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狼》阅读答案附翻译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狼阅读理解及答案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甲】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乙】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节选自蒲松龄《狼》〕10.以下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骨已尽矣山穷水尽筋疲力尽弹尽粮绝B.顾野有麦场相顾无相识顾此失彼奋不顾身C.以刀劈狼首首当其冲首屈一指蓦然回首D.盖以诱敌以其境过清学以致用不以为然11.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根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其一犬坐于前。
翻译: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理解:这只狼蹲坐在屠户的前面,意在迷惑屠户,为另一只狼的偷袭作掩护。
【乙】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翻译:〔狼〕准备由通道进入从背后攻击屠户。
理解:狼柴堆打洞想趁屠户不备从背后攻击的行为,表达了狼的凶恶残暴。
狼阅读答案:〔三〕〔共7分〕10.答案:A〔2分〕11.答案:[乙]〔2分〕12.〔1〕答案:天地间的万物都有存在的道理,人不应杀害它们。
〔2〕答案:当人的生命受到虫兽威逼时,应当坚决还击。
〔3分。
前一小题2分,后一小题1分〕狼阅读理解及答案2【20xx·西藏自治区】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蒲松龄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0 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屠】2、【止】3、【缀行甚远】【缀】,4、【投以骨】5、【从】6、【两狼之并驱如故】【并】,【驱】,【如故】,7、【窘】8、【受其敌】9、【顾】10、【积薪】11、【苫蔽成丘] 】【苫蔽】,12、【弛】13、【眈耽相向】【耽眈】,14、【少时】15、【径去】【径】,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课外文16、【犬坐于前】17、【久之】18、【暝】19 、【意暇甚】【意】,【暇】,20、【暴】21、【洞其中】【洞】,22、【隧入】【隧】,23、【尻】24、【假寐】【寐】,25、【盖】26、【黠】27、【顷刻】2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变诈】,【几何】,29、【止增笑耳】、重点句子翻译: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翻译:2、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翻译:3、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翻译:4、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翻译:5、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翻译:6、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翻译:7、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翻译:8、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翻译:9、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翻译:10、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三、理解默写:1、最能表现屠户当机立断的性格的句子是:2、表现狼狡猾的句子是:3、表现二狼与屠户势均力敌,各不相让的语句是:4、表明“一狼洞其中”的目的的句子是:5、点明故事主题的句子是:四、课内简答题:1、文学常识:《狼》选自,本文作者是,他的号是:,是著名文学家,世称。
2、从文中找出点明故事主题的句子,并用现代汉语说说它的意思。
3、原文有三处描述狼阴险狡诈(黠的本性)的句子,分别是:4、在两狼的追击下,“屠大窘”说明什么?屠户采取了怎样的行动?5、文中屠夫的“智”表现在哪里?6、屠户对狼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7、文章最后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8、请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屠户和狼的特点9、读了狼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0、写出两个以上带“狼”字的成语:11、概括这篇文章的主旨:五、课外文言文阅读:《狼》第三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狼阅读理解及答案狼阅读理解及答案「篇一」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甲】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乙】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节选自蒲松龄《狼》)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骨已尽矣山穷水尽筋疲力尽弹尽粮绝B.顾野有麦场相顾无相识顾此失彼奋不顾身C.以刀劈狼首首当其冲首屈一指蓦然回首D.盖以诱敌以其境过清学以致用不以为然11.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其一犬坐于前。
翻译: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理解:这只狼蹲坐在屠户的前面,意在迷惑屠户,为另一只狼的'偷袭作掩护。
【乙】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翻译:(狼)打算由通道进入从背后攻击屠户。
理解:狼柴堆打洞想趁屠户不备从背后攻击的行为,体现了狼的凶狠残暴。
狼阅读答案:(三)(共7分)10.答案:A(2分)11.答案:[乙](2分)12.(1)答案:天地间的万物都有存在的道理,人不应杀害它们。
(2)答案:当人的生命受到虫兽威胁时,应当果断反击。
(3分。
前一小题2分,后一小题1分)狼阅读理解及答案「篇二」【20xx・西藏自治区】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文言文《狼》阅读及答案文言文《狼》阅读及答案「篇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题。
(10分)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1分)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3分)(1)值()(2)或()(3)去()3、说说文中画线句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的意思。
(2分)4、在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的情况下,郑燮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产生了怎样的效果?(2分)5、你认为郑燮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的语句来和下列链接材料来说明。
(2分)[相关材料]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参考答案:1、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划对一处即可)2、(1)遇到(2)有的人(3)离开3、这是什么时候了,如果经过多处地方多人之手层层申报(荒情),老百姓哪里还能活下去?4、不经请示皇上,先开仓赈济灾民,愿意为此承担责任。
此举使万余百姓活了下来。
5、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文言文《狼》阅读及答案「篇二」谚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固无虚言。
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
昔以色幸者多矣。
高祖有籍孺以佞幸,孝惠时有闳孺,孝文时中宠臣,士人则邓通,宦者则赵同、北宫伯子。
孝景帝时,中无宠臣,然独郎中令周文仁,仁宠最过庸,乃不甚笃。
今天子中宠臣,士人则韩王孙嫣,宦者则李延年。
嫣者,弓高侯孽孙也。
今上为胶东王时,嫣与上学书相爱。
及上为太子,愈益亲嫣。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狼》阅读答案附翻译狼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①。
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顾②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③。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导读:人各有所长,物各有所用。
此时,如果不是屠夫,恐怕什么人都会死于狼之口了。
想当年,孟尝君不也是靠鸡鸣狗盗之徒而逃脱于虎狼一样的秦国吗?注释:①伏焉:躲藏在那里。
②顾:然而,可是。
③以吹豕之法吹之:用吹猪的办法吹它。
吹豕,屠夫将猪杀死后,为了便于褪毛,在后腿下端皮上斜割一口,用力吹,使膨胀如球。
这里是活吹。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 2.狼自苫中探爪入()3.惟有小刀不盈寸( ) 4.股直不能屈()二、翻译1.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屠乌能作此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狼一屠夫傍晚行走,被狼追得无路可逃。
路边有晚上种田的人在地头上临时搭的供休息的窝棚,跑进去躲藏在那里。
狼的爪子从窝棚的篱笆墙外伸人。
屠夫用力拽住它,使它无法离去。
可是屠夫没有办法打死它。
屠夫身边只有一把不到一寸长的小刀子,于是割破狼爪下的皮,用吹猪的方法吹它。
用劲吹了一段时间,觉得狼不动了,才用带子把它捆起来。
出来一看,那狼大得像牛,腿直不能弯曲,口张开不能合上。
于是屠夫背上狼回家。
除了屠夫谁能想出这个办法来?一、l.地头上临时搭的供休息的棚子 2.原为草堆,这里指蒙盖行室之物 3.满 4.大腿二、1.用劲吹,过了一段时间,觉得狼不太动了,这才用带子把它捆起来。
2.若非屠夫,哪里能想出这样的办法?三、人各有所长,物各有其用,对学过的知识要触类旁通,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狼》蒲松龄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0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屠】屠户。
2、【止】仅,只。
3、【缀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
【缀】,连接、紧跟。
4、【投以骨】把骨头投给狼。
5、【从】跟从。
6、【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并】,一起。
【驱】,追随、追赶。
【如故】,跟原来一样。
7、【窘】处境困迫,为难。
8、【受其敌】遭受它的攻击。
9、【顾】看,视。
10、【积薪】堆积柴草。
11、【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一样。
【苫蔽】,覆盖、遮盖。
12、【弛】解除,卸下。
13、【眈耽相向】瞪眼朝着屠户。
【耽眈】,注视的样子。
14、【少时】一会儿。
15、【径去】径直离开。
【径】,径直。
16、【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17、【久之】时间长了。
18、【暝】闭上眼睛。
19 、【意暇甚】神情很悠闲。
【意】,这里指神情、态度。
【暇】,从容、悠闲。
20、【暴】突然。
21、【洞其中】在积薪中打洞。
【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22、【隧入】从通道进入。
【隧】,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23、【尻】屁股。
24、【假寐】假装睡觉。
【寐】,睡觉。
25、【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26、【黠】狡猾。
27、【顷刻】一会儿。
2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变诈】,巧变诡诈。
【几何】,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29、【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二、重点句子翻译: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翻译: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2、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翻译: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3、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翻译: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4、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翻译: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狼.》阅读附答案龄《狼.》两则故事,回答问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
忽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涎垂,随屠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刀,则稍却;既走,又从之。
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空。
狼乃止,屠即径归。
昧爽往取肉,(a)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b),则死狼也。
仰首(c),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鄂,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
亦可笑也!(注释蚤:通“早”;昧爽:拂晓;直:通“值”,价值)【小题1】将“细审、遥望、近视”分别填入乙文a、b、c三处,正确的顺序是:a. b. c.【小题2】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1)顾野有麦场(2)一狼洞其中(3)有屠人,货肉归(4)既走,又从之【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小题4】“缘木求鱼,狼则罹之。
亦可笑也!”作者认为乙文中狼“可笑”的原因是什么?从甲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答案【小题1】“遥望、近视、细审、”(3分,每空1分)【小题2】回头看;打洞;卖;离开(4分,每题1分)【小题3】(1)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2)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黄金呢。
第18课狼一、文言文阅读。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乙】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①。
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顾②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③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④能作此谋也?——蒲松龄《狼三则(其三)》注释:①伏焉:躲藏在那里。
②顾:然而,可是。
③吹豕:屠夫将猪杀死后,为了便于褪毛,在后腿下端皮上斜割一口,用力吹,使猪膨胀,让皮肉分离。
④乌:怎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其一犬.坐于前犬:②一狼洞.其中洞:③令不可去.去:④顾无计可以死.之死:2.把下面的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3.两文中屠夫杀狼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各表现了怎样的智慧?4.比较甲乙两文中狼的形象,你觉得哪一个更生动?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①像狗一样②挖洞或打洞,名词用作动词③离开,逃跑④使动用法,使……死2.不是屠夫怎么能想出这个主意呢?3.甲文:先是惧狼投骨,无效后,及时识破狼的假象,先后用刀杀死两狼。
表现屠夫机智勇敢,变被动为主动、个个击破的智慧。
乙文:割破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最后捉住狼。
充分表现出屠夫善于随机应变,发挥特长的智慧。
4.甲文中的狼更生动,作者以细腻的笔触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狼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狼的狡猾奸诈;乙文中对狼的描写比较少,通过一两个动作描写只表现出了狼的爪牙锐利。
【解析】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狼》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以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之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2分)(1)目似瞑(2)将舐其喉(3)信不诬哉(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C.叫嚣乎东西,突乎南北 D.而顷刻两毙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刀劈狼首/乃伪睡以俟 B.久之,目似瞑/犬阻之,不使前也C.更不止于野心矣/所欲有甚于生者 D.乃杀之而取其革/乃重修岳阳楼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13.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3分)【参考答案】9.(2分)(1)鼻烟(2)咬(3)确实、的确(4)遗留、留下、招致(答对一个不得分,答对两个、三个均得1分,答对四个得2分)10(3分)B11.(3分)D12.(4分,每小题2分)(1)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另一只狼象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2)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意思正确即可,关键词“去”“犬”“阳”“阴”译错酌情扣分)13.(3分)阴险、狡猾、奸诈(1分)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1分);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1分)。
语文文言文《狼》阅读翻译附参考译文【优秀8篇】篇一:《狼》译文篇一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
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
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
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
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
他刚刚想离开上路,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
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
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篇二:《狼》翻译:篇二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狼》阅读答案附翻译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狼》阅读答案附翻译
狼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①。
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顾②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③。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导读:人各有所长,物各有所用。
此时,如果不是屠夫,恐怕什么人都会死于狼之口了。
想当年,孟尝君不也是靠鸡鸣狗盗之徒而逃脱于虎狼一样的秦国吗?
注释:①伏焉:躲藏在那里。
②顾:然而,可是。
③以吹豕之法吹之:用吹猪的办法吹它。
吹豕,屠夫将猪杀死后,为了便于褪毛,在后腿下端皮上斜割一口,用力吹,使膨胀如球。
这里是活吹。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2.狼自苫中探爪入
3.惟有小刀不盈寸4.股直不能屈
二、翻译
1.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狼
一屠夫傍晚行走,被狼追得无路可逃。
路边有晚上种田的人在地头上临时搭的供休息的窝棚,跑进去躲藏在那里。
狼的爪子从窝棚的篱笆墙外伸人。
屠夫用力拽住它,使它无法离去。
可是屠夫没有办法打死它。
屠夫身边只有一把不到一寸长的小刀子,于是割破狼爪下的皮,用吹猪的方法吹它。
用劲吹了一段时间,觉得狼不动了,才用带子把它捆起来。
出来一看,那狼大得像牛,腿直不能弯曲,口张开不能合上。
于是屠夫背上狼回家。
除了屠夫谁能想出这个办法来?
一、l.地头上临时搭的供休息的棚子2.原为“草堆”,这里指蒙盖“行室”之物3.满4.大腿
二、1.用劲吹,过了一段时间,觉得狼不太动了,这才用带子把它捆起来。
2.若非屠夫,哪里能想出这样的办法?
三、人各有所长,物各有其用,对学过的知识要触类旁通,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