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A卷)(I)卷
- 格式:doc
- 大小:635.50 KB
- 文档页数:13
2019-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A卷,含解析)一、语文知识及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重庆三面濒.(bīn)水,清澈的江水孕育了重庆的清丽与柔媚.B.新苗破土,绿芽初绽.春,已在耳畔.(bàn),年少的你,切勿懈怠.C.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阅读文学作品,需要你屏息潜心,聆.(líng)听语言的声音.D.这棵大树屹立在山头,勇敢的迎接暴风雨,毫不畏缩胆怯.(qiè).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羁绊高梁彬彬有礼沧海桑田B.取谛迸溅沁人心脾辗转反侧C.竣工板栗斩钉截铁眼花瞭乱D.霹雳抱歉惊涛澎湃诲人不倦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的“暖”含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暖.心交警为车祸受伤者撑伞,感动山城。
A.“天气寒冷,带个热水袋暖.一暖手吧.”妈妈对正要出门的我说.B.百花村社区举行包粽子比赛,为“情系端午”活动暖.场.C.重庆90后暖.男手绘漫画,教父亲使用银行查询系统.D.今年五月,汽车市场回暖.明显,呈良好的发展态势.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
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
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①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③①②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唐朝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三峡》里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风光.B.杨绛是著名作家,她的作品《老王》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C.《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经典散文,文中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感人至深.D.法国作家都德在小说《最后一课》里塑造了韩麦尔先生这一爱国形象.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重庆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A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临行时,母亲倚门翘.(qiáo)首的殷殷期盼,是游子心中永远的牵绊和不竭的动力。
B.黄河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fǔ)育了华夏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C.名著中住看有趣的灵魂,读之能使狭隘.(ài)的心胸变得开阔,干枯的心灵变得丰泽。
D.面对人生的险峰,我们是半途而废做懦.(nuò)夫,还是迎难而上做勇者?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荧光帐蓬络绎不绝历尽心血B.云宵闲瑕眼花缭乱如坐针毡C.决别屹立自渐形秽根深缔固D.陡峭狡猾咄咄逼人刨根问底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微风摇碎一树阳光,地上树影斑驳,四下一片静谧..。
B.冬野寂寂,万物悄然..积蓄力量,静待生命在春天怒放。
C.回到阔别多年的母校,师生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D.邓稼先当年隐姓埋名研”两弹”,今日家喻户晓....扬美名。
4.将下面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人生也因此美丽。
①每一种蜕变,犹如我们为洋葱剥皮,会泪进满面①生命的成长需要蜕变①但是,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新生,拥有真正的成长①不断超越自我,才是生命应有的姿态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二、语言表达5.将情思融入景物之中,景物就成了意象。
请参照示例,从备选景物中任选一个,写一句用意象表达情思的话,修辞和句式不限.......。
示例:月——月,一条银色的扁担,这端挑着天涯,那端执着故乡。
备选景物:落叶大海夕阳三、名著阅读6.名著阅读根据《简·爱》,回答下列问题。
(1)在(填地名),仆人贝茜(有的版本译为“蓓茜”)的关爱是简·爱灰色童年中的一抹亮色;在洛伍德学校,教师小姐的友谊和陪伴给了简·爱心灵的慰藉,让她学会宽容和隐忍……这些人给了简·爱向阳生长的力量。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上期中考语文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A.不管是学生,还是上班族,零碎的时间,每天都在我们的生命里迅速流失。
除了在手机上打游戏、刷微信、微博,我们似乎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和这些时间相处。
B.雨滴落在芭蕉叶,茄子叶,石子和鸡窝上的声音大不一样。
C.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如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D.生活像一面镜子:你朝它笑,它也朝你笑;如果你双眉紧锁,向它投以怀疑的目光,它也将还你同样的目光。
2 . 下面对诗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诗句通过一个局部特写,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我”的心中。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两句诗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描绘了沙场征战的场面。
日行“八百里”,写出了行军速度之快;“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出了军乐的雄壮。
D.“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兼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烘托了主人公思求“伊人”而不得的心情。
3 . 下面情境中,小晨表达得体的一项是()(情境)小晨和小鹏约好周末一同去科技馆参观。
小晨去小鹏家找他,小鹏的奶奶开了门。
A.我要找一下小鹏,我和他去科技馆参观B.您是谁啊?小鹏在家吗?我找他有事C.您好!是奶奶吧?我是小晨,我和小鹏约好去科技馆,他在家吗?D.您好!我想找小鹏去科技馆,你让他马上出来4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交警大队在校门口安装了红绿灯,大家进出校门的交通安全和事故隐患都有了保障。
语文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校.对(jiào)别墅.( shù)仙露琼.浆( qióng)B.萌.发( méng)嘹.亮( liáo)抑扬顿挫.( cuò)C.鲜妍.( yán)哺.乳(fǔ)一气呵.成( hē)D.菜畦.(qí) 思慕.(mù)惟妙惟肖.(xiào)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但是当冬天来临的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会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B.在人类的生活中,恐惧是工作和休息的天敌,面对它,人类学会用勇气来争锋相对。
C.我沉浸在烦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喜悦。
D.“他哥哥来啦”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晴,“哎呀,我还不知道呢!”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成都医务人员面对疫情毫不退缩,始终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B.清幽宁静的青城山是远近闻名的避暑胜地,炎炎夏日一到,八方游客就会接踵而至....。
C.川流不息....的锦江,古老而现代,它承载着成都的历史记忆,见证了蓉城的飞速发展。
D.地铁6号线尚未开通就已家喻户晓....,其科学而极具个性的设计引来无数关注的目光。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民生问题是今年“两会”的热点,受到了大家的高度关注,随时留心对此的新闻报道。
B.成渝两地联合举办的“爱成都·迎大运”绿道跑步活动,吸引了约一万左右市民参加。
C.成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鼓励开展夜间消费活动,以此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复苏。
D.惊闻成都文化名人流沙河先生离世,人们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方式寄托对先生的哀思。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5~8题。
人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文学知识复习专题(一)A卷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人选择早春时节特有的景物,生动的描绘出大自然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与活力。
B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这是词人对记忆中豪迈壮美的军营生活的描写“醉里”“梦回”表现出词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C . 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着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象,“广大的土地”象征祖国,“灰烬”“血”“泥”写出了沦陷区的凄惨景象。
D . 我想那飘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界上没有的珍奇。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诗句描绘了“天上街市”的奇景,诗人用两个“定然”,语气肯定,将读者带入美好的现实世界。
2. (2分)(2016·大冶模拟)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B . 《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父亲的病》《藤野先生》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C . 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诗人,代表作有《哈姆雷特》《奥赛罗》《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D . 法布尔的《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3. (2分) (2017七下·莒县月考)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望闻问切”,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2020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A卷)18.下列对“材料一”中的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负面情绪让人情感体验不舒服,影响人的工作和生活,甚至伤害人的身心健康,应及时疏导。
B.积极心理学认为通过发掘人的乐观,善良,爱等积极心理品质,可使人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C.“意识到自己性格的不足”和“肯定现在的自己”两种方法都只是要我们正确认识自己性格的优点和缺点。
D.远离消极悲观的人,不作悲观情绪的垃圾桶,是培养积极心理情绪,调控负面情绪的有效方法。
19.“材料二”中,苏轼面对人生坎坷所采用的调控情绪的方法,与“材料一”中的哪些方法相吻合?请作具体分析。
(6分)20.你认为“材料三”中网友的跟帖对林杨同学赶走“憋闷”情绪是否有帮助?请选择两条作评价。
(4分)21.请从“材料一”中选择两种调控负面情绪的方法,用跟帖的方式,帮助“材料三”中的林杨赶走负面情绪。
(5分)我选择的方法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跟帖是:四、写作(55分)22.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历练,就是经历世事,得到锻炼,炼就意志与品质。
历练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杜小康经历放鸭的孤独,让自己走向成熟;莫顿·亨特经过悬崖历险,领悟了人生哲理……亲爱的你,经受过哪些历练,获得了怎样的感悟呢?请完成下面的作文。
题目:历练(2)下面几则材料带给你怎样的理解和感悟,请选择其中一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①生活给我一团乱麻,我还生活一件毛衣。
②宏大的理想都有一个微小的起点。
③志在山顶的人,不会贪恋山腰的风景。
重庆市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A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3分)B(哺bǔ)2.(3分)D(A.帐篷沥尽心血 B.云霄闲暇 C.诀别根深蒂固)3.(3分)C(“天伦之乐”是指亲人团聚的快乐,不能用于师生之间)4.(3分)A(②是总起句,①承接②论述“蜕变”的痛苦,③论述经历痛苦之后的成长,④与“生命也因此美丽”一起构成总结句)5.(4分)“情”“景”交融,有意蕴,(2分)表达自然流畅。
2020年成都市高中阶段教育教学统一招生考试语文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
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校.对(jiào)别墅.( shù)仙露琼.浆( qióng)B.萌.发( méng)嘹.亮( liáo)抑扬顿挫.( cuò)C。
鲜妍.( yán)哺.乳(fǔ)一气呵.成( hē)D.菜畦.(qí)思慕.(mù)惟妙惟肖.(xiào)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但是当冬天来临的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会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B.在人类的生活中,恐惧是工作和休息的天敌,面对它,人类学会用勇气来争锋相对.C。
我沉浸在烦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喜悦。
D.“他哥哥来啦?”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晴,“哎呀,我还不知道呢!”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成都医务人员面对疫情毫不退缩,始终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B。
清幽宁静的青城山是远近闻名的避暑胜地,炎炎夏日一到,八方游客就会接踵而至....。
C.川流不息....的锦江,古老而现代,它承载着成都的历史记忆,见证了蓉城的飞速发展。
D。
地铁6号线尚未开通就已家喻户晓....,其科学而极具个性的设计引来无数关注的目光。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民生问题是今年“两会”的热点,受到了大家的高度关注,随时留心对此的新闻报道.B。
成渝两地联合举办的“爱成都·迎大运”绿道跑步活动,吸引了约一万左右市民参加。
C.成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鼓励开展夜间消费活动,以此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复苏。
D.惊闻成都文化名人流沙河先生离世,人们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方式寄托对先生的哀思.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5~8题。
2023年成都中考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朗.润(lǎng)笑涡.(wō)开卷.有益(juàn)B.孕.育(yùn)恪.守(kè)长途跋.涉(bá)C.慷慨.(gài)绯.红(fēi)悲天悯.人(mǐn)D.绸.缎(chóu)露宿.(sù)重峦叠嶂.(zhàng)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有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淋淋的鱼塘。
B.我从极度的难受中解脱出来,一切不适不见了,感到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钧重负。
C.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映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笔直的箭,插进碧波之中。
D.我们有这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利不被毁灭。
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蜀水多情,抚慰人心。
青年李白,仗剑去国,浩浩荡荡....的长江水护送他的梦想;中年杜甫,颠沛流离....的罨....,秀美柔情的浣花溪接过他的行囊;老年陆游,回首过往,花香鸟语画池消解他的惆怅。
三位诗人附庸风雅....,精描细苯,绘出了蜀中水温情的模样。
A.浩浩荡荡B.颠沛流离C.花香鸟语D.附庸风雅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经过激烈的比赛,中国队夺得了2023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所有项目的冠军。
B.四川博物院开展和策划的文博体验活动,让参与者真切地感受到文物的魅力。
C.共享单车智慧化管理,可以精准调度车辆,能很大程度上解决车辆分布不合理。
D.成都市妇联将联合各界力量,为家庭教育服务,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条件。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5-8题。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重庆市2020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卷(A)(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卷)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卷)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卷)一并收回。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 宁静的山村,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轻盈飘渺.( miǎo )。
B.“梧桐飘落叶,秋虫情更痴”,秋风萧飒时,虫鸣是旷.(kuàng)野最生动的音符。
C.阅读能滋养灵魂,成熟心智,使我们不受繁华左右,不被潮流裹挟.(xiá)。
D.郁郁葱葱的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bì)护所和栖息地,许多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生息。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暄闹讹诈妄加揣测抑扬顿挫B.濒临愧怍通宵达旦不卑不亢C.慰藉收敛换然一新警报迭起D.笨拙玷污怒不可遏嘎然而止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不少人驻足..观赏,那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B.夕阳像一个巨人被捆缚了手脚,使出浑身解数....,憋红了脸,在天边挣扎。
C.阅读课上,同学们像一只只勤奋的小蜜蜂,扑在书上,呕心沥血....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
D.湖边的那棵柳树,依旧舒展着美丽的枝桠,随风轻轻地摇曳着它妖娆..的身子。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这两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范仲淹、欧阳修,他们都是宋代的文学家。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分别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小说集《呐喊》。
C.朱自清的《春》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所描写的景物充盈着生命的灵气。
D.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们学过他的小说《最后一课》和《我的叔叔于勒》。
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一)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1分)1.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A.稀薄.(bó)絮.叨(xù)斡.旋(wò)浑.为一谈(hùn)B.冗.杂(rǒng)瘦削.(xiāo)墨.守(mò)无动于衷.(zhōng)C.调羹.(gēng)荒僻.(pì)秘.诀(mì)无精打彩.(cǎi)D.虹霓.(ní)仲裁.(cái)鲜腴.(yú)全神贯.注(guàn)2.根据提示,用古诗词填空。
①,乌蒙磅礴走泥丸。
(《七律·长征》)②胜日寻芳泗水滨,。
(朱熹《春日》)③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④岱宗夫如何?。
(杜甫《望岳》)⑤,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⑥,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⑦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⑧,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3.“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
”(罗斯丹)阅读他的名著《》,便成为让人惊叹不已、欲罢不能的探索与发现之旅。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老艺术家出神入化的表演,令观众叹为观止....。
B.“五一”的威海气候宜人、景色优美,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C.伴随着天福山起义振聋发聩....的号角,革命的火种迅速蔓延开来。
D.传统文化与国际潮流在这里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5.下列选项中括号内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寒来暑往里劳作与收获,能帮助人们坚定..信仰。
(“坚定”的词性是动词)B.我们取得的宝贵历史经验,必须倍加珍惜,不断发展,始终坚持。
(该句没有语病)C.中国式现代化及其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世界和全人类有重大意义。
(该句是单句)D.今年职业教育活动周的主题是“技能:让生活更美好”。
人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a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共7题;共30分)1. (3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河畔(pàn)纤(xiān)细矜(jīn)持信手拈(diān)来B . 亘(gèn)古希冀(yì)吮(shǚn)吸为虎作伥(chāng)C . 濒(bīn)临对峙(zhì)跻(jī)身提纲挈(qiè)领D . 威摄(shè)庇(pì)护创(chuàng)伤肆无忌惮(dàn)2. (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喧闹渊博不屑置辨B . 镂空萧索触目伤怀C . 诧异狼籍大庭广众D . 字帖堆叠厌厌欲睡3. (3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这部著作由于具有创新性,因此受到了学术界的。
②她嗓子不好,怎么也不肯唱歌。
③汽车在四川的北部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
A . 推重推脱目不暇接B . 推崇推脱应接不暇C . 推重推托目不暇接D . 推崇推托应接不暇4. (3分)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它的细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
,它就是都江堰。
①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②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③它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④长城摆出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
A . ③④①②B . ②①④③C . ③②④①D . ②④③①5. (4分)父母已经养育你十几载,你的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杯热水都足以让父母感动,现在请你补充下面的小诗表达你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吧。
亲情如大海,让我领略了它的浩瀚与深邃;亲情如阳光,让我沐浴了它的温暖与恩泽;,;,。
6. (6分)二选一,选择下面两题中的其中一题进行回答。
(1)如果你们学校新来了一位“方鸿渐”老师,请结合《围城》相关情节,谈一谈你是否愿意让他做你的老师,结合相关情节阐述两点理由。
(2)如果现在格列佛游乐园建造成功,游客将在“飞岛国拉格多大科学院”场馆中看见哪些荒诞离奇的场景?请根据《格列佛游记》的阅读,列举两个场景。
7. (8分)综合实践。
(1)今年4月23日是第二十四个“世界读书日”。
某学校开展了“好读书,读好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照要求,回答小题。
【材料一】数学家华罗庚读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字一句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
【材料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学识渊博,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的读,就能读透全书【材料三】西汉时期匡衡,年轻时非常喜欢读书,但因家里贫穷,点不起灯烛,见邻家灯烛明亮,匡衡便在墙上穿一个孔洞,在洞前映着光刻苦读书。
【材料四】爱因斯坦读书时,分成三个步骤,他先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然后在此基础上,逐页却不是逐字地掠读全文,在掠读全书后,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材料五】范仲淹青年求学时期,过着人不能堪的苦读生活,五年间未曾脱衣而眠,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便以水沃面。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
上面是某同学为“名人读书方法”主题演讲搜集的一组材料,不符合这一主题的两则是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某同学摘抄的读书名言,请你依照这句名言的形式,仿写一个句子。
名言: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仿写:一本书像________。
(3)下面是某同学读《中华成语故事》后,在班上讲的故事,请在横线上填写相关成语,并用楷书或行书将其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读书,直至深夜。
因为疲劳瞌睡,常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
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
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
后来,他终于成为儒学大师。
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他,他发愤自学。
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鲜血淋漓。
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学问家。
后人将两人的事迹合在一起,用“________”形容刻苦自学。
(4)在古诗苑漫步活动中,某同学“别出心裁品古诗”,将诗歌画成一幅画,又完成一副书法作品,你能猜出这首诗的内容吗?请写出相关的连续的两句古诗。
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共2题;共25分)8. (10.0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2)夕阳西下,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4)《<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6)请把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整默写。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9. (15.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咯,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A . 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B .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C .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D . 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3)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关材料】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三、现代文阅读(40分) (共2题;共40分)10. (22.0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读书(有删节)胡适从前有一位大哲学家做了一篇《读书乐》,说到读书的好处,他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这意思就是说,读了书可以做大官,获厚禄,可以不至于住茅草房子,可以娶得年轻的漂亮太太。
诸位听了笑起来,足见诸位对于这位哲学家所说的话不十分满意,现在我就讲所以要读书的别的原因。
第一,因为书是代表人类老祖宗传给我们的知识的遗产,我们接受了这遗产,以此为基础,可以继续发扬光大,更在这基础之上,建立更高深更伟大的知识。
人类之所以与别的动物不同,就是因为人有语言文字,可以把知识传给别人,又传至后人,再加以印刷术的发明,许多书报便印了出来。
所以人最大的贡献就是能累积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使后人可以节省很多脑力。
非洲野蛮人在山野中遇见鹿,他们就画了一个人和一只鹿以代信,给后面的人叫他们勿追。
(A)但是把知识和经验遗给儿孙有什么用处呢?这是有用处的,因为这是前人很好的教训。
现在学校里各种教科书,如物理、化学、历史等等,都是根据几千年来进步的知识编纂成书的,一年、两年,或者三年教完一科。
自小学,中学,而至大学毕业,这十六年所受的教育,都是代表我们老祖宗几千年来得来的知识学问和经验,所谓进化,就是叫人节省劳力。
蜜蜂虽能筑巢,能发明,但传下来就只有这一点知识,没有继续去改革改良,以应付环境,没有做格外进一步的工作。
人呢,达不到目的,就再去求进步,而以前人的知识学问和经验作参考。
如果每样东西,要个人从头学起,而不去利用过去的知识,那不是太麻烦了吗?所以人有了这知识的遗产,就可以自己去成家立业,就可以缩短工作,使有余力做别的事。
第二点稍复杂,就是为读书而读书,为求过去的知识而读书。
不错,知识可以从书本中得来,但读书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不读书不能读书,要能读书才能多读书。
好比戴了眼镜,小的可以放大,模糊的可以看得清楚,远的可以变近,所以读书要“戴眼镜”。
不读书,学问不能进去,读书没有门径,学问也不能进去。
(B)我十二岁时,各种小说都看得懂,到了三十年以后,再回头看,很多不懂。
讲到诗经,从前以为讲的是男女爱情、文王后妃一类的事,从前是戴了一副黑眼镜去看,现在换了一副眼镜,觉得完全不同。
现在才知道诗经和民间歌谣很有关系。
对于民间歌谣的研究,近来很有进步,北平有歌谣周刊,歌谣丛书,关于各地歌谣收罗很广。
我们如果能把歌谣的文章,社会学,人类学,研究一下,就可以知道幼稚时代的环境和生活很有趣味,例如诗经里有一段说:“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在从前眼光看来,觉得完全讲不通,现在才知道当时野蛮人社会有一种风俗,就是男子向女子求婚,要打野兽送到女家,若不收,便是不答应。
还有诗经里“窈窕淑女”一节,从比较民族学眼光看来,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社会的人,吃饭时可以打鼓弹琴,丝毫没有受礼教的束辉。
再从文法方面来观察,像诗经里“之子于归”、“黄鸟于飞”、“凤凰于飞”的“于”字,此外,诗经里又有几百个“维”字,这些都是有作用无意义的虚字,但以前的人却从未注意及此。
总之,书是越看越有意义,多读书是为了要读更多的书,最大的毛病就在怕读书,怕书难读。
越难读的书我们越要征服它们,这才是我们的“读书乐”。
(1)文章开头引述大哲学家提到读书好处的文字有什么作用?(2)下面文字作为论据,它应该放在文中A处还是B处?为什么?曾子固说过:“(读)经而已,不足以致(致:达到、实现)经”,所以他对于《本草纲目》、内经、小说,无所不读,这样对于经才可以明白一些,所谓“致已知而后读”,读书无非扩充知识而已。
(3)文中“从前是戴了一副黑眼镜去看,现在换了一副眼镜,觉得完全不同。
”加下划线的“黑眼睛”和“换了一副眼镜”分别指的是什么?(4)比较本文与下面三篇议论文的语言特色,根据要求完成相关表格的填写。
(表格第一栏仅填写一项字母序号)A.《最后一次演讲》 B.《敬业与乐业》C.《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1. (18.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冬天的橡树①冬天里一个清新的早晨,年轻的安娜老师正在上课:“名词是一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类……”②“我可以进来吗?”一个瘦小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他脚穿一双旧毡靴,靴子前端沾满了泥,睫毛上挂满了白霜,圆圆的小脸蛋被风吹得红扑扑,似裂开一般。
③“又迟到了,莎乌斯基。
”安娜的声调带点儿哀伤,莎乌斯基赶紧溜到座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