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12061 社会保障概论
- 格式:docx
- 大小:24.68 KB
- 文档页数:2
社会保障概论要点————————————————————————————————作者: ————————————————————————————————日期:ﻩ《社会保障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1.社会保障的概念和特点答:(1)概念: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人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特点:①强制性;②社会性;③互济性;④福利性;⑤公平性;⑥不可逆性2.社会保障体系的概念答: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由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包括各个社会保障项目的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等。
3.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答: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社会保障制度对储蓄的影响:以现收现付方式筹集保险基金,会影响储蓄总量;以预提积累方式筹集保险基金,会影响储蓄构成。
(2)社会保障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①劳动供给方面:社会保障制度对维持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有重要作用,使劳动者数量和技能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但也会使劳动者选择提前退休,诱使劳动者选择自愿失业或休闲。
②劳动需求方面:社会保障制度导致机器替代劳动,影响劳动需求。
③劳动力流动方面: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地区间、行业间、所有制间的不平衡,既是劳动者流动的原因之一,也是劳动力流动的壁垒。
(3)社会保障制度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①对劳动者个人不同时期的收人再分配;②对同代社会成员之间的收人再分配;(4)社会保障制度对积累与消费的影响:当经济不景气时 ,社会保障支出大于收人。
当经济繁荣或发生通货膨胀时,社会保障收大于支。
4.社会保障的原则答:(1)公平原则;(2)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一方面,社会发展变化决定着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变化。
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无一例外地需要相应的财力支撑。
(3)责任分担原则;(4)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①普遍性原则:要求国家在确立社会保障制度时,其对象、范围不能局限于贫困阶层,而应当使全体国民均能够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与福利。
社会保障概论一、概念1.社会保障: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社会保险:就是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却因失去工作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予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3.社会救助:是依据法律规定,政府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或其它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无收入和低收入的个人或家庭给予帮助,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制度。
4.社会福利:指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建立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以及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制度。
5.社会保障基金:国家和社会从已有的社会财富中提存、积累并用以援助或补偿社会保障对象的资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并能够解决特定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
6.社会保障水平:指在特定时期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高低程度。
7.老年社会保障:对退出劳动领域或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实行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措施,包括经济、医疗以及服务照料等方面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
8.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亦称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它是按国家统一政策规定实施的为保障广大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养老保险制度。
9.老年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①享受保障的权利与资格条件对应的原则②保障基本生活水平的原则③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原则10.门诊统筹:基本医疗保险中把参保人员的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的范围。
11.失业保险: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对非因本人原因失去工作、中断收入的劳动者,提供限定时期的物质帮助以及再就业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12.医疗社会保险:指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医疗资金,保障人民平等地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的一种制度。
社会保障概论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述第一节 社会保障界定1、社会保障含义: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实施的,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2、社会保障主要特征: 公平性(保障范围、待遇公平),社会性(保障方式、服务、资金管理社会性),福利性(个人社保支出<收入),刚性发展性(保障项目日益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第二节 社会保障体系与模式一、社会保障体系1、含义:由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它强调的是社会保障的项目结构及运行机制等。
2、主要内容: a 、社会救助,指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
b 、社会保险,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以劳动者的年老、疾病、伤残、失业、死亡等特殊事件为保障内容的一项生活保障政策,它强调受保障者权利与义务相结合,采取的是受益者与雇佣单位共同供款和强制实施的方式,目的是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维护社会安定。
c 、社会福利,只国家和社会通过有关政策或立法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旨在改善生活质量的福利措施和社会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d 、社会优抚,以法定形式和方式,通过政府行为,对社会有特殊贡献者及其眷属实行的具有褒扬和优待赈恤性质的社会保障措施。
二、社会保障主要模式1、社会保险型:含义,美德日采用,以各种保险项目为主要形式的社保制度。
特征,以劳动者为核心、责任分担、权利与义务有机结合、互助共济、资金筹集以现收现付式为主。
2、福利国家型:含义,英国、瑞典为代表,由国家高度统一管理和支配的社保制度模式。
特征,普遍覆盖与全民共享、政府负责与保障全面、累进税制与高税收。
3、储蓄保险型:含义,个人缴纳保险费的社保制度,强调雇员的个人缴费和个人账户积累。
特征,建立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强调自我负责、缺乏互济性,政府承担责任方式特殊,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
1.社会保障的学科性质:是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社会科学。
2.社会保障学的研究任务⏹揭示社会保障实践活动、社会保障关系、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条件、表现的形式及其实质内涵,阐明社会保障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客观规律,为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保障关系提供理论依据,以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3.社会保障概论的内容⏹(1)社会保障的基本原理⏹(2)社会保障的历史⏹(3)社会保障的管理⏹(4)社会保障制度4.社会保障学的研究方法(1)社会保障研究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逻辑方法、系统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2)社会保障研究的具体方法和各种专门技术和工具:比较法、分类法、类比法、归纳法、综合法、演绎法、分析法、个案法、典型法、抽样法、问卷法、统计法等。
专门技术包括观察、访问、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等方面。
4.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第一章社会保障的产生和发展1.1.1 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的词源Social Security⏹现代社会保障的基本含义•国际社会对社会保障的定义⏹英国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社会保障是一种公共福利计划,是保护个人及其家庭免除因失业、年老、疾病或死亡而在收入上所受的损失,并通过公益服务(如免费医疗)和家庭生活补助,以提高其福利。
社会保障可包括:社会保险计划、保健、福利事业和各种维持收入的计划。
⏹德国学者的定义是:社会保障旨在使竞争中失败的人不致遭受灭顶之灾,并能获得重新参与竞争的机会;并为那些由于失去劳动能力或遭受意外困难而不能参加竞争的人,提供生活保障。
美国的《社会保障法》对社会保障的具体的理解是:“根据社会保障法制定的社会保险计划,对于年老、长期残废、死亡或失业而失掉工资收入者提供保障;同时对老年和残废期间的医疗费用提供保障。
老年、遗属、残废和健康保险计划对受保险的退休者和残废者和他们的家属以及受保险者的遗属,按月提供现金保险待遇。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障的定义: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实施的、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责任主体:国家和政府实施手段: 国民收入再分配实施依据: 社会立法保障目标: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社会保障的主要特征: 保障性、社会性、公平性、互济性、福利性、强制性⊙社会保障的本质特征:最终责任主体:国家或社会,社会性目的:稳定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依法实施,强制性目标:为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公平性资金来源:国家财政+企业+个人,经济福利性项目:以特定社会问题存在并需要国家经济援助的方式解决为设立条件,变动性、发展性方式:自成体系的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方式,自身独特的规律,特殊性。
⊙最早以立法形式建立社会保障的国家:英国,于1601年颁布的《济贫法》⊙社会保障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 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中⊙德国是社会保险制度的发源地社会保险制度的出现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
⊙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理论与政策依据是1942年由贝弗里奇主持起草的研究报告《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即“贝弗里奇报告”)⊙“贝弗里奇报告”的主要特点:社会保险制度应以统一的标准发放津贴或救济;参加保险者不分贫富,按统一标准缴纳保险费;发放的救济或津贴应是以维持正常生活;因无收入而不能参加保险的人,国家应制定公共援助法。
⊙社会保障的总目标:通过社会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P10) 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保障的功能:稳定功能、调节功能、促进发展功能、互助功能、(P12)其他功能(如防控风险、资本积累等)⊙社会保障的模式:以英国为代表的福利型保障制度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储蓄型保障制度(储蓄保险式)以德国为代表的保险型保障制度(投保资助型)以前苏联为代表的国家保险型制度( P88 )社会保障主要模式:福利国家模式、社会保险型保障模式、强制储蓄型模式、国家保险型模式⊙新加坡是强制储蓄模型的代表。
23312061 社会保障概论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A2. A3. B4. B5. A6. A7. B8. B9. B10. A11. A12. A13. A14. B15. A16. A17. B18. A19. A20. B二、名词解释1. 社会保障答案:主要是由政府通过征税、收费、接受捐赠等手段筹集资金,经过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制度安排,为丧失劳动能力和暂时无收入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为贫困者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为军人提供特殊关照、为全体国民增进生活福利的一种社会制度。
2. 社会保障管理答案:是指通过一定的机构与程序,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对各种社会保障事务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过程,是社会保障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发生作用的活动过程。
3. 社会保障管理的主体答案:是指社会保障管理活动的机构和人员。
社会保障管理主体的核心应当是社会保障管理者,即社会保障管理群体及其领导者。
4. 养老保险制度答案:所谓养老保险制度是指对政府立法范围内的老年人口提供养老补偿,以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
5. 医疗保险制度答案:是一种由政府主办,通过参保人共同缴费组成基金,参保人治病所发生的费用可以向医疗保险基金报销的制度安排。
6. 失业保险制度答案: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法规,对暂时失去工作的劳动者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7. 社会救助制度答案:我国的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针对由贫困人口和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由政府为其提供物质和服务帮助,从而帮助他们摆脱生存危机的一种生活保障制度。
8. 社会福利制度答案:即国家通过社会化的福利津贴、实物供给和社会服务,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社会政策。
属于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组成部分。
9. 农村社会保障答案:一般指以政府为主要责任主体,经过立法程序,通过动员社会资金,用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办法使农村居民在遇到年老、疾病、贫困等生活困难的时候,能够获得一定的收入支持,使他们能够维持基本生活,以及为农村社会成员举办福利设施,从而达到安定社会、促进经济增长和增进农村社会成员生活福利成效的一种制度或社会事业。
社会保障概论资料1.人类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萌芽的标志是: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期《济贫法》的问世。
2.1935年,美国“新政”时期通过的《社会保障法》首先提出了“社会保障”的概念。
3.德国是最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4.社会保障定义:社会保障是指国家立法强制规定的、由国家和社会出面举办,对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旨在保障公民个人和家庭基本生活需要并提高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的制度。
5.社会保障的基本含义:(1)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保障民生和促进社会进步;(2)社会保障的依据是国家立法;(3)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社会;(4)社会保障的获益主体是全体公民;(5)社会保障的内容是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
(6)社会保障的实施手段: 国民收入再分配(7)社会行为、社会经济制度、社会事业、社会政策6.社会保障的特征:福利性、互济性、社会性、强制性7.社会保障的功能:(1)社会保障的经济功能:维持劳动再生产、促进资金市场发展、促进消费,扩大内需、调节社会总需求,平抑经济波动;(2)社会保障的社会功能:体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
8.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宗旨:为国民和社会提供安全保障。
9.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最核心的部分,社会保障基金是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筹集。
(2)社会救助;社会救助的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和社会捐赠。
(3)社会福利(4)优抚安置;优抚和安置的对象是对国家和人民有功的人员。
10.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异同:(1)二者的相同点:①都以人的生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②都具有化解社会风险,维持经济繁荣的功能;③两者的运作机理及其所使用的很多术语和计算方法、预测方法类同。
(2)二者的不同点:①性质不同:社会保障是政府行为,商业保险是商业行为;②目标取向不同:社会保障是非盈利的,为了维护社会安定与公平具有社会价值。
社会保障学概论整理版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而提供的一种社会福利制度。
它主要包括社会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社会保障的目标是通过提供经济援助、社会服务和心理支持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社会保障的原则是公平、公正、公开和可持续发展。
公平是指社会保障制度要根据人们的需要和贡献来分配资源,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
公正是指社会保障制度要以公正的方式来分配资源,避免不合理的差别待遇和歧视性的政策。
公开是指社会保障制度要公开透明,让人民了解自己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和义务。
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保障制度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长期稳定地提供社会保障服务。
社会保障的实施需要依赖于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参与。
政府在社会保障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负责制定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和法规。
企业作为雇主也有责任为员工提供合理的社会保障。
个人也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来参与社会保障,确保自己的权益。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需要考虑到国家的经济状况、社会文化和人民群众的需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会有所不同,但都应该以人民的生活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出发点,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保障制度。
总之,社会保障学是研究社会保障制度的运作原理、目标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保障的内容、形式和实施。
社会保障的目标是为了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和福祉的需要。
社会保障的原则是公平、公正、公开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保障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参与。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需要考虑国家的经济状况、社会文化和人民群众的需求。
通过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我们可以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服务,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点)第1章社会保障的定义及其基本体系结构社会保障的定义: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定义包含以下四个要点:(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
(2)社会保障得以实施的依据和保证是相应的社会立法。
(3)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社会基金,用它来支付保障费用。
(4)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社会保险:(特点:强制性、互济性、储备性、补偿性)所谓社会保险,就是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而无工作亦即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予物质帮助的一种制度。
社会保险包括以下项目:老年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生育社会保险。
(加住房公积金为“五险一金”)社会救助(名):社会救助是依据法律规定,政府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无收入和低收入的个人或家庭给予帮助,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制度。
社会救助的对象包括:(1)无劳动能力、无人赡养、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的人,主要是孤儿、孤寡老人、领社会保险补贴仍不能维持最低生活的人。
(2)有劳动能力,也有收入,但因意外灾害降临,遭受重大财产损失、人身损伤,一时生活困难的人。
(3)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或仅相当于国家法定最低标准的个人和家庭。
社会救助的内容为两大类:(1)贫困救济贫困救济的救济对象主要是城乡突遭疾病、死亡以及因企业破产倒闭而影响其基本生活的困难户,包括农村的一些因季节性缺粮而断炊的人员。
对他们的救济,主要是解救贫困,保障他们享有最低生活水平。
(2)灾害救济灾害救济是指对因为受到洪水、火灾、地震、台风、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的侵袭而失去生活保障的人员的救济,也包括对遭受战争之苦的地区和人民的救助。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23312061 社会保障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社会保障制度的()分配原则就是指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转移财富。
(A.正向、B.逆向)
2. 社会保障制度的生存保障原则是指()保障,是社会保障的第一原则。
(A.生命、B.福利)
3. 社会保障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保障自身产生()影响。
(A.正面、B.负面)
4. 社会保险涉及到国家、企业、个人三个利益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负有对社会保险立法、监管和提供政策支持的义务和责任。
(A.企业、B.国家)
5. 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指的是保障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保护其()的生存权利。
(A.基本、B.更高)
6.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覆盖、保障适度,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A.全民、B.制度)
7. “社会保险型养老保险模式”以()等发达国家为典型代表。
(A.东欧、东亚、 B. 西欧、美日)
8. 党的十八届()全会《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A.五中、B.三中)
9. 失业保险在享受条件上与其他险种有本质的区别,即享受条件与劳动者的()意愿有关。
(A.晋升、 B.就业)
10.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是()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新模式,也是目前()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
(A.中国、 B.英国)
11.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主要针对的是(),有利于防止农民因病返贫。
(A.大病统筹、 B.小额门诊)
12. “福利国家型养老保险模式”中,养老保险覆盖(),保险待遇水平与以前工资水平等无关系。
(A.全民、B.在职者)
13. 社会救助的“权利义务的单向性”特征中,只强调()对受益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A.国家和社会、 B.企业和个人)
14. “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模式” 产生于1951年的(),后演变为“新加坡模式”、“智利模式”。
(A.印度、B.马来西亚)
15. 享受养老保险金的资格一般包括:达到()退休年龄、工龄、缴费年限、居住年限等。
(A.法定、 B.自愿)
16. 福利型医疗保险制度中,医疗服务机构是单纯的()。
(A. 非营利性、 B.营利性)
17. 从建国到80年代末的计划体制下,我国对被征地农民主要采取()方式。
(A.货币化安置、 B.招工安置)
18. 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制度是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制度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险)
19. 三无人员主要指无依无靠、无()能力、无生活来源的人。
(A.劳动、 B.发展)
20.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中设置“两定点三目录”,“三目录”即药品目录、诊疗目录、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标准目录。
(A.服务、 B.支付)
二、名词解释
1. 社会保障
2. 社会保障管理
3. 社会保障管理的主体
4. 养老保险制度
5. 医疗保险制度
6. 失业保险制度
7. 社会救助制度
8. 社会福利制度
9. 农村社会保障
10. 农民工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11. “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模式”
12. 社会保障管理的客体
13. 企业年金
14. 社会优抚
15. 住房保障制度
16. 社会保障基金
17.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18. 工伤保险制度
19. 狭义的儿童福利
三、简答题
1. 简述养老保险制度的普遍性特点
2. 请简要比较我国主要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3. 简述社会保障的社会性功能
4. 简述社会保障的经济性功能
5. 如何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水平适度原则?
6. 如何理解社会保险制度的权利与义务相对等原则?
7. 简述“社会保险型养老保险模式”的优势
8. 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的由政府发起和组织、非营利性和社会化这三个特点?
9. 如何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生存保障原则?
10. 如何理解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刚性的特点?
11. 简述“福利国家型养老保险模式”的优点
12. 简答我国社会救助对象的主要构成
13. 简述“合作医疗保险模式”
14. 简述“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模式”的优缺点
15. 遵循社会保障水平适度原则要考虑哪些因素?
16. 简要分析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中设置“两定点三目录”的目的是什么?
17. 如何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向分配原则?
18. 简述“全民免费医疗保险模式”
19. 简要分析我国医疗保险运转方式中的逐级转诊制度
20. 简述养老保险的享受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