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课程1计算机基础知识共35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51 MB
- 文档页数:35
第一章 认识电脑1、初识电脑电脑也叫计算机,具有极强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家庭中,常见的有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两种。
电脑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主要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
软件主要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打个比方说,电脑就好像一个人,硬件就像是人体上的器官(手、耳朵、大脑等),硬件是电脑能正常工作的基础,硬件性能决定了电脑的运行速度和反应速度。
软件就像是人的大脑里的思想和文化知识,思想和知识决定一个人的素质,软件决定了电脑的实际应用,软件越丰富,电脑的功能越强大。
2、电脑主要硬件硬件主要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组成,如下图所示。
台式机电脑笔记本电脑上面的硬件主要是针对台式机而言,对于笔记本电脑来讲它将上面的四个硬件集成为一体;还有一种是将主机和显示器集成为一体,称为一体机。
3、电脑主要软件简单的说,软件就是程序加文档的集合体,软件是用户与硬件之间的接口主机显示器鼠标键盘主机:电脑的核心,主机箱内部通常有主板、CPU 、硬盘、内存、声卡、显卡、网卡等。
显示器:用来显示图片、文字、影像等信息的面板,现在多是液晶显示器,属于输出设备。
键盘:有几组按键和指示灯组成,属于输入设备,鼠标:用来控制和操作电脑,属于输入设备。
界面。
用户通过软件控制、指挥电脑完成各种任务电脑软件主要包括系统软件(如windows XP)、应用软件(如浏览器、办公软件、音乐播放软件等)。
系统软件是为计算机提供最基本的功能,但它不是针对于特定的领域。
主要功能是调度、监控和维护计算机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各种独立的硬件,使得它们可以协调工作,例如操作系统。
目前,在中国家庭中,常用的操作系统软件是微软公司设计的windows系列。
本讲座以windows XP为例介绍操作系统的使用。
应用软件是为满足用户不同领域、不同问题的应用需求而提供的那部分软件。
它可以拓宽计算机系统的应用领域,放大硬件的功能。
例如上网使用的浏览器、无纸办公中使用的办公软件等。
电脑基础第一讲计算机概述及组成一.计算机概述1.定义:能够精确、快速、高效的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判断的电子设备计算机定义由特点,作用和本质三部分构成。
精确,快速,高效是计算机的特点;进行算术运算与逻辑判断是计算机的作用,其本质是电子设备。
2.产生: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名字叫"埃尼阿克"(ENIAC)关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的物理学家毛彻莱和电子工程师埃科特在海军部的支持下,以冯·诺依曼的设计思想为指导,研制出一台电子真空管计算机,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这台计算机共用了19000个电子真空管,每个电子管像小灯泡那么大,其总耗电量5KW,重量大约30T,占地面积约167M2,计算机速度大约为每秒5000次。
这台计算机开始主要用于大炮的弹道计算,后来也用于核武器研究方面的计算机和天气预报。
这台计算机一直运行到1955年10月宣布退役。
3.发展阶段(1).1946—1956:电子管时代第一代计算机的主要元件是电子管,故称为电子管计算机。
其特点:采用电子管元件,体积庞大,耗电量高,维护困难;计算机速度慢,一般为每秒1千次到1万次运算;输入输出设备简单,采用穿纸带或卡片;存储空间有限;主要用于科学计算(2).1957—1962:晶体管时代采用晶体管作元件,体积大大缩小,可靠性增强,寿命延长;计算机速度加快,达到每秒几万次到几十万次;采用磁盘和磁带作为外存储器,存储总量大大提高;应用领域扩大,除计算外还用于数据处理和实时过程控制。
(3).1963—1970:集成电路时代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元件,体积进一步缩小,寿命更长;速度加快,每秒可达几百万次运算;存储容量进一步提高,而体积更小,价格更低;应用领域扩大到企业管理和辅助设计等领域。
(4).1971—现在: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采用大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体积更小,可靠性更好寿命更长;计算速度加快,每秒几千万次到几十亿次;软件配置丰富;大量进入家庭,产品更新速度加快;在各领域大显身手,并进入网络时代综上,我们可总结出计算机发展趋势(口述):体积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快;价格越来越低;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多媒体化与网络化4.计算机特点(1).运行速度快*现在的计算机运算速度已达到几百万到上千万MIPS(MIPS:每秒可执行多少百万条指令),计算机的高速运算能力可应用于天气预报和地质勘测等尖端科技中。
课程目标:1. 使学员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掌握鼠标、键盘的使用方法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3. 学会使用一种汉字输入方法,能够完成汉字的输入和基本的文字编辑修改。
4. 学会使用画图软件,完成图形的简单处理。
5. 了解资源管理器及文件管理的基本操作。
课时安排:共8课时第一课时: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了解鼠标、键盘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2. 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解与演示相结合。
2. 学员实际操作。
四、教学过程:1.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教师演示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
3. 学员实际操作,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知识一、教学目标:1. 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2. 学会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
二、教学内容:1.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界面。
2. 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
三、教学方法:1. 讲解与演示相结合。
2. 学员实际操作。
四、教学过程:1. 教师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界面。
2. 教师演示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
3. 学员实际操作,教师指导。
第三课时:汉字输入方法一、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一种汉字输入方法。
2. 能够完成汉字的输入和基本的文字编辑修改。
二、教学内容:1. 汉字输入方法的选择。
2. 汉字输入和文字编辑修改。
三、教学方法:1. 讲解与演示相结合。
2. 学员实际操作。
四、教学过程:1. 教师讲解汉字输入方法的选择。
2. 教师演示汉字输入和文字编辑修改。
3. 学员实际操作,教师指导。
第四课时:画图软件及应用一、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画图软件。
2. 能够完成图形的简单处理。
二、教学内容:1. 画图软件的基本操作。
2. 图形的简单处理。
三、教学方法:1. 讲解与演示相结合。
2. 学员实际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