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翻译及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4
重复字的古诗
第一首:《迢迢牵牛星》
【两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第二首:《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元】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第三首:《菩萨蛮·霏霏点点回塘雨》【唐代】无名氏
霏霏点点回塘雨,双双只只鸳鸯语。
灼灼野花香,依依金柳黄。
盈盈江上女,两两溪边舞。
皎皎绮罗光,青青云粉妆。
第四首:《宛转词》
【唐代】王建
宛宛转转胜上纱,红红绿绿苑中花。
纷纷泊泊夜飞鸦,寂寂莫莫离人家。
第五首:《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第六首:《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宋代】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十儿月尧民歌》别情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棉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作者介绍]
王实甫,元代杂剧作家。
名德信。
大都(今北京市)人。
生卒年不详。
王实甫所作杂剧,名目可考者共13种。
今存有《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和《四大王歌舞丽春堂》 3种。
《韩采云丝竹芙蓉亭》和《苏小卿月夜贩茶船》都有佚曲。
王实甫还有少量散曲流传:有小令1首,套曲3种(其中有一残套),散见于《中原音韵》、《雍熙乐府》、《北宫词纪》和《九宫大成》等书中。
王德信《十二月过尧民歌》简析
十二月过尧民歌①
别情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②。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③。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④!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⑤。
【注解】
①这是一首带过曲,又称合调,属小令的变体。
带过曲是写完一曲之后,意不能尽,接着把宫调相同而音律恰能衔接的两三个曲调连结起来写。
这两只曲子都不能单独用作小令。
元人使用的带过曲调式约有三四十种,最常见的有:[正宫]《脱布衫》过《小梁州》,[中吕]《醉高歌》过《红乡鞋》,《十二月》过《尧民歌》,[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等。
②更那堪:怎么能再经得起。
粼粼:水波流动的样子。
③重门:庭院深处的门。
④销魂:神思茫然,仿佛魂将离体。
⑤搂带:裙带。
【赏析】
曹雪芹曾取了此曲,写入《红楼梦》中,让贾宝玉以筷子敲碗唱了这支《抛红豆》曲(第28回)。
将以上三曲对读含味,不仅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瓜葛,而且不难悟出其妙处来。
周德清评此曲谓:“对偶、音律、平仄、语句皆妙。
”。
王实甫的诗词《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赏析《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元•王实甫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赏析】这是一首抒写离愁与相思的小令,前六句写了女子面对春景睹物思人的心绪,后六句直接描摹女子的相思情态。
全曲大量运用对仗、叠词,含情脉脉、如泣如诉,情致哀婉动人。
别后“遥山隐隐”,“远水粼粼”,此为层层阻隔,极写再见之难。
“杨柳飞绵滚滚,桃花醉脸醺醺”,此为春日美景,却透露出一种凄凉冷落的美。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此为相似环境,寂寥压抑,更增惆怅。
以上,视角由远及近,由外及里,把女子的相思心绪、寂寞之情展现得十分全面。
此外,对仗句中用了“隐隐、粼粼、滚滚、醺醺、阵阵、纷纷”这些叠音词,不仅构成押韵,增加了作品的音韵之美;还加强了寥廊冷落的感觉,可谓情景交融。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句,分别重复“黄昏”、“销魂”,有一唱三叹之妙,表明女子柔肠百结之心理。
本来就害怕黄昏来临,可黄昏忽然就来了,竭力想抑制忧伤,又不可能不忧伤。
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销魂?她不仅粉泪盈盈,肝肠寸断,“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新啼痕压旧啼痕”是针对自身而言,旧泪未去,新泪又增;而“断肠人忆断肠人”则从自己和情人双方写来,她想到自己所之人必定也像自己思念着他一样痛苦,自己的痛苦就加重一层。
而这种日复一日折磨的结果就是“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结句塑造了一怨妇的体态,增强了形象感。
扩展阅读:王实甫的简介王实甫,字德信,元朝杂剧作家。
天一阁本《录鬼簿》称他名德信。
河北定兴人。
诸本《录鬼簿》都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可能由金入元。
据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序》,可知王实甫于泰定元年(1324年)前已去世。
明贾仲明增补《录鬼簿》,有《凌波仙》词吊王实甫:“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颩排剑戟,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出自元代王实甫的《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原文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王实甫,字德信,元朝杂剧作家,定兴(今定兴县)人。
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
《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
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创作背景:此诗描写女主人思念夫君时的心绪,具体作年不详。
译文
自从和你分别后,望不尽远山层叠隐约迷濛,更难忍受清粼粼的江水奔流不回,看见柳絮纷飞绵涛滚滚,对着璀璨桃花痴醉得脸生红晕。
闺房里透出香风一阵阵,重门深掩到黄昏,听雨声点点滴滴敲打房门。
怕黄昏到来,黄昏偏偏匆匆来临,不想失魂落魄又叫人怎能不失魂伤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对关汉卿和王实甫两首《别情》的鉴赏作者:李清冉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1年第02期摘要:关汉卿的《四块玉·别情》和王实甫的《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这两首散曲在内容上都是写一个女子的相思离别之苦在写法上有相同的地方即是都运用了直接抒情和情景交融。
也有不同之处,笔者对此进行评析,意助教师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散曲赏析;教学评析中图分类号:120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1)2-137-001关汉卿《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王实甫的《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棉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消魂怎地不消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裙带宽三寸。
关汉卿生活在金末元初。
他多才多艺,了解人民疾苦,熟悉民间语言。
他不但是一位剧作家,甚至还登台演出,以表达内心所爱所恨。
他一生创作的杂剧超过六十种,可惜大多已散失,传世的仅有十余种。
悲剧《窦娥冤》是他的出色代表作。
他不仅是优秀的杂剧家,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曲作家。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四块玉·别情》开篇就点明“别离”主题,并且说明送别情人之后难以割舍的心境。
起首口气看似较平和,别后之情看似淡,看似只有“一点”,而实际上却是无休无止、缠绵悱恻的。
关汉卿在这里以“一点”与“几时”对举,表明这一种相思,却能惹起长久的万种离愁,留下了永久难以消失的伤痛。
“一点相思几时绝”是这首小令的重心。
这位女子爱她的情人爱得真挚、爱得深切,爱得缠绵,由这几句话就得以充分的体现。
但是离愁别情还未能彻底的表现,于是诗人又进一步的以景物来烘托:“凭栏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爱人远去了,她登上高楼,“凭阑”远眺,想多看他一眼。
别情原文翻译及赏析(8篇)别情原文翻译及赏析(8篇)别情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夜行船·别情宋代:谢绛昨夜佳期初共。
鬓云低、翠翘金凤。
尊前和笑不成歌,意偷转、眼波微送。
草草不容成楚梦。
渐寒深、翠帘霜重。
相看送到断肠时,月西斜、画楼钟动。
译文:昨夜佳期初共。
鬓云低、翠翘金凤。
尊前和笑不成歌,意偷转、眼波微送。
草草不容成楚梦。
渐寒深、翠帘霜重。
相看送到断肠时,月西斜、画楼钟动。
注释:昨夜佳期初共。
鬓云低、翠翘金凤。
尊前和笑不成歌,意偷转、眼波微送。
翠翘金凤:古代妇女首饰。
草草不容成楚梦。
渐寒深、翠帘霜重。
相看送到断肠时,月西斜、画楼钟动。
赏析:这首惜别词,上片回忆昨夜欢会,着重描绘人物情态;下片写今日送别,着重以景衬情。
轻艳柔和,风流蕴藉,表现了谢词的风格。
别情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骑马踏红尘,长安重到。
人面依前似花好。
旧欢才展,又被新愁分了。
未成云雨梦,巫山晓。
千里断肠,关山古道。
回首高城似天杳。
满怀离恨,付与落花啼鸟。
故人何处也,青春老。
译文骑马踏人红尘,再次来到京城,恋人的容貌还像以前一样如花一样漂亮。
和旧爱的欢聚才开始,又要离别,带来了新的忧愁。
与恋人没能完成云雨欢会,天就要亮了。
远隔千里,令人肠断;翻越穿行于关山古道之间,回头怅望京都高城和天际一样遥远,如同天外一样遥远不可见。
满怀的离愁别恨,都交付给落花和啼鸟。
恋人在何处呢?青春在离愁中,已经迅速地逝去了!注释感皇恩: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双调六十七字,上下片各七句四仄韵。
“人面”句:翻用唐代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此处谓仍见到了故人。
新愁:此指乍见又别之愁。
巫山晓:暗示又将分离。
该典出自宋玉《高唐赋序》,其中写宋玉答楚襄王问时有下面一段话:“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
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
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元曲译文及鉴赏《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是由王实甫所创作的,全篇按写法可划为两层。
前六句为前一层,写了女主人公面对春景睹物思人的心绪。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元代:王实甫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译文自从和你分别后,望不尽远山层叠隐约迷濛,更难忍受清粼粼的江水奔流不回,看见柳絮纷飞绵涛滚滚,对着璀璨桃花痴醉得脸生红晕。
闺房里透出香风一阵阵,重门深掩到黄昏,听雨声点点滴滴敲打房门。
怕黄昏到来,黄昏偏偏匆匆来临,不想失魂落魄又叫人怎能不失魂伤心?旧的泪痕还未干透,又添了新的泪痕,断肠人常挂记着断肠人。
要知道今年春天,我的身体瘦了多少,看衣带都宽出了三寸。
《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注释粼粼(lín):形容水明净清澈。
杨柳:形容柳絮不扬。
对桃花:醺醺,形容醉态很浓。
这是暗用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语意。
内阁:深闺,内室。
重门:庭院深处之门。
暮雨:指傍晚所下的雨。
纷纷:形容雨之多。
怕黄昏:黄昏,容易引起人们寂寞孤独之感。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销魂:因过度刺激而呈现出来的疾呆之状。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断肠人:悲愁到了极点的人。
香肌瘦:形容为离愁而憔悴、消瘦。
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缕带:用丝纺织的衣带。
《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鉴赏全篇按写法可划为两层。
前六句为前一层,写了女主人公面对春景睹物思人的心绪。
句法对仗工整,每句后两字叠用、以衬托情思之缠绵。
【元曲中吕十二月带过尧民歌】春曲
又一度春光灿灿,小路边溪水潺潺。
看莺儿啼声婉婉,悦心神丽影娟娟。
叹发霜情犹眷眷,倚窗前思绪翩翩。
欲凭栏何处可凭栏,觅书笺尽是旧书笺。
自弾弦独爱弹弦,喜安闲更惜安闲。
悠然,云天放纸鸢,不计桑榆晚。
(十二月)《北曲曲谱》
○○●⊙(韵)◎●○○(韵)○⊙●□(本上可平)⊙●○○(韵)
○○●○(韵可仄)⊙●○○(韵)
(尧民歌)《北曲曲谱》
⊙○⊙●●○○(韵)○○◎●●○○(韵)⊙○◎●●○○(韵)⊙○◎●●○○(韵)○○(韵)⊙○●●○(韵)◎●○○去(韵)
十二月带过尧民歌,是元曲中吕宫里的带过曲,由《十二月》和《尧民歌》两支曲子组成的曲牌。
这两支曲子都不能单独用作小令。
《十二月》的句式是总共六句,每句四字。
《尧民歌》的句式是:七七七七,二五五。
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翻译及赏析
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山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作者简介]王实甫(1260前-1324前),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
其生活时代约略和白元咎、冯子振相当。
写过杂剧十四种,著名的为《西厢记》,被认为是北曲最好的作品之一。
散曲仅存套数两套,小令一首。
[注解]
粼粼:水波清澈的样子。
飞绵:指飘飞的杨花柳絮。
内阁:深闺,内室。
重门:庭院深处的门。
销魂:神思茫然仿佛魂消魄散的样子。
缕带:用丝纺织的衣带。
[译文]
自从和你分别后,望不尽远山层叠隐约迷濛,更难忍受清粼粼的江水奔流不回,看见柳絮纷飞绵涛滚滚,对着璀璨
桃花痴醉得脸生红晕。
闺房里透出香风一阵阵,重门深掩到黄昏,听雨声点点滴滴敲打房门。
怕黄昏到来黄昏偏偏匆匆来临,不想失魂落魄又叫人怎能不失魂伤心?旧的泪痕没干又添了新的泪痕,断肠人常挂记着断肠人。
要知道今年春天,我的身体瘦了多少,看衣带都宽出了三寸。
赏析:
这首曲是用两支小令组成的,即《十二月》与《尧民歌》。
它描写了闺中女子思念远离家乡的心上人的`情形。
曲子借境抒情,山、水、桃、柳、内阁、重门无不紧系思念之情,最后描写伤心的泪痕重重,以致身躯瘦损,衣带宽松。
一种哀婉动人,不容易捉摸的感情,经过作者以具体的景物描写和形象的描述,将它表露无遗。
全篇按写法可划为两层。
前六句为前一层,写了女主人公面对春景睹物思人的心绪。
句法对仗工整,每句后两字叠用、以衬托情思之缠绵。
远山近水,杨柳桃花,香风暮雨无一不勾起女子的思念。
视角由远及近,由外及里的转移,实质上是对每日思念的描述,而主人公那寂寞的心情不言而喻。
第二层直接描摹女子的相思情态。
前四句在写法上是每句重复两三字,有一唱三叹之妙,说明主人公柔肠寸断的相思之意。
而这种日复一日折磨的结果就是玉肌消减、衣带渐宽。
末尾摹拟一个局外人的口吻询问,更突出了主人公的纯
情坚贞。
在小令《十二月》中,起句中的“自别后”可以说是点明了曲的内容——离别相思之情,为下文定下感情基调。
接着作者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展现出一幅凄清零落的景色。
山是遥山,水是远水,由远及近,写了杨柳、桃花、内阁、重门。
其对仗句中用了“隐隐、粼粼、滚滚、醺醺、阵阵、纷纷‘这些叠音词来修饰”遥山、远水、杨柳、飞棉、醉脸、香风、暮雨“起了两方面的作用。
一是“隐”和“粼”,“滚”和“醺”、“阵”和“纷”押韵,使作品音响联结而成和谐的整体增加了作品的音韵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二是加强了寥廊冷落的感觉,加倍地渲染了使人发愁的景色,间接抒发了闺中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一种渺茫的希望,可谓情景交融。
而在《尧民歌》中,作者便采用了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连环与夸张的手法写少妇相思之苦。
其中的语言虽不乏典雅的一面,但从总体倾向来看,却是以俗为美。
如“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表达的是少妇的闺怨情绪,怕夜晚的寂寞,偏偏夜幕又降临了,竭力想抑制忧伤,又不可能不忧伤。
作者用散文句法,使得意思显豁,明白如话,再加上“忽地”,“怎地”等口语的运用,读起来使人感到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
少妇等待归人,每天以泪洗脸,“新啼痕压旧啼痕”,实在悲苦。
日子就在相思中过去了,瞧,少妇身体又瘦损了,连腰带都宽了三寸。
结句塑造了一怨妇的体态,增强了形象感。
在韵律上,是“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是对仗中的两句对,使曲子在优美音韵中结束。
全曲大量运用叠字、叠词,含情脉脉、如泣如诉,情致哀婉动人,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1.诗词《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翻译赏析
2.《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3.长相思别情原文翻译及赏析
4.过陈琳墓翻译及赏析
5.过华清宫翻译及赏析
6.《过陈琳墓》翻译赏析
7.代别情人·清水本不动翻译赏析
8.《四块玉·别情》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