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作文《我心中的孟子》800字(共13页PPT)
- 格式:pptx
- 大小:839.64 KB
- 文档页数:25
孟子是个样的人作文说起孟子,那可是中国古代一位响当当的人物。
在我的印象里,孟子是个特别有个性、有主张,而且超级能说会道的人。
有一次,我读中的篇章,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看到了他与人辩论的场景。
那场面,真是激烈又精彩!孟子站在那里,目光坚定,言辞犀利,就像是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勇士,丝毫不退缩。
他面对那些不同的观点,总能迅速地组织语言,有理有据地进行反驳,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智慧和口才。
就说他主张的“仁政”吧,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他认为统治者应该关心百姓的疾苦,要让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为了让统治者接受他的观点,孟子那是费尽了口舌。
他会列举出一系列的例子,比如说某个国家因为统治者的暴政导致百姓民不聊生,又或者是某个地方因为实行了仁政而变得繁荣昌盛。
他讲这些例子的时候,那叫一个生动形象,就好像这些事情就发生在你眼前一样。
你能感觉到他是真的为百姓着想,真心希望天下能够太平,人民能够过上好日子。
还有他强调的“人性本善”,这也是他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他觉得每个人生来就有善良的本性,只是在后天的环境中可能会受到影响而变得不善。
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他会讲一些生活中的小事。
比如说,看到一个小孩子快要掉进井里了,任何人都会下意识地去救,这种本能的反应就是人性本善的体现。
他通过这样通俗易懂的例子,让人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孟子这个人,不仅能说,还特别有骨气。
有个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有一次,齐王派人来请孟子去朝见,可孟子觉得齐王不够尊重他,就不去。
他的弟子们就不理解了,问他为啥不去,这可是个好机会啊。
孟子却很坚决地说:“我不能因为想要当官就失去自己的尊严和原则。
”你瞧瞧,这得多有个性!他才不会为了功名利禄就去迎合别人,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底线。
在教育方面,孟子也有一套独特的方法。
他不像有些夫子那样古板严肃,而是很善于引导学生思考。
比如说,他不会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通过提问和启发,让学生自己去领悟道理。
有个学生问他:“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孟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问学生:“你觉得君子应该具备哪些品质?”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引导,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我眼中的 xx_初三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我眼中的孟子 _初三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孟子,被人们尊称为 "亚圣 "。
他的思想素来被人们学习。
他的《鱼我所欲也》堪称是无人不知,人人耳熟能详。
我同意《鱼我所欲也》中的 "成仁取义 ",同意孟子所说的 "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可是,孟子并没有想到,"取义者" 与"舍义求生者" 之间还存在着一者,我能够由一个成语来说明:忍气吞声。
孟子曰: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这我也不否定,一般人是会这样做的。
但孟子提到的 "贤者能勿丧耳 " 就让我有些想可是去了。
像文天祥这等的民族英雄自然是很符合孟子所讲,可是,不是全部的人都会为保存节气而死的。
大家关于越王勾践 "养精蓄锐 "必然不陌生吧?他为什么能有此后的灭吴的信心呢?正是由于他受过吴王的侮辱。
他被吴王呼来喝去,被迫侍奉吴王。
而他怎么想的呢?死吗?不,他没有生出那等想法,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活下去,有朝一日定要洗清所受之辱。
于是,他忍气吞声,屈尊侍奉吴王。
此后,他终于回到自己的国家,养精蓄锐,不忘惭愧,终于灭吴洗去了惭愧。
这样看来,勾践其实不是个没节气的人。
但他若是不甘被吴虏而拔剑自刎,会有机会灭掉吴国吗?那样做,反而会见笑于人。
若是这个史实还不足以证明忍气吞声是理智的,我还能够举出这样一个例子。
韩信是大家所熟知的人物,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母亲,主要靠垂钓换钱保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太婆的周济,凡是碰到周围人的鄙视和冷遇。
一次,一群恶少当众侮辱韩信。
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诚然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量小得很。
有本事,你敢用剑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
君子有三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按:车,古文;舆,今字。
车又音居,是故,子舆、子车、子居,皆孟子之字也)。
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
他说:“诚者,天之道也。
”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
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
”孟轲提出的君子是指能够实行“仁政”和“王道”的人,是能够“居仁由义”的人,并能做
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而三乐正是君子修养的最佳体现.。
高一下学期第一单元作文孟子
下课铃声一响,同学们就蜂拥而出,我却慢腾腾地斜靠在座位上,紧紧地盯着窗外的树枝发呆。
今天早读课老师要讲孟子,我心里稍微有点忐忑不安。
孟子是谁呀?他讲的都是什么?会不会很深奥难懂?我脑海里浮起各种各样的疑问,竟像一团乱麻,怎么也理不清。
老师站在讲台上,声音宏亮,眼神明亮,彷佛能刺入我的内心。
他指指黑板,上面写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是什么意思呢?你以为人好好活着的还要遇到忧患吗?那么为什么要好好的活着?
我歪着头,静静地听着老师的讲解,看起来像一只奇怪的小猫,是想抓着每一个知识点。
老师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应该是在逆境中磨砺自己,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只有安逸纵情享乐的人,才有可能导致失败。
我突然间想起了我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为了生活劳碌。
他们不着家,辛苦地工作着,脸上经常写满了疲倦。
他们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从没见过他们埋怨起来,他们总是阳光乐观地去面对生活。
我想,爸爸妈妈也是在逆境中磨砺自己的人吧!他们替我和弟弟努力拼搏,才能让我们拥有幸福的生活。
我突然间觉得,孟子的话语很对。
一个人要是只心里琢磨着惬意的享受,那么他会永远也难以取得成功。
只有有过风雨,才能见彩虹。
下课了,同学们都争相跑入教室。
我却坐在座位上,陷入沉思。
我仿佛看到了,孟子站在山丘上,对着茫茫人海,大声说着他的道理。
他的声音,恍若穿越了时空,传到了我的耳边。
我决定,以后也要做一个像孟子一样的人,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眼中的孟子作文800字篇一:我眼中的孟子孟子,一位先秦大家,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儒生,他和蔼可亲,慈祥的面颊上总是返着一丝微笑。
孟子是博爱的。
孟子的仁政和非攻思想处处都体现着他忧国忧民的仁心。
他四方游说诸侯施行仁政。
在那战乱纷飞的年代,充斥着暴力,流行着吞并,肆虐着攻伐,这位儒家学派的“亚圣”要从法家的血腥中抢得一丝仁爱的地位,何其不易。
但是他为天下万民,仍不屑努力与八方诸侯,无奈天下分久必合,孟子最终放弃了。
他站在泰山之巅,俯视天下万民,有的穷困潦倒饿死街头;有的为谋生存骨肉分离……仰不足以养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他万念俱灰,为何他的眼中长含泪水,因为他爱老百姓爱得深沉。
游说不遂他便退以著书,终成《孟子》。
孟子十分讲原则。
孟子为人很讲原则。
即:“生而有不用也,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无论何时,哪怕是生死关头也要讲求原则,决不做苟且偷生之事。
他大义凛然,四心伴身:他遇人知恻隐;遇错明羞恶;遇贤懂恭敬;遇事辨是非。
面队万钟的丰厚条件,他毅然咏颂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和加焉!他一生两袖清风,不求宫室之美;不爱妻妾之奉;不需所识穷乏者得我。
他从始至终都保持着人皆有之的“本心”,使他成为了正人君子的典范。
孟子作为亚圣,真的将仁爱的种子播撒如万民的心中,普济了天下。
孟子朴素的一生充满了失望,无奈,贫困。
但他志向远大,却壮志未酬。
真正做到了: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不失为一位学术,政治教育大家。
篇二:我眼中的孟子认识孟子是从认识孟子的文章开始的,当我第一次读到那样气势磅礴的文章时,心已被这位“亚圣”折服了。
在那一句句连珠妙语中,我仿佛看到一位大家穿梭于各诸侯国间的身影。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孟子的宽广胸襟注定了他要心忧天下,情系百姓。
孟子其实不是圣人,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学者,普通的孟子有着常人的喜怒哀乐,他哀民生疾苦,他乐国泰民安。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所以,你若能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对你的学习和成长将大有裨益。
然而,人与人之间往来极为复杂,误会与分歧时有所生。
一句无心之语,或一点微小之事,便有可能使培养已久的友谊陷入破裂。
许多中学生就是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自己陷入烦恼之中。
那么,中学生该如何在社交过程中保持友好呢?与人相处,真诚为贵。
不要说一套做一套,表面客套实则暗地整人。
伪装不是真诚对待他人的表现,难以树立互信基础。
面对每个人,都应诚恳以对,不在其背后捣蛋,这是交律的初步。
朋友相处,需要包容与谅解。
君子之交在于厚德,要体现出理解与慰藉他人的精神。
面对差异,不必计较诸小,而是欣赏同伴的优点。
只有放下成见,张开臂膀欢迎不同,友谊才能延续。
与友谈心时,慎重鼓励而少责难。
别人的错误,或许与我们看法不合,但不应武断定论。
最好宽心倾听,了解背后原委,以慈悲之心作出指正。
别人性格体质不同,批评方式最好讲究得当,免受误会影响友谊。
朋友之间言语最重要记得以和为贵。
别人在你面前诉苦或闹笑话,都不必随意传播,否则会失去信任感。
真诚相处,互相理解和支持,方是长久友谊之本。
长期以来,朋友之间在某些话题上会有分歧见解,但真正珍贵的友谊不应该因此而破裂。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兴趣,强加己见不但无法促进共识,更可能产生误会甚至裂缝。
相反,我们应该以开放和友善的态度倾听不同观点,尊重彼此的个性,并且在谈笑中尊重分难。
只有在尊重的基础上,我们才可能找到更高层次的共识与理解。
真诚、包容是任何长久关系的基石,也是交往中最宝贵的品质。
【高一作文】永远的孟子时间的流逝,荡涤旧迹,仅留下微薄的平淡与悲哀,纵横历史,一颗流星划破了长夜,流下一道璀璨的光和影。
我,陶醉于你——永远的孟子,你那淡泊名利,追求仁义,执著地忧国、忧民。
你的思想深刻而有启发性,人们不得不感叹、珍惜、赞美和奖励。
你继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但没有机械复制的迹象。
你愿意平庸,但你不愿意平庸,当你被王子冷落的时候;当你不能使用你的天赋;当你一心想为人民服务却不能做你想做的事时。
我看到了你从湘华辞职的困难和挣扎;一方面是帮助你成为一个职业,但你满足于贫穷,另一方面是你渴望的仁慈和忠诚。
你离开的背后是如此坚定和伟大。
当你回到家乡,你会聚在一起讲课,写书,为你的理想不懈努力。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我曾摆脱不了那甜的诱惑,忘却不了那或苦或甜的香醇,可在我山穷水尽的那一刻,或在我烦躁的那一刻,我望见了你那平静如水的双眸、给予我前进的方向与无穷的动力。
我想要触及你的衣襟,细细地玩味,却在指泵碰触了清而澈,凉面透的泉水,淡得让人无从品味,感受的只有宽宏壮阔的大爱,久久地萦绕在脑海。
“生于逆境,死于幸福”,“为正义而牺牲生命”,“以人为本”我只以为你为寻求一方崛起和和平而不懈努力,但我错了。
虽然你在山里,但你可以接受消极的想法。
你的思想已经冲出群山,跨过河流,展望世界。
你真正追求的是一种以民为本的博爱,一种让仁义响彻齐鲁大地的伟大儒家思想,一种为正义而英勇奋斗的精神。
为什么要关心权力斗争?谁说他必须忍受被冤枉的人格和遭受压迫?唯有对你惊鸿一瞥,却窥见了一种为仁为义的人生之道。
当后人恍然大悟你用心良苦的哲理如此深邃之时,你却早已悠然飘远,教我如何追寻你的步伐,那仁政忠义的精髓?教我如何触及你的衣襟,那忧患而生,安乐而死的哲理?夜的帷幕渐渐拉下,我当空长吟,那远方完美的一道光弧,是为你而起的缥缈之虹。
《我眼中的孟子:智慧长者的魅力》我和我的几个小伙伴都是国学迷,有一次我们凑在一起讨论起了孟子。
我率先开口说道:“孟子这人可太有趣了,他那些话听起来就像在跟人吵架,但是又吵得特别有道理。
”朋友阿明接话道:“可不是嘛,就说那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感觉他在对着那些权贵大喊,你们别想用钱和权势收买我,我有我的骨气。
我上次在学校参加演讲比赛,讲到这句的时候,那感觉自己都像个小英雄似的,慷慨激昂。
”这时候,阿华也忍不住了,他笑着说:“我记得孟子去见梁惠王的故事。
梁惠王问他,你大老远跑来,能给我带来啥好处啊?孟子肯定心里在想,你这国君咋就知道要好处呢。
然后他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说什么要有仁义,不能光想着利益。
这就像我们班老师批评那些只想着玩,不想学习知识的同学一样,苦口婆心。
”我回忆起自己读《孟子》时的经历,说道:“我有一次读孟子的文章读得太入迷了,我爸叫我吃饭我都没听见。
我爸就跑过来问我,你在看啥呢,这么专注。
我就跟他讲孟子的思想,说孟子觉得人都有四端,就像人天生就有做好事的种子。
我爸听了半天才明白,还说我像个小夫子。
我就跟我爸说,你要是像孟子那样有智慧,我肯定更佩服你。
我爸还不服气,说他要是生在那个时代,说不定比孟子还厉害呢。
”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阿明又说:“孟子还特别会讲故事,那个‘揠苗助长’的故事,我小时候就听过。
我邻居家有个小孩,他妈妈想让他快点长大,给他报了好多兴趣班,什么钢琴、绘画、书法,结果那小孩累得不行,啥都没学好。
我当时就跟我妈说,这就像孟子说的揠苗助长,不能急。
我妈还夸我会活学活用呢。
”阿华点头说:“对呀,还有‘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
我们学校运动会的时候,有两个班在比赛接力赛。
一班有个同学掉棒了,他们班没拿到名次。
然后那个同学就嘲笑二班跑得慢,结果被其他同学怼了,说你掉棒了还好意思笑别人,这就跟孟子说的五十步笑百步一样滑稽。
”我们越聊越起劲儿,我最后总结道:“孟子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虽然他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但是他的话到现在还能给我们很多启示。
我心目中的孟子——初三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我心目中的孟子_初三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穿越过时间的河流,他依然被世人敬仰。
二千多年亦不曾改变。
历史的长河中,闪亮的是他那思想的光芒。
我心目中的孟子是善良的。
面对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生民涂炭的现实,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使之成为一种政治思想体系,这对两千年来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影响。
孟子的“仁政”学说虽然以维护封建制度为出发点,但是对于稳定经济,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有许多的进步意义。
我心目中的孟子也是天真的。
孟子游说于各国之间,游说于各个野心家之间,面对他们称霸的野心,统治的向往,征服的欲望,孟子尽最大可能的以“仁”去感化他们,但是,统治阶级的享乐是建立在下层人民的痛苦之上的,又有谁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这种权利呢?所以,毫无疑问,孟子也是很天真的。
我心目中的孟子更是伟大的。
虽然孟子的政治主张没有得到实践,但是他提出了较系统的修养思想体系,这样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像“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样的修养,今天的我们,还有多少人具有呢?他千年前所传授的教义,今天依然适用。
他是站在历史之上的巨人,“亚圣”之名当之无愧。
愿他闪亮的思想会继续耀眼!我心目中的孔子_初三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二千五百年前,来自泰山山脉的北风吹动着一位倚仗凝思的老人的衣角,但风中这位鲁国的国公依旧一丝不苟,这种庄严在风动的夕阳中与相邻的泰山辉映在一起,多少个斗转星移后迎送着一个个朝阳。
他就是万世师表,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每一位伟人的诞生,都伴随着天将降大任前的磨砺与洗礼。
孔子的一生无疑是一次人世间的苦行。
他出身于曾经的贵族,却必须面对家族没落的现实,他创造了以仁为本的思想,却要应对尔虞我诈的世事。
年少的贫困病未泯灭他远大的志向,中年的挫折未曾动摇他那不去的斗志,晚年的离丧没能阻挡他思想的升华!他三十而立办教育,开私塾,使贫困人民得以走进知识的殿堂,他“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知识传播突破了出生,阶级的鸿沟,他“因材施教”的理念是知识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知识走进民间,面向大众。
作文我眼中的孟子作文我眼中的孟子(一)孟子,一位先秦大家,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儒生,他和蔼可亲,慈祥的面颊上总是返着一丝微笑。
孟子是博爱的。
孟子的仁政和非攻思想处处都体现着他忧国忧民的仁心。
他四方游说诸侯施行仁政。
在那战乱纷飞的年代,充斥着暴力,流行着吞并,肆虐着攻伐,这位儒家学派的“亚圣”要从法家的血腥中抢得一丝仁爱的地位,何其不易。
但是他为天下万民,仍不屑努力与八方诸侯,无奈天下分久必合,孟子最终放弃了。
他站在泰山之巅,俯视天下万民,有的穷困潦倒饿死街头;有的为谋生存骨肉分离……仰不足以养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他万念俱灰,为何他的眼中长含泪水,因为他爱老百姓爱得深沉。
游说不遂他便退以着书,终成《孟子》。
孟子十分讲原则。
孟子为人很讲原则。
即:“生而有不用也,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无论何时,哪怕是生死关头也要讲求原则,决不做苟且偷生之事。
他大义凛然,四心伴身:他遇人知恻隐;遇错明羞恶;遇贤懂恭敬;遇事辨是非。
面队万钟的丰厚条件,他毅然咏颂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和加焉!他一生两袖清风,不求宫室之美;不爱妻妾之奉;不需所识穷乏者得我。
他从始至终都保持着人皆有之的“本心”,使他成为了正人君子的典范。
孟子作为亚圣,真的将仁爱的种子播撒如万民的心中,普济了天下。
孟子朴素的一生充满了失望,无奈,贫困。
但他志向远大,却壮志未酬。
真正做到了: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不失为一位学术,政治教育大家。
作文我眼中的孟子(二)认识孟子是从认识孟子的文章开始的,当我第一次读到那样气势磅礴的文章时,心已被这位“亚圣”折服了。
在那一句句连珠妙语中,我仿佛看到一位大家穿梭于各诸侯国间的身影。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孟子的宽广胸襟注定了他要心忧天下,情系百姓。
孟子其实不是圣人,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学者,普通的孟子有着常人的喜怒哀乐,他哀民生疾苦,他乐国泰民安。
我眼中的孟子作文篇10当我走在这片广袤而深厚的土地上时,耳边总是萦绕着悠扬绵长的钟声,我知道这是你亘古的吟诵,千年之前的齐鲁之声。
孟子,我总在想,在你仰望千年前那片苍蓝色的天空时,看见巨大的飞鸟鸣叫着飞过声音破碎而嘹亮,留下透明的痕迹,你是不是也会泪流满面,想起飞鸟可以向着自己的梦想不顾一切地飞翔,而你却在风里,找不到方向,这么懦弱。
于是,孟子,你依然是这么伟大的一个人当作看到百姓在现实中挣扎时,你是那么难过。
于是,你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是,哪一个君主会心甘情愿地让自己从天降落到最底层,看到那些愚蠢的王,我不知道你会怎么想,我只是想知道,那些飞鸟的影子是不是又落进你清冷的眸子中,你的表情那么哀伤,仿佛听到钟声里掩盖的死亡。
可是,孟子,你依然是这么伟大的一个人,当你发现你再也无法用你的雄辩去感化那些愚昧的王,你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于是,你怅然离开,如果不能感化他们,那也不能让自己同流合污,看到你离去的背影,我不知道你的眼里是不是涌满了泪水,我只是想知道,你的表情是不是同你的背影一样,孤单而落寞。
可是,孟子,你依然是这么伟大的一个人,当你回到这片广袤而深厚的土地上,你还是想散发你的热量,你收了很多徒弟,你写了很多书,你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你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看见你苍老而虔诚的面容,仿佛那亘古的钟声传来,散发出璀璨而华丽的光芒。
孟子,你我都生长在这片广袤而深厚的齐鲁大地上,隔了千年我依然可以感觉到你的呼吸,你的言语,你的思想;你的寂寞,你的迷茫,你的希望。
苍蓝色天空上有飞鸟飞过,破空的鸣叫让我想起你迎风而立的身躯,耳边的钟声悠扬而绵长,是你直古的吟哦,这千年来的齐鲁之声。
我眼中的孟子作文篇11仁者无敌在孟子看来,要想成为圣人就必须保养本心、善养浩然之气。
孟子说这种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能够塞于天地之间,听起来似乎充满故弄玄虚的神秘色彩,实则仍以保养本性和加强仁义道德修养为旨归。
我心中的孟子作文
我心中的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深刻而富有感染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我心中,孟子是一位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智慧的伟大人物,他的思想和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前行。
孟子的思想主张以仁义为核心,提倡“仁者爱人,义者敬人”的道德观念。
他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善良本性,只要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就能够实现自身的完善和提高。
这种积极向上的人性观使我深受启发,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价值,都值得被尊重和关爱。
孟子还提出“天命”和“王道”思想,认为君主应该以仁义来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
他主张君主应该以仁爱之心待人民,尊重人民的利益和感受,以此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这种关于政治理念的思想观点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明白了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取决于国力的强盛,更取决于国家的政治道德和社会公平。
在孟子的思想中,教育被视为人类最重要的事业之一。
他主张“立德为先,修身为本”,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品德和修养。
他强调教育的普及和公平,主张“上下一心,为民请学”,这种教育观念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明白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普及教育的必要性。
孟子的思想影响了我,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受益匪浅。
在我心中,孟子是一位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智慧的伟大人物,他的思想和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前行。
我会继续学习孟子的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努力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愿孟子的思想能够永远闪耀在人类的心灵深处,成为我们前行的指路明灯。
2023年我眼中的孟子作文800字篇一:我眼中的孟子孟子,一位先秦大家,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儒生,他亲善可亲,慈爱的脸蛋上总是返着一丝微笑。
孟子是博爱的.孟子的仁政和非攻思想到处都体现着他忧国忧民的仁心。
他四方游说诸侯施行仁政。
在那战乱纷飞的年头,充斥着暴力,流行着吞并,肆虐着攻伐,这位儒家学派的亚圣要从法家的血腥中抢得一丝仁爱的地位,何其不易。
但是他为天下万民,仍不屑努力与八方诸侯,无奈天下分久必合,孟子最终放弃了。
他站在泰山之巅,俯视天下万民,有的'穷困潦倒饿死街头;有的为谋生存骨肉分别仰不足以养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他万念俱灰,为何他的眼中长含泪水,因为他爱老百姓爱得深厚。
游说不遂他便退以著书,终成《孟子》。
孟子非常讲原则.孟子为人很讲原则。
即:生而有不用也,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而者不行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无论何时,哪怕是生死关头也要讲求原则,决不做苟且偷生之事。
他大义凛然,四心伴身:他遇人知恻隐;遇错明羞恶;遇贤懂尊敬;遇事辨是非。
面队万钟的丰厚条件,他毅然咏颂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和加焉!他一生两袖清风,不求宫室之美;不爱妻妾之奉;不需所识穷乏者得我。
他从始至终都保持着人皆有之的本心,使他成为了正人君子的典范。
孟子作为亚圣,真的将仁爱的种子播撒如万民的心中,普济了天下。
孟子朴实的一生充溢了悲观,无奈,贫困。
但他志向远大,却壮志未酬。
真正做到了: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不失为一位学术,政治教化大家。
篇二:我眼中的孟子相识孟子是从相识孟子的文章起先的,当我第一次读到那样气概磅礴的文章时,心已被这位亚圣折服了。
在那一句句连珠妙语中,我仿佛看到一位大家穿梭于各诸侯国间的身影。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孟子的宽广胸襟注定了他要心忧天下,情系百姓。
孟子其实不是圣人,他只是一名一般的学者,一般的孟子有着常人的喜怒哀乐,他哀民生疾苦,他乐国泰民安。
我心目中的孟子学生演讲稿我心目中的孟子学生演讲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我心目中的孟子》。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 两千多年前,一位衰弱的老者,眺望茫茫宇宙,心事浩然,他一生事业无成,感到人世渺小,天道无情。
可是,青山依旧,只是哲人其萎。
于是,一句意味深长的叹息便化作一丝凉风,吹彻古今。
他就是孟子,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华夏民族历史上的辉煌人物。
他如一杯美酒,虽历千年,却愈品愈醇;他就像那一轮明月,时间再久,依然故我;他就像一颗星星,不,他就是一颗星,在那动荡的年代,真正的学问的智慧,难道不是黑夜里的星星吗?是他,一生追寻,周游列国,颠颠簸簸。
面对这一废墟,他试图挽狂澜于既倒,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当他的弟子们在车上呼呼大睡,哈欠连天,一脸凄迷与怀疑时,只有他目光炯炯,自信目标就在前方。
他一生提倡“仁政”,实践“仁政”,改造社会为“仁政”,可他履行的`只是他自己。
他一意孤行,不失败何以感人识,不辉煌何以长人志。
这失败是大失败,是必然的失败,他更是因失败而辉煌。
是他,清楚地看到现实生活中有德与无德之分,君子与小人之别。
正是因此,他提出一系列提高道德修养的方法。
他善养浩然之气,将“养浩然之气”作为道德修养的目标。
在它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气节的观念,让中华民族逐渐产生了民族的魂。
是他,在那个帝皇一怒,服尸百万的年代,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那个“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怪诞言论。
将以民为本的思想搬上了中国封建历史的舞台。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辛辣的语言指出“失民心者失天下”。
民是立国之本的道理。
是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他不会种地,不懂收获,更不会蒸馒头,那我们就能鄙夷他不如一个农夫一个馒头师傅吗?我们需要的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还是一个普通的农夫?一个农夫,耕来耘去,不过他那一亩三分地,所养活的不过是他自己和他的家人。
而孟子所耕耘的是文化之荒,是文化之田,他给予我们乃至世界的,由如何估量?这就是孟子,当你最需要的时候,他会在你身边,为你点亮哪怕微弱的火光,指明你前进的方向。
关于孟子思想的作文说起孟子这家伙,那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不仅是儒家学派的大咖,还留下了好多让人深思的道理,感觉就像是古人中的“人生导师”。
要是搁现在,孟子绝对能开个热门讲座,门票还得靠抢。
孟子思想里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那“人性本善”的说法。
他说啊,每个人生来心里头都有那么一股子善劲儿,就像咱们小时候,看到小猫小狗挨饿,心里头都会难过得不行,非得找点吃的给它们。
孟子觉得,这就是人性里头最本真的善良。
想想也是,要是人性本恶,那世界上咋还有那么多好人好事呢?而且啊,孟子不光是说说而已,他还给出了一个法子,叫“仁政”。
就是说,当官的得用点心,别光想着自己捞好处,得想想老百姓过得咋样。
孟子觉得,当官的要是心里装着百姓,那国家肯定昌盛,百姓肯定安居乐业。
这就像咱们平时和人相处,你对我好,我自然也对你好,一来二去,关系不就处得铁了嘛。
孟子还特别看重“义”。
他说,有些事情,做了就是做了,不管结果咋样,心里头得过得去。
就像咱们有时候遇到难事儿,是选择逃避还是勇敢面对?孟子觉得,得选后者,因为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别人。
要是为了点小便宜,就出卖朋友或者违背良心,那孟子肯定得摇头,说:“这事儿,不地道。
”他的思想里头,还有一条挺有意思的,就是“因材施教”。
孟子觉得,每个人都不一样,所以教人的方法也得不一样。
就像咱们平时学东西,有的人适合看书,有的人喜欢听讲座,还有的人得动手做做才明白。
孟子觉得,当老师的人,得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教,这样才能教出好学生。
想想也是,要是老师都一个模子教出来,那学生不也得千篇一律了嘛。
孟子说话还特别有水平,他的文章里头,好多都是金句,让人一听就忘不了。
比如他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说,你要是做得对,自然有人帮你;你要是做错了,那帮你的人就少了。
这句话放到现在也一样适用,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得讲个道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帮助。
还有一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是孟子说的。
我心中的孟子作文800字篇一:生命是坎坷的,除非有了勇气;勇气是莽撞的,除非有了理性;理性是暂时的,除非有了信念;信念是可变的,除非有了信仰。
我们努力于物质遗存的碎片中,寻找和发现人类精神和智慧的交集。
信仰使我们能在变化多端的时代,以淡然自若的潇洒决胜于千里之外;以游刃有余的技能突出于茫茫人海;以泰然自若的倜傥抒写生命的美好;在时代的竞争中,成为坦然面对的真正英雄。
《孟子》所教给我的正是一种信仰,一种生生不息、独立自强的精神。
读《孟子》,读出的是“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义”字贯穿了孟子的全部道德观,如果“仁”是爱人的话,那么“义”就是助人;如果“仁”是博爱的话,那么“义”就是广利;如果“仁”是尚慈的话,那么“义”就是豪举,在孟子的“义”里,凝聚着心中装有集体的高尚道德情操。
因此,在我心中,孟子不仅是战国时代的美男子,更是那个时代的精神化身!他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当仁不让、反对战争、蔑视强权,都源于他高尚的人格操守。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它教导我们要坚守做人起码的道德底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它激励我们要培养坚贞不屈的大丈夫精神。
读《孟子》,读出的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就告诉我们磨难是成功必经之路。
《孟子》告诉我们:苦难和挫折是人生的标杆,往往更能测出一个人生命的高度和深度;而瀑布的美丽之处,也并非上游河水的浩荡,而是水到断崖处,那奋不顾身的向前飞跃。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不经历挫折、泥泞,不通过在困难中锻炼自己,又怎么到达成功彼岸的呢?“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只有正确面对挫折,厚积薄发,才能拥抱成功,享受幸福读《孟子》一书,学孟子精神,就是要学习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要学习孟子的“善养吾浩然之气”,就是要学习孟子的正义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回报社会。
《孟子》告诉我,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走在生命的大河两旁,修身,正心,不怕风吹雨打、坚持信仰,使其中穿枝抚叶的行人踏着荆不觉得苦,有泪可落但没有悲凉!篇二:孟子,被人们尊称为“亚圣”。
以我心中的孟子为话题的【青铜时代的铁——我心中的孟子】世人多把孟子供在庙里,笼统地奉之为“亚圣”。
韩愈将他捧得极高,赞他是孔子唯一继承人;朱元璋却骂其大逆不道,嚷嚷着要砍了他脑袋;冯友兰先生则冷冷地站一边,说他是地主阶级的保守派。
这些评价都是后来人们定义的,难免受着评价者自己及当时思想氛围的牵制。
我认为要给孟子这个老叟定位,很简单: 他是一个大丈夫!景春曾经问孟子:“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公孙衍、张仪,散了六国之纵,兴了天下之兵,的确是“改变世界”的大丈夫。
但若扒下他们的皮袍,是否能看到其下藏着的“小”呢?他们的巧言令色,他们的阳奉阴违,他们的吮痈舐痔,他们通向“大丈夫”的道路是多么的肮脏,而世界又被他们改变得何等不堪。
孟子对景春的回答是:“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他们早已摒弃了道义与原则,以顺从强者为业。
不过就像是个小心侍奉丈夫的小妾,“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不过获个宠幸罢了。
那么,什么又才能算作大丈夫呢?“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住在天下最豪华的居所――仁;立于天下最正当的位置――礼;走在天下最宽阔的大道――义。
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我想,这是老夫子的自比吧。
他出生于贵族之后裔,从学于子思之门人。
血管里流淌着高贵的血液,内心中深藏着圣人的大道。
处在“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的年代,面对充塞仁义的邪说,率兽食人的诸侯,自负、自信的他,自觉地担负起匡天下正人心的重任。
与告子辩性,与许行谈劳心与劳力,批驳夷之的爱无差等;骂诸侯为“罪人”,斥善战者服上刑……一场场辩论,一次次教训,不仅仅是为了履行自己儒家卫士的责任,更是为了守护在狂风中飘忽的道义烛火。
与温良恭俭让的孔子“畏大人”不同,咄咄逼人的孟子则是“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因为,“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