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4
《撒哈拉以南非洲》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2)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3)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和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2)利用统计数据等资料,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3)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解决途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的尊重和理解;(2)培养学生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树立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2. 教学难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解决途径。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地图、图片、统计数据等资料;2.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该地区的自然环境;(2)提问:“你们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讲授新课:(1)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2)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如人口、民族、经济等;(3)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如贫困、疾病、教育等。
3.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如南非、肯尼亚等,分析其人文地理特征;(2)以某发展中国家为例,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解决途径。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
二、教学内容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气候、地形、植被、动物等。
2.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非洲大陆的位置、周边国家、海洋等。
3.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历史文化:古代文明、殖民历史、民族文化等。
4.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资源、农业、工业、贸易等。
5.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贫困、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特点。
2. 教学难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其原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与我国的发展差异。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
2. 第二课时: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
3. 第三课时: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历史文化。
4. 第四课时: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5. 第五课时: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原因。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调查,了解我国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在某一领域的合作案例,如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交流等。
2. 邀请专家或相关工作者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工作经验和见闻。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回答问题等方面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对问题的深入分析能力。
七年级地理教案撒哈拉以南的非洲9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教案示例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居民和经济”【教学重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征2.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环境三大问题【教学难点】初级产品为主经济的形成、问题及解决途径【教具】非洲的黑人原居地和外来移民分布图,非洲政区变化图,撒哈拉以南非洲人民的生活图片【教学过程】[导入]大家回忆一下北非的居民以什么人种为主?那么你是否想了解一些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居民生活情况呢?[展示地图]非洲的黑人原居地和外来移民分布图。
[提问]撒哈拉以南非洲以什么人种为主,其如何分布?(黑色人种,其主要分布在本区的中部和南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问]是否还能从书中的文字里得到关于黑人与非洲有必然联系的信息?(撒哈拉以南非洲有6多亿人,其中90%为黑人,是黑人的原居住地,所以本区还有“黑非洲”之称。
)[提问]其它10%是些什么样的居民?他们分布在哪儿?(简要总结)[提问]生活在非洲的黑人以前、现在的生活如何呢?[图片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人民的生活图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字、观察图片。
请学生概括说出黑色人种的文化特点。
][承转]早在2 000多年前,黑人就在这片土地上从事原始的农牧业生产,他们曾创造了光辉的古代文明,为何今天仍然处于落后状态?自然条件是一方面,但其能否成为非洲落后的根源呢?[引导学生讨论,相互介绍自己知道有关黑人奴隶贸易的事情][归纳]从15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相继入侵,并从中掠夺大量黄金、象牙、香料,进而从事罪恶的奴隶贸易,这种贸易长达4xx 年之久,被掳走、屠杀的黑人近1亿人。
严重抑制了非洲的发展,使非洲人民一度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承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从而直接导致了非洲政治地图的变化。
[展示地图]“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非洲政治”地图[提问]1.二战前非洲独立的国家有哪些?2.二战后独立的国家有多少?[讲解]二战前,本区被英、法、葡、比、西等7国瓜分。
一、教案基本信息高中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教案设计章节:第一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气候、地形、植被等。
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运用比较法,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难点:撒哈拉以南非洲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地图、图表、多媒体课件等。
2.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景观,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国家。
学生观察地图,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气候、地形、植被等。
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畜牧业等。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撒哈拉以南非洲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
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分析其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自然环境挑战,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和不足。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自然环境的掌握。
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阅读和研究,拓展知识视野。
六、教案基本信息高中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教案设计章节:第二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与城市七、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增长特点和城市化进程。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人种知道本区各国政治独立、经济落后、主要问题是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2、培养运用地图获取知识,培养初步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人地观人地观、过程与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各类地图和图片、获取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图知识图知识2、以自主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人的故乡,曾建立过一些文明国家,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多彩的文化2、发展中国家要团结一致、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地制宜发展经济3、发展中国家要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注意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路。
二、学习重点、难点分析二、学习重点、难点分析1、学习重点:、学习重点:(1)、认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地形、人种分布;、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2)、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3)、面临的主要问题:人口、粮食、环境2、学习难点:认识单一经济的弊端及成因三、学习准备:三、学习准备:有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资料、地图册、草稿本【第一课时】活动一活动一1、活动名称:看一看、活动名称:看一看2、活动任务:观看一段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风情的录像片(导入)激发兴趣,从图像中获取信息,培养学习能力从图像中获取信息,培养学习能力3、活动方法:情境式、活动方法:情境式4、活动时间:约3分钟分钟5、活动步骤:、活动步骤:(1)、欣赏秀丽的景色,民族文化,悠久灿烂的文明史(2)、说说你印象中的非洲、说说你印象中的非洲活动二活动二1、活动名称:画一画、活动名称:画一画2、活动任务:自绘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掌握本区地理位置、主要地形3、活动方法:合作探索式、活动方法:合作探索式4、活动时间:约5分钟分钟5、活动步骤、活动步骤(1)、抽一绘图能力较强的学生上台绘轮廓(2)、其余学生分组绘轮廓、填东西所临海洋、赤道和南北回归线,主要地形撒哈拉沙漠、刚果盆地、东北高原、南北高原等可分工合作(3)、小组代表展示成果,并概括地形特点活动三活动三1、活动名称:演一演、活动名称:演一演2、活动任务: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对知识的理解3、活动方法:表演式、活动方法:表演式4、活动时间:约2分钟分钟5、活动步骤:、活动步骤:(1)、课前让几位学生准备表演内容为欧洲殖民者入侵和贩卖黑奴到美洲的历史历史、学生观看表演(2)、学生观看表演活动四活动四1、活动名称:比一比、活动名称:比一比2、活动任务:比较非洲的地形、气候与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图,培养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图获取知识的能力3、活动方法:合作探究式、活动方法:合作探究式4、活动时间:约5分钟分钟5、活动步骤:、活动步骤:(1)、课件展示地图及问题(P69活动2)、小组讨论(2)、小组讨论、抽小组成员发言(3)、抽小组成员发言【第二课时】活动一活动一1、活动名称:找一找、连一连、活动名称:找一找、连一连2、活动任务:找原料、工业制成品,并将其对应关系连线3、活动方法:练习法、活动方法:练习法4、活动时间:约3分钟分钟5、活动步骤:、活动步骤:(1)、在师给出的题目中找出原料、工业制成品(2)、因师在出题时注意了一一对应关系,生将原料(即初级产品)与加工后的工业制成品连接成线后的工业制成品连接成线、再比较哪种产品价格高(3)、再比较哪种产品价格高活动二活动二1、活动名称:议一议、活动名称:议一议2、活动任务:根据归纳进出口贸易情况,分析其不利影响3、活动方法:合作探究式、活动方法:合作探究式4、活动时间:约5分钟分钟5、活动步骤:、活动步骤:(1)、课件展示图片及问题(P70活动2)(2)、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抽小组代表发言(3)、抽小组代表发言活动三活动三1、活动名称:议一议、活动名称:议一议2、活动任务:朗读并讨论、培养阅读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3、活动方法:合作探究式、活动方法:合作探究式4、活动时间:约5分钟分钟5、活动步骤:、活动步骤:最后一段(1)、学生齐读P70最后一段(2)、给出问题——①、科特地区工业发展多元化农业和多种经济的好处②、科经济腾飞的经验对我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借鉴之处之处、学生分组讨论后抽小组的代表发言(3)、学生分组讨论后抽小组的代表发言【第三课时】活动一活动一1、活动名称:赛一赛(抢答)、活动名称:赛一赛(抢答)2、活动任务:分析本区热带草原气候的分布及特点3、活动方法:小组竞赛法、活动方法:小组竞赛法4、活动时间:约5分钟分钟5、活动步骤:、活动步骤:个小组抢答以下三个问题全班分为3个小组抢答以下三个问题找出本区主要气候类型(1)、看图6.12找出本区主要气候类型回答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2)、看图6.12回答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3)、根据恩贾梅纳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图,抢答其气候特征活动二活动二1、活动名称:讨论(必答)、活动名称:讨论(必答)2、活动任务:分析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变化与自然灾害的关系并与热带季风气候相比较气候相比较3、活动方法:小组竞赛法、活动方法:小组竞赛法4、活动时间:约5分钟分钟5、活动步骤、活动步骤(1)、给出问题——①、干湿风分别来自哪里?②、干季延长造成什么灾害?②、干季延长造成什么灾害?③、与热带季风气候(印度)相比较③、与热带季风气候(印度)相比较、小组答题(2)、小组答题活动三活动三1、活动名称:练一练(抢答)、活动名称:练一练(抢答)2、活动任务:认识人为破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活动方法:练习法、比赛法、活动方法:练习法、比赛法4、活动时间:约2分钟分钟5、活动步骤:、活动步骤:(1)、课件展示练习题,即教材11——12页,活动2 (2)、小组抢答、小组抢答活动四活动四1、活动名称:议一议(必答)、活动名称:议一议(必答)2、活动任务:完成72页活动3,并要求学生为非洲的发展提建议,并要求学生为非洲的发展提建议3、活动方法:合作探究式,比赛法、活动方法:合作探究式,比赛法4、活动时间:约5分钟分钟5、活动步骤:、活动步骤:及老师要求,分组讨论(1)、按活动3及老师要求,分组讨论、分组抽小组代表回答(2)、分组抽小组代表回答五、测一测五、测一测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于__________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这是一的土地。
七年级地理教案撒哈拉以南非洲9篇撒哈拉以南非洲 1教案示例1——[教学重点]1.东非裂谷带的形成原因以及扩张结果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征[教学难点]东非裂谷带的成因及扩张结果[教具]撒哈拉以南非洲政区图、地形图、东非大裂谷景观图[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西亚和北非,但是非洲大陆上还有很大一片土地我们还没有了解,这就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板书)[引导读图]非洲政区图[提问]①这个地区包括哪些国家?(除北非五国之外的其他所有非洲国家)②北非与该地区的划分依据主要是什么?(大致以北回归线为界)③请具体描述该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均穿过该地区,基本关于赤道对称;东邻印度洋,西邻大西洋,东北为红海,东南与马达加斯加岛隔莫桑比克海峡相望)④与其它大陆比较,该地区的海岸线有怎样的特点?(比其他地区的海岸线平直,西部有一个较大的海湾——几内亚湾)[承转过渡]还记得刚学习的北非在地形上有什么特点吗?(以高原为主)现在一起来看看与它同在一块大陆的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不是也是如此?[地图展示]非洲地形图[提问]①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该地区哪个方位?(东部和南部)海拔在200——1000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该地区哪个方位?(北部和中部)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地区在该地区哪个方位?(西北沿海和东南沿海)其中哪个比例更大一些?(海拔在200米以上的地区)[补充提示]因此非洲大陆又被称作“高原大陆”。
正是由于非洲大陆很多沿海地区地势较高,所以才没有被海水侵蚀得弯弯曲曲,而是比较平直,海湾和岛屿都比较少。
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北非相比,地势哪个更高一些?(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该地区的地势特征什么?(由东南向西北倾斜)③该地区包括哪些主要的地形区?(东非高原、刚果盆地和东非大裂谷)④东非大裂谷的起止点在哪里?(北起死海,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赞比西河)(简单介绍东非大裂谷)[提问]为什么会在非洲大陆上有一个这么长的裂谷带呢?[学生思考、回答]略。
《撒哈拉以南非洲》精品教案第一章:导言教学目标:1. 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
2. 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民族和文化。
3.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
3.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分布和民族特点。
4.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特色和影响。
教学活动:1. 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图,让学生了解其位置和范围。
2. 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表进行观察和思考。
3. 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分布和民族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人口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 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特色,如音乐、舞蹈、艺术品等,激发学生对非洲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章:地形与气候教学目标:1. 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征,如高原、山脉、河流等。
2. 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沙漠等。
3.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3.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教学活动:1. 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和气候图,让学生了解地形与气候的分布特征。
2. 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征,如高原、山脉、河流等,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表进行观察和思考。
3. 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沙漠等,引导学生了解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 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如尼罗河、刚果河等,了解其对当地经济和居民生活的作用。
第三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如矿产、农业、林业等。
2. 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特点,如农业、矿业、服务业等。
3.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种类和分布特点。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四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在地图上准确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理事物。
2.了解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河流等。
3.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种、文化特色以及经济发展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注世界不同地区发展的意识和全球视野。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
2.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
(二)教学难点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单一经济结构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特色图片或视频,如热带草原景观、黑人舞蹈等,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位置与范围(1)利用地图,让学生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致范围,强调其与北非的区别。
(2)分析该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如临近大西洋、印度洋等。
2.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展示地形示意图,介绍高原为主的地形特点,如东非高原、南非高原等。
(2)气候详细讲解热带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如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等。
(3)河流指出主要河流,如尼罗河、刚果河等,并简单介绍其特征。
3.人种与文化(1)强调撒哈拉以南非洲以黑人为主的人种特点。
(2)介绍丰富多样的文化,如音乐、舞蹈、传统服饰等。
4.经济发展(1)分析经济发展的现状,如贫困、落后等。
(2)讲解单一经济结构的表现,如主要依赖少数几种初级产品出口。
(3)探讨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解决的途径。
(三)课堂练习安排一些与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四)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包括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种文化和经济发展等。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
2. 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3. 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经济、教育和卫生状况。
4. 学会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过程与方法:1. 运用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 培养学生关心非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
2.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3.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经济、教育和卫生状况。
难点: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2. 学生对非洲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相关知识。
2. 准备相关的地图、图表和案例材料。
3. 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方法。
学生准备:1. 预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相关知识。
2. 准备好笔记本和笔,记录重要信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该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4.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相关的案例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绘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分布图。
2. 选择一个发展中国家,分析其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3. 写一篇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特点的文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