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学第三章-病毒的分类与命名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41 MB
  • 文档页数:1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四、1971-现在
• 1973年5月,在伦敦召开的ICNV执行委员会上,国际病 毒命名委员会改为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ICTV)。
• 1995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第六次报告中,植物病毒不 再采用组、亚组,而统一采用科、属、种的分类系统。 同时将病毒分为3大类:DNA病毒、DNA及RNA反转录 病毒、RNA病毒。
18
(三)关于种的规定
• 一个病毒种应是一类具有多种共同特征的病毒, 并组成一个正在复制的世代谱系,且在生态位中 占有特定的位置。
1、病毒种应当是群体,是类别。 2、病毒种所共有的特征不是一种而是多种。 3、病毒种是演化谱系中某时期的一分子。 4、病毒种应当占据某特定生态位。
19
• 一新种不能确定,或不能将这一新种确定到已设 立的属中时,新种将作为暂定种。
3
一、1961年以前
各研究领域独立进行病毒分类与命名 (一)植物病毒分类
Johnson和Hoggan(1935):
1、病毒的传播方式及昆虫介体 2、自然的寄主范围及鉴别寄主 3、在活体外的存活期 4、致死温度 5、症状特点
4
(二)动物病毒分类法
5
二、1962-1966年
1966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九届国际微生物学代表 会议上,成立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Nomenclature of Viruses;ICNV)。下 设4个小组委员会: • 动物病毒小组委员会 • 植物病毒小组委员会 • 无脊椎动物病毒小组委员会 • 噬菌体小组委员会
第三章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第一节 病毒分类与命名的沿革 第二节 病毒的命名 第三节 病毒的分类原则 第四节 病毒分类系统
1
本章重点
1.病毒分类机构 2.病毒分类原则 3.病毒的分类系统
2
第一节 病毒分类与命名的沿革
1961年以前,这个时期是各自研究领域的科学家提出或建立一些分 类系统,进展缓慢,缺乏国际间的协作。
10
三、1966-1970年
1970年8月,在第十届国际微生物学代表大会上, 报告了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的第一次报告。将当时了 解得比较清楚的500多种病毒分为RNA和DNA病毒两 大类,描述并划定了43个属及其成员。其中动物病毒 22个属,还确定了两个科,乳多空病毒科和细小病毒 科;植物病毒15个组群;细菌病毒分成6个组群。
17
(二)关于分类单元的命名规定
• 在分类单元和病毒的命名中不遵循优先律。 • 在提出新的分类单元时不使用人名。 • 在提出新名称时,不使用下标、上标、连字符、斜线和
希腊字母。
• 新名称不应与已通过的名称重复。 • 病毒名称由ICT百度文库认定,其命名与细菌不同,不再采用
拉丁文双名法,而是采用英文或英语化的拉丁文,只用 单名。目、科、亚科、属分别用拉丁文后缀“-virales”、 “-viridae”、“-virinae”和“-virus”,并采用斜体。
16
(4)人工产生的病毒和实验室构建的杂种病毒在病毒 分类上不予考虑,其分类由公认的国际专家小组负责。 (5)只有在病毒代表种的特性得到了充分了解和在公 开出版物上进行过描述,才能确定建立一个分类阶元, 以便与其他类似的分类阶元相区别。 (6)当病毒有明确的科、而分属未确定时,这一病毒 种在分类学上称为该科的未确定种(unassigned species)。 (7)与规则2各分类阶元相关联,并得到ICTV批准的 名称是唯一可以接受的。
12
• 2005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发布了第八 次病毒分类报告。
在这个长达1259页的报告中,将目前ICTV所承认 的5450多个病毒归属为3个目、73个科、11个亚科、289 个属、1950多个种。在亚病毒感染因子下设类病毒、卫 星体和朊毒,其中类病毒有2个科、7个属;卫星病毒有 2个亚组,卫星核酸有3个亚组;朊毒分为哺乳动物朊毒 和真菌朊毒。
13
第八次报告的特点: 1、进一步明确了“种”作为病毒分类系统中的最
小分类阶元,在每一个确定种下面列出了至少一 个、至多几十个不同的分离物以及它们在 GenBank上的登录号。 2、增加了许多反映病毒基因序列同源性关系的系 统树图。 3、将原子分辨率的粒子三维结构插入到相应的科 或属中,使读者对病毒粒子空间结构有更详细的 了解。
9
1963年 国际微生物命名委员会病毒分会根据安德鲁 斯(Andrewes)提出的分类建议提出了新的8项分类原则: ① 核酸的类型、结构和分子量; ② 病毒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③ 病毒粒子的结构; ④ 病毒粒子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的敏感性; ⑤ 血清学性质和抗原关系; ⑥ 病毒在细胞培养上的繁殖特性; ⑦ 对除脂溶剂以外的理化因子的敏感性; ⑧ 流行病学的特征。
1962-1966年,建立了国际病毒学命名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Nomenclature of Viruses, ICNV)
1966-1970年,Wildy任国际病毒学命名委员会主席期间,组织国际 间协作,发表了ICNV的第一次报告。
1971-现在,病毒分类与命名的工作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国际病毒 学命名委员会更名为国际病毒学分类委员会(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 ICTV)
14
有关病毒分类的论文及信息在ICTV的 官方期刊“Archives[a:kaivz] of Virology” 发表,1990年前“Intervirology”是其官方 期刊。
15
第二节 病毒的命名
(一)一般规则 (1)病毒分类和命名应该是国际性的,并且普遍适用 于所有的病毒。 (2)国际病毒分类系统采用目(order)、科(family)、 亚科(subfamily)、属(genus)、种(species)、分类阶元。 (3)ICTV不负责病毒种以下的分类和命名,病毒种以 下的血清型、基因型、毒力株、变异株和分离株的名称 由公认的国际专家小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