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国地形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675.00 KB
- 文档页数:7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点笔记一、地理位置及境界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大海,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陆地边界长约2.8万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包括朝鲜、俄罗斯、蒙古等。
中国地理位置处于亚洲东南沿线,是连接东亚和东南亚的重要节点。
二、地势与地貌1. 地势:中国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整体呈阶梯状分布。
从东向西可划分为五个地势带:东部丘陵平原地带、华北平原山地地带、西南山地高原地带、青藏高原地带和新疆河山地带。
2. 地貌:中国地貌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黄土高原、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冰川地貌等。
其中,黄土高原分布于我国中部和北部,喀斯特地貌则广泛分布于贵州、广西、云南等地。
三、气候与气象灾害1. 气候区划:中国气候类型多样,主要分为: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和热带。
其中,我国南部多为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北方多为温带和寒温带气候。
2. 气象灾害:中国面临多种气象灾害风险,主要包括:台风、龙卷风、暴雨、干旱、雪灾等。
东南沿海地区常受到台风的侵袭,西部地区多遭受干旱和风沙的威胁。
四、人文地理1. 人口分布:中国人口众多,总人口超过14亿。
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而西部内陆地区则人口相对稀少。
2. 文化遗产: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五、资源与经济1. 主要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煤炭、铁矿石、石油、天然气、稀土等。
其中,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一,是中国能源的主要来源。
2. 经济发展:中国经济长期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仍存在发展落后的问题。
六、自然环境保护1. 生态环境:中国自然环境面临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退化等。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环境治理等。
2. 生物多样性:中国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众多珍稀濒危物种,包括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等。
地理中国纪录片每集笔记整理
第一集:中国的边界
•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周边国家
•分析中国的陆地边界线和海岸线
•探讨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对边界的影响
第二集:中国的地形
•讲述中国的地貌特征,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等
•分析各地形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探讨中国地形变化的原因和未来趋势
第三集:中国的气候
•介绍中国的气候分布和气候特点
•探讨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分析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
第四集:中国的水系
•讲述中国的主要河流、湖泊及水资源分布状况
•分析中国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情况
•探讨中国水资源保护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第五集:中国的人口
•介绍中国的人口分布及城乡结构
•分析人口增长对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探讨中国人口政策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六集:中国的城市
•讲述中国主要城市的发展历史和地理特点
•分析城市化对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
•探讨中国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总结:中国地理的多样性与挑战
•总结中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分析中国在应对地理挑战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展望中国未来在地理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以上是《地理中国》纪录片每集的笔记整理,从中国的边界、地形、气候、水系、人口、城市等多个方面描绘了中国的丰富多样性和面临的挑战。
通过观看纪录片,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人口、城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为我们认识中国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淮地区。
棉花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三角洲。
热带经济作物基地:海南岛、西双版纳。
糖料作物基地: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四川。
出口农产品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淡水渔业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
桑蚕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
用材林基地:横断山区、东南林区。
主要农产品:种植业-水稻(最大产区)、小麦、棉花、油菜籽(长江流域)、甘蔗。
林业-用材林:杉、马尾松、竹。
经济林:茶叶、油茶、油桐、橡胶、剑麻、柑橘、香蕉、荔枝、桂圆、菠萝、蚕桑。
畜牧业-水牛、山羊、猪、鸭、鹅、鸡。
水产业-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带鱼、大黄鱼、小黄鱼、墨鱼、贝类。
谈水养殖:青、草、鲢、鳙、蟹、虾等。
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有利条件:①夏季气温高,运量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②牧场广大,宜农荒地多。
③新疆、河西走廊有冰川融水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有黄河水灌溉。
不利条件:①冬长夏短,寒潮影响大,春季沙尘暴频发。
②降水少,蒸发强,农业需灌溉,灌溉水源不足。
③地表植被差,沙漠化严重,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盐碱化严重。
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牧业区。
种植业以旱作为主,灌溉农业突出(新疆为绿洲农业)。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南疆)。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全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新疆、内蒙古),最大的长绒棉基地,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新疆、宁夏、河套),重要的温带水果产地(新疆),重要的糖料作物基地(内蒙古、新疆)主要农产品:种植业-小麦、甜菜、瓜果、棉花、胡麻(内蒙古)。
畜牧业-三河马、伊犁马、三河牛、骆驼、内蒙古细毛羊、新疆细毛羊、阿尔泰大尾羊、宁夏滩羊。
青藏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有利条件:①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河谷地带(黄河、湟水、雅鲁藏布江)积温较高,有水灌溉。
②草场广阔,柴达木盆地宜农荒地多。
不利条件:海拔高,气温低,无霜期短。
农业活动特点:著名的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我国重要的畜牧基地(青海、西藏)。
中国自然地理考点搜索〖中国的地形〗地形的总体特征。
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外流区和内流区。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湖泊的分布。
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
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中国地理知识点中国地理概况:中国,位于东亚,是世界第三大面积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它东临黄海和东海,南界南海,西连新疆、西藏、云南,北接蒙古和俄罗斯。
中国的国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包括高山、平原、河流、湖泊、丘陵和沙漠等地形地貌。
地理位置和边界: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
中国的边界线长达2.2万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包括蒙古、俄罗斯、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巴基斯坦等。
这些边界线跨越了高山、河流和湖泊等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地貌多样化,主要分为东部沿海地带、华北平原、西南高原、青藏高原、新疆盆地和东北平原等。
东部沿海地带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包括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
华北平原位于华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平原地带,农业发展十分重要。
西南高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包括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
这个地区地势较高,山脉交错,气候多样。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也是亚洲的主要水源地之一。
新疆盆地位于中国的西北边疆,是亚洲内陆最大的盆地之一。
这个地区拥有广袤的沙漠和戈壁地貌,同时也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和能源生产区。
东北平原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
这个地区也拥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
主要山脉和河流:中国拥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和河流。
其中,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的母亲河。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除此之外,还有松花江、黑龙江、珠江等重要河流。
中国的主要山脉包括秦岭、太行山、华山、长白山、黄山和喜马拉雅山等。
喜马拉雅山位于中国西南边界,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也是珠穆朗玛峰所在地。
气候和自然资源: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北方和南方的气候差异很大。
北方气候干燥,夏季炎热而冬季寒冷,而南方气候湿润,四季温暖。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它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铝等矿产资源。
此外,中国还是世界重要的农业和渔业大国,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渔业资源。
高中中国地理笔记中国地理概况中国是一个位于东亚的国家,地处北半球东经73°33'至135°05',北纬18°10'至53°33'之间。
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中国地理环境多样,包括高山、平原、盆地、河流、湖泊、海洋等各类地貌。
气候中国的气候分布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寒温带、温带、副热带和热带气候。
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决定了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口分布。
例如,东北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盛产农作物如大豆和玉米。
而华北地区温带气候适宜小麦和棉花的种植。
地形中国地形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高原、山脉、平原、丘陵和盆地等地形特征。
中国的四大高原为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
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秦岭山脉、长江三峡及长江流域等是中国的重要地理特征。
水系中国拥有广泛的水系,包括大江、河流和湖泊。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中国还有许多湖泊,如太湖、洞庭湖和鄱阳湖等。
人口与城市化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超过14亿。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
许多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和广州拥有庞大的人口和繁荣的经济。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中国也面临着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环境的挑战。
经济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
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稀土等。
中国工业和制造业也非常发达,成为全球重要的出口国。
同时,中国也在加强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经济和环境保护。
地理环境与生态保护中国面临着许多环境挑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地退化等。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例如,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长江保护和黄河保护计划,并致力于发展可再生能源。
区域发展中国的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东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
中国地形知识点整理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土地和多样地貌的国家。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中国的地形经历了漫长而悠久的历史演化与变革。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整理一些关于中国地形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
一、地形类型中国地形类型多样,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山地:中国拥有许多山脉,其中有冰川山、火山山、花岗岩山、石灰岩山等不同类型,其中大小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最具代表性。
2.平原:中国平原较广阔,包括大江、黄淮、辽河、海河和松花江平原等,生产力较高,人口密度也大。
3.丘陵和盆地:丘陵起伏,一般高度在200-800米之间,常常是耕地和林场的合理选择。
盆地则通常有较高的陡峭山峰,如昆仑山、祁连山、玛纳斯山等。
4.高原:中国高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等地,是中国重要的自然景观资源之一。
二、地理位置中国地理位置处于东经73°33″到135°05″、北纬18°03″到53°33″之间,东接黄海、东海、南海、北士海和台湾海峡,北连俄罗斯、蒙古国和朝鲜,南与越南、老挝和缅甸接壤,西北与印度、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哈萨克斯坦毗邻。
三、地形特点中国地形独特,拥有许多特点,下面来简单介绍几个:1.地形起伏较大:中国地形上起伏较大,地势高低不平,以青藏高原为最高,最低的是珠江口的海拔。
2.地形多样性:中国地域广阔,地形多样,有山脉、高原、河谷、岛屿、湖泊等。
3.地貌丰富性:中国地貌资源丰富,拥有珍贵的大峡谷、奇山怪石、火山地貌、水榭海棠等自然景观资源。
4.地震频发:中国地震频发,地震是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因此对地震的研究、防范和救援至关重要。
四、地理名胜中国地理名胜众多,下面介绍几个:1.长江三峡:长江三峡是中国最著名的地理名胜之一,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风景秀丽、壮观。
2.黄山: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是中国的名山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中国地形归纳总结中国地形丰富多样,山脉纵横交错,河流纵横贯穿,湖泊星罗棋布。
地势起伏,地貌各异。
本文将对中国地形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地理形态。
一、山脉中国境内分布着多个重要山脉,其中最著名的是长江三角洲以南的云贵高原和高原附近的秦岭-淮河,以及昆仑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高山。
中国山脉众多,大部分地区都存在山地,山区气候独特。
北方山区以黄土高原为主,其气候条件干燥,特点是高寒地区、冬季寒冷,夏季温暖。
南方山区则分布着云贵高原、西南山区、华南山区等,这些地区地势起伏,气候湿润,植被丰富。
二、河流中国拥有许多重要河流,最著名的是长江、黄河、珠江。
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的母亲河,流经中华大地,东流入海。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世界上流经沙漠最长的河流之一,流经黄土高原,带动了华夏文明的发展。
珠江流域是中国南方最重要的河流系统之一,流经广东、广西等地,有广东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河流的分布和性质,对中国的地形和民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各个河流的特点和水文环境都不尽相同,长江以南多湖泊,黄河流域多阶地、泥沙,珠江流域则以山地为主。
三、湖泊中国的湖泊众多,分布广泛。
其中,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位于高原地带,是全国最大的咸水湖。
其他有名的湖泊包括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滇池等。
湖泊是中国地形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较高的科学、生态和经济价值,也是旅游景点和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四、平原中国的平原广泛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辽河平原、海河平原等都是中国重要的平原地区。
平原地带环境优越,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和人口聚集。
五、高原中国西部拥有广泛的高原地带,包括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西南高原等。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
西部高原地带具有高海拔、寒冷、气候干旱等特点,但也是重要的牧区和旅游胜地。
在中国地形中,各个地形类型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格局。
中国人文地理考点搜索〖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地理位置。
国土构成。
行政区划。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中国的人口增长和分布。
中国的人口政策。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中国的农业和工业〗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和形成条件。
〖中国的交通、商业和旅游〗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
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
中国的旅游资源。
〖中国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知识要点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这部分知识具有量大、难度低的特点,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
在高考中这部分知识直接出现的概率很小。
但是它却是学习整个中国地理的纲、基础、知识的落脚点。
1、中国的位置: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温带,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2、中国的疆域:⑴ 面积广大,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还有37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300万平方千米专属经济区)。
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国。
⑵ 领土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N 53多) 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N 4附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E 135多) 最西端:帕米尔高原(E 73附近)南北跨纬度近N 50,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 60多、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3、疆界和邻国 ⑴ 陆界和邻国:我国陆上国界长达2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从鸭绿江口开始到北仑河口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参照地图册)。
邻国名称 所属区域 与中国相邻的省 地理特征朝鲜东亚辽宁、吉林半岛国俄罗斯相邻部分属北亚 吉林、黑龙江、内蒙古、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蒙古 东亚内蒙古、甘肃、 内陆国哈萨克斯坦中亚 均为内陆国,哈萨克斯坦为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 阿富汗 西亚 内陆国(目前世界热点)巴基斯坦 南亚 临海国、与我国相邻的是克什米尔的巴控区 印度 南亚、西藏临海国(重点国家)尼泊尔 南亚 西藏内陆山国,以喜马拉雅山与中国分界,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尼边界不丹 缅甸 东南亚 西藏、云南 临海国,怒江流入缅甸后为萨尔温江 老挝 东南亚 云南 内陆国,澜沧江流入缅甸、老挝后为湄公河 越南东南亚 云南、广西临海国⑵ 海上疆界和隔海相望国家:我国有18000千米长的海岸线,对于我国的海上疆界同学们应了解如下几个概念:临海:和大陆直接相临的海域。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知识点总结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
其地理特征多样且丰富,包括高山、平原、河流、湖泊、丘陵、盆地等。
本文将就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地理面貌。
一、高山地形中国拥有众多高山,主要包括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和大兴安岭等。
其中,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
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分别位于中国西部和西北部,是中国重要的山脉系统。
大兴安岭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最长的山脉,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带针叶林带之一。
二、平原地貌中国的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黄河流域。
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长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的平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
黄河流域是中国的“母亲河”,其下游有广大的黄土高原,其中包括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产区。
三、河流湖泊中国的河流众多,主要包括长江、黄河、珠江等。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流。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经过九个省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灌溉基地。
珠江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河流,发源于广西,注入南海。
中国也拥有众多湖泊,主要包括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亚洲最大的湖泊之一。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有着独特的湿地景观。
太湖位于江苏省,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也是重要的旅游胜地。
四、丘陵地带中国的丘陵地带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西部地区。
丘陵地带地势较平坦,海拔相对较低,多为花岗岩、石灰岩等构成。
丘陵地带具有丰富的水源和土壤资源,适宜农业发展。
五、盆地地形中国的盆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如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
四川盆地是中国最大的盆地,位于中国的西南部,被群山环绕,气候温和,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地势低洼,气候干旱,被誉为“中国最后的一片净土”。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之间,地质构造复杂,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
综上所述,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多样丰富。
中国地理下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地理环境也是非常多样和丰富的。
中国地理知识点包括地形地貌、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方面。
下面将对中国地理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形地貌中国是一个地势高低起伏、地形多样的国家,主要地形包括高原、山地、平原、盆地、丘陵和河流等。
1. 高原:中国的高原主要有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等。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位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境内,是中国最重要的水源地之一。
川西高原地处四川、甘肃、青海和西藏交界处,有很多著名的山脉和河流,如横断山脉和金沙江。
内蒙古高原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大部分是草原和沙漠,这个地区被誉为中国的“草原之魂”。
2. 山地:中国有很多著名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秦岭山脉、太行山脉等。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所在的地方,有“天然屏障”之称,对中国的气候和地质结构有着深远的影响。
秦岭山脉坐落在陕西和甘肃两个省区,起伏不平,是中国南北的分水岭和荆楚府南边的依仗太行山脉也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地跨石家庄、邯郸和安阳等地,给北方提供了重要的水源,是陕北的重要山脉。
3. 平原和盆地:中国的平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如华北平原、华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华北平原位于黄河下游,是中国人口和粮食主要集中地区之一。
华南平原分布在长江下游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农田资源。
盆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如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等,这些盆地地势低洼,气候干燥,是中国的重要油田和天然气田。
4. 河流:中国有很多著名的河流,如黄河、长江、珠江、黑龙江等。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珠江是中国的第三大河流,黑龙江是中国最长的内河。
二、气候中国的气候主要由季风气候和干旱气候组成。
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和南部地区,有着明显的四季变化,夏季多雨,冬季多寒冷。
干旱气候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如新疆和青海等地,降水少,气候干燥。
高一航拍中国地理知识点中国地理是高中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了解中国地理知识是培养学生对国家的认知和爱国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航拍作为一种高度发达的技术手段,能够给我们提供更加直观、真实的地理信息。
本文将通过航拍视角,介绍中国地理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中国地理概况中国地处东亚,北纬3°52’N至53°33’N,东经73°40’E至134°46’E 之间。
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约94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台阶状分布。
东部为平原、丘陵,中部为山地,西部为高原和盆地,南部为喀斯特地貌。
二、中国的山脉中国境内有多条著名山脉,其中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天山、昆仑山以及秦岭、大巴山、五岳等。
我们通过航拍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山脉的雄伟壮观,如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峰、天山的冰川等。
山脉对于中国地理的气候、水文、生态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中国的河流中国是一个水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境内有长江、黄河、珠江等众多著名河流。
通过航拍,我们可以鸟瞰这些河流的起伏曲折、奔流如注的景象,还可以看到其流域的农田、城市、渔村等。
这些河流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对于国家的经济、交通、农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中国的湖泊中国拥有众多的湖泊,其中最著名的包括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
通过航拍,我们能够鲜明地看到这些湖泊的辽阔面积、碧波荡漾的景象,以及周边的山峦、城市等。
这些湖泊不仅是中国美丽的自然景观,也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
五、中国的自然景观中国地理上还有许多其他的自然景观,如喀斯特地貌、高原湖泊、沙漠等。
通过航拍,我们能够欣赏到这些景观的壮美和独特之处。
比如,鸟瞰喀斯特地貌,可以看到溶洞、天坑等奇特的地貌地形;而在高原上,则可以俯瞰到宛如宝石般湛蓝的湖泊;沙漠的辽阔、蜿蜒而流的沙丘也给我们带来了震撼。
六、中国的经济发展航拍还可以展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
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中国地形地势知识点总结地形地势是指地球表面的地貌和地势特征,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中国地形地势多样,既有山地、高原,也有平原、盆地等地貌类型,地势也呈现出起伏、陡峭、平缓等特点。
本文将从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中国地形地势的特点、主要地貌类型、著名地区地形地势等方面进行总结,以便读者对中国地形地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1. 地形地势的概念地形地势是指地球表面的地貌和地势特征,是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和大小变化的一种综合表现。
它是地球表面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结果,反映了地质构造、地貌发育和气候侵蚀等地质、地貌、气候因素的综合作用。
地形指地表的形状,地势指地面的高低起伏。
2. 地形地势的形成地形地势的形成是地表地貌发育和环境演变的结果。
地球表面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地质构造、气候侵蚀、河流冲击、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种地貌形态和地势特征。
二、中国地形地势的特点1. 地形地势复杂多样中国地形地势复杂多样,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变化很大。
全国地平线以上1500米的高山有300多座,平原、盆地、丘陵地带广泛分布,地势上起伏不平,交错错落。
2. 地表地貌独特丰富中国地表地貌独特丰富,包括峡谷、寨壁、崖壁、岩溶地貌、丹霞地貌、沙漠地貌等,形态各异、气势宏伟,构成了中国地貌的丰富多彩的景观。
3. 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中国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有重要影响。
西北和青藏高原高大的山脉、高原阻挡了温暖湿润气流,形成了干旱的气候区,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等。
大陆性气候在西北、东北高原的风、雪、霜等气候条件下发生变化,如东北地区的长期冰冻、西北地区的持续寒冷、盛行干旱等。
三、中国主要地貌类型1. 山地山地是地形地势中的一种主要地貌类型,包括秦岭、大巴山、大别山、武夷山、太行山等。
山地地貌形态多样,包括山峰、山谷、山梁、山岭、断崖等。
2. 高原高原是地形地势中的一种主要地貌类型,包括青藏高原、川西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等。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笔记高二地理学问点归纳笔记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异:⑴地理环境的差异: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四周,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暖和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高二地理学问点归纳笔记2河流搬运力量降低,促使沉积发生,形成积累地貌。
常见的河流积累地貌主要有以下几种:(1)冲积扇平原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积累体。
河流出山口后,比降显著减小,水流又分成很多交汉,成扇状向外流淌,河流能量显著降低,大量物质积累下来,又有利于河流改道。
随着各支汊的不断积累和变迁,就形成冲积扇。
冲积扇的物质结构,一般是顶部物质较粗,主要为沙、砾,随着水流搬运力量向边缘减弱,积累的物质渐渐变细,边缘一般多为沙、粉沙及亚粘土,分选性较好,所以冲积扇是较好的含水层,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进展自流浇灌。
若山地河谷随山地间歇抬升,也可形成叠置冲积扇。
(2)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发源于河流中下游。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往往凹岸侵蚀,在凸岸积累形成水下积累体。
积累体的面积渐渐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见下图)。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沉没,连续接受沉积。
假如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
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滩平原。
(3)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平原是指河口地区的冲积平原。
它以河流和海洋相互作用,河流沉积占优势的产物。
中考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总结§2.1 中国的地势地势1、地势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分三级阶梯分界线:第一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山脉、雪峰山脉)第三阶梯山势走向: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地势特点: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宽敞。
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势(33%山地、26%高原、19%盆地、12%平原、10%丘陵),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是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
山区:包括山地、坎坷的高原和丘陵,常见的自然灾难:倒塌、滑坡、泥石流。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壮草原;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势坎坷,石灰岩分布广泛。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着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宽敞;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专门小;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着名的“鱼米之乡”。
§2.2 中国的气候1、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着。
(1、气候复杂多样: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顺,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2、季风气候显着:我国尽管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着,季风气候区最为宽敞。
)我国气候类型分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地理中国笔记整理20篇【实用版】目录1.地理中国笔记整理的意义2.20 篇笔记的主要内容概述3.笔记的具体内容分析3.1 自然地理3.2 人文地理3.3 地理信息技术4.笔记的整理方法和技巧5.笔记整理的实际应用价值正文地理中国笔记整理 20 篇的意义在于帮助读者系统地学习和理解地理知识,这 20 篇笔记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地理信息技术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笔记的整理,读者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地理学的全貌,更好地掌握地理学的相关知识。
20 篇笔记的主要内容概述如下:1.自然地理:包括地理环境、地貌、气候、水文、生态等方面的知识;2.人文地理:包括人口、城市、交通、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知识;3.地理信息技术: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接下来,我们详细分析一下笔记的具体内容。
首先,自然地理方面的笔记主要涉及地理环境的组成、地貌的分类、气候的特征、水文的循环和生态的保护等内容。
这些知识是地理学的基础,也是理解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的关键。
其次,人文地理方面的笔记主要关注人口的分布、城市的形成、交通的变迁、文化的传承、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演变等内容。
这些知识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我们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最后,地理信息技术方面的笔记主要介绍遥感的原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的定位原理等内容。
这些知识是地理学的前沿,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观察和研究地理环境的手段。
在整理这些笔记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技巧:1.归类整理:将笔记按照内容分类,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技术等;2.提纲挈领:为每个分类编写一个提纲,概括主要知识点;3.关联整合:将相关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4.图表辅助:使用图表、图片等形式,直观地展示地理知识;5.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深入理解地理知识的应用。
笔记整理的实际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学习效率:整理后的笔记更加系统、条理,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2.增强理解能力:通过整理笔记,可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3.培养思维能力:整理笔记的过程也是思考、归纳、整合的过程,有助于培养思维能力;4.提高应用能力: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可以提高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中国地形知识点总结ppt一、中国地形概况1. 中国地形特点中国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平原占总面积的14.9%,盆地占总面积的13.1%。
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山地、平原、丘陵、盆地、高原等地形构成了中国丰富多彩的地貌。
2. 中国地形类型(1)山地中国是一个以山地地貌为主的国家,主要山脉有秦岭、大巴山、长白山、天山、群山、贺兰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等。
(2)平原中国的四大平原是东部平原、华北平原、西北平原和西南平原。
其中,东部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华北平原是中国粮食生产最集中的地方。
(3)高原中国的高原主要有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其中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世界第三大高原。
(4)盆地中国盆地主要有四川盆地、塔克拉玛干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这些盆地在中国的地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中国地形地貌1. 中国地形地貌特点(1)南北地形分异中国地形南北分异,南方多山,北方多平原,这种差异造就了中国多样的地貌。
(2)东西地形分异中国地形东西分异,东部多丘陵和平原,西部多高原和盆地。
2. 中国地形地貌类型(1)喀斯特地貌中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等地,以溶洞、溶洞、地下河等独特景观而著称。
(2)河流地貌中国河流地貌非常丰富,以黄河、长江、珠江等著名河流为代表,形成了众多的河谷地貌、冲击地貌和洪积平原。
(3)海岸地貌中国海岸线长,地形复杂,以山海相间、峡湾交错的特点而著称,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海岸地貌。
三、中国地形地貌的形成1. 地质运动与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地貌的形成与地质运动密切相关,包括地壳运动和地貌发育。
(1)地壳运动中国地处欧亚板块边缘,受多种地壳运动的影响,如构造运动、火山喷发、地震等。
(2)地貌发育地貌发育是地形地貌形成的基本过程,包括风蚀、冲刷、溶蚀、沉积等地貌过程。
2. 气候与地形地貌气候对地形地貌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例如风蚀、冰蚀、水蚀、溶蚀等地貌过程都受气候的影响。
中国地形1、地形概况(1)陆上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界线: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盆地。
海拔lOOO 米~2000米。
界线:第三级阶梯——以丘陵和平原为主。
海拔500米以下。
海上大陆架的分布:黄海、渤海全部、东海大部(最宽广)、南海一部分“沿北纬320纬线我国地形剖面图”,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表中相应处:数字号①②③④⑤地理事物名称(2)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如何评价中国的地形特点)参见书本88页五种基本地形齐全,山区面积广大:占三分之二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在林、牧、矿、旅游等方面有优势2、主要山脉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弧形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尼泊尔边境,海拔8844.43米西北——东南走向:南北走向:具有重要意义的山脉:参见书本90页填写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及山脉名称完成下面的空格:省区界线:山脉:(山西、河北)、(内蒙古、宁夏)、_________(江西、福建)、_____________(湖南、广东)、____________(四川、陕西)、_________(重庆、湖北)、___________(甘肃、青海)流域界线:______________(黄河、长江)、____________(珠江、长江)、冈底斯山(雅鲁藏布江、怒江)、_______________(怒江与澜沧江、长江)主要山脉两侧的地形3、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参见书本89页)四大盆地的比较4、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书本89页)5、地震、火山、泥石流1.地震a.位于环太平洋和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上,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b.我国主要地震带: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
2.火山a.山西大同附近——死火山。
b.白头山天池,五大连池——休眠火山。
中国地形
1、地形概况
(1)陆上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界线:
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盆地。
海拔lOOO 米~2000米。
界线:
第三级阶梯——以丘陵和平原为主。
海拔500米以下。
海上大陆架的分布:黄海、渤海全部、东海大部(最宽广)、南海一部分
“沿北纬320纬线我国地形剖面图”,
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表中相应处:
数字号①②③④⑤
地理事物名称
(2)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如何评价中国的地形特点)参见书本88页
五种基本地形齐全,山区面积广大:占三分之二
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在林、牧、矿、旅游等方面有优势
2、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
弧形山脉:
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尼泊尔边境,海拔8844.43米
西北——东南走向:
南北走向:
具有重要意义的山脉:参见书本90页
填写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及山脉名称
完成下面的空格:
省区界线:山脉:(山西、河北)、(内蒙古、宁夏)、_________(江西、福建)、_____________(湖南、广东)、____________(四川、陕西)、_________(重庆、湖北)、___________(甘肃、青海)
流域界线:______________(黄河、长江)、____________(珠江、长江)、冈底斯山(雅鲁藏布江、怒江)、_______________(怒江与澜沧江、长江)
主要山脉两侧的地形
3、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参见书本89页)四大盆地的比较
4、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书本89页)
5、地震、火山、泥石流
1.地震
a.位于环太平洋和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上,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b.我国主要地震带: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
2.火山
a.山西大同附近——死火山。
b.白头山天池,五大连池——休眠火山。
c.台湾大屯火山群的七星山、新疆于田附近——活火山,
3.泥石流
a.形成条件: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松疏碎屑物质多,植被不良,夏季暴雨骤降或冰雪融水汇集。
b.多发生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
1.下列山脉介于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的是:
A. 祁连山
B.阴山
C.武夷山
D.太行山
2.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的大盆地是
A.塔里木盆地B.四川盆地C.柴达木盆地D.准噶尔盆地
3.下列山脉,属于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最东边的一列是
A.长白山B.太行山C.武夷山D.台湾山脉
4.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水岭
A.巫山B.秦岭C.太行山脉D.武夷山
5.下列山脉中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并且属东北一西南走向的是
A.长白山脉B.南岭C.贺兰山D.秦岭
例1.读“沿东经89度经线的我国地形剖面图”,分析并回答:
(1)在图下用符号“”标出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范围并加注名称。
(2)图中A是盆地,B是盆地,C是盆地。
(3)我国的江经缅甸流入E,即湾。
(4)D是山脉,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它是由板块和板块相撞而形成。
(5)F是山脉,在气候上它是我国区和区的分界线。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地理坐标认定剖面的区位。
根据东经89度经线可以判定该剖面的位置在我国西部地区,从剖面的地势起伏状态看,有三山夹两盆的地貌景观,最高处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南部属恒河平原至孟加拉湾。
答案:(1)略(2)准噶尔吐鲁番塔里木(3)怒江孟加拉湾(4)喜马拉雅山印度洋亚欧(5)冈底斯山季风非季风
经典训练: 读“中国北纬32度地形剖面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A位于地势第级阶梯;①为山;
(2)B地形区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有:和;
(3)经过C地形区自西向东,南北向铁路干线依次是:;
(4)A、B、C三大地形区中,夏季气温最低的是,原因是:;该地形区的东南呈现出亚热带风光,原因是:。
(5)A、B、C三地形区中种植甘蔗条件最好的是,原因是。
(6)C地形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从可持续发展来看,该地形区发展农业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是
★2.下列山脉介于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的是:
A. 祁连山
B.阴山
C.武夷山
D.太行山
3.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的大盆地是
A.塔里木盆地B.四川盆地C.柴达木盆地D.准噶尔盆地
4.下列山脉,属于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最东边的一列是
A.长白山B.太行山C.武夷山D.台湾山脉
5.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水岭
A.巫山B.秦岭C.太行山脉D.武夷山
6.下列山脉中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并且属东北一西南走向的是
A.长白山脉B.南岭C.贺兰山D.秦岭读图,回答7~9题。
7.山脉①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A.东侧为华北平原,西侧为黄土高原
B.东侧为东北平原,西侧为内蒙古高原
C.东侧为内蒙古高原,西侧为东北平原
D.东侧为黄土高原,西侧为华北平原
8.山脉④两侧分别属于
A.东侧属长江水系,西侧属闽江水系
B.东侧属海河水系,西侧属黄河水系
C.东侧属珠江水系,西侧属长江水系
D.东侧属闽江水系,西侧属长江水系
9.关于四条山脉共同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条山脉都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B.四条山脉都位于两省交界处
C.四条山脉的东南侧降水比较丰富
D.四条山脉两侧的农业类型都不同
10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范围的地形自北向南大致可以分为A、B、
C三大部分,其中A属于高原,
B属于平原,C属于山地。
(2)简述B平原发展耕作业的自然条件。
2 、D 3、 C 4 、D 5、A 6 A 7B 8D 9 C 10 (1)黄土渭河(关中)秦岭
(2)B平原地形平坦(在黄土高原和秦岭之间,这片平原更显珍贵);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从黄土高原和秦岭冲
积下来的深厚、肥沃的土壤);气候温暖湿润(属暖温带,年降水量接近800毫米);水源丰富(有渭河及其支流),便于灌溉。
代码山脉名称
山脉两侧地形区
东侧西侧
①
②
③
④
南侧北侧
⑤
⑥
⑦河西走廊
⑧汉中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