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专题研究1植物栽培繁殖技术 冀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3.15 MB
- 文档页数:26
《专题探究_植物栽培、繁殖新技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课程背景:植物栽培、繁殖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精通先进的栽培、繁殖新技术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旨在援助同砚深度了解植物栽培、繁殖新技术,并具备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提供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植物栽培、繁殖的基本原理和流程;2. 精通一些常见植物栽培、繁殖新技术的操作方法;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重视培育同砚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课程内容:1.常见植物栽培技术:1.1 植物发展环境要求;1.2 土壤改良和施肥技术;1.3 病虫害防治技术;1.4 栽培管理技术。
2.常见植物繁殖技术:2.1 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差别;2.2 增殖介质的选择和制备;2.3 繁殖器具的应用和维护;2.4 繁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四、课程打算:第一周:植物栽培基础知识第二周:土壤种植技术第三周:植物施肥技术第四周:病虫害防治技术第五周:植物栽培实践第六周:植物繁殖基础知识第七周:繁殖介质的制备第八周:繁殖器具的应用第九周:繁殖实践第十周:课程总结和考核五、评判方式:1. 平时表现(出勤、参与谈论)占10%;2. 作业完成状况占30%;3. 期末实践操作占30%;4. 期末考试占30%。
六、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结合实践操作;2. 多媒体演示;3. 小组合作进修;4. 实地考察。
七、总结:通过本课程的进修,同砚将会深度了解植物栽培、繁殖的新技术,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培育自主进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期望同砚能够全力以赴,勤勉进修,取得优异的效果。
第二课时一、选题背景植物栽培和繁殖是农林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植物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息进步,新的植物栽培和繁殖技术不息涌现,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开展对植物栽培和繁殖新技术的专题探究,对于提升同砚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六年级科学上册植物博览会教案冀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植物的分类和特点。
(2)学会观察和描述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需求。
(3)掌握植物的繁殖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等方法,研究不同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记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增强环保意识,关注植物的生长和保护。
教学重点:1. 植物的分类和特点。
2. 观察和描述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需求。
教学难点:1. 植物的繁殖方式。
2. 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记录。
第一章:植物的分类和特点教学内容:1. 植物的分类: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
2. 各种植物的特点和区别。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植物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比较各种植物的异同。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说出各种植物的名称和特点。
2. 学生能比较各种植物的异同。
第二章:观察和描述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需求教学内容:1. 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需求。
2. 学会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需求。
教学活动:1. 带领学生实地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需求。
2. 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描述。
教学评价:1. 学生能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需求。
2. 学生能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需求。
第三章:植物的繁殖方式教学内容:1.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2. 各种繁殖方式的特点和区别。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并进行小组讨论。
2.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繁殖方式的特点。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说出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
2. 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繁殖方式的特点。
第四章:保护植物,关注生态环境教学内容:1. 保护植物的重要性。
2. 关注生态环境,积极参与植物保护活动。
教学活动:1. 让学生了解保护植物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专题研究_植物栽培、繁殖新技术》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植物栽培和繁殖的基本原理;2. 掌握植物栽培和繁殖的新技术;3. 能够运用新技术进行植物的栽培和繁殖;4. 培养对植物栽培和繁殖的兴趣和热情。
二、预习内容1. 什么是植物栽培和繁殖?为什么重要?2. 有哪些传统的植物栽培和繁殖方法?3. 介绍一种新技术在植物栽培和繁殖中的应用。
三、导学内容1. 植物栽培和繁殖的基本原理:- 植物栽培是指人为利用土壤、光照、水分、肥料等条件,培育出所需的农作物和园艺植物的过程;- 植物繁殖是指植物增殖生长的过程,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2. 植物栽培和繁殖的传统方法:- 播种:将种子撒播到土壤中,促使植物生长;- 插花:将植物的枝条插入土壤中,让其生长根系;- 嫁接:将两种不同的植物结合在一起,使其共同生长。
3. 新技术在植物栽培和繁殖中的应用:- 组织培养技术:通过培养植物细胞或组织的方式,实现增殖、传播和提取目标植物;- 基因编辑技术:利用CRISPR等技术在植物基因中进行精确编辑,达到改良植物品质、增加产量的目的;- 水培技术:将植物的根部放置在水中生长,而不是传统的土壤中,更有效利用养分和水分,促进植物生长。
四、课堂练习1. 请描述一种你了解的植物栽培或繁殖方法,并说明其原理。
2. 选择一种植物,设计一个利用新技术进行栽培和繁殖的方案。
五、拓展练习1. 阅读一篇关于植物栽培和繁殖新技术的科普文章,撰写一篇读后感;2. 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设计一个创新的植物栽培和繁殖实验,并进行实施。
六、课后作业1. 搜集更多关于植物栽培和繁殖新技术的信息,写一篇500字的课外阅读文章。
2. 选择一种植物,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栽培和繁殖实验,并记录整个过程。
通过本次导学案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植物栽培和繁殖的基本原理和新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体验、创新,让自己成为真正的植物专家!第二课时【导学目的】本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植物栽培和繁殖的新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对植物栽培和繁殖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专题探究_植物栽培、繁殖新技术》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案《专题探究_植物栽培、繁殖新技术》导学目标:1. 了解植物栽培和繁殖的基本观点和方法;2. 精通植物栽培和繁殖的新技术和进步趋势;3. 能够运用新技术提高植物的产量和质量。
导学内容:一、植物栽培和繁殖的基本观点1. 植物栽培的定义和意义2. 植物繁殖的方式和方法3. 植物发展的环境要求二、植物栽培和繁殖的新技术1. 水培技术2. 光合作用调控技术3. 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繁殖中的应用三、植物栽培和繁殖的进步趋势1. 精准农业在植物栽培中的应用2. 绿色环保栽培技术的进步3. 植物繁殖技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导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植物栽培和繁殖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同砚了解植物发展的过程和环境要求。
二、植物栽培和繁殖的基本观点1. 讲解植物栽培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同砚沉思为什么要进行植物栽培。
2. 介绍植物繁殖的方式和方法,让同砚了解植物是如何繁殖的。
3. 分析植物发展的环境要求,引导同砚沉思如何为植物提供适合的发展环境。
三、植物栽培和繁殖的新技术1. 介绍水培技术的原理和优点,让同砚了解这种新技术在植物栽培中的应用。
2. 分析光合作用调控技术的原理和作用,引导同砚沉思如何利用这种技术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
3. 探讨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繁殖中的应用,让同砚了解这种技术对植物繁殖的影响。
四、植物栽培和繁殖的进步趋势1. 分析精准农业在植物栽培中的应用,让同砚了解这种技术如何提高植物的产量和质量。
2. 探讨绿色环保栽培技术的进步,引导同砚沉思如何保卫环境同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 分析植物繁殖技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让同砚了解将来植物栽培和繁殖的进步方向。
五、总结通过谈论和总结,引导同砚对植物栽培和繁殖的新技术有更深度的了解,并能够运用这些新技术提高植物的产量和质量。
导学案评判:本导学案通过引导同砚了解植物栽培和繁殖的基本观点、新技术和进步趋势,培育了同砚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提高了他们对植物栽培和繁殖的熟识和理解。
《专题研究_植物栽培、繁殖新技术》导学案《专题钻研_植物栽培、繁殖新技术》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植物栽培和繁殖的基本观点和原理;2. 掌握植物栽培和繁殖的新技术和方法;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
二、导学内容:1. 植物栽培的基本观点和原理- 植物的发展过程和需求- 土壤、水分、光照对植物发展的影响- 常见的植物栽培方法和技术2. 植物繁殖的基本观点和原理- 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 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区别- 常见的植物繁殖方法和技术3. 植物栽培和繁殖的新技术和方法- 水培、土培、气培等新型栽培技术- 组织培养、离体培养等新型繁殖技术- 基因编辑、植物激素调控等新技术在植物栽培和繁殖中的应用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不同植物的发展状况,引发学生对植物栽培和繁殖的兴趣。
2. 进修:介绍植物栽培和繁殖的基本观点和原理,让学生了解植物发展的需求和影响因素。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植物栽培和繁殖的实际操作,让他们亲自体验不同技术和方法的效果。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不同技术和方法的优缺点,增进思维和交流。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植物栽培和繁殖的重要性和摩登化发展趋势。
四、导学反馈:1. 请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检查他们对植物栽培和繁殖知识的掌握水平。
2. 指挥学生进行实验报告或小结,评判他们对植物栽培和繁殖新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增进导学内容的完善和提高。
五、导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植物栽培和繁殖的实践活动,拓展他们的科学视野和实践能力。
2. 鼓励学生参与植物栽培和繁殖的比赛或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认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 邀请相关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或交流,深化学生对植物栽培和繁殖新技术的认识和了解。
六、导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一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1 小草和大树1、在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些植物覆盖在(陆地表面),有些生活在(海洋),(湖泊),(河流),(池塘)中.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植物大约有(30万)种。
2、像蟋蟀草那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像桃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3、为了更好的认识和研究各种各样的植物,需要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
.4、我们可以通过(解剖)的方法了解植物(内部)的构造。
5、木本植物一般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为(一年或两年)生。
6、(乔木)植株高大,树木根部具有(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的区别。
(7、灌木)植株(矮小),没有(明显)的主干,近地面处生出许多(枝条)或为(丛生)的状态。
8、(针叶树)叶多为(常绿),叶形针状或鳞片状,9、(阔叶树)叶(常绿或落叶),一般叶面宽阔,叶形随树种不同而有多种形态10、(喜阳)植物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能正常生长,11、(喜阴)植物在(阴湿)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12、(水生)植物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统称为水生植物13、(攀缘)植物:举例扁豆、丝瓜、牵牛花、爬山虎、常春藤、葡萄。
2 植物博览会1、我们搜集大量的植物(实物)标本,图片,文字和多媒体资料,就可以举办一个植物博览会了。
2、银杏还称为白果树,公孙树,产地中国浙江天目山,著名的活化石植物,现普遍栽培,叶片呈扇形,秋天金黄色,为优良的园林绿化植物.果实具有极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
3、珙桐产地中国西部,珙桐开花时,两片大苞叶似展翅飞翔的鸽子,被誉为”中国鸽子树”,是珍贵的观赏树种,被定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4、如何筹办自己的展览会?1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划展览的内容。
2根据展览的内容,进行小组分工,相互协作。
3在室外单独搜集资料时,要注意安全。
《专题研究_植物栽培、繁殖新技术》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的:本导学案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植物栽培和繁殖中的新技术,帮助学生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和植物繁殖的方法,促进学生对植物生态系统的认识和研究。
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一些现代植物栽培和繁衍的新技术,并能够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二、知识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2. 掌握传统和现代植物栽培技术;3. 掌握植物繁殖的方法和技巧;4. 了解植物繁殖中的新技术。
三、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2.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植物栽培和繁殖新技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植物资源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1. 植物栽培的基本技术;2. 植物繁殖的方法和技巧;3. 植物繁殖中的新技术。
六、学习难点:1. 掌握植物栽培和繁殖的基本原理;2. 理解植物繁殖中的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七、学习内容:1.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2. 传统植物栽培技术;3. 现代植物栽培技术;4. 植物繁殖的方法和技巧;5. 植物繁殖中的新技术:微繁殖、组织培养等。
八、学习方法:1. 分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植物栽培和繁殖实验;2. 实地考察学习:学生到植物园或农场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3. 图书资料查阅学习:学生查阅相关图书资料,了解植物栽培和繁殖技术。
九、评价方式:1.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编写实验报告;2. 课堂讨论:根据学习内容进行课堂讨论,探讨问题和解决方案;3. 小组展示:学生分组进行植物栽培和繁殖技术的展示。
通过本学习活动,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植物栽培和繁殖的新技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导入引言植物栽培和繁殖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决定了作物产量和质量,也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稳定性。