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电大汉语修辞学期末考试资料附全部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87.50 KB
- 文档页数:5
语言学:汉语修辞学试题及答案1、问答题什么是言辞选择,它有什么内涵?正确答案:言辞选择:词语的选择,既包括词的选择,也包括短语的选择。
不仅只是选择运用现成的词语,还包括改造运用某些词语,这种改造运用时对词与短(江南博哥)语创造性的选择,是一种为追求特殊表达效果的变异性运用。
2、单选“国破山河在”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OoA.平起平收B.平起仄收C.仄起平收D.仄起仄收正确答案:D3、多选下列句子,表达不恰当的有OoA、暑假里,爸爸陪同我去黄山玩,爬天都峰。
B、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需要,一支庞大的教师队伍已逐渐形成。
C、程老师的一番话,好像一股强大的暖流,流到我的心田。
D、上课以前,班主任就把王老师生病的新闻告诉了同学们。
正确答案:A,B,D4、多选语言锤炼的基本要求是OoA、准确朴实B、简洁有力C、新鲜活泼D、生动形象正确答案:A,B,C,D5、问答题普通话四声中,哪些是平声,哪些是仄声?平声和仄声各有什么特点?合理安排平仄有什么修辞效果?正确答案:平声包括普通话中的阴平和阳平,仄声包括普通话中的上声和去声。
平声的特点是长而扬,仄声的特点是短而抑。
平仄安排得当,声调平衡交替,声音显得错落有致,节奏分明,具有抑扬美。
6、多选下列各句在成语运用中不够恰当的是OA、她这个人清高自负,对那些衣着豪华、佩金戴银、显得美轮美奂的“贵妇人”总是看不顺眼。
B、那个黄头发的青年见魏不肯拿钱,便气极败坏地抢下出租车钥匙,来搜魏的衣袋。
C、她比大家大一点,深受大家的敬重。
平时店主任在,她是营业员;店主任不在,她就代理主任的工作。
主任回店,她又心安理得地回到助手的位置。
D、巴拿马运河终于物归原主。
正确答案:A,B,C7、问答题简述什么是移情并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1、移情:为了抒发强烈的感情,作者使周围的物体染上一层与自己情感一致,但实际不存在的感情色彩的修辞方式叫移情。
移情就是把人的思想感情转移到物身上的修辞方式。
2、例如:“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2018年电大《汉语基础》考试试题三份附全答案试题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1.古代汉语工具书的类型一般有(A)和其他专用工具书等。
A、字典、词典、类书、目录、索引B、字典、词典、类书、目录C、字典、词典、类书D、字典、词典2.下列各组词中,全部都是单纯词的是(A)。
A、琵琶、坎坷、蝴蝶B、窈窕、美妙、巧妙C、蜈蚣、杜鹃、狐狸D、逻辑、哲学、物理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所说的“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是对(B)字下的定义。
A、象形B、形声C、指事D、会意4.鸟、鱼、刀、牛等字在“六书”中属于(A)字。
A、象形B、形声C、指事D、会意5.“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句中“亟请于武公”可译为(B)。
A、积极地向武公请求B、屡次向武公请求C、坚定地向武公请求D、急忙向武公请求6.“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正确的译文是(B)。
A、子路跟从一个名叫而后的人,遇见了他的岳父,用手杖挑着蓧B、子路跟着孔子出游的时候落在后面,遇见一位老人,用手杖挑着蓧C、子路落在后面迷路了,遇见了他的岳父,拄着拐杖挑着蓧D、子路跟着孔子出游的时候落在后面,遇见一位老人,拄着拐杖挑着蓧7.下列句子只有(A)是非主谓句。
A、好极了。
B、今天星期一。
C、你真美。
D、我们讨论问题。
8.“晋侯饮赵盾酒。
”正确的译文是(C)。
A、晋侯喝了赵盾的酒B、晋侯和赵盾一起喝酒C、晋侯让赵盾饮酒D、赵盾喝了晋侯的酒9.使用某部工具书,就应该对该部书的情况有所了解。
一般工具书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即(A)。
A、编辑者、前言(序、说明)、凡例(例言)、正文、附录和版本B、编辑者、前言(序、说明)、凡例(例言)、正文和附录C、编辑者、前言(序、说明)、凡例(例言)和正文D、编辑者、前言(序、说明)和凡例(例言)10.“下雨了。
”是(C)。
A、把字句B、名词句C、非主谓句D、主谓句11.在《说文解字》中,许慎将汉字分为(D)个部首。
《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中国第一部修辞学专著是《文则》。
2.“辞达”与“言文”的结合是孔子修辞学说的重要内容。
他的论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
3.标志中国现代修辞学建立的著作是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
4.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5.我们要学好修辞,一定要学好语音、词汇、语法等有关知识,这样才有牢固的基础。
6.人们如果巧妙地利用语境的某种特殊条件进行修辞活动,就能使语言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7.语境即语言环境宏观的语境指特定的社会和时代背景;微观的语境指语言本身的具体环境,即说话写文章时特定的对象,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一定的题旨。
8.“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
”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
9.“推敲”这一典故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诗中。
10.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朴实、简洁有力、新鲜活泼、生动形象。
11.词语锤炼与运用的基本方法有:、精心挑选、修饰点染、巧妙配合。
12.成语原形指的是某一事物,变体借用来改指某一事物,这种成语活用的方式叫别指。
13.借用成语原形,但感情色彩不一样,这种成语活用的方式叫易色。
14.有一则新闻《珠漂队骑“虎”难下》,报道珠江漂流队在贵州广西被困于虎滩一带,这里作者运用了成语活用方式中的别指。
15.串对又称流水对。
上下联意义相承,表示连贯、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
16.“香浮鼻观煎茶熟,喜动眉间炼句成。
”作者是宋代的陆游。
17.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词组,可以说它是对偶的扩大和发展。
18.“水质污染,鱼虾绝产,生物植物罕见——昔日白洋淀今安在?”这个反问句表示感叹。
19.“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这句运用了双重双否的句式。
20.设问句是自问自答,答案在问句之外;反问句则不用回答,答案包含在问句之中。
21.整句和散句是从结构形式上对句子的一种分类。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汉语专题(1) 试卷一、判断正误(每小题2分,共20分)说明: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普通话是具有全民通用性和权威性的特殊方言。
( )2.方言是地域文化的反映,因此方言不应该被消灭,而应该保留。
( )3.普通话语音系统中的鼻辅音都可以出现在音节的末尾。
( )4.普通话韵母的元音韵尾只有i和u两个。
( )5.非定位语素一般都是成词语素,二者互相对应。
( )6.“我们一起学习”中的“学习”,此处虽然没有带宾语,但仍然是及物动词。
( ) 7.“饭桶”指只会吃饭不会做事的人,这是语素义的比喻用法。
( )8.基础部件就是能构成很多汉字的部件,例如“木、目、月”等。
( )9.网络词语是语言的社会变体,是一种社会方言。
( )10.为了汉语的纯洁性,应该禁止使用网络语言。
( )二、举例解释下列术语(每词5分,共10分)11.调值12.兼类词三、综合分析应用题(共40分)13.分别写出下列音节的声母和韵母。
(10分)(Dyang:②qiu:③xuan:@chun:⑤weng:14.辨析下列同义词的主要差别。
(10分)①时间——时刻:②生日——寿辰:③再婚——续弦:④秘密——绝密:⑤果断——武断:15.分析下列词组的结构层次关系。
(10分)①清洗大楼的玻璃窗②清洗大楼的临时工16.从不同角度纠正下面句子中存在的问题。
(10分)解题提示:下面的句子,可能在语汇、语法、汉字书写方面有错误,注意纠正。
直接写出正确的句子即可,不需要说明纠正的原因。
①你有什么话可以直接了当地说,不用拐弯抹角。
②一些年轻人的拙作,我们实在是不敢恭维。
③他去年还欠款三万元,看来今后会好一些。
④发生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偶尔了,让人始料未及。
⑤他从小看着父母在舞台上演出,耳儒目染,很多戏曲唱腔自然就学会了。
四、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7.普通话对方言的强大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18.什么是重音?“我明天去”这个句子,如果其中“我”、“明天”念重音,隐含的意义有什么不同?19.什么是词的理据?请分析“土豆”和“洋芋”的词义理据有什么不同?20.什么是句子的表述性?举例说明。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现代汉语专题试卷一、判断正误(每小题2分,共20分)说明: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要”的汉语拼音是yao,这个音节的韵母中的韵头是i。
( )2.北方方言内部语音系统没有任何差别,高度一致。
( )3.复韵母就是韵腹位于几个音素中间的韵母,例如ian、uang。
( )、4.“有时间来学习”和“有条件来学习”的内部结构相同,都是连动式。
( )5.普通话语音系统中能充当韵头的音素是i、u、y、w。
( )6.从结构看,现代汉语词的发展趋势是由单纯词向合成词发展。
( )7.“得”字右下角的部件只能构成一个汉字,不是基础部件。
( )8.现代汉字系统中,合体字数量要多于独体字。
( )9.网络语言是一种独立于现实语言之外的一种语言。
( )10.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与网民使用方言有关,所以属于地域方言。
( )二、举例解释下列术语(每词2分,共10分)11.韵腹12.敬辞13.虚词14.非主谓句15.记号三、综合分析应用题(共40分)16.写出充当下列音节的韵头和韵腹的元音(10分)CDjuan:②zhun:③yang:④xue:⑤qiu:17.从构词法角度分析下列合成词的结构方式。
(10分)①战争②战场③金黄④金子⑤老虎18.分析下面词组的结构层次关系(10分)①修剪苹果树的赘枝②修剪苹果树的技术19.从不同角度纠正下面句子中存在的问题(10分)解题提示:下面的句子,可能在语汇、语法、汉字书写方面有错误,注意纠正。
直接写出正确的句子即可,不需要说明纠正的原因。
①这些年轻人的拙作,语句表达很差,我们实在是不敢恭维。
②已经够乱乎的了,你就别瞎搀和了。
③我们把任务一定能够按时完成,请大家放心!④那里的安全情况不断下降,令人担忧。
⑤他接受了这个科研工程,就开始了通霄达旦的工作,力争早日出成果。
四、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20.现代汉语方言的发展有哪些趋势?21.什么是声调?声调在汉语中有什么作用?22.举例说明成语和惯用语在语音形式和结构关系方面有什么不同。
汉语修辞学 试题 第 1 页 共 9 页座位号汉语修辞学 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汉语修辞学的初步建立期,南朝刘勰的 ,既是文学理论的巨著,又是修辞理论的力作。
2.严格的对偶上下两联要具备以下条件:意义 ,结构 ,字数相等,词类相当,没有重字,平仄协调。
3.宋代陈騤的 是我国第一部论述修辞的著作,它的出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4. 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5.词语锤炼和运用的基本方法有:精心挑选、修饰点染、 。
6.成语具有意义的 和结构的 的特点。
7.整句和散句是从 上对句子的一种分类。
8.按照正常顺序组成的句子叫 ,改变正常顺序的句子叫 。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分 数得 分 评卷人9.是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
10.双声指两个字的相同,指两个字的韵母或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
11.修辞格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在本民族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形成的的方法、手段。
12 “大家都了解他”变成否定句是。
13.就是引述有关的材料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认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14.语境就是指我们平时说话或写文章所具有的特定的对象,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一定的,语言本身的具体环境,以及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
15.填成语:……决不是像“山穷水尽”那样,走到走投无路的地方,忽然似地出现一个的村子。
得分评卷人二、单项选择题(将每小题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题中横线上。
每小题2分,共20分)1.“修辞立其诚”中“修辞”的意思是__________。
A.提高语言表达效果B.修饰文辞C.修治文教,即修治文化教育D.说话2.“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这里用了__________的辞格。
A.借代B.比喻C.比拟D.夸张,3.下列爱护草坪的说法中,__________比较富有艺术性。
A.严禁践踏违者重罚B.请勿践踏草坪C.请爱护草坪D.足下留青4.“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中的“风樯”指“帆船”,属于。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言语交际试题一、判断正误(每小题2分,共10分)说明:正确说法在括号中打√,错误说法在括号中打×,不需要说明原因。
1.坚持不断创新,就是说每一次言语交际行为都必须使用新鲜的表达方式。
( )2.反复不等于重复,后者是指用词重复多余,表达罗嗦。
( )3.交际类型中的商务谈判、法庭论辩,既是口头型,又属于正式型。
( )4.言语的时代风格主要体现在语音和语法方面。
( )5.在交际中恰当使用敬辞和谦辞,是运用礼貌原则的具体体现。
( )二、综合分析题(共40分)6.词语锤炼分析题(12分)请从词语锤炼的目的角度,分析下面的句子中原文和改文词语使用的不同表达效果。
(提示,词语锤炼的目的是“准确明白、简洁有力、稳妥和谐、形象鲜明、新鲜生动”)①原文:雄赳赳,气昂昂,走过鸭绿江i改文: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②原文:一条长江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改文: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7.按照要求变换下列句式(12分)①我爱祖国的山山岭岭、江河海洋、绿叶鲜花!(变为松句)②为什么你不说话?为什么你不表态?为什么你不发表意见?(变为肯定句、陈述句)8.分析下面几个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格。
(16分)①真心祝愿你:一年四季季季平平安安,一年12月月月健健康康,一年52周周周精精彩彩,一年365天天天快快乐乐。
②今年新春贺礼以四千万为限:千万要开心,千万要健康,千万要和谐,千万要漂亮!三、案例分析题(共20分)9.下面一段对话,是记者为采访一位农村劳模而设计的,请从角色原则角度分析其不足,并请你重新设计对话。
记者:老大爷,我想采访你一下,可以吗?大爷:欢迎光临指导!记者:我想请你谈谈对新农村的看法。
大爷:我没有什么文化,说话措辞不当还请海涵!记者:你在这里生活了多少年?大爷:我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片热土!记者:大爷,你每天都做什么呢?大爷:我一直从事田间劳动,每天睡半夜起五更地劳作。
《汉语修辞学》综合练习一、单项选择题(选项中加*为参考答案)1、修辞学的研究对象是()①语言要素本身* ②语音的变化③词汇的发展④句法结构2、修辞是研究()①语言内部规律的②如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③各种修辞方式的④语言各要素特点的3、要想把话说得好的前提是()①准确、清楚②生动、得体③有感人的力量④说话通顺*4、鲁迅说:“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
”这话含有的意思是()①不要不懂装懂②准确使用形容词③用词注意规范化* ④形容词不易使用5、“吃大碗”、“看医生”、“我是三年级”等属于()①特殊用法②习惯用法* ③不规范用法④错误用法6、老舍说:“所谓适当者,就是顺着思路与语气,该俗就俗,该文就文,该土就土,该野就野。
”这就是研究修辞在什么样的场合运用什么样的语言最有()①表现力* ②说服力③战斗力④感染力7、下列招牌不当的是()①稻香村食品店②百草中药店③万里皮鞋店④燎原理发店*8、“这场‘戏中戏’,把四个人纠葛在一起——光绪的智慧,皇后的愚蠢,珍妃的机警,王商的忠于职守,全部巧妙地展示在观众眼前。
”句中使用不正确的词语是()①纠葛②智慧* ③愚蠢④机警9、“这个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内心十分恐慌,但是他却从容不迫地在抹桌子,擦椅子,若无其事。
”句中使用不当的词语是()①罪行严重②十分恐慌③从容不迫* ④若无其事10、曹禺在《日出》中塑造了顾八奶奶俗不可奈的形象,一张嘴都是词“所以我顶悲剧,顶痛苦,顶热烈……”,这种不协调在于()①用词不恰当②语体风格* ③句子不通顺④形象不可爱11、杜甫所说的“新诗改罢自长吟”、“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强调必须()①文字优美②反复推敲③自我欣赏④锤炼语言*12、有一篇文章标题是《含辛茹苦三十年——访<红楼梦>法文译本李治华教授》,是说李教授30年坚持不懈翻译名著,因此“含辛茹苦”应改为()①废寝忘食* ②辛勤工作③一心一意④全心全意13、用变异方式锤炼出来的词语,特点在于打破了常规,具有了常规语言所没有的()①生命力②感染力③新鲜感* ④优越感14、孔子曰:“辞达而已矣”是指用词要()①准确、贴切* ②贴切、生动③生动、得力④得力、创新15、遣词造句达到音节匀整平稳,就是要求()①不违反双音节、四音节的节奏倾向②利用平仄交替配合形成声音的抑扬顿挫③在听觉上造成铿锵响亮、优美和谐的效果*④避免平淡、单调、沉闷16、下列成语不是骈立四字格的是()①南辕北辙②茅塞顿开* ③抛砖引玉④改弦更张17、下列成语活用的意义已经取代原来含义的是()①南辕北辙②纸上谈兵* ③虚张声势④闭门造车18、“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是说在说话、写文章时要注意()①地理环境②社会环境* ③民族风格④意义内容19、“呼扇—颤动”是同义词,它们的区别在于()①附加意义②形象色彩③语体风格* ④概念意义20、“逝世—凋谢—陨灭”是同义词,它们的区别在于()①附加意义②形象色彩* ③语体风格④概念意义21、“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通过锤炼、变异使词语产生的()①概念意义②感情色彩③语体色彩④形象色彩*22、下列词语不具备形象色彩的是()①颜色* ②冷冷清清③忽闪④哗啦啦23、下列与其他三个意思不一样的词是()①逝世②凋谢③脱帽* ④陨灭24、下列与其他三个不一样的称呼是()①夫人②情人* ③内人④拙荆25、下列不能与“美丽”构成反义的是()①邋遢* ②丑陋③丑恶④难看26、“西南交大原是唐山铁道学院,是我国开办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
2018年电大汉语修辞学期末考试资料附全部答案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修辞是依据题旨情景,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 ,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2.排比是对偶的扩大和发展.3.成语的修辞作用是意蕴深厚、文字精练、生动具体、风趣诙谐、新颖别致。
4.我曾看过一幅对联:“肚大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口开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一句使用了引用、对偶和顶真的修辞格。
5.叠用的修辞特点是整齐一致、集中突出和清晰醒目。
1.标志中国现代修辞学建立的著作是陈道望著的《修辞学发凡》。
3.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在音韵学中称为双声,两个字的韵母或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在音韵学中称为叠韵。
4.长句是指句子的形体长, 词语的数量多, 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5.从内容着眼,夸张可以分为扩大夸张和缩小夸张。
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运用了对偶(正对)和比喻辞格。
7.“不占不贪,理得心安”中的“理得心安”的用法属于成语活用方式中的易序。
1.先秦两汉在我国修辞学史上可以称作萌芽时期。
4.“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
”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
5.词语锤炼与运用的基本方法有:精心挑选、修饰点染、巧妙配合。
6.现代汉语中,声调分为四类,其中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
7.“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语音段落是“ 2+2+2+1 ”式。
8.运用比喻的要求是贴切、新颖、巧妙。
1.“辞达”与“言文”的结合是孔子修辞学说的重要内容。
他的论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
3. 1951年《人民日报》连载了吕叔湘、朱德熙的名著《语法修辞讲话》。
4.“推敲”这一典故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诗中。
5.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朴实、简洁有力、新鲜活泼、生动形象。
7.“灵车队,万众心相随。
哭别总理心欲碎,八亿神州泪纷飞。
”这段解说词的押韵方式是排韵。
8.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类型。
1.中国第一部修辞学专著是陈骙著的《文则》。
2.在撰文时对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朴实、简洁有力、新鲜活泼和生动形象。
3. 押韵是韵文区别于散文的本质特征。
4.“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一句运用了设问和拟人辞格。
5.“他写的字看上去龙飞凤舞的”中的“龙飞凤舞”的用法属于成语活用方式中的易色。
1.“辞达”与“言文”的结合是孔子修辞学说的重要内容。
他的论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
2.中国第一部修辞学专著是《文则》。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 书面语句:指主要以文字形式出现的句子,广泛用于各种语体。
2.押韵:指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最后一字运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以便使得音调和谐优美。
3.对偶:对偶又称对仗,俗称对子,是指形式上对称均衡,意义上互相关联的两个句子或词组。
4.回文:回文是利用词语相同或基本相同而顺序不同的语句,来表现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5.修辞格:修辞格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在本民族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形成的格式化的方法、手段。
1. 修辞: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1.修辞学: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规律的科学。
2.散句:散句是结构不一致,形式参差不齐的句子。
3.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句就是否定句中先后运用两个否定词的句子为双重否定句。
4.夸张:夸张是出于表情达意的需要,对描述的客观事物故意言过其实,加以夸大或缩小。
5.顶真:顶真就是上文的词语、句子用来作为下文的起头,前后首尾相连,上递下接。
2.别指:成语原形指的是某一事物,变体借用来改指某一事物,这种成语活用的方式叫别指。
3.排比: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词组,可以说它是对偶的扩大和发展。
4.交韵:四句一组的诗,第一、第三句一韵,第二、第四句一韵,这种押韵方式叫交韵。
5.仿词: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成分,使之成为一个临时性的新词语,这种修辞方法叫仿词。
1.语境:即语言环境。
宏观的语境指特定的社会和时代背景;微观的语境指语言本身的具体环境,即说话写文章时特定的对象,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一定的题旨。
2.易色:借用成语原形,但感情色彩不一样,这种成语活用的方式叫易色。
3.叠用:叠用是一些基本结构相同,并有意识的叠用某个或某些词语的句子,词组。
4.四字格:四个音节的语音段落也称四字格,它两字一顿,整齐匀称,是人们喜闻乐道的一种语言格式。
2.整句: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近,形式整齐的句子。
3.倒装句:倒装句是指单句中的某个(些)句子成分或复句中的某个(些)分句颠倒了通常的顺序,这样的句子称作倒装句。
4.双关:双关就是借助于语境的特定条件,故意让语句表面上说的是一个意思,实际上说的是另外一个意思,即所谓言在此而意在彼。
后一个意思往往是主要的。
5.拈连:拈连就是两个事物连着说时,把适用于前一事物的词语顺势拈过来,连用于本来不适用于该词语的后一事物。
三、判断题(下列各个说法,正确的画“√”号,错误的画“×”号,每小题1分,共5分)1.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的出版标志着我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
(√)2.“春雪舞津城”中的“舞”用的不好,应改为“落”。
(ⅹ)3.副词是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但表示情态的副词一般修饰的是单音节动词或形容词。
(ⅹ)4.“解放军把土匪打得夹着尾巴逃跑了.”一句使用了比喻辞格。
(ⅹ)5.“阴谋鬼计”“计日程功”“情不自尽”“坐无虚席”四个成语都有错别字。
(ⅹ)1.“老气横秋”“老牛破车”“老弱残兵”都是成语.(√)2.“津城如画,游人如潮”是对偶句中的正对.(√)3.“春天的脚步近了”“这里的春天最美丽”“让我们拥抱春天吧”这里用的都是拟人辞格.(ⅹ)4.押韵指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最后一字运用的韵母相同的字,以便使得音调和谐优美.(ⅹ)5.“我们写文章切忌不要胡编乱造”,这句话说的对.(ⅹ)三、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40分)1.西晋陆机的《文赋》把文章分为( D、十种)文体。
2.解放后,我国第一部论述修辞的专著是(B、《语法修辞讲话》)。
3.《易•乾卦•文言》中提出了“修辞立其诚”的观点。
其中,“修辞”的意思是(C、修治文教,即修治文化教育)。
4.针对某些调查组,在茶叶上市时节以调查为名到茶农处“吃喝带”的现象,某报刊以“茶农怕来调茶组”为标题写了一篇报道。
这一标题是利用语境因素中的(D、话语的具体环境)来提高表达效果的。
5.“百里改诗”的典故说的是(B、任蕃)。
6.台湾作家李乐薇的一篇散文《我的空中楼阁》写了他建在山上的小屋。
这里“空中楼阁”的选用,使成语修辞( B、新鲜别致)。
7.《人民日报》曾以《杞人胜天》报道河南杞县大旱时,当地人民满怀必胜信念与大旱斗争的事。
该题目是成语活用的例子,其修辞作用是( B、内涵丰富)。
8.下列各句属于叠用的是(C、群鼠已经扑上来。
有的撕鞋袜,有的啃脚趾,有的缘裤上蹿,咬腿肚子咬膝盖。
(刘征《鼠辈的变异》))。
9.从修辞学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对长句子和短句的理解正确的是(D、句子的短和长是相对的,它们最大的区别是结构简单还是复杂。
)。
10.下列对反问句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是用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
11.“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A、状语后置,使假设复句的从句和主句之间意义联系更紧密,并强调了状语。
)。
12.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是( B、双音节化)。
13.下列对声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古诗中平仄安排可概括为:同句中相互交替,对句中彼此相同。
)。
14.下列对语音段落和语法结构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字音节的语法结构关系和语音停顿是完全一致的,没有例外。
)。
15.在中国最早提出修辞格概念的是( C唐钺)。
16.我国最早对比喻作出精辟解释的是( B、墨子)。
17.“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属于比拟中的(C、把人拟作物)。
18.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中的“道是晴无却有晴”属于( B、谐音双关)。
19.诗经“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中的“三秋”是(B、借指“三年)。
20.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组是(D.比喻对比夸张)①普通话听说能力已成为年轻人在香港求职的一道门槛。
②这种作风,拿来律己,则害了自己,拿来律人,则害了别人。
③他小心得连吐口唾沫也要看看是不是淹死了蚂蚁。
1.“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出自于(B、《左传》)。
2.我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是以(B、《修辞学发凡》)的出版为标志的。
3.主张“言必近真”,提出“拨浮华,采真实”,倡导“文约而事丰”的专著是(C、《史通》)。
4.下列爱护草坪的说法中,比较有艺术性的是(D、足下留青)。
5.将“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数枝”改为“一枝”的诗人,被后人称为“一字师”。
他是( C、郑谷)。
6.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用“人声鼎沸”形容孩子们在老师严厉督促下“放开喉咙”的读书声,使成语修辞( D、风趣诙谐)。
7.有一则新闻《珠漂队骑“虎”难下》,报道珠江漂流队在贵州广西被困于虎滩一带,这里作者运用了成语活用方式中的(B、别指)。
8.下列各句都是对偶句。
属于正对的是( B、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9.下列肯定句和否定句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一般来说,否定句的语气比较直率,明确,肯定句的语气比较委婉、灵活。
)。
10.下面对“书面语句”表述正确的一项是(B、整齐的句子相对口语句较多。
)。
11.下列句子后括号中的话是对倒装句修辞效果的说明。
不正确的是(D、老北京见面就说:吃了吗您?(主语后置,表示强调主语))。
12.“家书抵万金”的平仄情况是( A、平平仄仄平)。
13.下列对三音节语音段落在现代汉语中地位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C、起调节作用。
)。
14.下列对双声和叠韵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双声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叠韵指两个字的韵母相同。
)。
15.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把修辞格分为( A、38种)。
16.我国最早对比喻作出精辟解释的是( B、墨子)。
17.“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中的“风樯”指“帆船”,属于(B、部分代整体)。
8.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属于( B、直接、扩大夸张)。
19.“人穷志不穷”的修辞格为( C、拈连)。
20.“利剑腰斩罪恶——厦门特大走私案查处始末”中,“利剑腰斩罪恶”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格,对这项修辞格的运用解释最正确的是(B、将自己的褒贬爱憎寄托在被比拟物上,使要表达的内容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
四、指出下列各句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格。
(共10分)1、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