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教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4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3.1 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 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3. 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分子运动越剧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掌握分子运动的规律。
2. 通过观察和分析扩散现象,让学生认识分子之间的无规则运动。
3. 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并能解释一些相关的现象。
4. 让学生理解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一关系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具体特点,以及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扩散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粉笔、黑板。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热胀冷缩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2. 讲解:详细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运动的规律,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3. 观察与分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扩散现象,如气体、液体、固体的扩散,引导学生理解分子之间的无规则运动。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在热天分子的运动更剧烈,为什么气体更容易扩散等。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2. 分子运动的规律3. 分子间的作用力4.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七、作业设计答案:在热天,温度较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分子运动越剧烈,因此分子的运动更剧烈。
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较小,因此气体更容易扩散。
答案:固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较大,因此固体很难被压缩。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整理稿〕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的】一、学问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知道一切物质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那么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观点进展说明.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互相作用力,能利用分子之间互相作用力说明固、液、气三态之间关系.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视察和试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探讨方法,培育学生视察和分析、概括实力.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用演示试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爱好,使学生知道可以通过干脆感知现象推想无法干脆感知事实.【教学重点】通过视察和试验,理解分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说明某些热现象.【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猛烈程度与温度关系。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设计【新课引入】提问:(1)可以推断出是什么物质在运动吗?(2)这与我们前面探讨过汽车等物体运动一样吗?(3)这种运动有什么规律?【进展新课】学问点1:物质构成〔阅读P2〕除了分子以外,我们还要知道一种粒子——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例题1以下说法中不正确是〔〕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10m答案:C学问点2 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试验:将红墨水滴入两杯不同温度清水中,视察水颜色变更快慢。
介绍,两种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试验演示:阅读教材P3?演示?中二氧化氮和空气互融试验。
引导思索:为什么最终两个瓶子颜色变得匀称了?因为分子是运动,二氧化氮分子做无规那么运动时和上面瓶子中空气互相接触后彼此进入了对方。
桂花开放时,十里飘香;路过炒菜厨房闻到辣椒味扑鼻而来;切洋葱时辣味难闻……2.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那么扩散现象可以在哪些物体间进展呢?请大家结合身边现象举例加以说明。
探讨,并进展试验:〔1〕在教室喷空气清爽剂,很快闻到香味〔扩散现象可以在气体与气体间进展〕;〔2〕清水中滴入红墨水,水变红〔扩散现象可以在液体与液体间进展〕;〔3〕堆放煤墙角不久变黑了〔扩散现象可以在固体与固体间进展〕.总结:由于分子这种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那么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猛烈.〔1〕扩散现象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彼此间进展.〔2〕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3〕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例题2:在刚刚装修好房间内,能闻到猛烈甲醛气味,这是由于甲醛分子造成.探讨说明吸入或接触甲醛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因此应尽量防止吸入或接触甲醛.答案:无规那么运动学问点3 分子间作用力既然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固体、液体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肯定体积呢?课件4:用力挤压两块铅柱,然后下面加挂上重物试验.〔教材P4?演示?〕思索、探讨.引导分析,得出结论:分子间存在引力,正是这种引力才使得固体、液体保持肯定体积,使它们里面分子不至于散开。
教案:13.1 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主要涉及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掌握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 了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掌握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4. 理解扩散现象,掌握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扩散现象的解释。
2.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分子热运动模型图。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香气四溢的饭菜、湿衣服变干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引出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介绍分子热运动的定义,解释分子在不断运动的原因。
(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通过分子模型图,讲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如固体和液体的保持形状和流动性。
(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讲解温度对分子热运动的影响,如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
(4) 扩散现象:解释扩散现象的定义,阐述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3. 例题讲解:选取与分子热运动相关的例题,如解释气体扩散、溶液稀释等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解答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子热运动1. 概念:分子在不断运动2. 特点:无规则、快慢与温度有关3. 分子间的力:引力、斥力4. 温度与分子运动:温度升高,运动加剧5. 扩散现象:分子间相互渗透,与分子运动有关七、作业设计(1) 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2) 气体充入气球后,气球体积变大;(3) 香水喷洒后,整个房间充满香气。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的第13.1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主要介绍了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理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机制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热胀冷缩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2. 知识讲解:(1)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在运动中碰撞,改变方向和速度。
(3)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物质的分子运动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2.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3.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为什么物体在受热时会膨胀。
答案:物体受热时,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分子间的距离增大,从而导致物体体积膨胀。
2.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夏天饮料容易溢出。
答案:夏天温度高,饮料中的分子运动加剧,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导致饮料体积膨胀,容易溢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一些相关知识,如分子动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我设计这节《分子热运动》的物理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
同时,我希望通过这节课,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理解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2. 重点: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分子热运动模拟实验器材、温度计。
2. 学具:实验记录表格、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热水的温度比冷水的温度高,引导学生思考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2. 讲解:介绍分子热运动的概念,解释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3. 实验:分组进行分子热运动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温度下分子的运动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5.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热水会冒汗。
五、活动重难点1. 重点: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2. 难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能正确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学生是否能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分子的其他运动形式,如振动、旋转等。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深入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从中感受到物理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分子热运动的概念1. 我向学生介绍了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热运动是指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快。
13.1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一、设计意图1. 使幼儿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3. 激发幼儿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知道分子在运动中的特点;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难点:帮助幼儿理解分子在运动中的无规则性和能量传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分子热运动模型、实验器材;2. 学具:记录表格、画笔、彩泥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分子热运动故事,引发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本节课的主题;2. 观察与实验:让幼儿观察分子热运动模型,并进行简单的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分子热运动的现象;3. 讨论与思考:引导幼儿探讨分子热运动的特点,让他们思考为什么分子会这样运动;4. 创作与表达:让幼儿利用学具,创作出自己理解的分子热运动场景,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难点:帮助幼儿理解分子在运动中的无规则性和能量传递。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幼儿对分子热运动有了基本的认识,他们在观察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强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但在理解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和能量传递方面,部分幼儿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幼儿深入学习这一知识点,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同时,我还计划开展一些拓展延伸活动,如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庭中的分子热运动现象,并和家长一起进行记录。
这样既能巩固课堂所学,又能让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这些细节对于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分子热运动的概念至关重要。
教案:13.1 分子热运动学年:20232024学年年级:九年级学科:物理一、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扩散现象及其解释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 让学生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
3. 让学生掌握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能用这一关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难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计算,温度与分子热运动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分子模型道具。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咖啡香气四溢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能闻到咖啡的香气?这与分子热运动有什么关系?2. 知识讲解:(1)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2)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引力使分子聚集在一起,斥力使分子保持一定的距离。
(3)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分子间的距离变大,相互作用力减弱。
3. 例题讲解:例题:一个气体分子在一定温度下,从容器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对其运动有什么影响?解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分子在运动过程中不断改变方向,但总体上仍然朝着温度较高的方向运动。
4. 随堂练习:练习题:一杯热茶放在桌子上,为什么茶香四溢?解答:茶香四溢是因为茶分子在热运动中从杯子中扩散到空气中,进入我们的鼻腔,引起嗅觉。
5. 知识拓展:介绍扩散现象及其解释,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如香水、烟雾等。
六、板书设计分子热运动:1. 定义: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
2. 特点: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引导分析,得出结论:分子间存在引力,正是这种引力才使得固体、液体保持一定的体积,使它们里面的分子不至于散开.
2.分子间的斥力
教师演示实验:压缩铅块、压缩装满水的矿泉水的瓶子.请学生观察并分析为什么固体、液体难被压缩,然后得出结论.
生:物质处于固态和液态时,分子间还存在斥力,使得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师是不是其他状态下分子间就没有引力和斥力呢?
生讨论,师引导,作答:气体分子之间同样有引力和斥力,只不过相对来说比较小.
师(教师出示与弹簧连接的2个小球)请大家阅读教材P5第1自然段,类比老师手中的两个与弹簧连接的小球(如图),理解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析分子之间的引力与斥力如何变化?
学生根据小球间距离的变化,体会分子之间作用力的表现方式.
师就学生回答进行整理、归纳.
固体:分子间距离小,分子之间作用力较大,不易被压缩和拉伸,
所以固体既有一定体积又有一定形状。
气体:分子间距离很远,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所以气体既没有一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
液态:分子间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分子间作用力也比气体的大,比固体的小,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
3.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师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下,我们在物态变化的章节学习中知道了物质通常有几种状态?
生: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师那么同种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的物理性质相同吗?请举例说明.
生:不同.例如水,当温度降低时,水结冰,温度升高时变成水蒸气.水结冰后变硬,有一定的形状;变成水蒸气后体积明显增大.而且液态水。
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内能这一章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理现象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识进一步学习,而分子运动为后面研究物体内能及其有关知识做好铺垫。
由于分子的运动无法直接观察,所以教材通过演示实验、举例说明等让学生通过宏观现象认识微观运动。
最后教材还通过生活实例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的作用力,并利用分子间作用力的知识在微观上解释了物质存在三种物态的原因。
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电子显微镜下的物体,让学生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并了解分子的尺度。
2. 通过演示实验和举例说明,让学生认识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对扩散现象加以说明。
3. 通过对宏观现象的推理分析让学生认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并进一步的了解固、液、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1. 让学生经历观察液体扩散现象的过程,能通过观察推理得出分子运动的结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 通过对分子运动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这些科学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用实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对科学有求知欲。
2. 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来认识微观世界,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的习惯,培养实践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 通过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 分子运动和温度有关。
难点:通过对宏观现象的分析,推断微观的分子运动特点。
合作探究一、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原子构成的幻灯片出示一张图片(如下)让学生猜猜是什么。
幻灯片切换成放大1011倍后的图片。
课件展示。
解释:第一次看到的图片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这些构成物质的小微粒就是分子、原子,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
问:你知道分子有多大吗?分子很小,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能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来间接研究分子。
九年级物理科教学设计课题13.1《分子热运动》课时安排 1课时主备教师教研时间任课教师教学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将分子间作用力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
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
教学难点1、从宏观出发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感知的事实。
2、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设计思路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引导,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出发,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习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有关知识。
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同时使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引入新课:1、复习提问: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等相关的问题。
2、创造情境:a、教师用黑色塑料袋包着花露水在学生间边走边倒出少量花露水,让学生猜是什么?b、教师喷出空气清新剂,请闻到味道的学生举手示意。
3、引导:我们能闻到香味,但不是同时闻到的。
那么关于这个现象,同学们有什么问题?4、引入课题:“分子热运动”。
二、扩散现象:1、讲述: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如1cm3空气中的分子用每秒计算1010次的计算机计数也需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