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上册-1.去物理之海冲浪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让我们起航 1去物理之海冲浪——致同学们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 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研究什么及其广泛应用;教学重点物理研究的内容、方法教学难点引发学生的兴趣,避免产生畏难情绪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说到物理,你想到了什么?物理学家?物理发明?物理实验?1、认识世界的科学(1)使人类认识了物质世界的各种运动(宏观和微观)(2)揭开物质世界结构的秘密宇宙起源于“宇宙大爆炸”2、改变世界的科学(1)瓦特改进了蒸汽机(最早发明活塞式蒸汽机是巴本)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2)电力技术和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第二次工业革命(3)信息技术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二、摆的故事和启示你知道伽利略吗?生平简介:(1564~1642) ----意大利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
近代物理学之父①力学伽利略是第一个把实验引进力学的科学家,例如公开进行的比萨斜塔实验上。
②天文学他是利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位科学家。
这些成果包括:发现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个卫星(现称伽利略卫星),太阳黑子和太阳的自转,金星、木星的盈亏现象以及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等。
他用实验证实了哥白尼的“地动说”,彻底否定了统治千余年的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天动说”。
伽利略研究摆的故事:他被吊灯摆动的节律性吸引住了———观察每摆动一次的时间相等吗?摆幅大些,每摆动一次的时间还相等吗?——提出疑问和假设伽利略模仿吊灯进行实验,研究摆的特点——实验探究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相同的。
——分析得出结论探究实验——“摆的等时性”。
1.单摆的周期(T):单摆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
2.单摆的组成:①摆球质量(m):球的重力mg。
②摆长(l):摆线长度。
③摆幅(θ):摆线离开竖直位置的角度。
请你猜想:单摆摆动的快慢(周期)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单摆的周期可能与摆长、摆球的质量、摆幅有关。
3.研究方法:因为单摆的周期可能与摆长、摆球的质量、摆幅有关,所以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每次研究控制两个量不变,研究周期与一个量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去物理之海冲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了解教科书和学习活动卡的基本内容2让学生明确实验、活动的规范,如器材分发、讨论、记录、作业等方面的规范要求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阅读,使学生初步了解教科书和学习活动卡的使用方法2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物理研究范围及科学家的简介,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初步树立“去物理之海冲浪”的信心和决心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范意识教学重点1、了解教科书和学习活动卡的基本内容和使用方法,明确实验、活动等的规范要求2、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初步树立“去物理之海冲浪”的信心和决心教学任务分析 :1、学生原有水平分析 :对于初二学生来讲, 虽然学过综合科学, 但第一次接触物理, 队伍里充满神秘感, 对于物理学的研究内容还不清楚, 同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虽然做过一些实验, 但对物理实验的具体要求和活动规范并不知道。
2、教材分析:好的开始, 将是成功的一半。
本节课作为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一节课, 将起到引领学生入门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目标很简单,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物理书、活动卡的使用方法, 了解教科书和活动卡上一些图标的含意, 知道物理课的学习、活动规范等,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和准备。
由于是第一节物理课, 所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是知识与技能目标之外的另一个重点内容。
设置学习支架方面 :第一次接触物理,学生不容易区分“教科书” 、“活动卡”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对其中的图标含义不容易理解和记忆针对学生的这一困难,设置以下支架:学习支架一 :形象比喻:把物理知识比喻为“大海” ;教科书——船;活动卡——帆和舵;教师——舵手;学生——船员。
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学习支架二 :课件支架:制作课件,形象展现上面的比喻,帮助并加深学生的理解学习支架三 :知识应用:在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了教科书和活动卡上设置的栏目和图标含义后, 让学生在书中寻找相应的栏目,通过具体的栏目内容进一步了解其含义和作用教学媒体:ppt 课件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提出问题:你了解物理吗?能说出你认为与物理有关的现象、知识或科学家吗? 学生举例:教师总结:物理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它研究力、热、声、光、电等领域的知识, 物理学的研究为我们的生活开创了新纪元, 如蒸汽机、电灯的发明, 人造卫星的升空, 现代纳米技术的应用等等,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曾说过:“我不知道世界将怎样看待我,然而我认为自己不过像在海滩上玩耍的男孩,不时地寻找比较光滑的卵石和比较漂亮的贝壳, 以此为乐。
让我们起航 1去物理之海冲浪——致同学们教学目标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对象2.了解八大实验科学思维方法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物理和物理学研究什么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神奇让学生知道生活处处有物理和物理对人类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梦想像雄鹰一样飞翔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制造的第一架飞机“飞行者1号”长征系列运载火箭2020年7月23日12点41分左右,我国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中心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二、什么是物理学1.物理学是认识世界的科学;(1)认识物质世界的各种运动,包括天上的、地上的、宏观的、微观的。
2.物理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是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人类从手工业时代进入到工业化时代(2)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技术和电子技术,人类进入电气时代;3.物理学是蕴涵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科学,物理学可以培养人的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合作交流。
4.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物理学主要研究:力、热、声、光、电等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
“我的面前是尚待发现的真理的大海”牛顿的话得到了应验,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物理学发展证明:牛顿的理论也有局限性。
三、物理学家与贡献1、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一公元前212年),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
后成为数学家与力学家的伟大学者,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
阿基米德流传于世的数学著作有10余种,多为希腊文手稿。
2、牛顿艾萨克·牛顿(1643年(格里历)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让我们起航 1去物理之海冲浪——致同学们教学目标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动手做小实验和观察演示实验,知道物理学与身边事物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知道教科书和学习活动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教学过程一、学习导入1.物理教科书就像一样,非常重要,必须在课内和课外认真阅读教科书中的和。
读懂科学文字是探索物理世界的基本功。
2.“你知道吗”向我们提供一些的信息;“STS”是、、和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
物理学推动了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
、3.“概念图”会帮助我们学会知识间的联系。
4.“科学与人文”让我们体会与的和谐。
5.“指路牌”向我们提供一些相关的、、和,由此可以获得更多信息。
二、自主探究1.小明注意家里摆钟的钟摆在有规律地摆动,经认真观察发现钟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刚好是1秒,就想:是不是所有的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都是1秒呢?于是,他请教了物理老师,知道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叫做周期,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设计如图所示的单摆(即细绳下系一小钢球)进行探究。
验数据记录如下表:(1)从表中数据可知,单摆的摆长l越长,周期T越 ________ (选填“长”或“短”);(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如图中作出单摆周期的平方T2与摆长l 的关系图像 ________ ;(3)分析如图所示图像,可知实验中用的单摆周期的平方T2与l成 ________ 关系;(4)由表中实验记录可知,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时间比较短,直接测量摆动一次的时间误差比较大.你认为小明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是怎么做的? ________ ;(5)生活中若摆钟走慢了,应如何调整钟摆的长度?________ .2.某同学做“探究影响摆球摆动周期的因素”实验时,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丁4个单摆做了4次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已知摆长L1﹥L2,摆球质量m1﹥m2,摆角θ﹥α.(1)分析比较甲和乙两次实验,可得初步结论:摆动周期与摆球质量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2)分析_______两次实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当摆长和摆球质量相同时,摆动的周期与摆幅无关.(3)利用丙和丁两次实验,并得到的结论是:当________相同时,摆动的周期随着 ________.三、课堂练习1.某同学测得自己每分钟脉动次数为75次,由此,他计算出自己每次脉动的时间是_____秒,在回家乘电梯上楼时,他用脉搏作计时工具,测得从楼底到自己家楼层的脉动次数是60次,那么,该同学乘电梯所用时间大约为_____秒.2.宏伟的“物理大厦”的框架是由物理______、______以及贯穿其中的______构成的。
课题 1.2 探索之路课型新授课课时 1教学目标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索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3、知道自然界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知道神奇,古人和后来的科学家都不同程度地对此进行探究难点:采用灵活的方式对物理学的发展进行讲解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视频材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问题:上节课我们布置的作业,大家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答案:会发生旋转,直到水流干为止。
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些神奇的现象,就像一个个谜,同学们想不想把它们解开?出示小黑板(画有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古人为什么把“晒干”画成这样子?观看图1-16,古人的宇宙模型之一观看图1-18,英格兰的石头阵总结:古人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和探索,有的正确,有的错误,都是比较粗略的。
但后来,也就是我们的前辈对一些现象的解释更具体。
讲故事:哥白尼与其日心说体系介绍伽利略与天体活动介绍牛顿和爱因斯坦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投放学案,让学生根据学案第一部分内容自己阅读课本自学,并完学案第一部分。
自学完成后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充完整学案第一部分空白内容三、合作共建,经历过程本节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先辈们的探索之路,同时也要让学生自己体验探究过程。
对此我们可以设计一到两个小实验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请同学们做个小小科学家,实验前先猜测结果,再做实验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看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
1、在比较热的天气里,为什么刚洗过脸的同学觉得凉快呢?猜想:可能跟水的蒸发有关实验:请同学上台来试一下,用水盆里水洗一下脸,让他说一下,洗过脸之后和洗之前感觉有什么不同?对此,大家想到了什么呢?解释:人洗脸后,感到格外凉快,脸上的水不断地减少,当脸上没有水时,又觉得天气很热。
人觉得凉快与人身上的水不断地减少有关,人体表面的水在晾干的过程中,表面的温度下降了2、新鲜的鸡蛋放在水中会下沉,当陆续向水中加盐并轻轻搅拌,会看到鸡蛋慢慢上浮,甚至露出水面一部分。
去物理之海冲浪——致同学们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绪论第一节《去物理之海冲浪——致同学们》,学生初次接触物理课程。
学生已在科学课程中了解某些物理现象,但并未形成系统的学科认识以及了解《科学》和《物理》间的学科差别及联系。
本节课要求老师结合学生已具备的科学基础,梳理出物理学科性质和特点,并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参与,观察、总结实验现象,尝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科学语言表述,初步感受物理学科的魅力及要求。
二、教学目标1、通过物理学史的简单介绍,知道物理学的起源,了解物理学科性质。
2、通过观看视频,结合生活实例,知道物理学科研究内容3、通过演示有趣物理小实验,经历观察现象、描述现象的过程,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难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教学资源1、演示实验器材:大可乐瓶、水、钢笔芯(浮沉子);酒精灯、升华演示仪;三棱镜、光源;手摇感电起电器2、课件: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包括物理来源、物理学科性质和有趣的物理小实验三个部分内容。
本节课的基本思路:首先,引入物理学史内容,了解物理学的来龙去脉;然后结合同学们的生活经历,观看视频,提炼物理学的研究内容,感受物理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最后通过课堂演示有趣的物理小实验,学生经历观察现象、描述现象的过程,激发物理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是学生初步系统了解物理的第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在引进物理学史内容时,语言表达深入浅出,选择学生熟知的亚里士多德为切入点,并且适时引入物理学在中国的产生及发展,引发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及使命感;在演示实验时,先抛出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是实验现象的描述。
以“全面、客观、准确”的原则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如实记录下观察的结果,本环节只要求学生体验观察和描述得过程,并不形成方法论指导,重点仍然帮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去物理之海冲浪-----致同学们一、教学目标:(1)从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物理现象中,知道物理是一门研究力、热、声、光、电等现象的科学。
(2)通过一些有趣的物理小实验,经历观察现象、描述现象的全过程,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了解确立学习物理最基本的初步方法。
(3)教科书和学习活动卡两者如何配合互动使用。
(4)从物理学上的伟人到阅读中国科技界伟人之一钱伟长的事迹,感受科学家具有远大理想的优秀品质,建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建立正确的学习物理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属于教材导入部分,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刚刚接触物理一定很想知道物理课里都学习些什么内容。
从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属于力的、热的、光的、电的现象中,认识到这都是物理研究的内容。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习物理首先必须做实验,通过观察有趣的物理实验了解确立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观察和描述。
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到学习活动卡上,初步规范对学生实验活动的要求。
就所观察和记录到的现象及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介绍伟人对科学研究执着感人事迹来激发学好物理信心。
四、教学流程引入活动身边现象现象涉及内容活动活动2观察和描述实验观察物理实验现象3 活动4阅读科学家事迹五、教学资源烧杯、水、试管、鸡蛋、筷子、大头针、PPT课件六、教学内容:教师:从现在起,我们将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学。
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
物理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有些内容在小学自然课上我们已经有所了解,如摩擦起电、热胀冷缩等。
有一些我们还不了解,尽管它们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教师提出问题:(1)物理学到底研究些什么?教师:生活中,使我们感到新奇的现象还很多,这些现象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例如:飞机为什么能在空中飞行?保温瓶为什么能保温?电动机为什么能转动?用望远镜为什么能看得远些?(此处举例应包括力、热、电、光的现象。
去物理之海冲浪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明确本科目的规范要求。
2、过程和方法
阅读和解释教材P2、P3页的内容以及学习活动卡P1、P2的内容,初步了解教科书和学习活动卡使用方法。
让学生明确实验、讨论、记录、作业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动手和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重点
学习本科目的规范、要求。
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难点
物理学科的介绍及学生兴趣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
(二)情景导入,明确物理研究什么
从本学期起,我们要开始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物理,什么是物理?大家对“物理”两字有什么理解?你觉得物理这门学科是学习什么的呢?
(请几位学生说说自己的观点)
我们生长在一个广阔无垠、千变万化的自然界里,物理现象随处可见,为什么成熟的苹果会落地?这个苹果落地的故事大家一定听说过,由此可以联想到哪位科学家?(牛顿)据说300多年前,牛顿从苹果落地联想到月亮为什么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呢,在锲而不舍的探索和思考后,牛顿终于发现了支配天体的万有引力定律,有了这一发现,人类才认识到宇宙中天体的运动和变化,并制造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为通信、气象等宇宙探索提供了条件。
(三)新课教学
1、有趣的物理
同学们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现象不理解而又想知道的吗?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比如气球为什么会飞上天,而不像苹果一样掉下来?过山车上人和车为什么不掉下来?开水烧开会冒热气,冰棒为什么也会冒冷气?水面上有山峰的倒影。
透过水杯看出去图片变形。
小鸟在高压线上不会触电。
)
以上这些都是物理现象,物理现象是最普遍的自然现象之一。
所以我们可以概括地说,物理学就是研究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这个词原出自于希腊文physics,意为“自然”。
物理将帮助大家解开一个一个“谜”。
2、有趣的物理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我们做几个小实验,我们仔细观察老师的实验,并将实验现象纪录下来。
(演示《活动卡》P3实验1—4,可以请学生上台合作。
引导学生从听、看、嗅、摸等几方面描述现象。
)
至于这些现象产生的道理,同学们学习了以后的物理知识便会逐步知晓。
3、工具书的使用
要学好物理我们要充分利用教科书和学习活动卡
(1)教科书的使用:(阅读和解释教材P2、P3页的内容)
基础内容(Starting off):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
思考与练习:练习巩固及拓展,检验学习效果。
你知道吗:向同学们提供一些有趣的相关信息,拓展知识面。
STS(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物理学推动了社会和科学的进步,反过来又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
科学与人文:让同学们体会科学与文学的和谐。
概念图:帮助同学们学会总结知识间的联系。
指路牌:向同学提供一些相关的书刊、网址、参观地点。
(2)学习活动卡的使用:(阅读解释学习活动卡P1、P2的内容)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习活动卡将引导你去观察实验记录,阅读、思考和讨论。
(重点解释说明P1中各图标所对应的要求)
(四)怎样学好物理及课堂规范要求
同学们一定都想学好物理。
怎样才能学好呢?
1、重视观察和实验
每次实验前,要先明确试验目的,然后弄清实验步骤。
课前课代表询问老师,提前组织同学进实验室。
进实验室保持安静、桌上的仪器不要乱动。
对于所采用的实验仪器,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要遵守操作规程,认真观察并仔细读数,真实地纪录,讨论要小声、合作要友好,仔细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我们还要爱护实验装置和仪器,在实验结束后,把他们按原状整理好。
损坏物品要马上报告。
2、勤于思考,着重理解。
要认真阅读课本,不能满足于背诵一些结论。
得出规律性知识以后要做练习题,要应用这些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
3、重视知识的应用。
学习物理知识是为了用它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不会应用知识也谈不到学好了。
要注意教科书和老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习怎样应用知识。
要将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用事实说明一切。
概括的来说,就是八个字:观察、实验、思考、理解
(五)小结
总的来说,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
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始物理学探险之旅,到科学真理的大海中去冲浪吧!
(六)作业
1、通过阅读报纸、书籍或通过收看电视等方式,收集、整理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伟大成就、或上海某一标志性工程中所运用的物理知识、或是其它有关物理学方面的知识材料,写成一二百字的介绍文章。
(明确作业的规范要求、画图要求)
2、你想从物理这门课中学到什么?
3、在父母的帮助下完成《活动卡》P
4、P5上的部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