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TW算法的语音识别系统实现
- 格式:pdf
- 大小:318.53 KB
- 文档页数:4
动态时间规整算法在声音识别中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声音识别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从智能音箱到智能语音助手再到移动设备上的语音识别功能,我们都能够看到声音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
然而,声音识别技术也还存在着许多的挑战,其中一个重要的挑战就是在不同语速和语调下的声音识别。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动态时间规整算法被引入到声音识别中,这种算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翻译不同语速和语调下的声音。
什么是动态时间规整算法?动态时间规整算法(DTW)在数据挖掘领域被广泛应用,它是一种将两个时间序列进行对齐的算法。
在实际应用中,DTW主要用于处理两个语音序列之间的对齐问题,也就是说,它可以找出两段语音序列中相似的部分并对齐它们。
这种“对齐”是指将两个时间序列中的数据点一一对应起来,使得它们的距离误差最小化。
DTW算法如何应用于声音识别?传统的声音识别算法在不同语速和语调下的声音上表现不佳。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声音的时间轴是不固定的,不同的人说话的速度和语调都不一样,使得模型很难精确地捕捉到重要的特征。
而动态时间规整算法可以帮助我们处理这种问题,因为它可以将两个时间序列对齐,使得两个时间序列中相似的部分对齐,不相似的部分对齐后也不会影响对整个序列的理解。
使用DTW算法对语音序列进行对齐,可以使得在不同情况下不同人说话的语音数据集具有更好的可比性和匹配性。
另外,DTW算法可以在语音识别中应用于音素/音节时间对齐,可以生成更准确的声学模型,提高语音识别的精度。
实际应用DTW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声音识别技术中,尤其是在语音翻译和跨语言识别中。
以语音翻译为例,语音翻译需要将说话人的语音转换成文字,并将其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在语音翻译中,DTW算法可以将不同语言之间的音素对齐,并对准一些相似的单词或短语。
这可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尤其是在语音速度、口音、语调等方面变化较大时。
总结动态时间规整算法在声音识别中应用是一种创新与进步。
华南理工大学《语音信号处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DTW算法实现及语音模板匹配姓名:学号:班级:10级电信5班日期:2013年6 月17日一、实验目的运用课堂上所学知识以及matlab工具,利用DTW(Dynamic Time Warping,动态时间规整)算法,进行说话者的语音识别。
二、实验原理1、语音识别系统概述一个完整特定人语音识别系统的方案框图如图1所示。
输入的模拟语音信号首先要进行预处理,包括预滤波、采样和量化、加窗、端点检测、预加重等,然后是参数特征量的提取。
提取的特征参数满足如下要求:(1)特征参数能有效地代表语音特征,具有很好的区分性;(2)参数间有良好的独立性;(3)特征参数要计算方便,要考虑到语音识别的实时实现。
图1 语音识别系统方案框图语音识别的过程可以被看作模式匹配的过程,模式匹配是指根据一定的准则,使未知模式与模型库中的某一个模型获得最佳匹配的过程。
模式匹配中需要用到的参考模板通过模板训练获得。
在训练阶段,将特征参数进行一定的处理后,为每个词条建立一个模型,保存为模板库。
在识别阶段,语音信号经过相同的通道得到语音特征参数,生成测试模板,与参考模板进行匹配,将匹配分数最高的参考模板作为识别结果。
2、语音信号的处理1、语音识别的DTW算法本设计中,采用DTW算法,该算法基于动态规划(DP)的思想解决了发音长短不一的模板匹配问题,在训练和建立模板以及识别阶段,都先采用端点检测算法确定语音的起点和终点。
在本设计当中,我们建立的参考模板,m为训练语音帧的时序标号,M为该模板所包含的语音帧总数,R(m)为第m帧的语音特征矢量。
所要识别的输入词条语音称为测试模板,n为测试语音帧的时序标号,N为该模板所包含的语音帧总数,T(n)为第n帧的语音特征矢量。
参考模板和测试模板一般都采用相同类型的特征矢量(如LPCC系数)、相同的帧长、相同的窗函数和相同的帧移。
考虑到语音中各段在不同的情况下持续时间会产生或长或短的变化,因而更多地是采用动态规划DP的方法。
基于机器学习的语音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语音识别系统是指将语音信号转换为对应的文字或命令的技术系统。
近年来,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基于机器学习的语音识别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基于机器学习的语音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讨论其应用领域、关键技术和挑战。
一、应用领域基于机器学习的语音识别系统广泛应用于语音助手、智能音箱、电话语音识别、语音翻译等领域。
它能够实现方便快捷的人机交互,提高人们对计算机的操作和控制效率,推动智能化应用的发展。
二、系统设计与实现1.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语音识别系统的第一步是收集并预处理语音数据。
通常会采集大量的语音样本,包括来自不同说话人的不同语音单元,以确保系统的鲁棒性。
采集的语音数据需要经过预处理,包括语音分帧、语音去噪、音调归一化等步骤,以保证输入的语音数据质量。
2. 特征提取与表示特征提取是将语音信号转换为机器学习算法可接受的数学形式的过程。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MFCC(Mel频率倒谱系数)和PLP(偏移谱线性预测系数)等。
这些特征能够捕捉语音信号的频谱特征,并且对噪声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3. 训练模型在语音识别系统中,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包括隐马尔可夫模型(HMM)和深度神经网络(DNN)。
通过使用带有标注的语音数据集进行模型训练,可以使系统逐渐学习到语音信号与文本之间的映射关系。
而在模型训练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大规模数据和GPU加速技术,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性能。
4. 解码与后处理解码是将音频数据转换为对应的文本或命令的过程。
在解码阶段,语音识别系统会根据模型学习到的语音特征与文本之间的对应关系,选择最有可能的文本输出。
针对不同的场景,还可以应用后处理技术来进一步提升识别结果的准确性。
三、关键技术1. 深度学习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深度神经网络(DNN)在语音识别领域的广泛应用,语音识别系统的准确性和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DNN能够自动提取高级特征并建模语音信号的复杂结构,从而实现更准确的语音识别。
基于DTW的语音识别在MATLAB中的实现方法浅析作者:韦春丽霍春宝来源:《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年第12期摘要:本文阐述了基于DTW的非特定人语音识别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方法。
该语音识别系统预先建立标准语音模板库与三名待测者的语音模板的方法,然后结合MATLAB中自带voicebox语音工具箱及相应语音处理函数的编写,成功的实现了数字1-10的孤立词的语音识别,识别成功率统计达到90%以上。
关键词:语音识别端点检测特征参数 DTW算法中图分类号:TN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1)12-0184-021、语音识别系统概述语音信号是一种典型的非平稳信号,并且在录音过程中不免受到电噪音,呼吸产生的气流噪音以及录音环境下的突发噪音的影响,所以语音信号要经过预滤波、采样量化、分帧、加窗、预加重、端点检测等预处理过程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特征征参数提取等工作。
在接下来的语音训练阶段,我们将那些信号状态良好,携带噪声小且特征参数稳定的语音信号作为指定词条的模板,进而为每个词条创建一个模板并保存为模板库。
在识别阶段,语音信号经过相同的通道生成测试模板,用相同的方法计算测试模板的特征参数后,将其与模板库模板的特征参数进行匹配,配分数最高的参考模板作为识别结果。
2、语音信号的录入语音信号的采集方法有很多,鉴于该系统是在MATLAB上实现,且MATLAB本身提供了一定的音频处理函数,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采用在MATLAB中先完成录音函数的编写,然后再结合windows自带的录音设备进行录音。
录音得到的wav文件即是经过预滤波采样和量化的语音。
利用soundview读所录入的文件时,会弹出一个GUI界面,并可以通过输出设备对所录语音进行回访,该GUI界面如图1所示。
单击Play Again按钮可可回放,单击Done按钮可关闭界面。
3、语音信号的预加重我们知道,对语音识别更有用的是语音的高频部分,而对于语音信号的频谱,通常是频率越高幅值越低。
摘要 (III)Abstract (I)前言 (I)第一章绪论 (1)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1.3 语音识别存在的问题 (4)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5)第二章语音识别系统 (6)2.1 语音识别系统简介 (6)2.1.1 语音识别系统的结构 (6)2.1.2 语音识别的系统类型 (7)2.1.3 语音识别的基元选择 (9)2.2 语音识别系统的应用 (9)2.2.1 语音识别系统的应用分类 (9)2.2.2语音识别系统应用的特点 (10)2.2.3 语音识别系统的应用所面临的问题 (11)2.3 语音识别的算法简介 (12)2.3.1 基于语音学和声学的方法 (12)2.3.2 模板匹配的方法 (13)2.3.3神经网络的方法 (15)第三章语音识别系统的理论基础 (16)3.1 语音识别系统的基本组成 (16)3.2 语音预处理 (17)3.2.1 预加重 (17)3.2.2 加窗分帧 (17)3.2.3 端点检测 (18)3.2.4 语音特征参数提取 (18)3.2.5 语音训练和识别 (22)第四章特定人孤立词语音识别系统的设计方案 (26)4.1 基于VQ语音识别系统的模型设计 (26)4.2 语音识别系统特征参数提取提取 (27)4.2.1 特征参数提取过程 (27)4.2.2 特征提取matlab实现 (28)4.3 VQ训练与识别 (30)4.3.1 用矢量量化生成码本 (30)4.3.2 基于VQ的说话人识别 (31)4.4 设计结果分析 (33)总结与体会 (36)谢辞 (38)参考文献 (39)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语音识别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识别系统的应用、结构以及算法。
重点阐述了语音识别系统的原理以及相关算法,通过参考查阅资料,借助MATLAB工具,设计基于VQ码本训练程序和识别程序,识别特定人的语音。
系统主要包括训练和识别两个阶段。
基于DTW算法的语音识别系统实现
作者:吴晓平, 崔光照, 路康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系,河南省,郑州市,450002
刊名:
电子工程师
英文刊名:ELECTRONIC ENGINEER
年,卷(期):2004,30(7)
被引用次数:13次
1.祝晓阳;卢中宁;崔光照数字信号处理芯片TMS320VC5402的语音接口设计[期刊论文]-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2)
2.陈志鑫;郭华伟基于TMS320C54xDSP的实时语音识别系统[期刊论文]-半导体技术 2001(04)
3.张勇C/C++语言硬件程序设计 2003
4.楼顺天基于MATLAB的系统分析与设计 2000
5.赵力语音信号处理 2003
1.石太佳.王晓君基于LPMCC的语音识别系统实现[期刊论文]-电声技术 2010(1)
2.舒鹏飞.颜卫.徐魁基于ADSP的语音识别系统[期刊论文]-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9(7)
3.吕涛.刘百芬.燕贤青一种基于定点DSP的语音识别算法实现[期刊论文]-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8(6)
4.张钢.朱铮涛.何淑贤应用DTW的语音(声纹)鉴别技术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测试技术 2007(2)
5.白志强.唐永哲基于动态时间规整的飞控系统故障诊断[期刊论文]-计算机仿真 2007(1)
6.王佑民.江城.吴丰博用FPGA实现基于内容的音频检索系统[期刊论文]-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7(17)
7.何燕玲.马建国声控机器人的特定人孤立词汉语识别系统设计[期刊论文]-西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
8.杨占军.杨英杰.王强基于DSP的语音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东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
9.王振浩.杜凌艳.李国庆.高树永动态时间规整算法诊断高压断路器故障[期刊论文]-高电压技术 2006(10)
10.高丙朋基于DSP的小词汇量语音识别系统[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1.贺翠英说话人识别研究及DSP实现[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2.白志强飞行控制系统故障检测研究与仿真软件开发[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3.田强基于Sphinx汉语语音评价系统探讨[学位论文]硕士 2005
本文链接:/Periodical_dzgcs20040700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