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领略名人风范 掌握写作技法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5
教学设计方案教材分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写作教学重点在人物描写,在学生学习了六个单元的写作知识点之后,把想象联想作为一条红线将所有人物描写的知识点进行一个综合运用。
本课主要是通过情境游戏给学生以直观触动,让他们注意观察,发挥想象来写作。
教学设想:到初中了,学生笔下的人物要么千篇一律要么死气沉沉,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得知学生作文写得不生动、不实在的原因之一是平铺直叙,克服这个毛病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掌握描写这种表达方式和加入合理的想象。
刻画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描写。
所以,这节作文课,就想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生动的描写的魅力,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在通过当堂训练,以达到掌握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的目的。
教学目的:1 知识与能力: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并初步掌握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
2 过程与方法:在课堂上感受生动的人物描写,并在过程中掌握生动的人物描写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美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不同形式让学生感受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并初步掌握其方法教学难点: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写作训练中。
教学过程一导入你在读自己喜欢的书的时候,是否有过和书中的人物交谈的感受?展开想象的翅膀,你可以与孙悟空一起降妖捉怪,与武松一起打虎除害,与曹操一起煮酒论英雄。
让我们一起与“风云人物”对话吧!二感受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1看大屏幕中的一段人物描写,体会其好在何处?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思想性格?2看一些人物描写,说说其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三总结生动的人物描写的方法1抓住人物特征2细节描写突出3善用修辞方法人物描写的目的: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四亲身体验组内两人一组,一人扮演自己,另一位扮演读过的书中或者电视节目中喜欢的那个人物形象。
你自己最喜欢这个书中人物的什么?你跟这个人物形象见面了,你会跟他(她)说什么?他(她)又会跟你说些什么?五课堂练笔在跟大家交流以及观看台上同学的表演时,你觉得受到了别人的启发而思路越来越开阔了吗?还是对同伴想象的思路你还有不同意的地方?是否想象得各有各的合理性?那好吧,在随笔本上写一写你与喜欢的“风云人物”的对话。
写出人物的精神我们知道写人有一些基本的方法,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
我们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标示出他与众不同之处。
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还应深入人物内心,写出他的个性和精神品质,这样笔下的人物才能更丰富、更立体,给人印象也能更深刻。
要写出人物的精神,应注意以下几点:一、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追求往往能通过他所做的事情得以彰显。
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时专注认真、锲而不舍的精神就是通过他“废寝忘食”“足不下楼”等典型事例来表现的,而他作为民主战士不畏强权的一面则通过他参加示威游行等行为突显出来。
再如《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一文,作者通过对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一些琐事的细腻描述,展现了一个伟大人物的平凡生活,让人看到了更富人情味、更加真实的鲁迅先生。
二、抓住人物的特征描摹人物,体现人物的思想品格。
我们可以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
我们要努力选取最能够体现人物特征的点来写,或者以形传神,或者以声传神,或者动作描摹……如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
作者通过女性的细心观察,敏锐地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文章开头就是神来之笔:“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
这是萧红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到的非常个人化的鲁迅,是一个使常人敢于走近并能够伸手去触摸的可亲的鲁迅。
但要注意不能面面俱到,因为面面俱到就失去了人物独有的个性和精神了。
三、借助合理的写作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品质。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1.语言运用:用流畅,富有表现力和丰富感情的语言表情达意。
2.思维发展:引导学生理解写人物不仅要写出外在特点,也要注意写出内在精神。
3.审美鉴赏:学习如何运用具体的描写、叙议结合等手法来表现人物精神。
4.文化传承: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有创意地表达出来。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从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邓稼先、闻一多、鲁迅、吕蒙等杰出人物的精神,因为独具个性,所以印象鲜明。
这是作者认真观察人物的特点、充分展示人物个性的结果。
无论是英雄、劳模,还是普通百姓,都有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一下写作时怎样才能写出人物的精神。
(板书课题)二、整体解说领会方法1.运用典型事物,展现人物个性特征,凸显人物精神。
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追求往往在他所做的事情中得以彰显。
要想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就要抓住人物的自身特点,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品质、精神风貌及思想感情等。
在素材的选择和使用上要力避俗套、独辟蹊径,写出人物的形象特点,如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通过闻一多先生起稿政治传单、会场大骂特务、参加游行示威等典型事例,表现他作为革命家的优秀品质。
2.借助多种写作手法,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1)写好肖像,以形传神。
肖像描写是指描写人物的外形,包括容貌、体态、表情、服饰等。
写肖像,可以抓住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经历,表现人物的特征。
如鲁迅笔下的杨二嫂: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由这个外貌特征可以知道她尖酸刻薄的性格。
方法初探:写出精神,一定要学会刻画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个窗户,可以窥视人物内心的种种变化,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画眼睛,就是要把人物的眼睛中最传神的特点表现出来,使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那么怎样才能“画”好人物的眼睛呢?一是要让人物的眼睛反映人物的经历、遭遇、处境和人物的内心变化。
七年级下册语文写作技法和高分范文一、考场作文注意事项1、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擅长形象思维、会刻画人物的同学可选择记叙文,擅长抒情的同学可选择散文。
初中生一般不提倡写议论文。
2、精写前几段,给评卷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要精雕细刻,要出彩。
比如,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
巧述故事,引人入胜,或巧用题记,揭示主旨,或巧用诗文显诗意。
写好结尾和过渡段。
阅卷老师一般是S型的扫描全文。
结尾可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或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虚笔拓展,扩大容量;或精辟议论,深化主旨。
3、要给自己充足的构思时间,不要急于动笔“宁停三分,不争一秒”,因为写作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写到一半,突然发现,呀,把题目理解错了,或没领会好命题的要求。
最可怕的是文章写到一半,又想另起炉灶。
时间没了,心情也坏了。
干着急。
建议打草稿,防止“三边工程”(边立项,边设计,边施工)。
考场作文不宜见异思迁,边写边改。
要贯彻一种构思。
一旦构思已定,就不要轻易改变。
4、要力避前松后紧、虎头蛇尾有些同学构思、提纲拟好后,开头反复推敲,精雕细琢,后来发现时间不够,于是草草收兵。
此外,要谨慎对待修改。
修改一般只着眼于字词方面的,可用米尺比好之后划两横。
结构方面不能修改。
要保持卷面的整洁美观,要努力做到改动少而效果好。
5、如果偏题或者离题,作文的主要分数就失去了为防止跑题,可从如下几点做出努力:一是将材料、引语和话题联系起来思考,不可单看话题;二是看自己确立的观点能否用话题所给材料来证明;三是想一想这则材料当初发在媒体上登载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的。
万一跑题了,要考虑逆挽,使文章形成一种欲扬先抑的结构形态。
6、一定要完篇熟话说,好文章是凤头、猪肚、豹尾。
没有豹尾,老鼠尾巴也要有一个,绝不能写半头文。
用半篇文章给你评分,怎么会得高分?7、特别要注意不能缺题不是万不得已,不要以话题做标题。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目航】1.回、例文,明确写人作文的基本方法。
2.学会典型事例写出人物性格与品的方法,一步把人物写生。
3.极参加写作,能按要求写出圆满的片段或作文,突人物的精神品。
【安排】2 。
【分配】建第一行作文指与写作,第二行批阅、、更正。
认识作文文,熟悉作文要求,采集相关素材,作做准。
一、也上眼睛你都能想出好朋友的貌,写出他的外在特点其实不太,但你能写出他的性格与气?以《我的好朋友》,写一个 200 字左右的片段。
二、生活中,我免会与人生争。
有候,可是两个人参加;有候,是数人参加。
你的生活,以《争》,写一篇作文,描摹争中人的不相同表。
很多于 500 字。
三、生活中我会遇到各种各的人,有的你尊敬,有的你敬佩,有的你感,有的你息⋯⋯以《的人我》,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 500 字。
【新入】每个人都有独到的个性和精神品,因此我在描述人物要抓住人物独到的地方,写出人物的精神。
那么怎么做呢?下面我来学一下。
【写作要求】1.要写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品,其实不排斥他行容颜、作、言等的描述。
内容上可以表达和他相的光、共同的事情,在描述和表达中展人物的性格品。
2.抓住争者的不相同精神气和个性特点张开描摹,通比、托等手法刻画人物,写出他们在争吵中的不相同表现,想象并试一试进行鲜活的心理描述。
3.“这样的人”可以是你熟悉的人,也可以是陌生的人、某一类的人。
要点是所选对象应该拥有某种精神质量或代表某种风气。
动笔时,要着眼于个性、品质去描述,写出你的感情倾向。
【技法点拨】写人有一些基本的方法,如描述容颜、动作、语言等。
经过这些方法,可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表记出他别开生面之处。
但可是这样不够,还应深入人物的内心,写出他的个性与精神质量。
1.详述典型事例。
一个人的内在质量和精神追求经常经过他所做的事情得以彰显,写作时可以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范。
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时专注认真、锲而不舍的精神就是经过他“忘餐废寝”“足不下楼”等典型事例来表现的,而他作为民主战士不畏强权的一面则经过他参加示威游行等行为突显出来。
领略名人风范掌握写作技法——《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设计
古浪县大靖初级中学
赵健汝
教学设想: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部编本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读课文。
解读单元导语,从内容编排来看,本单元所选的,都是历史中的杰出人物。
旨在引领学生了解人物故事,感受风采品质。
就学习方法而言,以精读为主。
要求学生通览全篇,了解大意。
进而字斟句酌,揣摩含义,品味妙处。
结合人物生平、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思想感情。
分析单元体系,写作部分以“写出人物精神”为主题,明确了抓住典型细节、借助写作手法、运用语言概括为指导重点。
细读教材文本,诗人臧克家以精致凝炼的语言,以清晰明了的结构,把握选材的角度,明确叙事的侧重,突出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在“说和做”中所体现的精神品质。
了解部编本新教材的编写说明,语文教学应突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要侧重由“教读”到“自读”到“课外阅读”的巧妙链接。
于课堂而言,即“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教”,亦或“教是为了不教”。
因此,本课的教学,以“领略名人风范、掌握写作技法”为教学主题,运用“板块式思路”,通过“主问题设计”,引领学生由浅入深地解读文本,指导学生由此及彼地了解人物。
通过多形式的朗读,进行多角度的品析。
在“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教学过程中,感受诗意的语言之美,领略独特的人性光辉。
依据部编本新教材的编排特点,即阅读“双线组元”和写作“一课一得”。
试以本课为例,立足于课堂阅读,延伸至写作教学,有效地实现语文课堂中的“读写配合”。
教学目标:
积累重点字词,感知文章大意,理清行文脉络,品析关键语句,领略名人风范,掌握写作技法;
教学重点:
理清行文脉络,品析关键语句;
教学难点:
领略名人风范,掌握写作技法;
教学课型:
教读课
教法:
导读激思
学法:
精读品析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助读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积累重点字词)
一、引入:
激趣导入,创设轻松氛围;
初读课题,了解相关知识;
了解人物: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了解作者:臧克家,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烙印》。
了解背景。
了解文体。
二、解读文题,感知文意
师生互动,归纳明确:文章记述闻一多先生的说话和做事。
三、速读全文,理清脉络
问题设计: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自主探究,互动交流:学者和革命家两个方面。
分析明确,文段作用:过渡,第7段承上总结,第8段启下引领。
四、品读语段,领悟精神
齐读1、2段,品析作为学者“说”的话:
预设:运用对比,突出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的做人原则与处世态度。
自读3-6段,概括作为学者“做”的事:
预设:三本书:《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思考探究:作者在叙述时如何安排详略?
明确:《唐诗杂论》详写,《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略写;
板书:详略得当。
品析语句,感悟精神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师生互动,归纳小结
自读9-18读,互动交流
品读作为革命家“说”的话:
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概括作为革命家“做”的事:
预设:三件事:起稿传单、大骂特务、游行示威。
分读语句,感悟精神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师生互动,明确写法
板书:叙议结合
师生互动,归纳小结
齐读19、20段,感受作者的高度评价:
板书: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战士,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五、延读拓展,感受情怀
师生互动,诵读《一句话》;
课外延伸,自读《最后一次讲演》。
六、小结
教师总结,明确课堂收获。
板书设计: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详略得当卓越的学者
口的巨人行的高标叙议结合大勇的革命战士
设计感言:
本课教学,以“朗读品析”为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在朗读中领略名人风范,指导学生在品析中掌握写作技法。
对于文章的解读,由开头的两段为切入点,以结尾的两段为收束点。
走进文本,深入体会。
对话文本,深刻理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贯穿“师为主导、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扎实进行“多形式的朗读、多角度的品析”。
希望通过教师的引领指导,启发学生的理解表达。
使学生能够“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精彩解读,也使学生能够“心有所感、口有所言”的尽情抒发。
愿语文教学的课堂实施,能够突现高效的理念,能够达到终极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