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 第8讲 市场失灵..
- 格式:ppt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51
微观经济学之市场失灵论文市场失灵是微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市场无法有效分配资源和达到经济效率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垄断、信息不对称等。
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一个常见原因。
外部性指的是生产或消费活动对除了买卖双方之外的第三方造成了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正外部性)也可能是负面的(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会导致市场供给过少,而负外部性会导致市场需求过多,从而引起资源的浪费和市场效率的下降。
另一个常见的市场失灵情况是公共物品的存在。
公共物品是指任何人都可以无代价地使用,并且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影响其他人使用的物品。
由于公共物品无法排他性和竞争性,市场往往会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物品,从而导致市场失灵。
此外,垄断也是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
垄断市场下,唯一的供应商可能会通过限制产量和提高价格来获得垄断利润,从而导致市场效率的下降。
此外,信息不对称也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因为买卖双方往往无法获得对等的信息,导致市场无法有效运作。
为了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政府可以采取多种干预措施,如征税、补贴、监管、提供公共产品等,以恢复市场的有效运作和达到经济效率。
同时,也可以通过完善法规和提高市场透明度来减小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促进市场有效运作。
总的来说,市场失灵是微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影响对于制定政策和改善市场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政府的干预和市场的监管,可以有效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此外,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社会福利往往会受到影响。
由于资源分配不当和市场效率的下降,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贫富差距的扩大。
因此,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不仅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也对社会稳定和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的角色变得尤为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干预手段来纠正市场失灵,最典型的方式是实施税收和补贴政策。
通过对负外部性征收税收或者对正外部性提供补贴来内部化外部性成本,从而使市场在资源分配上更加符合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原则。
微观经济学市场失灵名词解释1.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 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或达到经济效率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出现在公共物品、外部性、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等情况下。
2.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 指给一个个人提供使用并不会减少其他个人使用量的产品,且无法排除非付费个人的使用。
典型的公共物品包括国防、公共广播、公园等。
3. 外部性(Externality)- 指市场交易中的行为对无关方造成的正面或负面影响。
外部性分为正面外部性和负面外部性。
常见的外部性包括污染、噪音、教育等。
4. 不完全竞争(Imperfect competition)- 指市场中存在垄断、寡头垄断或其他形式的市场力量集中的情况。
不完全竞争下,市场的价格和产量不能达到最优水平,导致资源分配效率低下。
5. 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 指在市场交易中买方和卖方之间存在信息差,一方拥有更多或更准确的信息。
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市场无法实现有效的资源分配,例如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6. 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指在一方在交易成立后,由于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采取不利于交易对方的行为。
例如,在保险交易中,被保险人可能采取更加危险的行为,因为他们知道保险公司将为损失买单。
7. 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 指在市场交易中,由于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垃圾产品会挤占高质量产品的市场。
购买者无法判断商品质量,因而更倾向于购买低质量商品,导致市场偏向低质量产品。
8. 竞争政策(Competition policy)- 是政府通过监管和制定规则来保护公共利益,防止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以促进市场有效竞争和资源配置的政策措施。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8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第五节公共物品一、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私人物品(personal goods),是指所有权属于个人的物品,具备竞争性和排他性,能够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优化配臵的产品。
一个人使用或消费私人物品意味着他人不能同时使用或消费该物品。
例如,一双鞋不可能同时供两个以上的人穿在脚上。
私人物品的这种排他性也称之为消费上的“竞争性”。
市场机制良好运行是以私人物品为基础的。
具有私人物品属性的资源要实现最佳的配置效率,主要应该在明确界定的产权束和相应的立法保障的基础上,市场机制交易来实现的。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臵的产品。
具体说是指这样一类物品,它一旦提供出来,生产者就无法排斥那些不为物品付费的个人使用,或者排他的成本过高以至于变得难以实现。
公共物品在消费或使用上是不排他的,每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均不会造成其他人消费的减少。
公共物品的自然属性或技术属性决定了要排斥某些人使用或消费公共物品一般是不可能的,或者说排他的费用太高。
生活中公共物品同私人物品一样不可缺少,诸如国防、警察、公交运输、广播电视、灯塔等无一例外地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公共物品所具备的非排他属性导致公共物品存在着外部性问题。
二、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私人物品的排他性特点,可以按边际效益等于边际成本原则确定其最优产量,而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决定的外部件,其最优数量的确定较为复杂。
如图8-所示:图8-4 公共物品的最优产量(注: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不是个人需求曲线之和,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量与总消费量相等,所有消费者支付价格总和等于总消费量所支付的全部价格。
)图中,横轴代表公共物品数量Q ,纵轴代表公共物品价格P ,S 为公共物品的供给曲线。
A D ,B D 为消费者A 和B 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D 为公共物品的总需求曲线。
公共物品的总需求曲线不是A ,B 的需求曲线A D 和B D 的水平相加,而是A D 和B D 的垂直相加和,即公共物品的总需求量不是B A Q Q +,而是Q 。
微观经济学中市场失灵的名词解释(一)微观经济学中市场失灵•市场失灵–定义市场失灵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最大化社会福利的情况。
–原因1.不完全竞争:存在垄断、寡头垄断或垄断竞争等情况,市场无法形成有效的价格信号。
2.外部性:产生的成本或收益不完全反映在市场价格中,导致资源配置与社会最优化目标不一致。
3.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供应和分配。
4.信息不对称:买方和卖方信息不对等,导致市场无法形成对称信息,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5.道德风险:市场行为主体的不道德行为导致市场失灵。
•相关名词1.垄断市场•市场中只有一个唯一的卖方或买方,掌握市场操纵能力,限制竞争,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
•例如:某国石油公司垄断石油市场,通过调整价格和产量,限制了其他同行业竞争者的发展。
2.外部性•产生的成本或效益不直接反映在市场价格中,对第三方产生的影响,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进行内部化。
•例如:工厂排放环境污染物会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品质,但这些成本并未纳入生产者的成本中。
3.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任何人都无法被排除使用)和非竞争性(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的获得)的特征。
•例如:国家公园、消防服务等,无法通过市场供求关系进行合理的供应。
4.信息不对称•买方和卖方在市场交易中拥有不对等的信息,导致交易中一方占据优势地位,市场无法实现有效配置。
•例如:二手车交易中,卖方可能隐瞒车辆的实际问题,买方无法准确评估车辆价值,导致不合理的交易结果。
5.道德风险•经济主体的行为可能存在不道德行为,使市场失去稳定和公平性。
•例如:公司隐瞒产品质量问题,欺骗消费者,导致市场信任丧失,消费者难以辨别产品的真实质量。
## 注意文章中不可出现html字符,网址、图片及电话号码等内容。
一、单选题1、市场失灵是指()。
A.不能产生任何有用成果的市场过程;B.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资源配置不均;C.以市场为基础,对资源配置的低效率;D.收入分配不平等。
正确答案:C2、某种经济活动有负的外部影响时,该活动的()。
A.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B.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
C.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D.私人利益大于社会收益;正确答案:A3、如果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照科斯定理(),问题即可妥善解决。
A.不论财产权是否明确,交易成本是否为零。
B.只要财产权明确,不管交易成本有多大;C.不管财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D.只要财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正确答案:D4、市场不能提供纯粹的公共物品是因为()。
A.消费者都想“免费乘车”;B.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C. 以上三种情况都是。
D.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正确答案:C5、某人吸烟造成其附近的人吸入二手烟,这种现象属于()。
A.生产的外部不经济;B.消费的外部经济;C. 生产的外部经济;D.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正确答案:D6、下列可能存在“搭便车”问题的物品是( )。
A.收费的学校;B.收费的高速公路;C.公共路灯;D.私人经营的商店。
正确答案:C7、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对竞争性行业厂商的垄断行为()。
A.放任自流的;B.有条件地加以支持的。
C.是提倡的;D.是限制的;正确答案:D8、在存在正的外部影响情况下,()。
A.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
B.私人利益大于社会收益;C.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D.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正确答案:A9、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出现低效率的资源配置是因为产品价格()边际成本。
A.小于;B.等于;C.大于;D.可能不等于。
正确答案:C10、以下选项中()不是负外部性的例子。
A.二氧化碳的排放引起全球变暖;B.氟利昂气体破坏了部分臭氧层;C.当自然资源的价格增加时消费者必须支付更多。
D.工业烟雾的排放增加了肺癌率;正确答案:C11、以下选项中()不是产权界定失败的例子。
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失灵市场在经济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通过价格机制,调节供求关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然而,市场并不是完美的,它也会出现失灵的情况。
市场失灵指的是,当市场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时,或者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不公平问题时,就会出现市场失灵。
本文将重点讨论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失灵,探究其原因和对策。
1.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外部性是指某种经济活动对除参与者以外的其他人或者企业产生的影响。
如果这些影响没有反映在市场上,就会导致市场失灵。
例如,已婚夫妇的再婚会影响到前配偶的精神和财产利益,然而市场上并没有相应的价值衡量和交易,因此这种活动就会出现市场失灵。
外部性的解决方法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立法等手段来限制产生外部性的活动。
例如,对于有害的化学物质,政府可以实行严格的环保法规和开罚罚款制度,以此促使企业和个人减少有害行为的发生。
另一方面,则是为产生正向外部性的活动制定奖励机制,让那些做出积极贡献的企业得到经济上的正向激励。
2.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导致的市场失灵公共物品是指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而且一个人使用该物品并不会排除其他人使用的商品或服务。
市场经济下,公共物品的供给过少,将导致市场失灵。
例如,公立大学的教育资源如果过少,往往会使得许多人无法接收到优质教育,进而影响到未来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发展。
公共物品的解决方法是通过政府的干预进行补充供给。
这包括采取政府调控、行政干预、补贴等方式,从而保证公共物品的质量和数量足够满足人民的需求。
3.自然垄断导致的市场失灵自然垄断是指由于固定成本过高,只有一个企业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
企业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往往会形成一种垄断地位,生产成本较低,而对外定价则偏高,这样就会导致市场失灵。
针对自然垄断,政府可以采取反垄断措施,例如监管垃圾清理、限制售出地产商品,这样可以防止掌控市场的企业出现虚增价格等恶劣行为,以降低消费者的消费压力和社会成本。
市场失灵以毒蛇出没区域为例,毒蛇出没区域内有人居住,但居民们没有足够的信息来确定毒蛇的分布范围。
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失灵现象前言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的是个体和单个市场层面的经济行为。
在市场经济中,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运行的原理和规律。
然而,市场经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市场失灵现象。
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分配资源、形成价格和分配效率等经济问题。
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市场供求机制无法实现效率最大化,通常会导致一系列的负面结果。
市场失灵的原因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买卖双方的信息水平不对称。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双方预期的效益可能会不同,从而导致市场交易不完全。
一些不端的卖家或购买方可能会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来获得不当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失灵是不可避免的。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能够同时满足多个人需要的物品,并且无法排除他人的消费。
公共物品的供应通常需要政府或其他机构的干预,否则私营企业无法获得可持续的回报。
然而,公共物品的供应依然是市场体系的一个巨大缺陷。
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产生某项生产或消费活动的一个附属产物,它对不参与生产或消费的个人群体和环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可以理解为外部性是市场产生的一个负面影响。
外部性可能会导致市场无法达到效率,因为它使得市场存在不完全竞争,并且可能会导致卖方和购买方都无法通过市场定价来达到最优水平。
如何解决市场失灵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可能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税收和补贴政策税收和补贴政策可以帮助政府减缓市场失灵的影响。
例如,减少对某些行业的过度补贴并将资金用于其他公共服务。
这些措施可以使市场交易更加有效,从而提高效率。
建立监管机制建立监管机制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的组织监管市场行为,执法和监督市场规则和常规性的活动。
这有助于提高市场监管的有效性,减少市场失灵的情况。
建立公共服务建立公共服务可以帮助政府解决公共物品等市场失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