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腰综合征及其治疗方法的选择
- 格式:pdf
- 大小:129.21 KB
- 文档页数:3
颈椎病、腰椎病颈椎病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
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颈椎病可分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
病因1.颈椎的退行性变颈椎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椎间盘的退变尤为重要,是颈椎诸结构退变的首发因素,并由此演变出一系列颈椎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变。
①椎间盘变性;②韧带-椎间盘间隙的出现与血肿形成;③椎体边缘骨刺形成;④颈椎其他部位的退变;⑤椎管矢状径及容积减小。
2.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近年来已明确颈椎管内径,尤其是矢状径,不仅对颈椎病的发生与发展,而且与颈椎病的诊断、治疗、手术方法选择以及预后判定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有些人颈椎退变严重,骨赘增生明显,但并不发病,其主要原因是颈椎管矢状径较宽,椎管内有较大的代偿间隙。
而有些患者颈椎退变并不十分严重,但症状出现早而且比较严重。
3.慢性劳损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时值的各种超限活动。
因其有别于明显的外伤或生活、工作中的意外,因此易被忽视,但其对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等都有着直接关系。
此种劳损的产生与起因主要来自以下三种情况:(1)不良的睡眠体位不良的睡眠体位因其持续时间长及在大脑处于休息状态下不能及时调整,则必然造成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平衡失调。
(2)不当的工作姿势大量统计材料表明某些工作量不大,强度不高,但处于坐位,尤其是低头工作者的颈椎病发病率特高,包括家务劳动者、刺绣女工、办公室人员、打字抄写者、仪表流水线上的装配工等等。
四维悬吊牵引调腰曲为主治疗颈腰椎间盘病目的:探讨以四维悬吊牵引调腰曲为主的整脊法治疗颈腰椎间盘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取俯卧四维悬吊牵引调腰曲为主,配合颈胸椎整脊手法和针刺、内外用药综合疗法,观察各类型颈腰椎间盘病201例的治疗效果。
结果:本综合疗法对颈腰椎间盘病的总有效率为97.01%,其中,临床治愈率为89.05%,颈曲恢复优良率为74.13%,腰曲恢复优良率为73.63%。
平均16个月随访优良率为90.59%,治疗效果满意。
结论:本疗法以调椎曲为主要治疗目标,椎曲恢复和稳定与功能锻练呈正相关。
从随访病例中了解到,坚持功能锻练是巩固疗效的可靠措施。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spinal orthopedics therapeutics which means regulating lumbar curvature with four dimensional suspension tra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and lumbar disc diseases. Methods: Pronation four dimensional suspension traction combined manual spinal treatments by rectificating vertebrae in cervical and thoracales, acupuncture, internal and external herbal medicine were employed in this study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201 patients with various kinds of cervical and lumbar disc diseases. Results: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mbined treatment to cervical and lumbar disc diseases was 97.01%, and the clinical cured rate was 89.05%,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s of the recovery of cervical curvature and lumbar curvature were 74.13% and 73.63% repectively.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16-month-follow-up was 90.59%, and a satisfactory therapeutic effect was shown in our study. Conclusion: Regulating spinal curvature is the principal therapy target, an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is shown between the recovery and stabilization of spinal curvature and functional exercise. From the follow-up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continuous functional exercise is the reliable measure for consolidat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Key words] Cervical and lumbar disc disease; Four dimensional suspension traction; Spinal orthopedics therapeutics; Lumbar curvature; Cervical curvature因退行性改变所致颈腰椎间盘同时发生病变而出现症状,称颈腰椎间盘病,又称为颈腰综合征。
药石枕治疗颈椎病综合征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4.3.46摘要探讨药石枕配合中西药治疗颈椎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根据临床上不同的症状表现,将其基本方法加减变通使用,以优质棉布做成长约40cm,宽约27cm的布袋将其药物和青石子混在一起备用。
用于枕部、颈部、肩部、腰部。
其作用在于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行气止痛,平衡阴阳。
结果:用该方法治疗颈椎病综合征取得良好疗效。
结论:药石枕配合中西药治疗颈椎病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
关键词颈椎病药石枕临床疗效Medicine pillow for treating cervical spondylotic syndromeLi JiaguoLizhou Distric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angyuan City Sichuan Province,628003 Abstract The medicine pillow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disease syndrome,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s good,and worthy the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 Cervical spondylosis;Medicine pillow;Clinical effect概述颈椎病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主因风寒、劳损,长期保持固定的体位,又因素体虚弱,禀赋不足,营卫气血失调,气机阻滞,脏腑功能紊乱,导致骨质退行性改变进而影响人的正常生活质量的一种慢性疾病。
病因病机头为诸阳之会,颈是众多经脉的必经之道,是联络脏腑的枢纽,当某种原因导致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被破坏时,风寒乘虚而侵袭,使经脉闭阻,血脉不通,素体阴虚,肝阳上亢,阴阳失调,水火不济,若邪气犯及太阳经脉而出现畏寒恶风肢冷、头昏、汗多、颈部强直、腰背酸痛、眼花目胀、四肢关节屈伸不利等症状;若督脉受累则颈背转侧不灵活,头痛、干呕、热气上冲,脑胀等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病程缠绵,寒邪滞留,经络气血阻滞,肌肉关节失去濡养,重者闭塞,而出现肢体麻木,屈伸不利,抬肩困难;若气血暗耗,脏腑协调功能被破坏而致肢体拘挛、失眠、健忘、多梦、痿软、二便失禁等极重现象。
颈椎病的介绍以及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方法以下文档由圣手丹医大健康整理归纳,转载请先联系1)定义: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2)表现: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3)分类: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4)体征表现: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
多发在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有逐渐年轻化趋向。
5)易发人群:A)长时间低头看书、坐办公室人员:长期保持头颈部处于单一姿势位置;B)头颈部外伤人员:头颈部外伤并不直接引起颈椎病,但却往往是颈椎病产生症状的加重因素,一些病人因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膨出,椎管内软组织病变等造成颈椎管处于狭窄临界状态中,外加颈部外伤常诱发症状的产生,甚至瘫痪发生。
在不适当的颈部按摩也常有瘫痪发生的报道。
C)不良姿势:如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高枕,坐位睡觉等;卧车上睡觉,睡着时肌肉保护作用差,刹车时易出现颈部损伤。
D)颈椎结构的发育不良:先天性小椎管也是发病基础。
颈椎中央椎管、神经根管狭小者颈椎病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1倍。
6)主要表现特征:A)颈肩酸痛可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B)一侧肩背部沉重感,上肢无力,手指发麻,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握物无力,有时不自觉的握物落地。
C)其严重的典型表现是:下肢无力,行走不稳,二脚麻木,行走时如踏棉花的感觉。
D)最严重者甚至出现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甚至四肢瘫痪。
颈腰综合征病历模板
姓名:李华年龄:35岁性别:女
主诉:颈腰疼痛1年
现病史:患者自述1年前开始出现颈腰疼痛,初时轻微不引起重视,后来疼痛逐渐加重,并出现背部肌肉痉挛,影响日常生活。
最近
一次体检时医生提醒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既往史:没有特殊疾病史,夫妻生活正常。
个人史:平时工作较多时间面对电脑,工作压力较大,睡眠质量
欠佳。
体格检查:颈部活动稍有限制,有压痛点,背部可见不规则张力
性水肿。
腰椎椎体下垂,压痛明显,肌张力高。
辅助检查:颈椎、腰椎X线片示颈椎、腰椎生理弧度变平,椎旁
肌肉紧张。
诊断:颈腰综合征。
治疗方案:综合治疗,针对病因治疗,包括纠正姿势、保持合适
的工作环境、进行运动疗法、理疗、中药治疗,必要时辅以口服镇痛、抗炎、肌松药物等。
另外加强营养调理,改善睡眠质量。
预后:积极治疗,调整生活习惯,预后良好。
指导:1.保持良好姿势,避免长时间重复性操作;
2.适当进行颈腰部练习,加强肌肉的柔韧性;
3.合理安排休息和工作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4.避免烟、酒等不良习惯;
5.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颈腰疼痛等相关病症。
颈、腰椎多节段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周炎;明江华;李亚明;陈庆;马永刚;邓明;刘世清【摘要】目的探讨颈、腰椎多节段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24例颈、腰椎多节段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5例,年龄39~80岁,平均年龄(57.54±8.6)岁,病程6~36个月.24例患者术前影像学显示颈、腰椎2个以上节段椎管同时受压,临床表现为四肢麻木,间歇性跛行,行走不稳无力,上、下肢病理征阳性等.选择行单纯颈椎手术20例,单纯行腰椎手术2例,颈、腰椎分期手术2例.术前测量C36椎管矢状径比值,比较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颈椎及腰椎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本组2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平均出血量(277.1±141.8) mL,手术时间(134.6±40.6) min.术前测量C36椎管矢状径比值的加权平均数为0.736±0.086.24例患者术后随访18~36个月,平均(24.2±5.1)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均未发生医源性神经损害;术后2例出现伤口脑脊液渗漏,经对症处理后愈合;2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经神经营养及康复锻炼后均获得良好恢复.末次随访时颈椎及腰椎JOA评分分别为(13.8±1.8,23.0±2.4),较术前(7.7±1.8,12.3±2.3)显著升高(P<0.05),颈椎及腰椎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67.6±14.2)%及(64.8±11.9)%.末次随访时ODI评分(27.4±7.6)较术前评分(56.5±6.9)显著降低(P<0.05).结论颈、腰椎多节段椎管狭窄症临床并不少见,部分患者伴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手术优先处理主病灶,可达到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期刊名称】《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年(卷),期】2019(016)002【总页数】6页(P25-30)【关键词】颈椎;腰椎;椎管狭窄;手术治疗【作者】周炎;明江华;李亚明;陈庆;马永刚;邓明;刘世清【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湖北武汉,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湖北武汉,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湖北武汉,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湖北武汉,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湖北武汉,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湖北武汉,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湖北武汉,430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1脊柱颈段与腰段由于退变性、发育性或代谢性等因素作用,均发生多节段椎管狭窄,并出现一系列脊髓、神经受压表现,有学者将该类疾病统称为颈腰综合征[1-2]。
颈腰综合征(颈腰综合症)【病因】(一)发病原因是由于颈腰椎椎管狭窄致使椎管内组织遭受刺激或压迫而引发本病。
(二)发病机制颈腰综合征的病因是以颈、腰椎共同的病理解剖特点为前提的,因此引起颈、腰部神经损害表现的机制也是一致的,均是由于椎管狭窄致使椎管内组织遭受刺激或压迫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早期除先累及椎管内的各组韧带及硬膜囊外,主要是波及窦椎神经,并通过脊神经根反射性地出现椎节局部症状;后期则由于颈髓及脊神经根,或是马尾受压而引起肢体症状与体征。
当颈椎与腰椎两者的椎管同时狭窄时,究竟何者先发病呢?作者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大多数病例是先从颈段开始。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颈段脊髓为实质结构,无退缩余地,尤其是颈膨大处,其受齿状韧带及脊神经根的牵制而相对固定,因此,当后天生长发育过程中稍遇某种退变因素,如髓核突出、椎节松动、黄韧带肥厚等,甚至椎节的松动与移位,均可诱使发病。
狭窄的下腰椎椎管尽管易于成年后遭受外伤、负荷过重、剧烈运动以及各种退变因素而致矢状径进一步狭窄,尤其是椎节的骨质增生与骨刺形成等可引起节段性明显狭窄,但由于硬膜囊内马尾神经大多呈游离状态,因此其活动度较颈髓明显为大,且因其富有伸缩性,加之该处椎管的保留间隙较大,所以其临床只有在各种因素引起椎节进一步狭窄,包括椎节广泛增生及骨唇形成,并使椎管代偿间隙消失,致压力达到相应程度,即超过其代偿间隙所允许的范围时方出现症状。
另一方面,颈髓位于高处,受压后所产生的症状不仅涉及范围广,且多较严重,因而易于最先表现出来。
但当颈部病变被诊断及治疗后,尤其是对致压骨行切骨减压手术后,上肢症状得到缓解,而下肢症状仍然存在时,方使腰部问题被突然显示出来。
本病的发病机制因患者自身体位等不同而有所差异。
机体处于静止状态下时,狭窄的椎管对其中的脊髓、马尾或神经根,或是直接构成压迫,或是通过窦椎神经而反射性地引起症状,其程度一般较轻。
在动力状态下,前屈由于可使椎管矢状径和容量增大而可使症状缓解;但如果让脊柱向后仰伸,则由于椎管内有效间隙变小(主要因黄韧带松弛与内陷、脊髓及神经根出现皱褶等改变所致),容易诱发各种症状。
腰痛的表现与综合征腰疼通常表现为腰部的一侧或两侧疼痛,或疼痛向一侧下肢放射。
腰痛与腰部肌肉挫伤,椎间盘退避变,脊柱姿势不当,周围小关节退变滑脱等因素有着直接关系。
特别是彻夜刷本的玩家,或是经常伏案工作的办公室一族,更是此种疾病的重灾区,这是由于脊柱处于向前弯曲的状态,躯干的重力使脊柱前方的压力远远大于后方。
长此以往,就会造成椎间盘受力不平衡,髓核产生病理性向后位移,导致椎间盘的膨出、突出乃至脱出!腰痛又细分为三种综合症。
1、姿势综合征疼痛仅因正常组织受到持久牵拉,造成脊柱软组织力学变形所致。
治疗关键在于矫正坐姿,站姿和卧姿,核心是保持腰椎生理前凸,可在坐位和卧位时于腰后垫一小圆枕头。
2、功能不良综合征疼痛因脊柱受累阶段及其邻近软组织挛缩,进而产生局部力学变形所致。
治疗关键是在不加重疼痛的情况下牵伸短缩的结构,需要改变不良姿势,并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3、椎间盘移位综合征疼痛因椎间隙内在解剖学紊乱或椎间盘移位刺激外部伤害感受器所致。
治疗目的是使腰椎间盘压力减轻,采用某些姿势入平卧位或直立位,可以维持已经改善的症状,促进功能回复,并预防复发。
一、电脑椅上放置靠垫1、首先靠垫一定要放在腰部这是因为正常人体的脊柱共有三个生理弯曲,腰、背不能置于同一平面。
因此,坐电脑椅时,如果在腰部放上一个靠垫,可以使腰部得到有效的承托,维持腰椎的前屈生理,均衡腰椎、腰部肌肉的压力,减轻劳损,预防和改善腰椎不适。
2、靠垫的厚度要合适在挑选靠垫时,可把靠垫试放在腰后,如果垫十分钟后仍然感觉很舒适,则这个厚度是适合的。
二、伸展运动平时要经常做些简单的脊柱保健体操。
每坐40分钟,就要站起将脊柱向后尽量伸展10次。
然后将颈部向左右各侧屈将耳朵尽量贴向肩膀5次。
再左右旋转左顾右盼5次,动作速度必须缓慢,以要达到运动最大范围的幅度。
注意原有颈腰痛的人,要量力而行,不要引起不适感。
三、腰部按摩法1、揉腰眼腰眼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间旁开3.5~4寸之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