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名词解释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指用于旅游活动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要素和条件。
它们可以是自然的、文化的或人为的,可以是景观、旅游设施、旅游产品、旅游项目、旅游活动等。
1.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天然景观、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开发区、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海洋等。
这些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多种多样的生物和植被组成了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为游客提供了观赏景观、休闲和户外活动的机会。
同时,大自然的美丽和独特之处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2. 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历史建筑、古迹、遗址、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民族风情等。
它们代表了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反映了不同文明和文化的发展。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文化资源,了解当地的习俗、传统和价值观,感受不同民族和文化的魅力。
3. 人文资源:人文资源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人文景观、城市风光、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等。
人文资源是指人类创造的各种建筑物、城市规划、艺术品等,为游客提供了观赏、娱乐和休闲的场所和设施。
同时,人文资源也包括旅游服务,如旅行社、导游、酒店、餐饮业等,为游客提供方便和舒适的旅游环境。
4. 生态资源:生态资源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文化景观等。
生态资源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在旅游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形式,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同时也提供了游客与大自然亲近和参与性的体验。
5. 旅游产品:旅游产品是指为了满足旅游需求而开发的各种旅游项目和旅游活动。
旅游产品可以包括旅行线路、观光巴士、导游服务、旅游节庆、主题公园、自驾游线路等。
旅游产品丰富多样,适应各种不同类型和需求的游客,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的旅游体验和活动。
总的来说,旅游资源是丰富多样的,包括自然、文化、人文、生态等方面的要素和条件。
这些资源为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基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中国会展商城—小宋提供
旅游资源概述
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一)自热景观包括:
1、地质地貌景观,如: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天坑等;
2、气象气候景观,如:桂林山水、撒哈拉沙漠、海南椰风等;
3、水文地理景观,如:黄山云海、长江三峡等;
4、生物景观,如:香山红叶、蜀南竹海。
自然景观重点在于探险、猎奇、欣赏风景、游乐、疗养等。
(二)人文景观包括:
1、文化艺术景观,如:秦始皇陵兵马俑、敦煌莫高窟、大足石刻等;
2、民土风情景观,如:傣族泼水节、火把节等;
3、建筑景观,如:北京故宫、八达岭长城、侗族风雨桥等。
人文景观重点在于文化教育、知识宣传等。
旅游业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指南第1章绪论 (4)1.1 旅游资源概述 (4)1.2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性 (4)1.3 国内外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现状 (4)第2章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5)2.1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5)2.2 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5)2.3 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建 (5)第3章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 (6)3.1 旅游市场概述 (6)3.1.1 旅游市场的分类 (6)3.1.2 旅游市场的特点 (6)3.2 旅游市场调查与分析 (6)3.2.1 旅游市场调查方法 (7)3.2.2 旅游市场分析 (7)3.3 旅游市场预测与趋势分析 (7)3.3.1 旅游市场预测方法 (7)3.3.2 旅游市场趋势分析 (7)第4章旅游资源规划与设计 (7)4.1 旅游资源规划的原则与程序 (8)4.1.1 原则 (8)4.1.2 程序 (8)4.2 旅游资源空间布局设计 (8)4.2.1 设计原则 (8)4.2.2 设计内容 (9)4.3 旅游产品设计与创新 (9)4.3.1 设计原则 (9)4.3.2 设计内容 (9)第5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9)5.1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9)5.1.1 保障生物多样性 (10)5.1.2 维护生态平衡 (10)5.1.3 促进旅游资源持续利用 (10)5.2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10)5.2.1 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 (10)5.2.2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旅游的指导思想 (10)5.2.3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相互促进 (10)5.3 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11)5.3.1 制定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11)5.3.2 优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1)5.3.3 提高旅游从业者和游客的环保意识 (11)5.3.4 加强社区参与和利益共享 (11)第6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优化 (11)6.1 交通设施建设与优化 (11)6.1.1 完善交通网络布局 (11)6.1.2 提升旅游交通服务质量 (11)6.1.3 加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1)6.2 住宿设施建设与提升 (12)6.2.1 优化住宿设施布局 (12)6.2.2 提升住宿服务质量 (12)6.2.3 发展绿色住宿设施 (12)6.3 其他旅游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建设 (12)6.3.1 旅游餐饮设施建设 (12)6.3.2 旅游购物设施建设 (12)6.3.3 旅游娱乐设施建设 (12)6.3.4 旅游公共卫生设施建设 (12)6.3.5 旅游安全保障设施建设 (12)第7章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与推广 (12)7.1 旅游目的地品牌定位 (13)7.1.1 分析旅游资源特色:深入挖掘旅游目的地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独特资源,明确旅游目的地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旅游资源开发及其相关理论一、旅游资源简述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滨海、高山、湖泊、温泉、森林、峡谷、动植物、气候等等,可以概括为地貌、水文、生物、气候四大类;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物古迹、古建筑、美食、购物、民俗、现代建筑等等,可以概括为人文景观、文化传统、民俗风情、体育娱乐和新兴娱乐五大类,也有学者划分为物质层面的文化景观,制度与行为层面的文化风情,意识层面的文化艺术.国内对于旅游资源的理解有一重要的相似性,即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如保继刚教授认为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资源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而西方把旅游资源称为旅游吸引物,它不仅包括旅游地的旅游资源,而且包括旅游接待设施、旅游服务甚至包括旅游交通等.二、旅游资源开发概述(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含义旅游资源开发是指根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趋势的要求,在旅游规划的基础上,为了完善旅游系统的结构功能,使潜在的旅游资源变为现实的旅游资源,从而进一步地发挥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与竞争力所进行的总体规划部署和建议活动.(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1.通盘考虑,合理配置的原则统筹兼顾,分工协作的原则2.遵纪守法、分期实施的原则3.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综合效应原则4.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环境保护原则5.突出特色与坚持创新的原则独特性、特色性原则6.以人为本原则7.市场导向原则8.保护性原则(三)旅游资源开发的特点1.地域性2.多样性3.综合性4.永续性5.文化性6.系统性7.阶段性8.层次性9.技术性 10.基础性三、旅游资源开发模式1.按资源类型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1)自然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2)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3)社会风情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4)现代人工吸引物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2.按投资主题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1)政府主导型旅游资源开发模式2)企业主导型旅游资源开发模式3)民间投资型旅游资源开发模式4)外商投资型旅游资源开发模式3.按地域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1)东部地区的精品开发模式2)中部地区的特品开发模式3)西部地区的极品开发模式4.按资源、区位和经济条件综合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1)价值高,区位优,经济条件好:全方位开发模式2)价值高,区位一般,经济条件差:重点开发模式3)价值高,区位、经济条件差:特色开发模式4)价值低,区位好,经济条件好:参与性游乐开发模式5)价值、区位、经济条件都一般:稀有性开发模式四、旅游资源开发理论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借鉴和学习许多学科和领域已经形成的理论及方法.第一个理论就是地域分异理论.旅游资源的特性、区位和环境共同组成旅游资源开发的地域条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和分异规律是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地域性形成的背景条件.在论我国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地域性这篇文章中,就探讨了我国旅游资源的地域特征和我国自然地理地域差异的关系,认为在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旅游的地域分异性,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旅游区划分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途径之一.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和人文环境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和复杂性,我认为在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性的基础上,进行旅游资源区划,寻找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可以提高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第二个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两个基础:其一,旅游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组成因子,旅游资源的开发应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其二,旅游资源的强度与可利用的潜力是区域旅游发展的基本动力,以资源为导向的旅游开发应在保护旅游资源的前提下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开发要协调自然、社会环境的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前提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保护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同实现.第三个理论是系统性理论.旅游资源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要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效益.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要从整体布局出发,进行系统的规划,分析资源、基础设施、客源市场和投资条件等,分步骤、有重点,循序渐进,依次进行.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明确重点、分清主次,使一个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周围环境和其他地区相和谐,在整体上具有层次感和完整性.第四个理论是区位理论.运用最多的就是点-轴开发理论.“点-轴”系统理论是区域资源开发的基础,它是我国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根据中心地理论、空间扩散理论和增长极理论提出的.南疆铁路沿线旅游资源“点—轴”开发模式研究就是以“点—轴”开发模式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南疆地区铁路沿线旅游资源的类型和空间分布特点,从而提出了开发旅游资源的构想.我国旅游资源无论是从国家层面、地带层面还是省级层面、小区域层面分布严重不平衡,旅游资源这种空间分布的不平衡通过点轴串联,可以优化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发挥辐射带动功能,从而促进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第五个是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巴特勒根据产品周期的概念,提出了旅游地的演化经过6个阶段,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旅游资源的开发也需要根据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分析旅游地所处的阶段,“对症下药”,考虑对旅游资源是深度开发,较小规模改造,再调整还是考虑关闭等等.一个地区的旅游生命周期特点源于资源特点,二资源开发也应以此理论为基础,在不同阶段进行不同层次的开发与改造,从而促进旅游资源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六个是旅游者行为理论.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为了满足人类的身心需求,在开发当中必然需要考虑旅游者的行为模式,充分了解旅游者的身心需要,在此基础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基本层次游览观光,提高层次娱乐、购物,专门层析休养、疗养、会议、宗教朝拜等.此外,还包括旅游者的决策行为、旅游者的空间行为等等.只有充分考虑旅游者的行为动机,才能设计开发出满足旅游者需要的旅游产品,这样的旅游资源开发才更为有效,更为合情合理.此外,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应该遵循美学的相关理论,不仅仅是单纯资源的“空洞”开发,应该具有色彩、样式、类型的转变和融合,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现在的旅游资源开发,很多地方都十分类似,缺乏地方特色和视觉上的美感,因此还需要旅游资源开发的相关人员具备美学的思想和底蕴.。
旅游资源概述一、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凡是足以构成吸引旅游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亦即旅游者的旅游对象或目的物都是旅游资源。
都是旅游资源。
从现代旅游业来看,从现代旅游业来看,从现代旅游业来看,凡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凡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凡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价值的因素和条件即旅游资源”。
凡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现象和事物均称为旅游资源。
对旅游资源的定义比较确切和规范的是:“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
(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制定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二、旅游资源的分类(1)依据旅游资源属性的分类)依据旅游资源属性的分类依据旅游资源本身的基本属性,可以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
有一些学者认为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有一些学者认为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三种。
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三种。
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三种。
也也有的将旅游资源按科学属性划分为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和服务性旅游资源3个景系(大类)。
根据教学需要,本书采用两分法的分类系统,划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2个大类,以下分为12个基本类型,72个类型。
个类型。
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典型地质构造遗迹、标准地层剖面、生物化石点、岩石与矿物、自然灾变遗迹、山岳景观、自然灾变遗迹、山岳景观、峡谷景观、火山熔岩、岩溶景观、风沙地貌、丹霞地貌、海岸与岛礁、其它地貌、) 水域风光(江河、湖泊、瀑布、泉、海洋、其它水体)水域风光(江河、湖泊、瀑布、泉、海洋、其它水体)大气与太空景观(气象、气候、天象奇观、太空景观、)生物景观(森林景观、草原景观、古树名木、古树名木、奇花异卉、奇花异卉、奇花异卉、观赏动物、观赏动物、表演动物、珍奇动物、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文物古迹文物古迹文物古迹(古人类遗址、(古人类遗址、(古人类遗址、军事遗址、军事遗址、军事遗址、古建筑、古建筑、古建筑、石窟碑碣、石窟碑碣、石窟碑碣、古代工程、古代工程、古代工程、陵墓、陵墓、名人遗址、重要史迹、其它古迹)名人遗址、重要史迹、其它古迹)古典园林(帝王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公共园林)古典园林(帝王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公共园林)文学艺术(游记、诗词、楹联、题刻、神话传说、书法、绘画、影视、戏曲、音乐、舞蹈) 宗教文化(宗教建筑、宗教活动、宗教艺术)宗教文化(宗教建筑、宗教活动、宗教艺术)城乡风貌(历史文化名城、现代都市、特色城镇、乡村景观)城乡风貌(历史文化名城、现代都市、特色城镇、乡村景观)现代设施(现代建筑与大型工程、科学教育文化设施、体育健身设施、娱乐休闲设施)现代设施(现代建筑与大型工程、科学教育文化设施、体育健身设施、娱乐休闲设施) 民俗风情(传统民居、民族服饰、特色饮食、婚恋、节日庆典、礼仪)民俗风情(传统民居、民族服饰、特色饮食、婚恋、节日庆典、礼仪)饮食与购物(名菜佳肴、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与特色市场、著名店铺)饮食与购物(名菜佳肴、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与特色市场、著名店铺) (2)根据旅游资源管理级别的分类)根据旅游资源管理级别的分类世界级旅游资源世界级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列入主要包括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世界级地质公园和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的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概述(旅游资源类型种类、特色、数量、品位、组合关系、保护措施等)
长寿山风景区是延寿县于2010年举全县之力,倾心打造的一处集“登山观光、养生度假、体验长寿”为一体的风景胜地。
景区位于县城东南十六公里处,占地面积102平方公里,自然景观奇特秀美,山水神韵引人入胜。
长寿山风景区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类别多元、品位高而精,主要分为长寿湖和石林石海两大游览区。
长寿湖(前名新城水库)是省级风景名胜区,群山环抱一潭碧水,灵动致极。
鹤寿峰依湖而立,高三十八米、宽十八米清乾隆御笔天下第一“寿”字摩刻峰体崖面,与湖水相映成趣,独具匠心的设计,堪称华夏之最。
福寿长廊形态各异的百寿字、百福图与巨幅彩绘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欣赏之余更令人感受到了厚重的“寿”文化底蕴。
长寿湖分为水、陆两条游览路线,游客可乘船乘车从不同的角度游览长寿湖婀娜风光、亲近大自然。
湖畔村庄长寿村环境清幽、民风淳朴,是游客休息小憩、采摘果蔬、品味绿色食品、体验长寿理念的绝美之地。
“登延寿石林、赏天下奇观”,长寿山石林石海景区是一处以森林及地质奇观为中心的综合游览区,现开发面积约十平方公里。
石林地貌属中生代地质结构,大约生成于两亿年前印支期,后经燕山、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在地震的断裂
活动作用下,岩石沿着垂直节理面产生断裂、崩塌,残留的一些石柱、石峰形成了单面山体石林地貌景观,长寿山石林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古老的花岗岩形成的石林地貌,极具地质科考和旅游开发价值。
石海位于长寿山脚下,面积一万多平方米。
石海底处山泉溪水,涓涓细流,长年不息。
石海内的奇异怪石,密密麻麻,相拥相迭,犹如大海波涛,起伏涌动,将大自然的奇妙体现得淋漓尽致。
周围各种树木或弯弯曲曲,或横卧石间,或相互缠绕,十分有趣。
主要景点有骆驼峰、长寿灵芝、功德碑、寿星石、一线天、姜公垂钓、养生床、金蟾望月和巨蟒窥宫等。
依山势而形成的长寿山天然滑雪场不仅早期培养了国家级专业滑雪冠军,也为现代体育爱好者提供了挑战寒冬、亲近冰雪的活动大舞台。
为保护旅游资源,景区自开放伊始,成立了由二十人组成的环保及安全专职人员队伍,全天保洁,做到了日产日清;景区内所有的交通娱乐设施全部采用电瓶为动力,达到了节能环保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