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妇科常见感染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188.50 KB
- 文档页数:27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草案)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面较广、品种繁多的一大类药物。
一般可分为杀菌剂与抑菌剂两类。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体现在药物品种、剂量、时间、途径、病人、疗程及治疗目标均是适宜的,目的是在有效控制感染的同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力争防止宿主体内菌群失衡,节约药品资源,达到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抗菌药物。
参照国家和军队卫生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
一、基本原则1.各单位对抗菌药物的应用应严加管理,制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规定,并定期进行调查分析,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
2.抗菌药物用于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性疾病,非上述感染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3.严格控制皮肤、粘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4.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送临床标本,进行病原体鉴定与药敏试验。
病情不允许等待时,先依临床病情,可能的病原体,当地及本单位抗菌药物耐药情况等进行经验治疗,一旦获得培养结果,则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与病人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5.对于阳性的培养结果要进行分析,区别真正的病原体、定植细菌和污染菌。
病原体药敏试验结果确定后,一般应针对性地选择窄谱抗菌药物应用。
6.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前,均应对该病人肝、肾功能进行评估,根据肝肾功能情况相应调整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
7.抗菌药物品种不宜频繁更换,一般应观察72小时,重症一般观察48小时后,可进行必要的药物品种与方案的更替。
8.抗菌药物的用药疗程,一般感染疾病在症状体征消失后,可考虑在72小时内停用,特殊感染按特定疗程执行。
9.提倡选用口服给药途径。
病情允许时,抗菌药物应该由静脉给药转换为口服给药。
10.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预防用药。
11.严格掌握联合用药的指征和原则,以期达到协同抗菌效果和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12.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注意与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13.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人,均应密切观察药物疗效、毒副作用,并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引言概述:妇产科领域的感染和炎症是常见问题,抗生素的使用在这个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正确或滥用的抗生素使用可能会导致多种问题,包括耐药性的增加和不良药物反应。
为了帮助妇产科医生正确、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本文将探讨妇产科抗生素使用的准则和指南。
正文内容:一、抗生素的适应症1.阴道感染:包括细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感染等。
根据病原菌类型和耐药性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2.上生殖道感染:如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
常见的病原菌有淋菌、衣原体等,针对不同病原菌的敏感性进行抗生素选择。
3.下生殖道感染:如宫颈炎、阴道裂口炎等。
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选用适当的口服或局部使用的抗生素。
4.阴道手术前后感染预防:在妇科手术前后使用适当的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
5.产褥感染:如宫腔感染、乳腺炎等。
根据病原菌类型和抗生素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二、抗生素的选择原则1.谨慎使用广谱抗生素:广谱抗生素常常使用于涉及多种病原菌的感染,但也容易导致耐药性的增加。
在明确病原菌类型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狭谱抗生素。
2.选择具有活性和渗透性的抗生素:某些抗生素对妇产科常见病原菌活性较强,如青霉素类对革兰阳性菌的活性较好。
抗生素在感染部位的渗透性也会影响其疗效。
3.考虑孕妇和哺乳妇女的特殊情况:在妇产科应用抗生素时,特别需要注意孕妇和哺乳妇女的特殊情况。
一些抗生素对胎儿或乳汁中的婴儿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应谨慎选择。
4.注意过敏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抗生素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避免引起过敏反应。
同时,抗生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也需要注意,避免不良药物反应。
三、用药剂量和疗程1.合理确定用药剂量:用药剂量的确定应考虑患者的体重、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
合理的用药剂量可以保证药物在体内的浓度达到治疗效果所需水平。
2.临床症状的改善后应持续用药:抗生素治疗中,临床症状的改善并不意味着病原菌已经清除。
因此,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完成整个疗程的治疗,以避免感染的复发。
妇科常见感染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详细讲解妇科常见感染是女性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包括宫颈炎、附件炎、盆腔炎等。
这些感染往往由细菌引起,因此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治疗妇科感染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详细讲解妇科常见感染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首先,妇科常见感染中最常见的细菌感染是宫颈炎,常见的病原菌有霉菌、滴虫和支原体等。
对于宫颈炎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的病原菌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
对于霉菌感染,可以使用克霉唑等广谱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对于滴虫感染,可以使用甲硝唑等抗滴虫药物进行治疗;对于支原体感染,可以选择罗红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
接下来,附件炎是妇科常见感染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常常引起盆腔炎,且易反复发作。
附件炎的主要病原菌有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单纯疱疹病毒等。
对于附件炎的治疗,应选择具有抗淋球菌和抗衣原体活性的抗生素。
一般来说,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治疗附件炎中的效果较好,如头孢曲松、氟苯尼考等。
最后,盆腔炎是妇科常见感染的严重并发症,对于治疗盆腔炎,应通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来控制感染扩散。
对于盆腔炎的治疗,选择广谱抗生素是常见的选择,如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与头孢曲松等。
此外,由于盆腔炎常常同时伴随其他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等,因此在治疗盆腔炎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具体的抗生素选择。
在妇科感染的抗菌药物应用中,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根据病程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明确感染类型和病原菌。
其次,在用药前应进行药敏试验,以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
第三,应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并遵医嘱按时完成治疗。
否则,过长或过短的抗生素使用都会造成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第四,应注意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不全等。
必要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剂量或选择其他适合的抗菌药物。
综上所述,妇科常见感染的抗菌药物应用是治疗这一类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对于不同的感染类型和病原菌,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注意用药的合理性和连续性,避免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
妇产科临床中合理使用抗生素【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即为探讨妇科、产科感染疾病的抗生素合理应用方法,并对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手术前预防性抗生素的合理应用进行有效指导,避免患者不良发生概率,提高病人的恢复速度,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为临床合理抗生素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抗生素;妇产科;临床应用抗生素种类较多使治疗感染类药物的总称,抗菌药物一般指具有杀灭细菌或抑制细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以及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的药物【1】。
抗菌药物既可以是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某些产物,也可以使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还有些抗菌药物是化学全合成。
以下内容将分析不同种类抗生素应用于妇产科临床使用情况。
1.临床应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①对于细菌性感染患者,使用抗生素药物。
②根据病原种类和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③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的反应使用抗生素。
④对使用抗生素的范围要严格控制,此类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注意控制摄入量,服用抗菌素的同时,不可与其它药物同用,防止药物发生不良反应。
1.妇科常见感染及抗生素应用妇科的炎症多数为厌氧菌感染所引起,常用的抗生素包括: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
对于治疗普通妇科炎症常采用头孢类或氧氟沙星类。
而念珠菌感染采用氟康唑、伊曲康唑进行针对性治疗感染。
抗生素药物应用于妇科要根据不同的病原菌感染从而选择正确的药物进行治疗【2】。
对于子宫颈炎疾病:发病因素主要病原体为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等,需做菌检加以确诊。
若为淋菌感染,首选头孢曲松,次选头孢唑肟、头孢噻肟、大观霉素,也可选用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需要肌注与口服联合用药。
若为衣原体感染,首选四环素或米诺霉素,替代方案为阿奇霉素、红霉素或氧氟沙星【3】。
务必在急性期予以彻底控制,如果转为慢性宫颈炎,则考虑用新霉素溶液局部涂敷,或用电灼、激光治疗,以尽快消炎及促进上皮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