登基为帝,发现卓茂是道德楷模,下诏嘉奖卓茂,任命他为太傅,封为侯。
5.断句和翻译。
(9分)(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划线句子断句。
(3分)卓茂断断小宰无它庸能而首加聘命优辞重礼其与周燕之君表闾立馆何异哉(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
性宽仁恭爱。
初辟丞相府史,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
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
”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默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
”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
后以.儒术举为侍郎,迁密令。
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
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人曰:“往遗之耳。
”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
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
”茂曰:“汝为敝人矣。
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
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
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闲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
”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
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
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
时光武初即位,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
今以茂为太傅,封曪德侯。
”论曰:卓茂断断小宰无它庸能而首加聘命优辞重礼其与周燕之君表闾立馆何异哉?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节选自《后汉书·卓茂传》)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谢,道谢B.茂辟.左右问之曰辟,屏退C.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顾,只是D.律设大法,礼顺.人情顺,顺乎【答案】A(根据语境,误认马的人应该是向卓茂“谢罪”)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 ①亭长为.从汝求乎②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 ①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②良乃.入,具告沛公C. ①诚.能为人所不能为②诚.知其如此,虽万世之公相D. ①而独.能取忠厚之臣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答案】C (A项为:表示判断,是。
B项乃:于是。
C项①诚:的确,确实;②诚:假如,如果。
D项独:唯独。
)3.下列各句能直接表现卓茂“性宽仁恭爱”的一组句子是( )(3分)A.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B.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C.默解与之,挽车而去/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D. 遗之而受,何故言邪/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答案】C(要注意题干中直接描写这一限制,只有C项描写卓茂的言行,能够直接表现卓茂的“宽仁恭爱”性格。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有人误把卓茂的马认为是自己丢失的,卓茂明知有误,也暂时谦让,忍受他人指责。
B.卓茂担任密令时,有人告发卓茂部下一位亭长收受自己赠送来的米肉。
告发者认为,官吏收受别人的礼物就是违背律条的规定,必须受到惩治。
C.卓茂认为,不论是邻里老人,还是官吏百姓,都应该“有仁爱,知相敬”,有礼仪以互相往来,以顺应人情,不应死守教条,无限上纲。
D.光武帝刚刚登基为帝,发现卓茂是道德楷模,下诏嘉奖卓茂,任命他为太傅,封为侯。
【答案】A.(“忍受他人指责”为无中生有之误)5.断句和翻译。
(9分)(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划线句子断句。
(3分)卓茂断断小宰无它庸能而首加聘命优辞重礼其与周燕之君表闾立馆何异哉【答案】卓茂断断小宰/无它庸能/而首加聘命/优辞重礼/其与周燕之君表闾立馆何异哉(3分,错断、漏断或多断一处扣1分。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现在乡邻间尚且表达馈赠之礼,这是人们之所以相互亲近的原因,更何况官吏与百姓之间呢?(4分,“况……乎”译对得 1分,“所以”译对得1分,句意2分)②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在这件事上那人接受了卓茂的训诫,亭长也很感激他的德惠。
(2分“怀”译对得1分,句意1分)译文卓茂字子康,是南阳宛人。
性格宽厚仁爱谦恭。
当初被朝廷征召出任丞相,当他从相府走出来时,有人指认他骑的马匹是自己的。
卓茂问:“您的马遗失多久了?”那人答道:“大约有一个多月!”卓茂有那匹马已经多年,他心里知道对方误认,仍默默解开缰绳将马牵给对方,自己拉车离去时,回头告诉他:“如果发现这匹马不是您的,请您来丞相府还我!”隔了几天,那位马主另外找到遗失的那一匹马,于是他便来到丞相府归还马匹,并且向卓茂叩头谢罪。
后来因卓茂精通儒家学术被举荐为侍郎,调动担任密县县令。
(卓茂对百姓)忧心苦思教诲不倦,视百姓为自己的孩子,任用贤良教化百姓。
有人曾告一亭长接受他的米肉,卓茂屏退左右问那人:“是亭长找你要的?还是你有事托付他而给的?”那人说:“我私下听说贤明的君主,使百姓不惧怕官吏,官吏不向百姓索取。
而今我害怕他,所以送他米肉,亭长既然最终接受了,所以我来告他。
”卓茂说:“你是鄙陋的人啊。
大凡人之所以比禽兽尊贵,是因为人们讲求仁爱,懂得互相敬重。
现在乡邻间尚且表达馈赠之礼,这是人们之所以相互亲近的原因,更何况官吏与百姓之间呢?官吏只是不能乘势求取馈赠罢了。
你偏偏不想修行,岂能远走高飞,脱离这个世界呢?亭长平素就是个好官,过年时送些米肉,这是礼节。
”那人说:“假如这样的话,法律为什么禁止那样做呢?”卓茂笑着说:“律条的设定要合乎大的准则,礼制的理顺要合乎人间真情。
而今我用礼教导你,你必定没有怨恨;用法律来惩治你,和处置自己的手足有什么不同呢?”在这件事上那人接受了卓茂的训诫,亭长也很感激他的德惠。
过了几年,教育感化普遍实行,东西掉在路上都没人捡走据为己有。
那时光武帝刚刚登上王位,就下诏说:“先前密州县令卓茂,约束自己加强自身修养,坚持自己的节操纯洁不变,的确能做好别人所作不到的。
而今任他为太傅,封为曪德侯。
”评论说:卓茂绝对是个小官,没有其它才能非常平庸,然而首先施以聘请任命,用优胜的言辞尊重的礼仪,这与周王燕王表闾立馆有什么不同吗?拥有敦厚的性情宽广的胸襟就接近于仁爱,有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就接近于宽恕,遵循这个道理,埋怨悔恨怎么会招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